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语文实词大全作文网

高中语文实词大全作文网

发布时间:2020-12-24 20:24:29

A. 怎样学好语文

学好语文复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制一段时间的积累,给大家一些学好语文的方法吧:
1、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B. 有专门针对九上语文第六单元的试卷吗,不要作文,要有拼音实词文化常识句子默写,急急急,越多越好

2.①古义:身份地位低微;今义:道德品质低下.
②古义:苗;今义:毛发.
③古义:逃跑;今义:死.
④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1)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③凡三往,乃见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过尽千帆皆不是 ⑥酒酣胸胆尚开张 ⑦物是人非事事休 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2)三顾茅庐;物是人非 回答,应对
(3)①②⑧ (4)提示:中心要明确,或是表远大抱负,或是抒发个人情愁.
4.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
5.A-b B-c C-d D-a
6.要点:天资固然重要,但对人的成功不是起决定性作用,人要成功,更须后天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团结众人智慧才是最强大的.
7.唐雎为国家大义,舌战秦王,以无畏的精神和智慧,终于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诸葛亮报刘备知遇之恩,对刘氏父子效忠,这也是义的表现.当然他也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诸葛亮的行为是报刘氏父子的小义和报国家社会大义的融合.(意近即可,不求面面俱到)
8.出猎 请战
9.(例)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0.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1.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12.略.
1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
14.①“ ”同“谪”,强迫; ②“唱”同“倡”,倡导.
1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16.豪壮(叛逆)的性格特点,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17.(例)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例)古:谭嗣同 今:刘胡兰 事迹略.
19.①受蒙敝 ②发扬光大
20.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21.委婉劝说(口头劝说 类比、隐喻、婉谏) 直搪劝说(书面劝说 直谏) 略
23.提示:邹忌――①有勇气 ②说话讲究技巧 ③忠诚 ④有自知之明等 齐王――①胸怀宽广 ②虚心纳谏 ③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24.略.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字中加点字拼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辍耕( chuò) 阳夏(jiǎ ) 往往语(yǔ) 鱼腹(fǔ)
B.怫然(fú) 抢地(qiǎng ) 休祲(jìn ) 缟素(gǎo)
C.倾颓(tuí ) 存恤(xù) 崩殂(cú) 驽钝(nǔ)
D.卑鄙(bǐ) 陛下(bì) 夙夜(sù) 斟酌(zhē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至哉!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C.于是先生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下列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一起)
B.请广于君(扩充)/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C.隆中对(文体的一种)/度德量力(衡量)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咨诹善道(询问)
4.下列文学常识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世家》选自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施耐庵,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武陵春》的作者是李清照,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其中《武陵春》是题目.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事情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5.默写填空
1) 《破阵子》中回忆征战生活的语句是 ________ (2分)
2) 《渔家傲 秋思》中描写边塞荒凉萧条景象的语句是 (2分)
3) 《望江南》一词中运用了拟人方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2分)
5) 默写《出师表》“臣本布衣”一段 .(4分)
6.请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8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2) 深入不毛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3) 今亡亦死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4) 卒中往往语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7.翻译句子 (4分)
1)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受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段阅读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觽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觽.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8.写出选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4分)
(1)____同____,__________ (2)____同____,__________
9.本文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方法是什么?(2分)
10.本文详略得当,语言精炼但内涵丰富,比如“怅恨久之”四个字,就刻画出陈胜心中复杂激烈的斗争. 请你揣摩一下他的心理,写一段话,真实、准确、得体地表现他的内心世界.(4分)
11.如果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没有遇到大雨,也没有延误期限,还会有这次起义吗?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要阐明理由.(2分)
(二)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秦王提出天子之怒的目的是什么?(2分)
13.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又什么变化?这表现了秦王什么样的性格?(4分)
14.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2分)
(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董卓( ) 挟天子( ) 殆天( ) 民殷( )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 跨州连郡不可胜数 :________
2) 利尽南海 :________
3) 刘璋暗弱 :________
4) 将军既帝室之胄 :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挟天子以令诸侯

阅读全文

与高中语文实词大全作文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