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京剧描写作文

京剧描写作文

发布时间:2020-12-24 09:04:12

1. 以京剧为话题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戏剧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1960年,周总理曾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戏剧开始,刘邦发兵攻打项羽。群臣纷纷劝谏,项羽不听。总理说:“一人言堂。”项羽回到皇宫,虞姬又规劝,项羽还是不听。总理说:“一家之长。”当演到项羽孤军陷入设好的埋伏时,总理道:“一筹莫展。”当虞姬备酒安慰项羽时,总理说:“一曲挽歌。”四面楚歌,汉兵将至,虞姬拔剑自刎,全场剧终时,总理又说:“一败涂地。”总理仅用20个字就概括了项羽失败的全过程,堪称妙绝。
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看“超女”……他们并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看我国的“国粹”——京剧了。很多人都认为京剧和无聊,很老土,不如现在的音乐那么有趣,那么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听戏剧,而抛弃了我们的“国粹”,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2. 京剧作文开头都可以怎么写

原来我一直以为京剧只是依依呀呀喊,再往脸上瞎涂一大堆五
颜六色颜料,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京剧。京剧,又称“
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
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
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
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京剧
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亦称“京戏”、“
国剧”、“皮黄”。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
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
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
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
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
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
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
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
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
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
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
、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
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
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
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
,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
,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
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
,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
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
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
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
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
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在人
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
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
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
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
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地方戏中都保
留了这种传统。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
是中国传统名剧,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55年(1790
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
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
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
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着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
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
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3. 京剧的作文600字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在徽州一带上演盛行。进入清代,徽州的戏曲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其主要是与徽州的“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业资本和豪绅巨族于一身的思想有关,在发展徽商经济的同时,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大发展,寓教于乐之中。
徽剧的形成,是在徽腔与青阳腔结合的基础上,同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并受昆腔的一定影响,才有了徽班与徽帮。当时著名的有庆升、彩庆、同庆、阳春等四个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满意望采纳,谢谢!

4. 关于京剧的作文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京剧《赤桑镇》选段》,又听了这一段,这激起了我对京剧深深的兴趣,我回家上网查了查,我了解到: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他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道光二十年以后,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了京剧,它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主要唱腔有二黄和西皮两个系统,所以又称它为皮黄。
我发现早期的京剧角色划分得很严格,那时分别有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大行,不过到现在只有生、旦、净、丑四行。我问爸爸,他还说京剧到现在还有末角。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在安徽享用盛名的三庆班首次进京。京剧擅长表现历史题材,大多数都是文章、书、小说的内容情节改编的。
我最喜欢唱旦角的梅兰芳,他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抗战期间,他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自己留上了胡须,我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文章《艺术不是金钱能收买的》,他代表剧目前有《宇宙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我深深地领略到了京剧的韵味。

5. 描述京剧的作文

高速精致的作文,你很喜欢京剧吗?你很喜欢写作文吗?就是这个问题,你不用非这么大的心跑这个地方来提问,在网上直接一搜就出来了,希望你能说到自己想要问的问题,谢谢

6. 我眼中的京剧 作文

说起京剧呀!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因为我奶奶就是一名京剧戏迷,我从小就是内听着容奶奶的戏长大的。所以我也会唱几段。比如说:《穆桂英挂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贵妃醉酒》等等。

我觉得京剧是一门很好的戏曲。因为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是那么的字正腔圆,演员的眉目传情,是那么的活灵活现。那一招一式,那舞姿翩翩,还有那曲调的委婉动听。是那么的让观众过目难忘。演员的服饰也特别好看,五颜六色的。女演员的扮相也非常漂亮,光彩照人,我很喜欢。

我和奶奶学过好几段戏。我总结了一个经验,那就是唱戏是用气唱的,并不是喊的。而且唱戏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唱京剧除了天赋,还要勤奋。要打好基础,还要勤学苦练。

京剧是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她。所以我以后也想和奶奶一样,成为一名京剧戏迷。

7. 怎么写京剧作文

现在的潮流社会,许多青年人都注重时尚,对戏剧之类的毫不知晓。大多都是老人专知道,是他们在属默默关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
我原来是不喜欢京剧的,何谈失去赞美他了,讨厌还来不及呢。我“爱”上京剧是受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电视上传来京剧的声音,他们就马不停蹄的赶来观看。慢慢的,我也发先我喜欢上了京剧,发现了在那之间存着许多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京剧从古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京剧表演者的脸上总涂一些颜色,当然了:每种颜色以象征人的性格和特质,命运和角色。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慢慢去体会,它耐人寻味,韵味醇厚。
许多的人认为京剧的节奏慢,就像摇篮曲似的催人入睡。其实也不错,但这都是根据剧情来定的。有慢的,反之,也有快的,那速度惊人,没有字幕你是听不出他在唱什么。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说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你去体会,快来了解京剧吧,不让你就真的out了!

8. 关于京剧的作文500字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1960年,周总理曾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戏剧开始,刘邦发兵攻打项羽。群臣纷纷劝谏,项羽不听。总理说:“一人言堂。”项羽回到皇宫,虞姬又规劝,项羽还是不听。总理说:“一家之长。”当演到项羽孤军陷入设好的埋伏时,总理道:“一筹莫展。”当虞姬备酒安慰项羽时,总理说:“一曲挽歌。”四面楚歌,汉兵将至,虞姬拔剑自刎,全场剧终时,总理又说:“一败涂地。”总理仅用20个字就概括了项羽失败的全过程,堪称妙绝。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看“超女”……他们并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看我国的“国粹”——京剧了。很多人都认为京剧和无聊,很老土,不如现在的音乐那么有趣,那么流行。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听戏剧,而抛弃了我们的“国粹”,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9. 京剧作文

京剧艺术诞生二百多年以来,在燕赵大地上经历了发展繁荣的过程。从传统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农夫渔樵、神仙鬼怪的古老故事,到《节振国》、《八一风暴》、《战洪图》以及《沙家浜》、《红灯记》、《平原作战》等歌颂当代英豪动人事迹的现代京剧,京剧这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在燕赵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精彩华章。
源远流长的国粹艺术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八旬万寿,江南徽班沿水道、陆道进京,参加庆祝活动。途经河北,演于水陆码头,随即将二簧带入河北境内。此后皮簧逐渐在京、津、河北一带流行。同治年间,河北乡间出现皮簧子弟会,从同治到光绪年间,有许多河北梆子演员兼习皮簧,皮簧借助梆子的势力流向河北民间,光绪十七年(1891年),田际云的王成班首倡了梆子和皮簧“两下锅”的演出方式,许多戏班争相效法。从此皮簧腔大量流入河北各地。
建国初期,京剧在河北境内的专业剧团数量已达五十多个,省直和各地市都有京剧团。1953年后,京剧不再与其他剧种合演。1966年以后,河北省京剧院、唐山市京剧团和张家口市京剧团都在全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十年动乱”期间,一些地方戏剧团,迫于形势纷纷改习京剧,但所演剧目仅有八出样板戏。然而业余京剧团和票社却遍布全省城乡。
京剧传入河北后,对河北地方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京剧的剧目、化妆、服装、表演程式、音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河北的地方剧种。
繁荣发展的创作和演出
伴着共和国的脚步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河北省京剧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作、演出过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40年代末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曾观看过该团演出的《花木兰》、《三岔口》、《打焦赞》、《借东风》等剧目。
建国后至1978年底,河北省京剧院始终坚持为群众创作演出。该团演出的《梁红玉抗金兵》、《三打祝家庄》、《血泪仇》等戏曾轰动一时。《战洪图》、《八一风暴》、《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等戏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改革开放后一些老戏重新在京剧舞台上演,《逼上梁山》经省京首演后,场场爆满。其中《秦英征西》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巡回演出300多场,观者如云。
我省地方京剧团先后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好戏,主要有:唐山市京剧团创作改编的《节振国》、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创作改编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桥头镇》、张家口市京剧团改编演出的《八一风暴》等。这些剧目曾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反响,其中《节振国》曾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
名角荟萃的演员阵容
自皮簧戏发展成京剧之后,全国各地的京剧班中大都有河北籍艺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二奎、盖叫天、李万春、郝寿臣、尚小云、荀慧生、李少春、李桂春(小达子)、姜妙香、张世麟等均系河北人。河北省的武戏演员在全国的影响颇大。
河北省京剧院在不同的时期均有一批著名艺术家和优秀演员,如宋德珠、贯盛习、罗蕙兰、安荣卿、郭景春、祝元昆、肖月珠等都是享誉省内外的知名演员。其中出生于京剧世家的贯盛习嗓音洪亮,武功扎实,做工稳健。他主演的《双投唐》、《定军山》、《失空斩》以及现代戏《红旗谱》、《战洪图》等在当时反响很大。
“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曾工作过的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即现在石家庄市京剧团的前身,1957年至十年动乱之前,奚啸伯先生偕该团演员在石上演了多部奚派名剧《失空斩》、《白帝城》、《范进中举》、《将相和》等,盛况空前,奚啸伯先生还带团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山东、东北等地巡演,每到一地都在当地引起轰动。在此期间,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引进了一批来自荣春社和中华戏校科班出身的演员,像高永琪、杨玉娟、时荣章等,当时的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可谓实力雄厚、声望一流。
原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正西在回忆这一阶段我省京剧院团的发展情况时介绍说:从建国后至1978年年底,我省的京剧艺术经历了两个从恢复到发展的时期,一次是建国后到“十年动乱”之前,一次是“十年动乱”结束后。这期间全省各地京剧院团除恢复改编了一批传统戏之外,还新创或排演了《节振国》、《八一风暴》、《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现代戏,都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10. 模仿《藏戏》写一篇关于京剧的作文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吸收了版昆曲、秦腔等权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他们并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看我国的“国粹”——京剧了.很多人都认为京剧和无聊,很老土,不如现在的音乐那么有趣,那么流行.他们抛弃了我们的“国粹”,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京剧,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阅读全文

与京剧描写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