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以“我眼中的高三”为题写一篇作文
比如,高二高复三一起放学时,制可以很容易的分出高二高三,高山的学生的面目表情和高二是很不同的。高三的表情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潇洒型,这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因为胸有成竹,已经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考上某个大学,所以春风得意,而另一种是自暴自弃,不在乎了,能上哪就上。第二种是愁眉不展型,这是大多数人的表现,因为高三很痛苦啊!
『贰』 作文:我眼中的高中
我眼中的美复丽校园
映入眼制帘的是一丛丛翠绿的草儿,它们在雨中成长,在风中磨练。四周都是徐徐杨柳,似纷飞的发丝,高大的树木遮挡住点点阳光,这里四季如春。在这么一个幽静的地方休息,侧耳细听,远处传来了点点欢笑声。原来,不远处的操场上纯真的笑音正在空中回荡呢!
这,就是我心中的美丽校园!
在我心中,校园是这样的:四面绿树成荫,到处荡漾着阵阵花香,顽强不屈的草儿在风中摇曳,代表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坚强面对,努力克服。下课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充满生机勃勃的校园里休息。四处走动,放松心情。
在我心中,校园是这样的:上课时同学们会安静的朗读课文,下课时同学们会欢快的游戏。有时课程十分枯燥繁琐,老师会用趣味的小游戏和简明易懂的话语为我们解释。有时课程无法理解,老师会耐心的教导。学校每隔几周都会举行一次趣味活动,让我们健身,减少压力。
在我心中,校园是这样的:校园不止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还是一个书香袅袅的校园。学校的公示栏上每周都有好书推荐,增强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让同学们在书的世界里翱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同学们习惯阅读,喜爱阅读!
『叁』 我心目中的高中生活 800字作文怎么写啊
繁华落尽,浮世流年。时光总是那么爱猫着腰,悄悄从我身旁溜走。在如梦的六月,我结束了三年的初中生涯,准备迈向新的起点——高中。素闻高中的生活苦不堪言,但我却不以为然。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况且,敞开心扉,把这种想法转变为学习的动力,不是更加给力吗?
看着报纸上一张张大红的高考喜讯,就愈发觉得高中离我仅咫尺之隔,与生活的联系千丝万缕。心目中的高中,似乎是奔着高考而去,但其实也不全是,这种紧张而富有节奏的生活感,更加能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身边的过来人常常抱怨:“高中太难了......”听完这话,不觉莞尔一笑。我已明了,心中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要在挑战中度过的。巴金先生在《家的序和跋》中曾说要做一名激流中的勇士,我也要学会,做一名勇士,在生活的激流里冲荡。
于是,我便开始在心中展开无尽的遐想,想象那个在课堂上踊跃的我,在操场上矫健的我,在图书馆安静的我,在暗夜中仍展开无尽探索的我.....我知道,高中不容我开一丝小差,但作为一名现代学子,我所要拥有的,便是那坚毅的品格,那敢于向应试教育挑战的学生。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们要勤奋,但也要有计划,有准备,明白如何去学,方能学有所成,信手拈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虽未尝不可,但只会增加负担,我要学会灵活应变。
对于高中生活的遐想,是五味杂陈的。兴奋、激动、却有点忧虑,惶恐。终归是要面对的,当初那个怀揣着梦想踏进初中的我,早也已准备妥当。我心目中的高中生活,或许就如那五彩缤纷的彩虹糖,如我吃糖,酸甜自知。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岁月,我要不遗余力地挥洒汗水,收获那秋天来临之时的,最丰硕的果实。
『肆』 以我心目中的高考为话题的作文
不管是读初中还是读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总能够听到周围的人发出的对高考的怨恨之声。
走过高考,心里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没错,高考不完美,但是,过错并不应该由它来承担……
学过政治的都知道,社会有阶级性,社会金字塔总是上小下大,总要有人去承担最底层的使命。但是谁愿意去承担呢?没有人会心甘情愿进入最基层进入最艰难困苦的生活。但是很多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社会终要分层,于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才选拔制度应运而生。从先秦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到汉代的“唯德是举”再到隋唐延续至清代的“科举制度”,最终发展到现在的“高考制度”。(很久没看书了,不知道记的例子还是不是准确,但大致是这个意思)不管是依据血统,依据品德,依据家世,依据文章还是依据成绩,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人要在底层作为社会的基石。所以我个人总觉得,选拔性并不是高考的本质,它的本质应该是阶级性,即高考并不是为了得到精英而存在,相反,他的出现是为了让社会合理(至少是某种程度上的合理)的拥有底层,拥有基石。所以每当我听到同学们讨论高考如何缺陷,如何不科学,我总是一笑置之。这是一个没有必要争论的问题,哪怕你有一天将高考取消,也总会有另外一个本质相同的东西来取代它,甚至,如果你愿意,抽签也不是不可以的。
另外一方面,与世界上其他现行制度比较起来,我们的制度应该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因为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是学生,所知有限,尽与我所知的情况对比)比如说在美国,很多优秀的私立学校(如哈佛)并不把你的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你成绩优秀,但是你出身贫苦,对不起,我们不能够接纳你;你成绩一般,什么?你是布什的二表姐的三表侄的大外甥,来吧,我们欢迎你。诸如此类,相比之下,我们的制度就要宽松的多,虽然教育资源的不平均使得这种“宽松”,“公平”并不绝对。
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高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抱怨太多,既然30年来社会选择了它作为现行的游戏规则,它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利用好它,使它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一家之言,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批评。
『伍』 求作文:我心中的高考 800字
我心中的高考
2010年的全国高考在今天就会结束。回想自己的高考,不知不觉已经过去19年,但高考的经历让人永生难忘。当时在很多人的眼里进入县一中就等于进了大学,殊不知那些莘莘学子要经过高中三年痛苦而又艰难的历程。经济的窘状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经常出现为饭菜票发愁的现象;繁重的学习负担严重地透支着身体;较低的升学率让很多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也许这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这笔财富造就了一批同学在19年后的今天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
19年了,高考依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青年学生寻找人生出路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如我一样“贫穷”出身的人。19年了,高考依旧严重地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竞争、压力、负担、压抑、自卑等剥夺了充满激情的青春活力和创造源泉。19年了,高考依旧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立意的题目也在大量的机械训练中得以突破。19年了,高考仍然是社会选拨人才、体现公平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似乎无法替代。
这样的高考文化影响着上上下下的考试文化,既然是文化就难以突变,只能是渐变。纵观世界文化历史,东亚文化起源于儒家思想,重农抑商,追求与自然的和谐;重文抑技,追求伦理道德;重历史轻现实,追求对“四书五经”的研读;重内省轻外纳,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重知识的积累轻实践的探索,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重保守而轻创造,追求“中庸之道”。
而西方的文化起源于古希腊,重视的是竞技和搏斗、雄辩和演说、哲学和神学,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突破了政治与宗教的藩篱,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工业技术革命。从此科学与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民主与科学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个性与自由成为社会的基本准则。这样的文化使得西方的教育淡化了枯燥的考试,强调实践,鼓励创新;强调个性,鼓励自由;强调实用,鼓励技术改造。
历史与现实证明,我们依旧需要采取“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文化学习方式,以开阔的胸怀,以开放的思想来审视我们的文化,改革我们的高考,在考虑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教育的人本化功能。也许这样我们会加速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同时,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会真正得以实现。
我心中的高考
七月,一个总是被各种充满激情的形容的名词。阳光总是那么明亮,难免会有一些淘气的光从树叶的间隙溜出来。有的时候作在车上,看外面的蓝天与白云总用一种登仙之感。我是一个喜欢纪念也喜欢分享的人,记得自己总是傻傻的发短信给同学“快抬头,蓝蓝的天呢!”渐渐的,面对太阳,我竟然会惆怅,这美好的天气竟然让我不敢正视...我的心事总是那么重,炫目的阳光带给我的并不是享受,而是关于各种考试的思索。
我好累,心灵的枷锁已经把我禁锢的如此牢固,每一天面对的是各种试卷...有的时候我会偷偷的哭,因为太累太累,我们完全没时间去思索什么人际关系,什么师生孝道之类,即便我们想去思索...
我们的生活速度确实太快...作为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记忆和考试,就好比电脑的输入和输出。我们机械的记住一些东西,把它们放到我们的“生物硬盘里”,储存起来,但是我们终究是人,终究有极限...
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个学生为了高考,去使用了记忆洗涤器...从小学的加减乘除,再到中学的各种函数,再到高考知识点,一点一点的被输入这个学生的脑袋...他很高兴,因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和别人一争高下了。
他从考场出来,兴奋无比,因为每一题他都能倒背如流一般的写出来。他慢慢的走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突地停住了,“我是谁?我家住哪?”以及关于自己快乐的童年的一切他都记得了...
其实各种措施还是有的,不过这些措施不是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就是帮倒忙...
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的“减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成了它最真实的写照,学生放学早了,作业少了,但是各种变向的“对策”又如长江不尽,滚滚而来...直到现在提起“减负”学生们依旧能“津津乐道”的“点评”个一二。
“既然经济都能与世界接轨,那么教育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没有人说不能啊?我们尝试用外国先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呵,这就是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们的“言辞”。让我们来来砖家叫兽们都做了什么:
1.采用外国选修课制度在中学普及
选修课是有了,但是选秀的科目少,大多都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之类。高一还好,高二更是变本加厉的"与国际接轨".因为要高考,所以”建议大家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类的选修课...老师们这样一“建议”,我们便没有辩驳的余地了,只好乖乖的选上。为什么?于情于理来说,其一,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难道我们能不听老师的吗?其二,中国人爱面子,老师都“建议"了,你不选不就是不给老师面子么?...因此,我们又走上了“求学之路”
2.选修的科目问题
选修是有了,但是选的一般都是主科的拓展或者是一些娱乐科目...其实真正该选的是我们所谓的“主科”。举个例再来说: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必修,我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这九大科里面任选。最少选3科,但是任意搭配,这样不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解决了综合素质的问题,又培养了人才。
不得不说的是人才,21世纪的人才。
高考式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学习那些已经有的定律,公理,准则。我并不是说学习“前人总结的东西”是错的,但是死记硬背,然后在进行理解,这样真的能把人的潜能开发到最大么?高考式教育重视的是考试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才加入了所谓的,不完善的,原始的“过程性评价”。反而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外国的教育是提倡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而中国的高考,我猜想大概是想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最后一点,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学生进了大学,积极性不高,能力得不到锻炼。外国的大学“宽进严出”,要求学生在大学努力积累,努力创造,这就是差别。
『陆』 求一篇800字作文《我心中的高三》,要原创。
曾几何时,有人将你播种于这宽广的土地。仿佛昨天,你还摇曳于枝头,无忧无虑;仿佛昨天,你还在与蝴蝶共舞,手舞足蹈,欢欣雀跃。而这一切的一切,在落叶纷飞的日子里成为一道缩影,而你,被埋藏在了这厚厚的黑暗的土壤里。
你确切的感受到,温度逝去,寒冷暗袭。你怨恨,大树枝头这般无情的将你抛弃;你埋怨,这无比寂寥无比冷漠无比窒息的黑暗。你幻想有这样一双温暖的手将你的脸颊捧起,擦拭去眼角不争气的泪滴;你幻想有这样一副厚重的臂膀将你搂入怀里,让你不再哭泣不再恐惧;你幻想有这样一双明眸望着你,慈祥而包容…
但你终究还是一颗,被时间遗忘的种子。
你挣扎,你反抗,你歇斯底里的呼喊,却换来更为刺耳的寂静。于是你沉住气,积蓄能量,一点一点的试图将外壳开启。每走一步,土壤更为沉重的向下压着你;每走一步,石子砂粒更为猖狂的想要将你划伤。于是,你从下压的土壤力汲取营养,从石砂的缝隙中窥见一丝缕冬阳。只因,你已听到了冰雪在点滴地融化;只因,你心中的希望已生根发芽。你怀揣着这样一种理想,要在云端苍穹俯瞰这苍茫大地;你怀揣着这样一种志向,要向这黑暗发起最猛烈的挑战,证明你最强;你怀揣着这样一种信念,一步一步向前走,你终将走向成功,走向阳光。
但你明白,你还不足以冲破这黑暗阻拦,你还需要选择等待。等待。
一滴折射斑斓春晖的露水洒落在这片土地,渗过土表,浸润你早已干燥枯裂的双唇。你贪婪的吮吸着这甘露,心总早已兴奋无比。听,那是春雨降临;听,那是生命的呼唤那是生命的鸣笛!土壤变得柔软变得不堪一击,砂石在雨水中变得光滑不再具有任何杀伤力。破土吧!你唤出全身的力气竭尽一切能量,冲击!向上,向上,再向上!向上,就是阳光;向上,就是希望!你,感受到这春雨的清凉了么?你破土而出,感受到了自由灵魂的欢喜!
你,不再是一粒被时间遗忘的种子了;你,已踏上了通往云端的征程。你欣喜无比的看着自己嫩绿的身躯在微风中舞动,你骄傲自豪的目视着脚下的泥土,然后抬起头凝望着这渴望太久太久的碧天。
你俯下身轻轻亲吻这片土地,然后直起腰脊,向着天去!
『柒』 作文:我心目中的高中
作文:我心目中的高中
在又一个阳光明媚,天高气爽的秋日,我荣幸地迈入了淮阴师范学院的大门。走在绿荫的小道上,看着高耸的教学楼、端庄的图书馆、宽广的操场、整齐的宿舍楼,我有种忐忑的期待——我将要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平台,亮出自己的风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学姐;还有刻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学生会、自管会。我有理由相信,来到这里,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淮阴师范学院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
密尔顿曾说:“上帝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它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关键是在于人们如何去运用每一分钟。”在这,淮阴师范学院给予每个学生的关注与机遇也是等同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
艳彩的季节预示着一种美丽的开始,当叶子枯黄随风漫步,当花心破碎绽放颜色,这么蓝的天,这么白的云,在我的眼前展开,刺激着我的感官。这是我的热情开始奔放的季节,是我的目光开始随着青春的色彩静静想象,是我的能力迫切要摆到每个人面前去大声歌唱。我带着我的纯真、热情、梦想来到淮阴师范学院,我看不清他人眼中的世界,但我认真憧憬,认真演出,我把我最多彩的青春认真挥洒。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梦,正用他们的青春来编织。在这菁菁校园中。也许我曾迷惘,但我已沉思,正在沸腾。我要给我的热情一个出口,就在这淮阴师范学院,我知道它会是个很好地展示我自己的舞台。
在未来的四年中,我要坚定自己的坚定,努力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切星星都只预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烛光都只燃烧自己,而不照亮他人;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我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去尝试,去奋斗。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更杰出,更优秀的自我,一定会实现我渴求的、持着的梦想。
在这淮阴师范学院,我为自己的人生要翻开崭新的一页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那云和山的彼端,是我梦开始的地方"。高中时我常对自己这样说
还不知大学生活为何物时,它已翩然而至。慢慢将文字堆成心的形状,我企图用真实记录真实。
迈进厦大公寓的那一刻,我没有激动,只有伤感。望着父母远去的背景,我的眼角不争气的掉下了两颗苦涩的热泪。我的脑海里回眸着亲人期待的眼光,同学们往昔的笑脸。也许,昨天是一条总也走不完的路,路边的树上结满了叫做往事的果实。高中生活就像一把锁封锁了我所有的记忆,占据了我所有的空间。我溺爱着昨天,但它带给我的却是一种痛苦的美丽。于是,我选择与它隔窗相望。我要接受今天,开启昨天的记忆,但谈何容易。
捧着那一大叠的书本,我的心异常的沉重,难道这些书就是我的大学梦?我像一个受伤的迷路的小孩,缩在路边的一角,不敢面对所有的陌生--我的大学。
同乡会的举行,使我有了质的飞越。老乡们热情的对待,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使我那无助的心灵找到了一片栖歇地。我开始思索着。难道我就这样开始我的新一站吗?简宁说过:人总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的。告别同乡会回到宿舍,艳华对我说:"你背上书包还真像中学生。"我心里一颤,原来这几天来我扮演的角色竟是中学生,可我已是大学生了。我开始渐悔着。我似乎成熟了许多。正如理查德·柯所说的:"蓦然回首,发觉昨日时光早已随风远扬--我已变成另一个人。"
是的,大学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体味,我不羡慕别人的轻松与快活,也不去羡慕别人的风花与潇洒。我只知道,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多苦多累,我亦无悔。
走在大学的路上,我心儿宽,眼儿亮。我用诚挚的双眼看世界,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生活的风风雨雨。学习中,紧张让我悟出生命的可贵,疲惫让我感到内心的充实,苦涩让我品出生活的甘甜。大学的路上,就是云和山的彼端,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悄悄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