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回忆的沙漏优秀作文600字
岁月的脚步总是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才转眼间,我就已经度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但是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
记得在我小的时侯,我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就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着小刀在树干上刻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了。看着那一条条横线,我就盼望自己快快长高。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就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为什么这么说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傻瓜,这不是你矮了,而是树长高了,以后可千万别做这种傻事喽。”此时此刻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长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
岁月的脚步任然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我儿时那些美好的回忆啊,是那么美好!它就像一只小船载着我的梦想,在岁月中遨游。这时,冰心那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一句一直回响在我耳旁
2. “我眼中的优秀女性”作文
《我眼中的冰心》
先举个实例吧!
1980年10月10日,我(非我)去北京医院看望冰心老人。
老人住在北二层204号房间,吴文藻教授、吴青和陈恕夫妇都在病房。老人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脸色苍白,两手又干又瘦,说话有气无力,两个月不见,我几乎不敢认她了。4月中旬从日本回来后,老人得了脑血栓,偏瘫在床,好不容易治好了,但行动迟缓,走路困难。老人刚强,练习走路,但因太急切,不小心跌倒,大腿骨折,动了手术,用钢钉把骨头接上,医生说愈合得10个星期。老人整天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心里着急。
老人问:“咱们作协最近怎么样?”我说事挺多,很忙。老人说:“听说你从日本回来写了七八篇文章。大家都写了,就我没写。巴金回来也写了不少,发在香港。”我说:“记得看到您一篇《光辉灿烂的虹桥》,是写鉴真和尚的。现在养病要紧,不要想写文章的事了。我本来早想来看您,但在日中文化交流会会报上,看到井上靖先生到您家做客的照片,您很精神,以为您早好了呢。”
老人说:“那时是好了,可谁想到又跌了一交。”说着叹了口气,“我家很小,又破,本来不想叫外国朋友来,但他们非要来看看,没办法,来就来吧。后来陪同他们来的同志说,没想到你的家这样小,感到很惊讶。实际上就是这么小嘛,有什么办法?”
我多次去过老人家,那是学校宿舍楼的单元房,好像是3间,但面积很小。我说:“您的写字台很小,像个学生用的双人课桌。我第一次看到那张小桌时,既惊讶又感动。您就是在这张小小的桌子上,写下了天下传诵的文章。”
老人说:“那是人家厨房里用的桌子,我的屋子小,摆不下大桌子,就换来了这张小桌子写东西。”我说:“您的小桌子,小房子,可比那寸草不生的广厦华屋有价值。”老人苦笑道:“这样也好,可以留给你们将来写文章。”
文章:
“爱是美好的天使,它不必再隐藏,不能再被遗忘,揭开羞涩的面纱,扫除尘封污垢,让它放射出它该有的光芒!”
——冰心
序
静心屏气伏案许久,凝视眼前画册上这位温婉而美丽的老人,我实在不知该如何下笔来抒发内心对她的敬畏景仰之情。她是那样的博大,她用她一个世纪的生命来歌颂着世间的真、善、美,用无限的文学思想普照人们的心灵;她宛如一个爱的使者,给人类带来光明和美好,同时驱走黑暗与丑陋,使失意者得到慰安,迷茫者激发理想与信念。
我大概是被她普照到的繁星中最小那颗,告别黑暗中独行的日子,温暖而快乐。我想分享出内心这激昂涌动的喜悦之情,让更多尚在孤独求索中的人们找到灵魂的归属。可是,我可以吗?我这样微弱而幼小的体躯何以诠释像月亮女神一样神圣而高贵的文学女作家?而冰心博大而深邃的思想境界又岂非我这样浅薄之人所能尽言的呢?但是熟虑再三最终决定落笔,只是想在无痕的岁月中为自己短暂的生命铭刻下这样一份感动,让爱的钟声绵延不断地回荡在心间。
我眼中的冰心
冰心从小生长在幸福家庭里,单纯、无忧虑的童年培养了她真善美的性格,这也在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细腻而真挚的爱的哲学。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期,与当时其他文学青年斩钉截铁的憎恶情绪不同,冰心用她独有的爱的语言拯救着人们苦难的心灵,让生活在痛苦和绝望的炎黄子孙在煎熬中觉醒,同时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也把她推上文坛,使她成为中外知名的女作家。《两个家庭》、《去国》、《斯人独憔悴》等一系列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问题小说”让不满20岁的冰心就崭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接下来发表的小诗集《春水》和《繁星》更让这个凭借天分和才气的女作家找到创作的绿洲,从容淡雅、浑然一体的风格引起了文坛的极大反响。不仅如此,在她出国留学的时候,还写出了后来更为著名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灵,支撑起人类的希望。
擅长歌颂母爱和童真的冰心,并不是柔弱的,她在面对政治威胁与迫害的困苦时期,依然不卑不亢坚守着正义凛然的气魄,用心书写对当时社会的爱与憎,冰心柔中带刚的性格就像她一声都酷爱的玫瑰花一样,她说:“我喜爱玫瑰花,因为它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它独特的风骨。”
成长在新中国摇篮里的我,不能完全体会冰心在旧社会下所激发出的强烈感触,但是我却深深地被这个宽容博爱的伟大女性所感染,在我的眼中,她就是一个聪颖善良、懂事乖巧的小姑娘,一个才思敏捷、温文尔雅的女大学生,一个虽然声名显赫却温柔含蓄的中年妇女,一位儿孙满堂仍诲人不倦的幸福的老祖母。不过,相对于她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言,我更惊异于她细致敏感的内心世界,命运造就了她敏锐而丰富的情感触角,让她感悟到大自然生命美妙的同时,却也让她承受着常人所觉察不到的悲悯之情,世间万物微妙的变化都能极大触动她敏感的神经,时而积极乐观,时而又多愁善感。我怎能够不喜欢她呢,走进冰心的文学世界,就仿若置心于神奇绚丽的大自然,那么真实、亲近,每一种微妙的情感和鲜活的故事既是她的世界,也同样是我的世界。
我很遗憾,在我生命的头二十年里,错过与这位慈祥老人思想的交叠,然而,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可以在她遗留下的宝贵财富中无尽地探寻。我满怀憧憬地即将启程,为了我们心中共同的梦想……
后记
前不久,朝阳文化大讲堂请来了著有《萧红传》、《冰心传》而闻名的优秀女作家肖凤(本名赵凤翔),通过描述她曲折的写作历程,为我们讲授关于“传记文学”的知识。在赵老师精彩而生动的讲解中,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极大魅力,并为传主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所深深震撼着。于是,回来后马上迫不及待地借到《冰心图传》和《冰心选集》两本书,以飨精神食欲。
(本文是在阅毕《冰心图传》,了解到冰心一生写作历程后有感而发,主要从传主的光辉人格对笔者的影响方面着手,而对冰心作品的感触将在《冰心选集》细读后现上,故笔者将《我眼中的冰心》一文分上下两部分来完成。)
好吗?我认为还不错呢!
3. 中考满分作文
付出总有回报
回报是一种快乐,回报是一种幸福,回报是一种美丽。因为回报,大自然才变得生机盎然;因为回报,人类社会才变得和谐发展。
回报的多少在于付出多少,但有时也有特殊情况:有时投入多回报少,但有时投入少回报多。总之,付出总有回报。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颠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他们的共同努力,为中国创造了奇迹,对加快青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而他们最后拥有的回报是旅客们的每一个笑容与自己的快乐。
所以,付出总有回报。
从看到失学的第一眼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构建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昨天的他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今天死神的降临,将他永远带走,但他最后所拥有的回报是众人的赞颂与怀念,以及孩子们的一生幸福。
所以,付出总有回报。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间里行走,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她的留下,给乡村带来了无限生机,而她最后所拥有的回报是万人的敬仰,让苗乡充满希望和变得更美丽。
所以,付出总有回报。
不管回报有多少,只要尽力付出过,哪怕微不足道,也因你曾经用心而美丽。
回报令自己获得快乐,回报让别人领取幸福,回报使世界变得美丽。人人都对别人奉献真诚的回报吧,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份关怀,一丝挂念。
总之,付出总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