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四年级下册看图作文
孤独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阳被层层的乌云遮住了。但在上海的火车南站还是热热闹闹的,准备乘火车出发的人们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一小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正向火车站的入口处逼近。他们手里端着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袋,用恶狼般的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四周忙碌的人们。
突然,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喧闹的人群一阵扫射,检票口处的几个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不知所措,转眼都倒在了血泊中。那些坐在站台前休息、玩耍的孩子们,有的胆小的,早被吓的大哭起来;还有一些胆子大的,都向四处逃散开了。整个火车站被恐惧笼罩着,空气中凝固着阵阵杀气。
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几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领结式战斗机正朝这里飞来,只见它们像几只凶恶的老鹰盘旋在火车站的上空,丢下了几颗炸弹,然后远走高飞了。一小时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南站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从火车南站的废墟中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稚嫩的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无助地哭着。他衣衫褴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大大的头,显然又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穷苦孩子。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最幸运的孩子。当敌机丢下炸弹时,年轻的父母把熟睡的孩子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几分钟后,一块钢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最爱他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这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当然,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长大后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吁:“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为战争敲响丧钟,让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类的家园。”
当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近时,我们会伸开双臂静静地等待。当战争的枪炮再次响起时,我们却要用心祈祷,在春风里世界上的人们都能沐浴和平和爱的阳光。
② 小学四年级看图作文
[小学四年级看图作文]小学四年级看图作文第一篇
糖果老师
说到糖果,甜甜的,酸酸的,有许多种,比如棉花糖、棒棒糖、牛奶糖、麦芽糖、巧克力……我都爱吃,我也有许多像糖果一样的老师,小学四年级看图作文。
说到老师,我有一位棒棒糖老师,是在暑假辅导我准备考级的老师,她姓袁,我们都叫她袁老师。袁老师胖乎乎的,白白的脸蛋,水水的眼睛,撇在一旁的刘海,就像棒棒糖一样,很可爱。说话声音温温柔柔的,大家都很喜欢她。
但是,这位可爱的“棒棒糖老师”也有她硬硬的一面,比如说,她布置给我的作业我却没有完成好,她就会生气的批评我。不过,就像棒棒糖那样,你看到它很硬,但是,你放入嘴里慢慢的品尝,融化,就会发现,它甜甜的,很不错。袁老师也这样,慢慢和她一起上课,就会发现,她也向棒棒糖一样,活泼、可爱、温柔、甜甜的。
我还有一位“棉花糖老师”,也是我在暑假认识的,已经过去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那段时光仍然清晰可见。“棉花糖老师”叫魏丽,很有亲和力,能很快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脸上永远挂着微笑,只有在同学们不听话的时候,就会从“晴空万里”变成“乌云密布”。笑起来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她画的色粉笔很好,因为她是老师嘛,我以后也要向魏老师学习,画出出色的画作。我们那个画室,简直就是一个“笑室”,时不时会有爽朗的笑声从画室中传来,魏老师很幽默,说出来的话经常会把我们逗乐。
有一天,我去学画画,从教师的微机上听到了这首《棉花糖》,很喜欢,小学四年级作文《小学四年级看图作文》。这首歌曲来自于五个快乐的大男孩,他们是至上励合组合。我回到家,搜索到了这首歌曲,一直不停的听着,听着。渐渐的,它给了我写作的灵感。魏老师就像软软的棉花糖一样,纯洁活泼。
除了这两位,我还有很多的糖果老师,她们都拥有一个特点,活泼可爱、纯洁、甜甜的,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是我的好老师……
第二篇
懒惰的弟弟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是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啊!你想知道失败的原因吗?
我的弟弟就是一个例子。
今天,我的弟弟在外面培训画画。因为今天很忙,没能去弟弟那儿打探消息,所以拜托妹妹去培训地看看弟弟的表现如何。
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时间慢慢的流逝,让我变得急躁起来。就算是一秒钟,也让我觉得,这一秒钟比平日慢了许多。我打开防盗门,啊,一阵微风呆着一丝清香迎面吹来,把心情急躁的我在一瞬间变成了一只欢快、活跃的小鸟,使我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这时候,妹妹拖着弟弟回来了,只见妹妹满脸苍白,眉头紧锁,好像是被气的。弟弟呢?他被拖回来后,鞋也不脱,手也不洗,就一溜烟地跑进家门,手握遥控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了。
妹妹走过来,说弟弟在上课时一点也不认真。不仅如此,他还俯在课桌上,悠闲地、懒洋洋地看着明媚的阳光,根本没把考试当作是一回事儿。收考卷时,纸上只用黑色彩笔勾勒了几样物品,老师给评了个“待合格”,而且是画画班倒数第一名!
就这几句话,把我的“情绪引线”点燃了,大声地对弟弟说:“你太过分了,连简简单单的一幅画也懒得动笔,就快要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去,把画重新画一遍!”我的大声哄叫把他吓哭了,但是,他还是规规矩矩的去画画了。
弟弟,我当时不应该对你那么大声,也许,我要给你道个歉。但是,你知道吗?如果你坚持这样懒下去的话,你的一生将没有情趣,更没有关心、体贴和友谊。我希望你做一个勤学好问、善思苦练的好孩子,因为,懒惰是万恶之源!
③ 四年级四单元看图作文
战争中的孩子
风和日丽的一天,张涛杰这个可爱的小朋友与父母一起 上海到山东内 探亲。正当买票时容,一场谁也想不到的灾难来了。一阵不祥的恶气来了,十多架日本轰炸机在空中飞过,并且投下了罪恶的炸弹。正当候车厅里的人们反应过来,并且向外逃跑时,一切都太晚了,房屋就像地震般倒下,幸存的人们也被随后赶到的日军用左轮手枪打死。张涛杰很幸运,可他的父母却为了孩子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父亲为替孩子和妻子挡子弹而倒下,母亲以身负重伤再也跑不动了,正是伟大的母爱让母亲用最后气为孩子挡下最后一颗子弹。虽然孩子躲过了一劫,但是他永远感受不了母爱。永远得不到父亲的鼓励。张涛杰望着一片废墟,大声哭喊,多么姣嫩的呼喊,谁听了都会为他擦掉眼泪,安慰他。他还是个涉世不深的孩子,是享受母爱的时候,日军却如此没有人性。当救援赶到时,空气中弥漫着死亡、伤心的气息。一位女同志隐约听到了一阵哭声,连忙沿着哭声走了过去,找到了一位筋疲力尽,天真的孩子,他就是张涛杰。女同志抱起他时他还哭着,但仿佛在说:“妈妈、爸爸,你想你们,你们快回来!日本人,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仇!”这个悲惨的故事,让我们记住,日本人是可恶的,他们永远无法还清这个债。
④ 四年级下看图作文
四年级看图作文:寒冬已至寒风凉,劝君早晚添衣裳。
立冬刚过,冷不丁地撞上一阵风,禁不住就是一阵寒噤。刚缩了肩,想把手插进衣袋,短信的铃声嘟地响了,打开手机就看到了朋友的这番叮嘱。言语不多,却如一阵暖风拂过,心里的冰也化了,柳也绿了,小燕子也一掠一掠地飞来了,于是挺起胸膛迎着冬天走去。假如没有风,这美好的感情或许已被尘封--心里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能没有风。
如果没有风,春天便没有了手脚,也没有了翅膀,纵然来到身边也是僵硬的,没有绿色的脚印,也没有温柔抚摸--那还叫春吗?如果没有风,夏季便只有闷热,而没有了烦躁时的期盼;蝉的鸣叫掀不动池中的荷叶,雨的降临也成了无声的天泪--那能算夏吗?如果没有风,白露为霜之时,秋叶就这么干枯地挂在枝头,秋草会死得很寂寞,田野的清香也会压抑成刺鼻的霉味,南去的雁阵也会像逃跑的败兵,天上的云更似雪山般沉重--秋季将失去灵动与写意,那还叫什么秋!如果没有风,冬天将变成枯寂的黑白世界,宛如搭伴而行的男女却没有一句可以交谈的语言;雪花垂直地坠落,走在雪地上的红头巾毫无生气地耷拉着,炊烟像一根蓝灰色的柱子--冬天的美丽全部是风来打扮的,没有风的冬天是消失了斗志的男人,像不愿梳洗的女人,还能算是冬?
如果没有风,大海便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诡人,像一口无边的陷阱,没有人在落水之前会对它产生敬畏;无数弄潮儿只能呆立岸边,看海客不声不响地窃取大海的财产。如果没有风,浩浩长江里也就不再有驶向天边的白帆,谁还管谁住长江头、谁住长江尾?如果没有风,蒲公英的花将毫无情致地坠落尘泥,桃李的花只是繁殖的标志,芦苇的花无法牵动人们对乡村的依恋……如果没有风,农人将眼巴巴地看着粮食和糠草混成一团;如果没有风,孩子将举着风筝放飞不了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风,谁能让那满肩秀发飘荡出迷人的情致?如果没有风,别离的笙箫将喑哑在康河岸边;如果没有风,南屏晚钟将永远老死山林;如果没有风,澎湖湾的沙滩上至今还蜿蜒着一老一小的脚印两对半……
风是什么?风是变化的动力,是希望的制造者,是活力的源头;是温情,是诗歌,是画家手中的笔,是人与万物心中流淌的音乐。所幸的是,一切都只是假如--我们还有风,所以我们相信四季仍在,浪花仍在,炊烟仍在,一切可以放飞的种子终将找到自己的归宿;我们至少还有风,所以我们不寂寞,不沮丧,不会因暂时的失落而放弃希望,不会为一时的得意而忘形;我们可以永远有风,所以我们相信温暖会回来,美丽会重生,爱会在大地上滋长成一片翠绿。
⑤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看图写作
范文1
一张旧照片
太平区新海小学
王秀坤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这张旧照片,会让你想起60年前那场残无人道的战争。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 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 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呻吟。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这张旧照片让我们无法抹杀掉每个中国人心灵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历历在目。
简评:文章从旧照片入手,引出了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作者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小男孩的外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突出了中心,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文2
废墟中的孩子
太平区新海小学
荀红翠
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我国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啼哭的婴儿,倒塌的房屋,使我们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时本应当是学生上学,工人上班,老人和孩子在房前屋后小憩和玩耍的时候。可是由于日军的狂轰乱炸,上海城内的学校和工厂很多已被炸毁,人们已不能正常的上班和上学。
这时的上海火车站,由于北站已成为战区,交通被切断,南站就成了交通的惟一出口,所以上海火车南站,人流拥挤不堪。忽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本敌机飞来投下大量炸弹。上海火车站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车站,天桥月台以及铁轨被炸得稀烂。站内的人们死伤无数,地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火光中,父母焦急的呼唤着孩子,孩子哭喊着寻找着亲人,炸伤的人们痛苦的呻吟着,废墟中幼儿悲惨的啼哭声更是让人心痛。几分钟前,这个婴儿可能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撒娇,手里还玩着爸爸亲手为他做的玩具。几分钟后,侵略者的炸弹顷刻间将这美好的一切都毁灭了。敌机投下炸弹的瞬间,孩子的母亲努力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住纷飞的瓦砾和弹片,孩子的母亲被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已认不出血肉模糊的母亲,他大声的哭喊着。可是眼前没有出现妈妈慈祥的笑脸,更没有爸爸平时那有力的双手来抱起他。孩子那稚嫩的哭声似乎在质问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残忍,夺走我父母的生命,夺走我幸福的童年,我这么小,我以后将怎样生活啊!
是呀,是战争使原本繁华的街市变成了废墟,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原本幸福的家园,是战争打碎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愿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让世界永远充满幸福和欢笑。
简评:文章通过对图片内容的描写,把读者引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文中重点描绘了敌机轰炸后,上海火车南站的悲惨景象。充分表达了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这一主题。语言朴实,表达真情实感。
范文3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太平区新海小学
王秀坤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和往常一样,许多乘客在候车室等候列车。这时,日本侵略军向车站投下了无数颗炸弹,顿时,火车站变成了废虚,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一片狼籍。这时,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的父母和亲人都在“轰隆”的一声中,被炸弹夺去了生命。现在他已成了孤儿,今后的命运和生活不可想象。也许在那战乱年代,不会有人理他,他将流浪街头,甚至濒临死亡,再没有机会为死去的父母报仇雪恨。也许他会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养育他长大。无论他的生活怎样,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同胞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像这样的画面不计其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和在大屠杀中奋起抗争的我们民族的脊梁。
一位女作家说得好:“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
列宁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
让我们把警世的大钟撞得更响更响吧,让钟声时时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青少年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让钟声飘洋过海,振聋发耳,以史为鉴,呼唤和平,邪恶必败,正义必胜。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被侵略、被杀戮的悲剧重演!
简评:通过简单对照片的叙述,引出了对照片的思考,发表感慨,语言尖锐,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思考!
范文4
沉痛的教训
荀红翠
太平区新海小学
这是一幅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这天,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投下了大量的炸弹。顷刻间,使繁华的上海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图中的幼儿由于剧痛和惊骇大声的哭嚎着,他的亲人可能已被敌人罪恶的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上海火车站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残垣断壁,炸毁的铁轨,倒塌的天桥,无助的孤儿,无不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
看到这幅照片会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到心痛。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啊!大批饥饿的难民、失学的儿童,倒塌的房屋、失去双亲的儿童、无家可归的贫民、致残的身体。
图中的幼儿今后将如何的生活啊。可能因为战争,会使这个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婴儿过早的夭折,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带着惊恐、带着无助、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他幸运,可能会被好心人收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孩子心灵深处将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也有可能,他的父母只是被炸弹炸伤了身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拖着致残的身体领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沿街乞讨,孩子伸出的乞讨的手臂上,依稀可见弹片擦伤的疤痕。
是呀,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幕,正是由于我们当时国力不够强大,侵略者才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如此嚣张。少年强则中国强,是啊,祖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年轻一代用勤劳的双手去建造。决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简评:文章以图中因剧痛和惊吓大声哭喊的幼儿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对因为战争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命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种种设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个设想,来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痛斥了侵略者的凶残,表达了希望世界永远和平的美好愿望。
【知识链接】
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写人
人的语言大致分为独白和对话两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观点都离不开语言,所以写人也离不开语言描写。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说话内容、语气声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使读者能由此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⑥ 四年级看图作文怎么写
第一,认真观察,理解画面:
我们观察图画,要有整体观念,要统观全貌,不能只观察一个部分,一个局部。看单幅图是这样,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要从整体出发,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具体内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看多幅图,也要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先要统观几幅图画,看这几幅图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再按照看单图的方法,逐幅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还要统观全局。
其次,要有顺序的观察。
我们这里讲的观察顺序,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多幅图是要从第一幅看起的,依次看到最后,这是不用多说的了。单幅图观察顺序就很多了,有的图画需要从上往下的,也有的画需要从下往上看,有的图画是从远处往近处看的,也有的画需要从近处往远处看,还有从左往右看的,从右向左看的,由物及人的,也学有的图画,几种观察顺序都要用上。
再有,要有重点地观察。
一幅图画和一篇文章一样,作画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绘画目的,画面的内容必定有轻重之分,这往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我们在作文之前,面对一组图画或一幅图画,必须要了解作画人的意图,掌握图画的的重点,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搞清楚了,我们的作文才会和作画人的原意相吻合。再从写文章的角度看,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就分明了,详略也会得当了。
第二,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看图作文中的想象,就是从眼前所展现的画面的内容出发,在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想出不在眼前的新的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看图作文中的联想,就是由眼前的画面内容引发,想到与此相关的另外的一些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我们知道,提供给我们作文的图画有两种,一种是单幅的,另一种是多幅的。多幅图画的的各幅图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如果把多幅图和写出来的文章一一对照,我们会发现,图与图之间还有无法画出来或没有画出来的内容,也就是说,图与图之间有跳跃性,不象文章那样紧密相连。
⑦ 四年级看图作文
小猫贝贝可喜欢画画了。
一天,小主人烧了一条香喷喷的鱼,因为小主人有急事出回门了。小猫闻到了鱼的香味馋答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好像几天都没吃饭似的。他一会儿摸摸这边,一会儿闻闻那边,恨不得早点把鱼吃掉。
可是它担心主人回来发现鱼不见了,一定会把它扔掉的。但它又禁受不住鱼的诱惑,只能干瞪眼了。突然,小猫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办法。它拿来画架和笔“唰唰唰”地画了起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没过几分钟,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鱼就画好了。只见那条小鱼长长的身子,小小的嘴巴,尖尖的头,尤其是那双豆大的眼睛,可爱极了!
这时,小猫再也忍不住自己的嘴巴,他张开嘴津津有味得吃起来,再把画好的鱼放到盘子里,一不小心把鱼刺扔到了地上,结果还是被主人发现了。
⑧ 四年级下册的看图作文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业发达,市街繁华。"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出于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部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
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几分钟后,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这一地区也是上海的闹市之一,有不少难民聚集在道路两旁。炸弹落在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停在路边的20多辆汽车全部起火燃烧,电缆被炸断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灾情倍加惨烈。被炸死者的断肢残躯,四处抛散,鲜血染红了街面。
这次轰炸,共炸死无辜平民1742人,炸伤1873人,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
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9月18日,日机对上海东区杨树浦等地轰炸,投下多枚燃烧弹,致使那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大火遮天,损失惨重。这天上午8时,怡和纱厂厂房中弹,打麻机当即起火。接着东百老汇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弹,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丰路仓库、百老汇路东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厂等工业和居民区大火熊熊,被烧成焦土。
在日机的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仅遭日机袭击的文教机关和学校(其中部分又遭轰炸又遭炮击)就达92个,其中被全毁的占75%。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亦遭到轰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军先后轰炸高悬巨幅红十字旗的直如东南医学院和南翔红十字会第三救护队。
关于轰炸破坏上海的情况,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评论周报》的报道,即可一目了然:"被毁的商店至少有10万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财产。这些商店或被焚毁,或被炸毁,或被轰毁,或被抢掠一空。我们倘驱车经过虹口、杨树浦、闸北和南市等处,但见两旁街道,尽成废墟,往往延长几里。在1932年'淞沪战争'后,约一里宽二里长的面积内损害颇重。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积内,往往片瓦无存,不足为奇。在许多地方,破坏的情况,简直难以形容。两路管理局附近的无数小店铺以及住宅,均遭不断轰炸,摧毁无遗。"
⑨ 四年级下册看图作文怎么写
看图作文就是来把画面的意自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⑩ 四年级上册看图作文
翻开课本,课本里有一张旧照片。我看到这张旧的照片,
心中一阵刺痛,时光一下子倒流,回到了1937年8月28日的早上。三岁的东东和爸爸妈妈准备从上海坐火车回家乡。东东和爸爸、妈妈从拥挤的人群中挤进去,他们终于可以坐火车了,他们在等候区准备上车爸爸和东东正感到万分高兴时,天空突然出现几架日本轰炸机。它们在空中来回飞扔下了几个炮弹。这时一个炮弹掉在东东的身旁,爸爸连忙把东东推到一边去。爸爸被炮弹炸死。一下子,热闹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了。地上成了鲜血的海洋。
一轮轰炸过后,火车站只剩下一个孩子,是东东。他去全身伤痕累累,炮弹把东东的右臂炸得全是血。东东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放在大腿上一边哭一边喊:“妈妈、爸爸……你们在哪里呀!你们……不能丢下我,我不喜欢战争……战争让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后来,东东的右臂流血太多,导致东东失血过多死了。当我看到了这张照片时,我的心情十分的难过,为什么这些日本军要杀死这些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呢?
我知道世界还不那么和平。近年来,世界上发生过不少战争,有马里战争、利比亚战争……战争是可怕,它破坏美好家庭,战争是罪恶的,它伤害许多无辜的人;战争是冷酷的,它给人们带来痛苦。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战争,要和平。让我们一起保护“和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