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文 虚写 怎么写
虚写是一种表现手法,多用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尤其在诗词、古典文学、绘画等等方面尤为突出。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等。给人一种浮想联翩的意境。
㈡ 各写一篇实写和虚写的作文,每篇100字左右。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处处会留下脚印:路上桥下,街头巷尾……脚印或内许不会磨灭,但是,容路已改了,桥已塌了,街已没了,巷已变了……我们还能捡拾过去的脚印吗?许多事物随时间的脚步走过,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你能联想到哪些?
㈢ 以实写虚的作文300字
怎样以实写虚,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呢?具体如何做呢?
从人们的写作实践可知,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是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如同样写“愁”,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把愁绪形容得像终南山那样高,突出愁之重,愁之多;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让人回味无穷,是以水来比愁,突出愁之广,愁之深;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比愁,突出愁之无处不在,绵绵不绝,比喻新颖生动,同时又虚景实写,情景交融,实在是妙不可言。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更是化虚为实的典范:“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分别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来喻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把抽象无形的乡愁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突出了不同时期乡愁的特点,非常恰切,非常具体而可感,可谓巧妙之极。
这种运用比喻化虚为实的手法,在议论文里也是不乏其例的。如05年陕西考生《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一文,开头就运用比喻把“忘记和铭记”的话题进行形象化:“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天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其比喻非常巧妙,且扣紧“忘记和铭记”的特点,生动形象,加之春夏秋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化用古诗,如盐溶于水,不露痕迹,都表现了作者很好的语文素养,使文章开头便亮丽精彩,先声夺人。这样的文笔,可以说要想不得高分都难。
二是运用拟人、拟物,化虚为实。仍然以写愁为例,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愁”物质化,使之变为可以把它搬上船,可以用船来装载的东西,于是便愁有了重量,甚至重得能把船压沉。可见女诗人的愁是多么沉重。再如表现时光匆匆,朱自清先生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匆匆》)时光具有了生命,它脚步匆匆,前进不辍,不为人情所动,形象地告诉人们时不我待,一定要珍惜时光。多么具体!多么生动!
三是运用衬托、对照,化虚为实。唐诗里写风大:“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连大如斗的石头都被风吹得满地乱跑,人们根据生活常识,自然不难判断西北边塞风之大之猛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环境气氛、人物反应来衬托琵琶女弹奏艺术的高超迷人,具有很强的感人力量。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描写天热,通过写树梢一动不动,没有一丝的风,骡马喘着粗气,狗在树阴下伸着长长的红舌头等,以及祥子的汗如雨下,口干舌燥,胸口发闷,就把天的“热”度具体而真实地表现出来了。如果只写气温多少度,那肯定没有如此好的效果。
四是描写情景、刻画细节,化抽象为形象。如短文《品味痛苦》(刘民):
“痛苦就是四个人挤一张床,在夏天,且没有风扇。
痛苦就是半夜犯酒渴回来却打不倒水喝。
痛苦就是拿着水壶从宿舍楼跑下来打水,刚到水龙头前,阿姨却敏捷地把阀门一关,水下班了。
痛苦就是教授的课让人昏昏欲睡,而自己偏偏坐在第一排。
痛苦就是在上课前教授点完名之后逃之夭夭,却被告知教授下课前又得意地点了一次名。
痛苦就是每个月的补贴刚发到手里,四周立即亮起一双双兴奋得雪白的眼睛。
痛苦就是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娱乐大众,他们笑过之后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下流。
痛苦就是我喜欢的人却说我样衰。
痛苦就是四级考了59分。
痛苦就是在赴宴时,发现没有一个人比自己更爱吃肥肉的。
痛苦就是你所追求的事物总是在你眼前又总是抓不到。因此,有时候希望就是痛苦。
痛苦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得平庸,却无能为力。
但是天知道,痛苦也许就是高兴地拣起一张百元大钞时,却发现是一张假钞。
也许痛苦什么都不是,只是阿富汗贫民的胃和失学儿童的脑,宛如上帝流泪的眼。”
作者通过描写一些具体的情景、情节,尤其是刻画了一些典型的细节,把无形抽象的“痛苦”具体化为一个个场景,一个个情节,一个个细节,读者稍微调动一下自身的生活经验,便不难体会什么是“痛苦”了。
再如杂文《“成熟”的异化》(张峰,《杂文选刊》2005年8期),更把这种写作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成熟这个词看似简单,但如果“研究”起来,“学问”却是很大的。
成熟是听到领导讲话中声如洪钟地把“莅临”读成“位临”时,不但能保持沉默不起哄不喝倒彩,而且从此以后在领导面前还跟着把“莅临”读成“位临”。
成熟是公共汽车上碰巧发现小偷正在掏别人的钱包时,装作根本没看见,不但一声不吭,而且马上闭上眼睛俨然进入了睡眠状态,好像三天三夜没过觉的样子。
成熟是当女同事穿了一件很不合身的时装来上班时,不但能够主动跟她打招呼,而且还十分自然十二分诚恳地夸她的时装款式新潮颜色和谐质地高贵,穿起来尽显气质和品位。
成熟是骑着摩托车上街碰巧赶上一个行人被别人的摩托车撞倒,在决定学雷锋做好事送被撞的行人上医院之前,懂得要先让伤者写出书面证明证实不是自己撞了他。
成熟是路上碰到有人求助时,先一丝不苟地查验对方的各式证件,然后仔细地盘问对方十至十五分钟,在确信自己没有受骗上当之后再从皮夹里掏出两块钱来给对方。
成熟是饭桌上见领导讲完一个“笑话”习惯地左顾右盼等着被人迎合时,哪怕再没有想笑的感觉,也要率先哈哈大笑,直到笑出眼泪笑弯了腰笑得肚子疼为止。
成熟是演讲、写文章时深情地呼唤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回到家里却对自己的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出门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以免上当受骗。
成熟是民主生活会上领导诚恳地一再请大家体意见别人都保持沉默时,率先发言批评领导最大的缺点是为了工作不爱惜革命的本钱――身体,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对革命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成熟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表彰时,利用发表获奖感言的机会,用近半小时的时间来感谢领导的关怀爱护和同事朋友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然后用三分钟以内的时间轻描淡写地讲自己个人的努力。
成熟是在电梯间门口碰上从楼上下来的领导,问候的话“xx长你下来了呀”已经到了嘴边,突然意识到不妥,赶紧把它咽回去,临时换成:“xx长你下基层来了呀!”
成熟是本单位发生重大问题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也表态说发生这样的问题很令人痛心,但接下来就大谈特谈问题发生后各级领导如何如何重视、群众情绪如何如何稳定……”
通篇文章没有给“成熟”下什么定义,也没有什么干巴巴的说教,全部通过一些具体情景、场景的描绘,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细节的刻画,把当今社会异化了的种种“成熟”现象,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一一展现于读者的面前,非常真实,非常生动,让你忍俊不禁,让你鄙夷不屑,使妍媸毕现,从而起到鞭笞丑恶的目的。可谓深得为文“以实写虚,化虚为实”之精髓,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奇文妙文。
㈣ 以虚写虚的作文
材料1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处处会留下脚印:路上桥下,街头巷尾……脚印或许不会磨灭,但是,路已改了,桥已塌了,街已没了,巷已变了……我们还能捡拾过去的脚印吗?许多事物随时间的脚步走过,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你能联想到哪些?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材料2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请楚它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价的,没有什么事物的价格比得上它,亲情是无私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能牺牲自己……关于亲情,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两则材料,要求均一样: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分析“话题”。“脚印”,其可见可触,它有形,即它是实有的事物;“感受亲情”,“感受”作为动词,其意蕴处在思维当中或内心深处,无法让可视可触,“亲情”亦无形,存在于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中。学生面对如前者以具体名词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思维往往局限于这些名词本身,不善于联想、想象,或联想、想象角度单一,不善于多侧面地发散思维,因而难以把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的材料和写作话题联系起来,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以致写作空间狭窄。为此,可运用“避实就虚法”,具体讲就是:写景可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和心中的景,来反映眼前实景;写人可借助杂取合成的、历史的或虚拟创造的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记事可借助记忆中的、假设的甚至梦幻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写理可借助具体物象引申开去,谈历史、谈文化、谈人生、谈社会等。于是,“脚印”,可由真实的脚印(实)联想到脚下的道路(虚),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史(虚),由成长的历程联想到人生的足迹(虚)等,“脚印”其内蕴就丰富而又深刻了,其艺术性显现出来了,其哲理性也被挖掘出来了。这样的构思或思路、写法大可实行。如《文化,踏着秋的脚印》一文:文化,踏着秋的脚印高唱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踏着秋的脚印,寻觅着回家的路;吐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李义山踏着秋的脚印,消失在迷茫的浓雾里;轻吟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林黛玉踏着秋的脚印,用一抔净土掩埋着一生的风流。秋,多情的秋,它的脚印遍布这片神奇的土地,随着历史的车轮,在华夏九州踏过了两千多年。多少文人志士沉醉于秋的脚印里。它的脚印经过田野,辛弃疾便用“稻花香里说丰年”点染它金黄的颜色;它的脚印留在霜叶上,引领杜牧驾车到“白云深处”;它的脚印留在月宫里,惹得东坡“把酒问青天”;它的脚印留在深山中,教会陶潜“采菊东篱下”……何止是诗歌!当1948年秋的脚印留在余姚时,影响当代文坛的人物余秋雨诞生了。秋的脚印伴随着绵绵的秋雨,走过“文化苦旅”,经过“山居笔记”,看着“霜冷长河”,道出“千年一叹”,完结在“借我一生”。余秋雨先生用他博雅的笔尖,把秋的脚印留在大江南北,让秋在中国文化和异域文化里占足了分量!秋给了余秋雨一生,余秋雨又把他的一生交给了中华文化。踏着秋的脚印,他带着隔代的伤、废墟的泪,带着屈原的梦、李白的诗,带着昆仑的山、黄河的浪,他变成了那只涅盘的凤凰,在文化的秋天里高傲地飞翔。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里,也可以觅到秋的影子。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十五的月亮》传唱不衰,回荡在祖国天涯海角的军营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曲《八月桂花香》唱出了军民鱼水深情,保留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一盘盘诱人的月饼摆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咬一口香酥可口,甜在嘴里,美在心里;当秋的脚印留在八月,月宫里的仙子也为思家的人点亮一盏明灯,这灯叫“中秋节”……秋花可以逝去,但秋的脚印曾真实地存在过,秋月可以改变,但秋的脚印已成为永恒。一个民族的文化,以秋为依托,一定会丰富厚重,代代传承。文化,踏着秋的脚印,经久不息……作者看到“脚印”迅速把素材定位在“文化”上,这就“避实就虚”了,以标志时间的词“秋”为线索,串起了纵横古今、横贯中西的文化,匠心独运,使文章大气磅礴,这真是一个巧妙的构思。这篇作文内容丰富,习作者阅读面很广,名家名作(这在文中即为“实”有的题材)信手拈来,不会作空洞的论述和概要介绍,不会给读者言之无物、言之少物之感。倒是笔底生香,文章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当然,本文语言功底深,文采飞扬,如恰当引用(实)、富丽典雅(虚);多用排比,气势恢弘(虚)。“虚”,使“脚印”这个物象飞越千古,横贯中西,“文化”的历程在读者心中既有具体的历史、地域,又有抽象的思想认定,从而使读者获得了明晰的认识。其“文气”“语式”所产生的艺术性也不能不让读者叹之、震之:不失为一篇力作。“感受亲情”,这个话题涵盖面很广,如果直接就这一概念抒写感受或发表见解,势必造成文章的肤浅和空泛。因此,构思上可采用化广、大为细、小,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即所写内容可以具体到母子、父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孙之情等。还可进行细化,如表现父爱,就可以选取关于父爱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从一件典型事例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情,这就“避虚就实”了。总之,从具体、小角度切入是这个话题写作的关键。如何化“实”?从生活中寻找细节,从自身的经历中搜寻典型的细节材料,但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会失去个性,流于平庸。其实,千人千面,亲人不同,表达亲情的方法也不同。只有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突破平庸,使作文绽放异彩。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手我的手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手大大的,而我的手小小的。你的手总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把我的手包起来,或者把我的整张脸蒙住。尽管我努力地挣脱,却从没有成功过。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手好神奇,而我的手笨笨的。你的手总是可以变出我想要的东西,可以在我的小电子琴上弹奏出那么美妙的乐曲。尽管我私下尝试过好多好多遍,却总是弹不出你的旋律。当你握住我的手还记得你握着我的手唱歌,唱《小白杨》、唱《九月九的酒》,那一晚我唱得好响亮,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在我的身边,因为有你握着我的手。还记得你握着我的手去放风筝,我们肆意地奔跑,肆意地欢笑,看风筝越飞越高,我却贪婪地不肯离开你的手心、你的怀抱。当你握住我的手,我的世界再没有畏惧与寒冷;当你握住我的手,我拥有的永远是一片晴空;当你握住我的手,我真的是一只风筝,即便是飞起来了,线却还在你的手中。我想握住你的手无数次,我想让你握住我的手,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爱,告诉我,你就在身边。无数次,你握住了我的手,给我温暖、给我勇气、给我爱。可是那一次,当我应该握住你的手时,我却没有。你躺在病床上,带着呼吸器,我看到你痛苦的表情、听到你急促的呼吸声。我在你耳边轻轻地呼唤着你,我知道你想要睁开眼睛,我知道你想要握住我的手。我很想、很想握住你的手,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你在与死神做殊死的搏斗,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我勇气;你的体温渐渐散去,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你温暖;你用力的呼吸,想要去争取一个奇迹,我却没有握住你的手,给你爱的信息……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你笑着努力把手抽回;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的体温注入你的掌心;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把你一世的恩情偿还;好想好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写父亲的“手”,宽大、神奇,握住“我”手时,传递的是父爱,无言却胜似千言万语的真挚关爱,对习作者写了生活中的几个“点”(小事),然后着力写“我”感化后想握住父亲的手,而选材时却置于父亲临终时的情景,这让“我”感恩父爱、报恩父爱的情怀真挚、更感人,主题更得到了彰显。文章以点带面,从小角度切入话题,使父女亲情显得更具体,给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父亲的“手”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物线(实),其内涵则传递了一种亲情(虚),“虚”是在“实”所串连的细节上挖掘出来的。可见,写作当中融汇着作者的深情奇想,冥心远思(虚境),而这又必须从实存的人、事、物中提炼出来,并且传递给读者的是美、是真,这与处理好作品中的虚实关系是分不开的。笔者建议,平时我们学生应练一练片断小文,注入“虚实互见”的写作思路,必有好处。有一学生借鉴此法写了如下一文段:他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推开窗子,面对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这么一小段文字,表面看是实写,实际是虚写,虚写出了什么呢?是作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一点在文中只是暗示而未直白),文章有这样的内容,定会于发展等级中获得不低的分数。作文须“言之有物”,且“文以载道”。“物”,实也;“道”,虚也。望学生明了虚、实的概念,深悟两者的关系,写作的泉流就永远不会枯竭。
㈤ 写一篇内容体现虚的作文
唉,这“友情”.
㈥ 以实写虚的作文
虚与实
虚,飘渺至极,却能让人快乐不已;实,光明磊落,却让有些人难以接受。
虚幻的遐想,的却能带来快乐,盲目的追求,的却能让人兴奋。那么,这又有什么用呢?现实,是无法扭曲的。虚幻的遐想就如一场梦。当你从梦中惊醒,又回到现实。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永远不能颠倒的!
就像我们班的某些人一样,追星。为自己所爱的明星,争得面红耳赤。虚幻的追求,明星,就那么重要吗?
面对现实吧!盲目地追求,你能得到什么?无味的快乐吗?那时快乐吗?仅仅是你的想象!
对于明星,我是心如止水,既不对哪个有青睐,也不对这个有偏见。明星,就是明星,看似伸手就着,其实高于天空。
还是多看些书为妙吧!我知道,这些话对你们是无用的,但是,我还是要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争论的时间不如背背古诗,看八卦的时间不如看看名著。
“金砖何厚,玉瓦何薄。”面对现实吧!
没错,现实残酷,残酷到你无法面对,但是,你必须面对,而不是哆哆嗦嗦地逃到幻想中去。
如果说,虚与实是道理言论,那么实便是真理,虚便是谬论。如果说,虚与实是天地神灵,那么实便是天神,虚便是魔鬼。
现实让你害怕,害怕到你不敢面对。虚幻让你快乐,快乐到看不清真假,迷失方向。当你忽然明白,而又感到现实的残酷,马上又跑到所谓的“极乐世界”去了。而现实对你叹了一口气,因为你每次遇到它,就惊慌失措,它还没看清你的面目,你就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㈦ 描写景物的作文300字由虚到实
我们的操场很宽敞,是体育爱好者的快乐天堂。
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个内宽敞的操场,操场四周容有一棵棵挺拔的榕树,它们昂首挺胸,像一个个威武的将军,在等待出征的号令,守护校园。操场上有两个篮球场和四台双杠,操场中间有一个小花圃,花圃中间是亭亭玉立的雪梅,它是叶子一片挨一片,挤满了整个枝丫,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一团团叶子像是架在树枝上似的,一朵朵绿云,雪梅看起来却又像是位高贵的公主,它的旁边的石头像是保护公主的卫士,卫士旁边的花草都被树木掩盖着,这些小生命也一定想让人们来观赏一下自己吧!可惜,它们太弱小了,所以它们默默地躲在树的下面。花圃左边有四株清秀挺拔的芒果树兀立着,每当夏末,就会结下又黄又大的大芒果,像一个个手榴弹。
每天清晨,操场是那么宁静,深深吸一口气,顿觉一阵清新,真让人心旷神怡。走进校园操场,湿润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鼻
㈧ 用实题虚写法作文400例文
宋代的诗人顾夏曾经说过: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是啊,人生因为有你相伴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我们欢笑过,悲伤过,走在一起过,又分离过。我想用我五年的寿命去换取你的原谅,可以吗?
我是一个转学生,家里没钱又没权,而除了家人给了我稳稳的依靠的是你,我的好朋友。我刚刚来到这里时,因为我是一位农村来的,没有太大的见识,而琳琅满目的县又让我眼花缭乱,难免会有一些同学笑话我,给我取外号。那是我哭过因为我认为不会有人愿意跟我交朋友,只有家人。我苦苦地熬了一整年,我很不幸又患上了过敏性紫癜。我坚持晚上打针打到半夜,也不愿耽误学习。但一切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一进班级所有人都害怕我,都躲着我,我当时眼泪都要下来了,只有你在大声说,过敏性紫癜不传染,过敏性紫癜不传染。我当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发现了这一束暖暖的阳光,而这阳光就是我的希望。在每一天我都会耽误一些课程,都是你在间操时候为我补上的,一道一道耐心地讲,我从来都没遇见过对我这么好的人。患难见真情,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纯朴的同学,我明白了这就是我的友情之夏。从此我们成为了知心的朋友,知心的闺蜜。
在六年级的那个夏天,我又患上了腮腺炎,我很难受,因为这代表我又要落下半个月的课,腮腺炎是一种传染病,没有人会愿意来给我补课的,我抱着最后的希望给你打了电话,你爽快的答应了。第二天,你把落下的文言文,给我讲会了,我们一起玩了塔罗牌,占不了谁会好运。我真想说,谢谢你朋友,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懂得了真挚的友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毕业典礼一天比一天近,也就意味着我们就要分离,然而我太争强好胜了,我太在乎考试了。又是夏天,我们一次最后的模拟英语考试,你考了98分,我理应祝贺,然而你等来的不是我的祝贺,而是我的责骂:不就是考了一次98分吗?得意什么呀?她当场就哭了,我说完话就后悔了。寒语伤人六月寒,我太狠了,在她最开心的时候,我捅了她一刀,而那一刀直捅心脏。我们就此分离了,我只想说一句对不起。
我很开心这一路能有你的陪伴,也很难受我们就此分离,但无论如何,我和你的日子我明白了,朋友是珍惜才会美,如果有机会和你再次成为朋友,我愿意让我们的友谊之花越开越美丽。
㈨ 虚写作文怎么写
你可以用虚拟的环境描写
㈩ 以实写虚的散文,作文,800字左右,
我喜欢翠翠
——灵遁者
我一直认为人的潜意识绝对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我前几天突然想到一本书。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高一的时候,学习过《边城》的节选文章。当时老师就推荐说:“最好去看看全文。” 我相信就是我潜意识想起了这样的话,才会去看。
到现在看完这本书,我依然相信李老师是教《边城》最好的老师。我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当时老师描述翠翠:”她就像山间的小鹿。“
而我之所以说李老师是教这篇课文最好的老师。原因是李老师是一名刚刚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她与才女张爱玲的面相很神似。尤其是眼睛。但是她的脸是瓜子脸,比张爱玲长。但是却不高冷,是那种轻灵,娇涩的感觉。
我还记得,她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候。我们惊呆了。整个教室男生女生都爆出尖叫声。她穿着一件类似旗袍的衣服,修长的身材简直是无痕的艺术品。
她脸颊通红,无法应对这种情况。即使她几次把手放在嘴唇,示意安静,大家还是不安静。她问前排的女孩:”大家怎么这样。“ 女孩笑道:”老师漂亮呗。“
最后还是在班长的帮助下,大家才安静下来。她的课堂气氛很好,就连我这不太提问的学生,也故意提问了。
她一堂课,卡了好几次。有时候同一句话,重复好几遍。不断翻看教案。那种窘态和紧张让我很难忘。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好点吧。
讲《边城》的时候,有同学问道:”为什么唱歌?“,”什么是矜持?“,”老师有男朋友吗?“等等问题。她都红着脸回答的。尤其是在讲什么是矜持的时候,好像词穷了。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前面一个女孩说:”矜持就是妞妞捏捏。你现在这样就感觉很矜持。笑不露齿。“ 女孩这样说,大家都乐呵了。
她从来没有骂过学生,总是很温和。当课堂气氛太吵,而她没有办法的时候。就站在讲台上不说话。看看大家,又低头。这时候班长总是出头。 等大家安静了,她说:”你们吵,我就不说。你们不吵了。我就说。问问题,大家一个个举手。不举手就问,不回答。“ 很可爱的老师吧。
还有更可爱的事呢。比如当你直勾勾的看着她的时候,她会躲开你的目光。也是啊,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学过的课文中两个女主人公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是翠翠,一个是婴宁。在我看来,翠翠是一个符号,一个无解的符号。但是这个无解的符号,还必须出现在加减乘除当中。
我也曾经是翠翠。在农村不敢和女孩多聊天,脸红。到城里更是了。所以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没有一个女性朋友。
在高中的时候,学习了这个课文,我就很好奇翠翠最后的结果。直到前几天看完。才知道翠翠没有结果。结果是未知的等待。
我很不满意,或者觉得很遗憾。就好像翠翠是我妹妹。我应该给她一个结果。所以我有想过续写《边城》,给翠翠一个结果。比如说二老很快就回来了。
可是现在我不想写了。也真正觉得沈从文先生是明智的。翠翠毕竟是翠翠,时间带来的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沈从文留住了这种矜持,这种萌动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我自然也不愿意做一个残忍的人。所以想续写《边城》这个想法,自然就很快打消了。
然而我这样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想娶一个翠翠这样的女孩,还是想娶一个现代都市的女神。“
我犹豫不决。我想其他男人也会犹豫不决吧。或者会说:”如果我有钱,我会娶翠翠。如果我经济一般,我会娶都市靓女。毕竟在都市中,翠翠是花瓶。而且翠翠不可能永远是翠翠。”
我拿李老师和数学老师做了对比。数学老师也是年轻的女老师,陕师大的高材生。在我们县城教书。我记得我们不好好听课的时候,她会感慨,会生气。
她说:”你们现在是最幸福的时候。等你们到了大学,出了社会,你就知道今天不好好学习,是多么大的损失。“ 她还说:”等你们到了社会上,再去参加同学聚会。就会对关系和人的变化有很深的理解了。曾经你学习很牛,现在呢。也不是说,别人怎么势力,就是自己会主动离开,感觉和别人不是一群了。“
而李老师说:”大学有很多图书馆。大学有很多社会团体。大学有兼职等等话题。“ 这就是两个老师差别。一个刚毕业,一个结婚生子。
李老师是翠翠的话,数学老师就是曾经的翠翠。齐白石老了,还要娶20多岁的女孩,30多岁他都觉得都太大。呵呵。这就是男人的翠翠情节。所以我说翠翠是个符号。
女人的美应该也必须是千姿百态的。所以我不是在鼓吹翠翠美。
可是如果一个女人是翠翠和女神的结合,那么这个女人一定是很会生活的女人。她保持了少女的纯真,却丢掉了少女的娇嫩无能。同样一个男人也应该是这样。
有人一定会说翠翠是翠翠,是因为她生活在边城。《边城》的美,也只有在边城才能看到。环境之于人的力量,我不能否认。但是善于发现美的的人,永远不会认同的。
有刘禹锡的”秋天的美“,有季羡林的”荷花美“,有川端康成的”花无眠之美“等等。 这些对于当下的浮躁,小气,盲目,刻薄是最好的批评和教育。
我喜欢翠翠,她像林间的小鹿一样。见到了人都喜欢她。她跳跃时轻灵无声,她说话时流水潺潺,自然不腐。与其住在边城,不如让边城住在我们心里。
2015年11月10日。
【前天电脑打不开。重新做了系统。丢了一些新写的诗歌和散文。其中一篇就是这篇翠翠。于是今天把这篇关于翠翠的文章再重写。记得上次写的时候,心情比较轻松。这次却不是。同样的标题,同样的人写,就隔了几天。好像就和之前写的不一样。那个好,我也无从评说。】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