Ⅰ 求一篇关于诗歌的作文有的速度啊
古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Ⅱ 一篇关于诗意的作文(什么诗都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啊,古诗古词,美不胜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古词若流水,共叹人生皆如此。听,那潺潺的声音,永久,永久……
Ⅲ 有哪些诗会出现在作文里
关于诗句的作文
关于古诗的作文:倾听诗人的声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啊,古诗古词,美不胜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古词若流水,共叹人生皆如此。听,那潺潺的声音,永久,永久……
关于诗句的作文
首先,你肚子里有多少诗句?考场上的临场反应最做不得假,除非你事先知道考题。炎炎夏日,大开门窗,凉风袭来,有人说:好大的风;有人说:真是有情风万里卷潮来。上了考场,谁会比较厉害一眼就知道了。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是可以通过高三一年里解决的。课内的所有古文全部要背得滚瓜烂熟,倒过来都应该可以背。然后,在课内的基础上,看一些延伸的名作。
举个例子:课内有辛弃疾的一首词,你去找一找辛弃疾的10首代表作,反复诵读(这个时候先不要背),把自己看得最顺眼的3—5首找出来。可能大家都说另外几首你没有选的才是最好的,但是,你选出来的都是你最有感觉理解得最好的,写作文的时候最容易用上去的,这些是【你的诗词】,个性、创新和理解很重要的,老师也会耳目一新,另眼相待。
高考课内的古诗词作家一共没几个,全部筛选完了之后也就50首左右,这个时候,你每天抄一首,贴在一抬头就要看到的地方,背熟它、理解它、思考它。循环两三次,你可以扩大范围,再筛选一批。这样,加上课内的,你肚子里的古诗词高三一年里就会有100来首,这个时候,我告诉你,是可以随意引用而不觉得牵强附会、捉襟见肘的时候了。
当然,以上是基于你高中三年的2/3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我喜欢的方式是一边大量阅读,一边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都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厚厚的一本东西。这样的话,我不仅可以引用诗句还可以引用名人文章的一些句子、章节和观点。现代诗的巧妙融入字里行间也是考场上的必杀技。
第二,讲一讲引用的方式。楼主提出这个
Ⅳ 关于诗歌的作文!快!
诗歌
六年级 | 1000字以上 | 其他
诗歌,载我远航
成熟的夜,灯下漫笔。潜移默化的思绪,依靠一首诗来寄托。寄托着我对人生实情、人间烟火、世间真情极尽的赞美。一支笔,一张纸,写下闲言诗语。这些极尽的赞美是便是一种寄托,而这种寄托并非来自于对外界的感叹,而是通过想象后触动着内心,最终撩起荡漾着的写诗情怀。
对写诗的震撼和安排,总是“以小见大,取长补短”,如同在旅行,更像是在流浪。在诗歌的海洋里,我是一叶扁舟,在波澜壮阔的大海里翻滚,在盘旋而急涌的波涛里穿过。人生这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展露着自身的才华,他们都自有体魄,完全有炫动自己味道的玄机,因为他们一旦迷上了那些所谓不可自拔的事业,他们的心很诚,意也很真,最后成为“心醉神怡”“纸醉金迷”人群中的一员。
人生于世,煎熬苦痛谁不曾有过尝试?而我,大山里走出来为了求学的乡野娃子,正是乡野生活触动着我,纯朴的山风熔炼了我,让我知道,长久的忍耐算不上什么,因为我的心中充满了爱恨情愁,我怀着一颗对文学一见如故般真诚的美丽心灵。生命在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夜的来临。而一个人的成功或是失败,就好像是一场盛大的火海,总会有被燃烧的和不能被燃烧的。不是每个人心中的希望之火都能燃烧,就算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念,但总会有燃烧的机遇。当被点燃升起的那一刻,注定了从瞬间走向辉煌的轨迹,他便来到了成功的岸边。一步一步,为之奋斗,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开始走进中间经历的过程,然后再从所谓的高潮走向结尾。
孤独无助的夜,我背负诗歌的行囊,一步一步朝着高潮迈近,寻觅写诗的心情。总是一个人,游大街,观人群,遇见知己几人,酒吧里买醉,三杯两盏淡酒来个一醉方休。走向高潮,如登高山。高处不胜寒,总是会感到阴冷不堪。最是夜深人静之时,耐不住的寂寞慢慢袭来,心语束缚,拾起一张白色的薄纸,用手中的笔挥舞,推敲着堆积在脑海里的那些词句。像是步入人生的另一境界,犹如天堂,如此美好!天堂里的烈火正熊熊燃烧,让人满腔热血,于是写下一些对人生,对生活,对内心的无奈、悲哀或是失落的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诗的旋律,勾起我追梦的旅途。而我的人生,将以我滚烫的心血和情感,来写意出赞美自己关于自己的诗篇。爱恨是非,我以我的艰酸,我以我的欢愉,写下关于生命誓言般的诗句,还有华丽的曲子。我自谓男子汉,我懂得乡野山娃的朴素,尽管喝的是苦水,吃的是淡饭,但是我始终相信甚至深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就好像是成长中需要跨过的一道坎,只要勤奋用心,没有什么是永远一成不变的!
坚持到最后便是成功,这是众人信仰的真理。我始终在坚持在写作,我始终在改变在创新。纵然目前冰雪封冻,春天的来临一切又将被融化和解冻。生活,是微妙的,写诗如同很多很多的事情一样,是需要化险为夷,经受磨难的。我耐住了寂寞,是诗歌载着我走到今天。一切成为现实,不忘那些为之奋斗的历程,生命的希望之火也终将会被点燃!它燎原的气势,总会将我心中的无限愁绪和情思,在热血火腔之下组结而成的诗句推举。
树立坚定不变的信念,耐住寂寞和无奈,跨步闯荡诗的世界,做一个写诗的人。只有这样,我的人生目标,我的文学梦想方才归岸。非诗非文的那些文字,我自诩写诗的人,我号称作者,醉在文学的境地里。诗歌,载我走出大山,载我飞翔,飞向山外的世界。诗歌,载我远航吧!我的人生,我的心灵,我的所有都托付给你!你就像是我这个人,我对你有多深情,那么你就应该对我怎样的真诚!
诗歌,载我远航!
Ⅳ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古代诗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这个好写啊
东抄抄西抄抄就成了嘛。
我来个开头:
想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辉煌文化。自文字出现以来,就注定了在这块土地上诗歌的繁荣!盛唐诗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时的诗歌发展到了最高峰,诸多流派蓬勃兴起 如,山水田园诗派、豪放派、神韵派边塞诗派……都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以东晋大诗人陶渊为开山鼻祖。他们的诗恬淡疏朴,多描写……(在写点他们的诗说说有多好,一段完成)
又如边塞诗 总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豪放派的……
.
.
.
(最后在展望一下未来),
古代诗歌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文学不只是历史,更传承着一种坚韧的民族精神,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发展、繁荣!
下面是另外找的一篇,你瞅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开篇便是一种逼人的气势,如山洪暴发。三千白发,飘飘洒洒,由愁而生;映入明镜,好似白雪的秋霜,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一丝忧伤。“愁”原来是这么个模样!如此的白发,如此的愁,也只有李白能够写出。
我很喜欢李白的诗,知道他本人,也是源于他的诗歌。[静夜思]这首诗,相信大家在幼儿园或很小的时候就背过的,但现在再让大家背,肯定没有背不出来的,甚至有人拥有对它终身挥之不去的记忆,这便是李白的诗的魅力所在。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一生写过无数诗篇,其中大量的优秀诗篇被人传诵至今。他二十五岁时初次离开蜀,周游天下,在船上便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名句,把自己对故乡的依恋通过江水生动地表现出来。他因受权贵诋毁,离开长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表现了李白虽受打击,仍心怀抱负,勇往直前的心理。在被赦免后,东下江陵的小舟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一个“轻”字巧妙地表现了他当时惊喜交加的心情。
李白的一生仿佛并不平坦,也曾饱受挫折,但为何他写的诗总是那么豪放,那么积极向上?我想这便是一个人的心境,对生活的态度了。在困难面前,李白仍能对酒当歌,把酒问月,潇洒地做诗,饮酒,赏月,于是读他诗的人也受到心灵上的感染,产生一种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这不仅是诗的魅力,也是诗人的人格魅力。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就是李白的诗,这就是李白,那位一袭白纱衣,一把折扇,一壶酒的诗仙。
Ⅵ 《我心中的诗词》作文怎么写
写法一:按常规线路,以诗词这种文体为写作的对象。1、确立写作的角度。如版赞美、批判等权等等。所有的写作都要确立好作文的中心思想,这取决于你的立场和角度。2,开篇可以介绍诗词的由来,和发展,介绍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贡献、地位等。(在写的时候可以引经据典加强你观点的说服力。)3写正文部分,注意题目的提示,要扣题,阐述好诗词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对于你是否有启迪和帮助等,可以从诗词的特点、诗词作者、诗词的精神境界等多维度的入手。4,结尾点题,可以做延伸扩展的总结,如:诗词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呼吁世人对诗词文化的关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关注等。
写法二:另辟蹊途,以一首你喜欢的诗词做为写作的“导火线”,1,开篇,将一首你认为值得赞美的诗词作为开篇诗,而后交代自己的观点,别忘了用一下题目如;这就是我心中的诗词“。以此引出正文,展开议论。2、正文,交代这首诗成为我心中的诗词的原因,把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可从诗词的作者、写作的背景、表达的意义、对自身或对世人的深远影响等角度入手,但落脚点都要归结为精神层面的东西。3、结语,抒发感情,拓展意义!
祝你好运!
Ⅶ 学习诗歌我收获了作文
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心灵,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我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开始我看了一些古体诗歌,由于我的古代文学底子薄,没能有所感悟,于是我又去看现代诗歌,并且在创网看了一些精华文章,起初有点感觉,但说不出是什么。最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于是我从新拿起笔,试着写,一直写,但到如今还未能写出好诗歌。
为此我又感到头痛,但没办法,路是自己选的,跨出的脚步不能缩回来,更不能让之前的努力负之东海。所以我又开始看书,古诗还有现代诗一起看,看得我头晕眼花才停下来,来到阳台看看远方,不经意间,觉得眼前好美:高高的山,绿得像翡翠,还有天空很高很远很蓝,白云在上空一群一群地飘逸着。顿时发出肺腑的感叹:大自然真美,有种诗的感觉。顷刻,我回过神来,感觉眼前一片雪亮,对了,就是这种感觉,诗歌给人就是这种大自然美妙的感觉。当时我兴奋啊,从未有过的舒服的感觉,回忆起看过的诗词,大部分都是源于自然所创作出来的。
杜甫《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秋分落叶,萧萧而下,无边无际,此景充满悲哀之情;又写长江滚滚,澎湃汹涌,不舍昼夜。此诗此景此情无不是自然所缔造出来的。现在想想,诗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树,无不是大自然所存在的,以前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解古文诗词,经常说到作者是借景抒情或言物托志,要我们好好的欣赏,我对之爱理不理,不当一回事,现在才恍然大悟,大自然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歌。
还有的就是莲,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超凡俗圣洁精神,这种高尚的品格成就了多少名人名士,又有多少诗人诗篇,因此而扬名天下,遗传万年啊。这都是大自然所赋予人们美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去欣赏它,更值得我们去赞美它;大自然就是诗的灵魂,我们应该亲近大自然,亲近诗歌。脱离大自然的诗歌是很难成为好诗或者说很难成为美诗和被他人欣赏的诗。
以上是依然对诗歌的理解,但能给一些诗歌爱好学者们那么一点点的帮助,让大家在诗歌里有更好的发展,希望“诗字田地”里的所有成员能为这块土地浇出你们的汗水,用你们的热情创造出一个诗的国度。
望采纳,谢谢您!~
Ⅷ 怎么用诗歌开头写作文
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如:我们这组就由张兵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按资料内容进行了归类,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如:李白《赠汪伦》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欣赏诗歌的方法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有天真的儿歌、典雅的古诗、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我们组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活动,对诗歌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说是获益良多。
我们小组的活动在上周开始。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诗歌各个方面的知识,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排,还了解了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之处。最后,还制作了诗集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本次活动中,我收获丰富。其中,我了解到唐宋八大家是: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等诗人。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的别号特别有趣:诗狂——贺知章,诗魔——白居易,诗仙——李白……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课外有关诗歌的书籍,我明白了词又叫做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活动流程都是要通过小组相互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从中,我体会到团队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孤零零的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有的同学在捣乱、嬉戏,搜集的资料不正确、不充足等。经过组长的制止和修正才得以解决。希望今后有待改进,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未发挥的最好,相信下次的活动,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漫步诗园意未尽,生活中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处处都是诗歌的百花园,让诗歌伴随我们一生!
与诗同行,我们感悟到美丽的人生;与诗同行,我们追求着生命的芳香。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课堂上,观看着精美的ppt,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学习了古典诗歌的分类、理解诗歌的方法以及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并对各朝代的诗人做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都使我们的想象力有了丰富的延伸,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很大帮助。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还背诵、欣赏了许多诗歌。轻闭双眼,伴随着一个个优美的文字,尽情畅游在诗的海洋之中,我看见了青天中的一行白鹭;看见了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我体会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洒脱;体会到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和细腻。我更感受到了曹孟德横槊赋诗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喟;感受到了李太白对生命短暂的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情思;感受到了白居易笔下那琵琶女浔阳江畔的凄凉之音;感受到了苏东坡对人生如梦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可奈何;感受到了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幽思;还感受到了李商隐那秋影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这些千锤百炼出的文字精华,如激情燃烧的火焰,似灵感孕育的珍珠,让我们一咏而三叹之,久久难以忘怀!
指尖穿过唐朝的风、宋朝的雨,唇齿间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一同踏进浪漫而绮丽的诗歌殿堂,去放飞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吧!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门前就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世界。让我们荡漾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吧!诗歌的殿堂通向遥远的地方,通过本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叫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搜集有关诗歌知识和故事。然后摘抄自己的诗歌,举行一个“诗歌欣赏、朗诵大会”。
通过了这次诗歌朗诵会,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分类,也搜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在写诗里,我们可以放飞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还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在这里我想提建议;如果在同学朗诵的时候播放音乐就更好了。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美丽的诗歌世界,从而让我挖掘了诗歌的海洋中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意陪伴我们的成长吧!
Ⅸ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水是灵魂的诗篇”也有人说“灵魂不应该是一只
消亡与永恒
流沙滑落,红叶凋零。清风即逝,流水不复。泛舟赤壁的苏东坡感慨于天地之一瞬,多愁善感的林姑娘惋惜于即散的宴席……我们真的无法否认人生之匆促。但是,不屈的人类依然点起了火把,试图在群星间寻找永恒。
我们无法忘记驻足在秋风黄花里的忧郁美神李清照。面对沦落的山河,破碎的家园,她踟蹰,她彷徨。然后顷刻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跃然纸上,将她的深明大义与忧国忧民之情彰显得淋漓尽致,也永远给后人留下了品酌婉约词风的悠远空间。
我们无法忘记腰挎酒壶,身背长剑,行走于蜀中的豪放诗仙李白。也许在“奉旨进京”的那一瞬,他看到了一个“蓬蒿人”无比灿烂的前程;也许在“赐金放还”的那一刻,他注定要与诗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注定要在山川水月中徜徉一生。面对荣华富贵,金钱美女,李白走的有些忧郁,有些怅然。也许是一种宿命,也许是一种必然,他走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自此,大唐王朝少了一个点缀太平的御用文人,中国文坛却多一一颗永恒的星辰。
我们无法忘记“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的心比天高的三闾大夫。面对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窘境,屈原心灰意冷,并终至抱石沉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死亡是瞬间的,可他以死报国的豪迈之心却是永恒的。“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披发行吟的诗人形象在国人的心中依然如斯。
人的来去生死本就是瞬间与永恒的交织。死亡在某些人的眼里始终流淌着痛苦和绝望,他们拒绝衰老,他们渴望重生,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满怀期待,却又害怕在风雨雷电中获得涅磐。面对生命,他们求生的欲望竟是如此的强烈,所以一旦生命变得脆弱不堪的时候,他们似乎是无所适从。如果说尼采留下的是哀歌,海明威留下的是一首悲歌,那么海子与顾城留下的便是一曲不尽的挽歌了。
当书本翻过新的一页的时,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关于生命的注解。瞿秋白静坐于地,面对满目青山,脸上写着从容与安详;嵇康弹奏着《广陵散》,悲怆的乐音似乎还在那片黑暗的天空中回荡;“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潜的声音依旧伴着清泉在南山间缓缓流淌。
瞬间的美是华丽的,是珍贵的,是一种极致的美。无论是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天际的流星,还是喷薄着炫目光彩跃出海面的红日,无论是裹着花衣羞涩夜放的昙花,还是瞬间闪烁于天际的绚丽爆竹,都释放出了他们的激情与生命。也许上天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某些美好的东西毁灭给我们看,而当这种美以生命和尊严作为代价时,就显得弥足珍贵,格外能打动人心——因为它不仅创造了瞬间的震撼,它也创造了永恒的记忆。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川上,他的衣襟被氤氲着水汽的风飘举。凝望这滚滚长江东逝水,叹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一叹,让世人沉思了千年。
然而,那个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苏子,却徐徐而终于潇洒地对着满面愁容的客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未消长也。”那一份豁达超脱,让苏子看到了消亡中的永恒。即使奔流到海,也能腾为云雾。再浩浩荡荡滚滚从天上来,造就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大手笔。
自然界遵循着物质守恒,此物消亡,但其中物质会以另一形式存在,成为永恒;那么,人呢?
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踪迹消亡,但这又何妨?梁祝的故事硬求一个大团圆,反而会少几分震撼;罗密欧与朱丽叶,拥有过美好的一瞬,死而无憾;《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在冰冷的海水中死去,但他和罗斯的爱情有何尝不是永恒?结果会消亡,但过程会永恒。他们的故事用文字记在人们的记忆里。
曾读过一篇文章,说“我”希望在生命将尽时在树下挖个坑,待“我”死后将骨灰埋入。不久,“我”便会成为树的一部分,看着“我”的子孙。当他们喜悦和悲伤时都来到这棵树下,“我”不会说话,但可以让他们摸“我”的树干,得到力量,或者静静地听那树叶的颤动,便会心生希望。而当子孙们死后,仍这样“变成”一棵树,那样就能够进行树的低语……这真是一个奇特而美妙的幻想。个体消逝了,精神却永恒。爱被时光记在家族的血脉里。
而我,则更欣赏这样的消亡与永恒:屈子消失在汨罗江,留下满畔的行吟;辛弃疾逝去在金戈铁马的梦中,留下一腔热血;陆放翁的铁马冰河,文天祥的留取丹心;顾炎武的匹夫有责,谭嗣同的我自横刀;民主革命中的浴血,抗击外敌的热战;雪灾中因抢修电路而消逝,抗震救灾中无畏英勇的牺牲……还有,甘地为自由的奔走,马丁路德金为平等的呼号,特莉修女为博爱的努力,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为和平做出的贡献……作为个体的生命,他们消亡了,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为世界的奉献却是永恒的。他们的事迹用刻刀镌刻于历史的石板上。
人固有一死,如同一朵花的凋零。但倘若你能在人们的记忆中,在家族的血脉里,在历史的记载上,留下你的奉献,那么也可化作春泥,盛开在下个花期。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永恒的文化
文化积淀了千年,轻而易举就扬起了中华文明的帆。是谁,航行在空间和时间的最远点,用消亡的形体和永恒的诗篇打造出一杆坚固的桅,传承千年文化于书页间。
文人,形体的存在固然短暂,但精神力量将文明的鼓恒久敲响,于是消亡的形体有了永恒的见证。
生命何其短暂,睿智的他们将灵魂碾压成一方又一方田,播种,信手拈来的华章锦句;收获,让世人永远铭记的文化的粮。油油的麦浪,荡漾着的是屈子汨罗江边最后的一缕绝望。国之不国,身为人臣,忠而见疑直而遭贬,让他情何以堪!形体消亡,诗魂永存。多少人吟哦“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少人喟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如同焰火,如同流星,刹那间的美丽永恒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将瞬间的美丽放大,就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画。这画绝不静止,它是流淌的,将文字冲刷成卵石,累成不倒的文化山。王维,开创了一个画诗的时代。那种宁静的风雅是非画不可表达的。于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王维行走在消逝中,诗中温情诗中禅意便永恒在了人们的心间,永恒在文史长卷中。雪尽春猎时,人闲桂花落时,那画,便在脑海中铺展开来永恒的意蕴,挥之不去,呼之欲出。
时间的涤荡只能使诗篇内容更加充盈,画面更具魅力,诗意弥久更香。被时间冲刷过的文化熔成一颗芙蓉石,被曹雪芹嵌进了亦真亦幻的梦里面。那是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的伤感,亦是宝钗“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追求,甚至是宝玉酒宴中女儿令里那一声叹息。那带着漠漠悲伤的美在人们心上烙下一个美的凄艳的疤,恒久地疼着,衬托着文学艺术永恒的绚烂。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文学艺术的美总是在沧桑中愈显惊心动魄。似为诗人存在的短暂而不平,厚重作品的精髓和意蕴的渺远,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底熠熠闪光。文化的城墙不倒,文人的精神不垮。流传中一部部诗书似又被修炼成砖,岁月流逝中修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万里长城。
某部诗书的某个章节,小心翼翼的翻开,你会领略到作者当年的风采。是的,消逝的形体汇进了永恒的诗篇,一转身间,流传千古!文化的精彩,思想的深邃,穿越千古,依然芳香如故!!
Ⅹ 诗歌的收获作文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