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绿如果用来写作文写事可以吗

绿如果用来写作文写事可以吗

发布时间:2020-12-23 05:09:21

① 绿色小事作文可以写周记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对于这句话,我一直都不太明白,然而在一次小事中,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早早地起了床,刷了牙,洗了脸。因为周末的作业较少,所以我星期五便把作业做完了。我高高兴兴地把我的作业给爸爸检查,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给爸爸检查完了,我便伸过头问爸爸:“爸爸,我的作业全部都做完了,可以玩会吗?”“当然可以。”在一旁的我笑得像朵花似的,“不过,等会我跟你妈妈出去的时候,你要写篇,四点时,我会回来检查。”我干脆地回答到:“OK!小菜一碟,难不倒我的!”我显得自信满满。 等爸爸妈妈走后,我就是这个家的主人啦!我很惬意地躺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着电视,一会看中央台,一会儿看少儿台,一会儿看连续剧。我发现是时候要写作文了,就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我想了想,反正还有几个小时,这时,正好刚才吃了零食都消化了,只好拿一包方便面来充饥了。吃饱了,喝足了,又感觉有点困,就爬到床上,做起我的美梦了。睡到下午三点,直觉告诉我,现在再不写作文可就真来不及了,再过一个小时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焦虑万分,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只好拿出一张纸,随随便便写了一篇作文,拿去交差。这时,正好爸爸妈妈回来了,爸爸一回来就立刻叫我把作文拿给他看,我慢吞吞地把作文拿出来,心里更加忐忑不安。只见爸爸微微地摇了摇头,接着严肃地对我说:“李洁,今天的作文你缉阀光合叱骨癸摊含揩认真写了吗?你写出了你应有的水平了吗?”我跟爸爸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爸爸见我这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下次改正就好,要记住时间是很宝贵的。孩子,还记得吗?古人曾经说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你如果不努力,长大以后就来不及了,时间是不会留下来等你的。”我听了爸爸讲的这些话之后,我悔恨万分,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和时间赛跑,成为时间的主人! 这一件事虽然过了很久,但是那天我真正体会到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的含义,那天爸爸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② 模仿朱自清的《绿》,写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阳光内灿烂的容样子。果子熟了,秋虫叫了,天气凉了。

小草偷偷地像老年人样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我们学校后面的健身区活动的人真多,有的打太极拳,有的下象棋,有的踢毽子,真是丰富多彩的秋日生活图。

梧桐树、法桐树、银杏树、柳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叶子纷纷扬扬地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像蝴蝶似的翩翩起舞,马路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像一条金色的大路,引导人走向金色的明天,金色的未来。花坛里的花儿都凋谢了,只有很少的月季花在开着。闭了眼,花坛里仿佛还呈现着夏季时五颜六色的月季花,给人们带来美得享受。

秋天来到果园里,葡萄熟了,仿佛一串串的紫项链。金黄色的香蕉,挂在树上,好像黄月亮。柚子也不甘示弱地在树上高昂着头。

秋天像一个成熟的女人,使农民收获得丰富。

秋天像一个耐心的老伯,她等待着。

③ 绿色生活作文可以写什么

绿色生活 杨甜子
(2007年以一篇《怀想天空》的满分作文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现为本报大学生记者)

前台忽地一阵寂静,笛音被琵琶给缓缓地托起来了,心头陡然一震,音符如同流水,将我躁动的心荡涤得干干净净。笛子,箫,水袖,水磨腔,一天的疲劳和一生的愁烦一下子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流光溢彩间竟真的有些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感觉了。台上的阿罗姑娘一声缱绻的“兄长”,台下的我竟有点不知所措的恍惚了。萋萋芳草满襟怀,这一折《送京》唱得荡气回肠,满腔悲绪。锣鼓声中,拉幕,谢幕,台上和台下都醒了。

这是在兰苑——一个能让人见之忘俗的世外桃源。院内粉墙黛瓦,古风犹存。院子东南角的一株石榴,灼红的花和着满院碧草,很是好看。排练厅里一架一架的蟒、大靠和褶子丝丝地散发着古旧的香味。阳光穿过戏装的间隙,在水泥地面上拉出了一道道旧时的光影。只要一脚跨过那道厚厚的门槛,你的生活仿佛就回归到了六百年之前。兰苑每个周末的折子戏专场已经成为了这座六朝古都里最为万人空巷盛事。人们都想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心灵中转站,于是作为传统文化鼻祖的昆曲便成了最好的诉求对象。兰苑的演出是标准的不插电版,舞台伴奏就在舞台的右侧,清新绿色得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车马喧嚣了一周的劳累,人们在兰苑寻找的是笛声中心灵最为纯真的寄托。

看戏已有三年,逢得周六便奔往朝天宫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每周在临近座位周围都能发现一点一点的温馨:日理万机的民企老总终于被困意战胜了风雅之心,倚在椅子靠背上痴痴地睡着了;研究戏曲的古文学专家还在一板三眼的给台上的单雯打板和着节奏;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的洋人朋友也来了,抱着手里的可乐薯条,对着舞台两侧的字幕机闪烁着喜悦的大眼睛。不论人种肤色,昆曲都是他们生活的知音,在“袅情丝吹来闲庭院”的乐音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

在单雯专场谢幕的时候,我又一次见到了字幕翻译刘凯琴。这个来自爱尔兰的高鼻子大眼睛姑娘力排众议,放弃了在国内的优厚生活来到了省昆,一呆就是好几年。每天面对让中国人都感到生涩的戏文唱词,细细密密的翻译成信达雅的流利英文。这一切都让凯琴感到了前所未有挑战和新奇。“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凯琴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对凯琴的这句话我一直都不大能理解,直到有一天看到资深曲友胡萝卜缨子阿姨抱着她的小孙孙跨过“江宁府学”那道厚厚的门槛时,我才突然领悟过来,原来这种回归传统的“不插电”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崭新的绿色生活理念,而且这种理念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牙牙学语的孩童身上,日益获得年轻的生命力。

当晚的戏码是《惊梦》。年轻的单雯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已有了些小张继青的风范。散戏出来的时候,繁华的大街竟让我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混杂在红男绿女中间挤进地铁站,重新投入五彩生活的奔波中。兴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五彩交织,但兰苑的绿色“不插电”却是最不可少的部分。

得分:70分(满分)

评语:从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事情,寻找到可以“切”到题目上的内容,是这篇文章的“机智”之处。切题而不滞于题,有灵性!

绿色生活蔡肇基 语文特级教师(1963年参加高考,考入南师大中文系)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但是……

我到过江苏的一些地方,如果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片的话,你会发现,从南到北,绿色愈来愈浓烈。在苏南,车厢里的你向两侧看吧,一座楼接着一座楼,一个村接着一个村,一个开发区接着一个开发区,少见了成片的农田,不见了成片的绿色。苏中的绿色多了些,而苏北,那可确实是绿色的天地了。这里的人烟似乎少了许多,许多地方不见什么农舍,扑进你的视野的,是菜花,是麦浪,是意杨,绿成了一片片,绿得快顶上了天,天和水也映得更绿更蓝,真是绿色的天地,金黄菜花的点缀则更添加了一份富丽,堪称“生机勃勃,赏心悦目”。但是,说到经济的发展,毋庸讳言的是,只怕暂时还没有与绿色的程度成正比。

再放大一点视野,到那高山密林地,偶见一竹屋茅舍,炊烟升起,烧的是秸秆树枝,“碳排量”极低,百姓所过的无疑是“绿色生活”,但他们的状况到底怎样?缩小视野,我所住新街口地区,高楼林立,绿色偶有立足之地,但这里是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闻名的商业中心,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看来也喜爱这里,最近先生的铜像又回到新街口广场了。铜像无知,凭人摆布,但起码可以说明的是:极少绿色,没有亵渎中山先生!

有人会说,发达国家不也是绿色家园吗?诚然。我未去过欧、美,但去过澳、新,那里的确是绿色连天,更妙的是,无际草地上的天空,时有彩虹,一日几现,而我们这里,彩虹已难得一见。那里的生态真是好极了。但这一切又不难理解:他们人少啊,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是我们的几十分之一啊,如果人口密度相似,恐怕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绿地了,非变草地为粮田和居住区不可!

我并非是反对绿色生活或反对“人与自然和谐”,而是说,不要仅是强调绿色而忽视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首先,发展有时候会毁掉一些绿色,这避免不了,绿色该让步就得让一点步。第二,绿色自身也该求发展,要科学地保绿色,换绿色,或虽然少了一点绿色却提升绿色的质量,绿色不能自视为自然的宠儿一成不变,据说,苏北的意杨也是引进的树种,这就是“发展”。第三,要坚决反对“伪绿色”,我的确看到过一座笔立的山峰充满浓绿,但风儿吹过,不见枝叶摇动,原来那绿色是泼浇上去的。食品等方面更要谨防假“绿色”之名,行害人之实。总之,科学发展第一,悠悠万事,发展为大,绿色的问题应包含在发展的问题之内。有些西方人士就是要逼着你发展中国家把“碳排量”降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要限制你的发展,庆幸的是,我们已有警惕。

行进在苏北的高速公路上,有时会想,这路上车流似不甚多,占用土地建高速,是否值得。但又一想,“要致富,先修路”,少掉一点绿色,建四通八达之路,恰恰是为了大发展。苏北前途无量。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片,我不是苏北人,也不是苏南人,而是苏中人,不偏不倚。我祝福江苏南、中、北各地。

得分:70分(满分)

评语:文章从反向立意,以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来论“绿色生活”,有战略眼光,切中了问题的要害。用具体的感受、感慨,“牵引”着沉思与焦虑,把人带入作者的思路之中,自是高明。生态与发展的两难选择,文章偏向于“发展”,但是又力求“中庸”。若为高考作文,翘楚无疑

④ 以“绿色印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50字

离别是这一刻的篇章,
相逢是遥遥无期的念想,
绿色军装,
是留于脑海的难忘内印象。
七月烈容日里,
你的威严挡不住笑靥,
你的训练掩不了关怀,
你的教诲遮不了友爱。
听你诉说过往,
那十八九岁的青春映透成熟的脸庞,
那绿色的军装充盈着梦想,
那庄严的敬礼向往着美好,
那灿烂的迷彩是血泪的织纺,
那不屈的灵魂经历过大风大浪。
也许这一次是永别——
绿影去了,
留下阳光,
也留下了惆怅。
还记得那天,
正步整齐,
军歌嘹亮。
看到吗?听到吗?
这是我们能送给你们最好的礼物。
挥手,握别,鼓掌,
直到绿色的军车载着绿色的印象
远去……
没有华丽的色彩。
这一刻绿色荡漾,
那样耀眼。
有一种让我思念的坚定,
有一种让我流泪的坚强。

⑤ 用通感法写600字作文《绿》

绿色的堕落
急促的脚步带起的尘埃妩媚地拥着胭脂的迷乱;由于躁动与闷热而迸发的汗珠在人们的胸口“冻结”(由于现实中的冷漠与孤寂);不是植物却闪耀着绿色光芒的发端;那就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那就是新一代的人类,那就是时尚,在这个缺乏“绿”却不缺乏绿色的世界,看着她绿色的唇在翕动,看着她绿色的长发在飞舞,看着她绿色的眉在挑逗烈日下的空气,我迷茫,她是否就是我幻想中的阿修罗或者是撒旦的使者。这世界停止了转动,除了耳边轰隆隆的摇滚乐。她在我面前走过,溶入了另一片绿色。
桥下黏稠的河水缓缓流过,在“阴暗”的光下泛着绿色。水面上升起的无数气泡像等待救赎的灵魂,在空气中爆破。水中的生灵在等待我们惟一能从这个世上所得到的——死亡。
夜,深色的背景下,城市的某个阴暗的角落有无数荧光闪动。如同荒野中狼的召唤。然而这绿色的目光却属于人类,即使它充满了野性、欲望和不择手段的张狂。它无处不在,在金钱面前它发光,在权力面前它发光,在名誉面前它发光。
我伴随着绿色堕落,但我们却不该堕落,不该让代表美好的绿色伴我们堕落。
还绿一个本色。
你应该知道人要对自己所做的负责。
评点:本文别出心裁,在“绿”的表面下,发掘其有社会深意的素材和话题,切合题意。 创新是本文的最大特点,想常人不敢想。几个材料都具有新意和典型性。新新人类耀眼的绿头发,代表了一种远离真正自然的城市口味,这是一个缺乏绿却不缺乏绿色的世界,被污染的河水泛着绿色,水面上升起的无数气泡像等待救赎的灵魂,一语道破现代社会中被欲望牵引的世人的灵魂的堕落。贪婪的眼光是绿色的,它充满了野性、欲望和不择手段的张狂,这样的绿色的目光却属于人类。作者抓住现代社会中被扭曲了的绿,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弊病,这样的奇文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一气呵成,读来酣畅淋漓。

⑥ 以绿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稚嫩的啼哭唤醒沉睡的世界时,鲜活的双眸里灌满了生命的绿色。我不禁疑惑,是生命的重生,还是绿色的蔓延,已辨不清,只发觉生命在与绿色同行。 儿时就喜欢将眼睛沁在绿色里,分享它的激情、它的轻盈、它的舒畅与和谐,心里竟喜悦的七上八下。总喜欢近距离的接触,那是与生俱来的亲昵。指尖与绿接触的一瞬,生命与绿便倾倒在一塌糊涂的和谐中。从那时起,那片绿竟成为了生命中的守候。 突然有一天,我慌忙中丢失了那片绿,绿褪尽了,残留的绿的碎片被侵蚀的晕染成了黄色,几尽露出灰昏的土地。眼中曾几度灌满的绿被泪水冲刷了。我好怕,好迷茫,似丢失了自己。拼命的去找寻,却发现不仅仅是我丢失了那片绿,漫山遍野的绿被残踏的支离破碎,留下绿的呻吟和哭泣附着在人类走过的脚印里。我惊呆了,曾经和谐的绿连绵着,幸福着,如今却一点点孤独着,消逝着…… 踏着绿的碎片中走过的足迹,心更痛了,心中守候的那片绿滴出殷殷的血,才发觉那足迹的尺码竟和自己的一模一样,是自己曾经高歌深爱的绿被自己硬生生的毁灭了。我瘫软在绿的残余中,任泪水放纵的流下来,以冲洗内心的混沌与负罪。我将深深的自责埋在受伤的绿的怀里,而那残碎的绿竟一再的轻抚我,安慰我,温暖我,我的泪更放纵了,在绿的博大与包容的内心,我看到人类如此的渺小。 又重新拾起绿色的碎片,审视那份痛,我决定精心的为它疗伤,哪怕是一天一点点,我要我的生命中重新泛起那片绿。于是,一双手,两双手,一颗心,两颗心……人类共同走到一起,为各自洗净自身的罪责,为曾经那片和谐的绿再度重生,人类选择不同的方式保护着,创造着,守候着绿色与生命的和谐。 终于,人类在绿色中探到了生命最初的那份渴求,原来人类从一出生就降临在绿色生命的摇篮里,做着充盈着绿色的梦,并与其一起磕磕绊绊的走到今天,人类一代一代的逝去,绿却随着生命的脚步为下一代的人类延续着生命,迎接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感动的是,人类真正的懂得:生命在绿色中获得了永生!并感恩于绿。 于是,整个世界掀起了保护绿色,保护环境的浪潮,从稚嫩的小手到青春的臂膀,从强健的臂弯到成熟的躯体;从一棵小草到参天的大树,从辽阔的草原到茫茫的松林;从一滴水滴到涓涓的小溪,从平静的河流到奔放的大海;从辽阔的平原到高耸的山峦,从山间小道到宽阔的板油路;从个人到社会,从国家到世界……人类共同携手,将那片绿,连续着,放大着,努力真正的与其共享生命的意义。 人类在绿中更团结了,更和谐了。突闻,又一声啼哭响彻绿色生命的世界,待他第一次睁开双眸,满眼的绿让这个生命兴奋不已

⑦ 苏教版: 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

我心中那一抹绿

那一抹绿色总在我的记忆宇宙中,发出万般光芒。尤其是在我怀念已经去世的外婆时,那些片段总在我的脑海里进行反复的回放。
在我四五岁时,爸爸妈妈由于外出寻求职业把我寄养在外公外婆家里。在外公外婆家后面有一棵梨树,又高又大,像一个很有智慧的老者一样。
冬天过去了,初春刚要来时,梨树突出了新的芽儿来,看上去还不怎么漂亮,但它为这春天喝彩着,它富有着生机。我很喜欢和外婆在树下聊天,我抚摸着梨树,外婆专注的看着我,时不时的在树底下干着针线活。
一晃,春姐姐走了,夏大哥来到了。梨树像变魔术一样长满了绿叶,开满梨花,那一抹绿色映入我的眼帘,它是那么柔美,它代表着生机,是那么有生命力啊!而那梨花呢,轻轻摇一下树,便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终于有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玩耍,外婆叫我一起去摘梨,我高兴的以极速跑到她面前。外婆摇了摇树,结果梨儿很是听话的掉下来,做了一个前滚翻的标准动作,就乖乖的躺在地上。我露出兴奋的笑容和外婆一起把满筐梨儿抬回家。
外婆用刀把梨儿的皮削了下来,刀在梨上转来转去像在跳舞,她把雪白雪白的梨儿递给了我。我大口大口的吃着梨,梨汁顺着嘴角流淌了下,我露出满脸的幸福和开心,外婆也跟着我开心的笑了。我透过后窗,望见了梨树,它也对着我开心的笑着。
一天晚上,我嗓子不舒服,睡也睡不着,在床上哭得不可开交。外婆也心疼我,在床边转来转去,最后满脸喜悦的下楼了。我还在哭,哭过了一会,我见外婆拿着一大碗的什么东西。她满脸笑容的拿勺喂给了我,我一看是梨炖的汤,汤甜甜的还有一种爱的味道!
现在的我已在远方读书,很难再见到梨树。梨树依然在,可外婆已经去世了。那年盛夏的那一抹绿色,永远的深深的珍藏在我心底!

⑧ 关于绿的作文

那抹绿色
转眼间,秋色已逝去,冬天也已悄然而至了。放眼望去,绿色渐渐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眼萧条的枯黄,伤感、忧郁不觉涌上心头。
那日和同学外出去超市购物,正准备离去,突然眼前一亮:满眼的绿色!耐不住心中的喜悦,我在一家盆景店前停了下了脚步,走进去,我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在这纷繁喧闹的马路上,这里是一方净土,置身在大大小小的盆景中,呼吸着绿叶清新的香气,感觉走进了一片初春的树林,四周都是生命的绿色,而眼前这一盆盆精致的花花草草,也正绿得那么充满生机。我决定带走一抹绿色。几经挑选,一盆芦荟吸引了我,不仅仅因为那精致的花盆,更重要的是花盆里那个可爱的小精灵,虽不大,却昭示着生命的旺盛与精彩,令我爱不释手。
就这样,我的课桌上多了一抹绿色,每天的细心照料,只为使教室里仅有的一抹绿色能够焕发出光彩。冬日的晨光有些冷但却很明朗,早早地来到教室,从抽屉起拿出它,让其自由地沐浴阳光,然后照例浇上一小盖水,晶莹的水珠从叶梢滑下,伴着阳光,洒下一桌碎银。晨光映照着整株芦荟,绿得那么剔透,那么诱人,如一汪碧水铸成的翡翠,眼前这一抹绿色,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愉快与轻松,以更好的心态迎接挑战!
感谢心中的那抹绿色,它洁净着我的灵魂,让我在万物沉睡的冬季始终保持清醒、纯净的心灵,它带给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在这充满生机的绿的指引下,更积极更热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我挚爱《读者》中的一句话:“生命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的确,我们既不能沉溺于过去,也不能洞知未知的明天,我们所能做得只能把握今天,但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抹绿色,让今天的生命像这抹绿色一样,绚烂夺目,绽放出永不衰退的流光!
绿色的跃动
一考生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的颜色。
不必说“草色入帘青”的优雅,不必说“绿树村边合”的美妙,不必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不必说“绿杨荫里白沙堤”的宏阔,单说江南春之绿就足以让我们陶醉。

⑨ 也,绿,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以花为名也第一人称写可以吗

那就是只有清一色的小草和树木装扮大地;儿童的梦变得单调,没有色彩;女子的发边少了天然的风韵;生活中也再没有浪漫的故事…….
世界将如一潭死水,任凭你怎样搅动也溅不出几朵浪花.那会是一个多么枯燥无味的世界啊!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所有浪漫和惊喜大多是由花儿带来的.从古至今,花儿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汉语中才会出现“花好月圆、花容月貌、花前月下……”这许多与花有关的成语,才会发生许多有关花和人的美丽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花为媒”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代,一个年青的书生崔护到郊外春游,在一个小村子里 ,他感到口渴了.见一株盛开着鲜花的桃树下站着一个美貌的村姑,崔护便向她讨水喝.两人一见钟情,但因萍水相逢且崔护自觉功名未成,只得怅然离去.第二年春天,崔护又来到这个小村子,但见桃花掩映的屋门紧闭,不见那位姑娘.崔护满怀惆怅地题了一首诗在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又过数日,崔护再次前往探访,谁知姑娘在看了那首诗后,因日夜思念崔护竟得病死去.崔护大恸,伏在尸旁大叫:“崔护来了,崔护来了!”姑娘于是复活,两人共结连理.那株桃树从此就被叫做“人面桃”.
假使这个故事里没有桃花,那它不过是一个才子佳人的庸俗故事.可是因为有了那一树桃花,有了那首桃花诗,故事就有了鲜艳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让人心里有了盈盈的春天气息,所以这个故事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历经千年而不衰.
还有一个关于“虞美人”的故事也非常动人.据说,在汉朝以前是没有虞美人这种花的.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争天下.后来项羽兵败 ,被汉军围于垓下,行将败亡.项羽与最心爱的美人虞姬夜饮,忽然听到军营之中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 泪下,与虞姬分别,后即自刎于乌江.虞姬听到项羽唱这样悲伤的歌,知道败局已定,于是立刻拔剑自刎于项羽面前,以死殉情.后来,在虞姬鲜血染过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人们认为是虞姬的鲜血所化,便称之为“虞美人”.虞美人从此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由此可见人们把虞美人看作是虞姬的化身,希望忠贞的虞姬能永远活着.在这里,花和人已经融为一体了.
五颜六色的花儿也是文人墨客的宠儿.古今中外的咏花之作数不胜数.许多人一生偏爱某种花,以花自喻.
东晋文豪、隐士陶渊明偏爱菊花,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是清高的象征;宋朝诗人林逋一生爱梅甚于爱已,自号“梅妻鹤子”;明代的周敦颐钟情莲花,以莲自况,作《爱莲说》赞莲“出淤泥而不染”……花乎?人乎?不可辩也!
所以说,人如花,花如人.花有花品,人有人格.花品有雅俗,人格有贵贱.

阅读全文

与绿如果用来写作文写事可以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