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每在一大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我都只能汗颜,因为我几乎没有教学生写作文,故此在标题中特意将这三字打上了引号,因为其实不至名不归。
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我只能实话实说,学生们还和多少年前的我们一样,都在课前叫苦连天的居多,因为又要瞎编乱造了,喜欢者寥寥。课后该叫苦连天的就是老师们了,小山堆一样的作文本,又不能不认真改,一百多本的作文也会让人改的暗无天日。
自课改之后,平时的作文课倒是没怎么改动,一如既往的是评作文、技巧指导与写作。原本就懒散的我,非常喜欢课改的一条,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我不用再噼里啪啦、吐沫星乱飞地讲了。那么,我就突发奇想,作文课,包括写作的前前后后,为什么就不能把主动权也留给学生们呢?
于是,我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尝试的根基是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自己润笔。
我始终如一地告诉学生,写作也好,修改润饰也罢,终归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得来的,古人出书还是增删批阅数次,更何况于今天的小作者们呢?于是,我从开学始就规定学生写完作文后必须自己修改作文。但是程序也是一步一步树立起来的。
起始,我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但鉴于学生对“修改”一词不置可否,我就在前几次作文上多费了些功夫:我给每位同学的作文认真打上了评语并指出修改意见,最后我还会在学生的作文本上选取一段作为示例。我让学生写作的时候,全部是写一行空一行,这种写作便于学生在空白行进行修改。而且这种写作方式不会面临学生作文本不够用的情况,因为每学期按照普通写作占用容量来看,作文本都是只用三分之一二,写一行空一行并没有占太多,且完成八次作文是够用的。
后来,学生慢慢习惯了这种修改方式,但没过多久,消极怠工者无数。这个时候,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必须建立。于是,我施行了几个方面的变革。
(一)两次打分
依照平常情况,老师给学生作文打分,一次定型,没有晋升的空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最后的“判决”。我想改变这种情况,于是,我进行了如下的变革:我根据学生第一次的写作和第二次修改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打分,第二次的打分会比第一次有所提升。有的同学文笔非常好,所以打分自然不会低;但为奖励后进,但凡修改认真的同学,他们的作文分值也会有很大提升。
自两次打分施行以来,学生们大都对第二次打分有很大关注,于是,自己修改的习惯的慢慢形成,自我润笔之风逐渐盛行。
作文改革的根基逐渐形成。
(二)出版班报
结合学校之前推行的鼓励写作而出版优秀作文展的政策,我想到为自己的班级出版班报。我从网上下载了班报的写作模板,并从同学中“聘请”小编辑和电脑输入人员(学生对此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踊跃报名)。所有程序及人员确定后,作文出版流程也就确定了:作文经笔者初次修改后,我将优秀的作文或者修改认真的作文交给编辑,编辑们对作文再次就文章字词用语及标点等细节处进行修改,最后交由电脑输入者将文章输入计算机中的班报里。最后,我将成型的班报印制一定分数,保证同桌之间必有一份,并且在班中带头品评优秀作文。有这些直观的作文在手,不仅有老师品评,学生也都主动参与到评论者的队伍当中来了。而且,在班报中,是正规班报模板印制,在学生心目中有相当程度的分量,而且每篇作文后都有编辑人员,最后还有本期班报的承办者,很多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大大活跃了写作、修改及评论之风。
但到后来,学生课业量增加,有时学习和生活上还有各种事务,不能及时出版班报,这样就影响了下次评论的时效性,最后,这项程序只维持到期末考试前便取消了。但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
(三)自修自改自评
到下学期,有时作文来不及评,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给自己的文章做一个评论,找出优点和不足,最后就这些不足再次进行细致认真的修改。有时是他评而自改,这些都是卓有成效的。因为经过半年多以来的练习,学生们已熟知评改作文的框架,自己作为一线作者,加上自己的阅历,足够给自己的文章做周到的分析。找出不足之后,就是认真的修改和润笔,争取对这些缺点做合理的弥补。
自修自改自评的润笔过程可以说是将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是全部。因为学生自评肯定有不完善之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日后对学生的评价和修改中的不足再次指明。
(四)评优奖先
对学生而言,完备的评优奖先制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剂。每周作文经过两次打分后,在下一次的评论之先,我都会在班内就写作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指出他们写作的优秀之处,这样也可供大家借鉴。我还会将优秀者的名字统一写到奖状里,每周一换。最后,多次受到表彰的同学我将对其进行单独的表彰并发奖状。有这样一层激励机制,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热情一直不减。有时我也会将优秀作文者的姓名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也能密切关注到孩子的写作情况。这样,班内班外形成合力,更激发的孩子的写作兴趣。
当然,班内也不乏敷衍应付者。所以,每次表扬过后,我会对不认真写作和修改的学生进行警示,对之施以压力。这些惩罚措施会因人因地而异,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到了今天,我再翻看学生的作文,就感到无比的轻松。里边有老师的两次打分和学生的修改,我只需在他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做批注,希望他们下次写作能够避免这些问题。这样修改作文,学生有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从中慢慢体会到作文润笔的关窍,也学会了写真作文、真感情;我在作文课上也感到得心应手,课下修改作文也感到畅意无比。
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前后打分以及修改,其中的时间问题如何分配是一个关键问题。学生上交作文后,我会迅速对作文进行第一次打分;在语文强化课上或者其他语文课的空余时间里,我会给孩子自由修改作文的时间。当作文再一次收齐,我会给第二次平分,并给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再次之名,最后在作文课上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这样的评改作文是我个人为弥补自我写作能力不够所采取的手段,其中也不乏缺点和疏漏之处。当然,我也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完善该方面的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质量。
2. 如何教好作文课
文| 吴非
“启发学生关注生活”
我在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课上,让学生写过“没有意义的一天”。之所以那样命题,是想到学生学写作以来,总是有教师和他大谈人生的意义,总是要他写“有意义的事”;而他的平凡的生活令他自卑,于是他不得不说假话;他认为社会的一切都重要,而自己不重要,他的生命没有什么价值。既然他已经说“我的生活没什么意义”,那就写一写这种“没有意义的一天”如何?
结果很有意思??有些学生把每天那种“没有意义”的日常琐事描绘一番堆砌成文,发现这就是通常说的“日子”和“岁月”;不会写的学生说,连“没有意义的一天”也写不好,那的确是我的写作能力差了。有学生后来看到陈村的《一天》,感慨地说,过去太重视“意义”了,而生命中有许多事物是不能用简单地“意义”去认识的。
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在这中间,特别重要的是“关注自我”。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的个人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在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当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园地中开掘。
作文是精神的活动。学生不是机器,不需要按标准复制产品;学生也不是政治家,总是要倾诉经世济民的宏论。没有必要让学生反复地在上下五千年中寻找民族自豪感,没有必要让他们把08奥运说成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必要让他们热衷于发疗世济民的高论。
事实上,真正会写的学生,尝一脔而知味,他们能从柴米油盐一类的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从里巷俚语中观察世像人情。写作者是享受生活百味的智者,不懂生活之美,一味地论证人生目标,远离自己的世界,必然笔下无物,面目可憎。
在起始年级的写作课中,就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
面对一道作文题,学生可能想起什么?他思考的范围有多大?他会如何选择?他会不会扬长避短?他有没有进一步调动写作资源的意识?如果选择某类题材,会出现什么障碍?行文中,他有可能在什么地方被“卡”住???
作为一位关注学生写作过程的教师,是能想到这些的。
学生不愿意写,未必是没有可写的东西,也未必是不会写。他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不在状态”,或许仅仅是不喜欢这个题目。但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不要把学生想得太幼稚,同时不能自以为是,高估自己。
有一年作文竞赛,题目是“猜一猜,我有多爱你”,有评委担心学生会不会去写早恋。这是很典型的一种教学自扰。结果选写本题的37名学生,没有一个去写男女恋情,而且立意新颖,境界高。
学生未必那么俗,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最怕的是遇上一位自寻烦扰的教师,如果不幸让他遇上了,则有可能自我压抑,长期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其情感体验往往也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各种表现,应当和他的思维方式与性格特点联系起来考察。作文是学生的“精神产品”,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教师必须保护并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而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加以判断。
“适当开展'作文对话'”
现今课堂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批改,最后讲评。教师讲评作文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如何构思的,为什么选择那样的材料,为什么会用那样的表达方式,甚至他为什么会写出那样一句话,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
而所谓讲评,无非是请几个学生读读自己的作文,教师作适当点评,讲解一下本次写作要领,强化某方面的要求。而下次作文可能要在一周后再做,对教师的讲评,学生又淡忘了。从写作到讲评,作文周期过长,导致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
不少教师尝试过在作文之前对学生作启发式的讲话,但如果预期不明,方法不当,有可能造成另外一种结果:他的讲话有可能干扰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构思很容易“入套”。我们经常会看到,几十名学生的作文构思雷同,只有表达上的差异。
启发式的“谈作文”是有必要的,特别是经过一阶段写作之后,学生需要整合写作资源,需要提高构思表达的技巧。适当地开展“作文对话”,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他们的写作状态,知道他们写作上的长与短。
我在教学中,每学期有四五次作文对话,用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聊”,而且并不一定是为了配合一次具体的写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打开思路,启发他积极思考,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
实践证明“作文对话”有明显的效果。有一部分学生原本不过是听听纸上谈兵,但后来我发现他们开始主动地做笔记。他记下来的是些什么???分析问题独特的视角,他的“思维盲区”,精彩的表达,历史事件的启示,一个有趣的故事,人物的睿语,等等,以及由此开始的延伸,联想??
“评语要少而精”
多年前曾看到一位教师批改的学生作文,满纸红字,改得面目全非,评语写了三四百字,这位教师还在埋怨学生不好好写,百教不会。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正确认识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改得过多,是替代过多;替代过多,学生也就学不到什么。至少,这位老师没教会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教师改得过多,学生反而丧失了写作的自信,当他看到发回来作文满纸红字与符号,他会认为自己的思考和写作没有什么价值。
其实,学生的作文没有必要每篇都精批细改。如何批改,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作文状态,要考虑有无无针对性,要预想效果。
当然,适当作几次精批细改很有必要。一些教师用“面批”的方法,效果很好。“面批”是有效的“教”。面对面的交流,师生互动沟通;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作为“读者”的阅读过程,直接感受教师的修改示范。有几次这样的精批细改,学生能正确地了解自己作文的长处以及不足。
作文评语究竟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评语不是给一名学生写作学习作总结,不是一篇鉴赏文章,教师面对的不过是一名学生的一次作业。如果评语过于郑重其事,标杆高了,可望不可及,学生反而掉以轻心。
同样,有些学生“佳作”被捧得过高,也会误导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识。看一些省区的“高考佳作评析”,很多点评者仿佛是在赏析“八大家”一般,把学生的一篇考场作文吹得天花乱坠,无以复加。
其实,那已不是作文评语,而是教师的自娱自乐,或是炫耀卖弄了。作文评语还是应当质朴一些,最好能让学生“一点即通”,明白老师的意见或建议。评语不宜太长太杂,尽可能简练明确。
1999年,我们一些老师在作文批改中尝试用“一句话评语”,即不管学生如何作文,老师的评语只能写一句话。这种做法也许有点矫枉过正,但它的确让一些教师开始反思作文评语的质量与效能。
“让学生在自由中体验写作的成功”
作文有“规矩”吗?其实没有。留传下来的前人佳作,有几篇是“课堂作文”?有几篇是“讲规矩”做出来的?
教师过多地指导学生按“规矩”写,学生写起来也许会比较“熟”,比较“顺”,只是那样做非但培养不出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千篇一律的格式作文也令人生厌。
学生有兴趣选择不同文体作写作尝试,不必要等教学计划的安排,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选择任何文体去写作。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鼓励学生放胆尝试,并允许他们失败。
曾有位学生尝试写中篇小说,一个学期“连载”七八次,后来发现收不了场了,便在本子上写了个“无限期待续”。??你以为他失败了?没有,在这七八次写作中,他有了创作小说的体验,他的叙述和描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有了文学语言的表现意识。此时如让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他会喊难吗?
作文教学有“规矩”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写作是创造,写作教学也得有创新。浙江一所名校有位教师让学生自由写作,规定每学期交8篇作文,可以一次交清,也可以分批交;时间不限,可以在期初交,也可以在期末交。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她的学生写作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众所周知,作文一般是不打满分的,满分仿佛只能打给那种十全十美的传世之作。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永远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得到满分:一处标点错误,一句有点别扭的话,一个可能需要修改的词,甚至书写不太漂亮,都可能成为不能得满分的理由。
可是,这种约定俗成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江苏有位老师时不时给一些学生作文满分,她认为这不过是学生的一次作业,不是经典范文,也不是比赛作文;打满分是对学生的肯定,可以让学生有体验成功,让他们有写作的快乐,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们为什么要把85分当作不得了的高分,而永远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文章有缺陷呢?对作文教学的传统做法与习惯,教师也应当在课改这个大背景下作一定的反思。
承认写作教学的困境,是为了寻找对策,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我们没有必要夸大作文教学的困难,因为我们更应当看到教师的教学勇气和智慧。我们不断地看到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的探索,如果应试教育的压力能有所减轻,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关注能趋于理性,老师们的改革思路会更加开阔,方法还能更多一些。
3. 怎样教孩子快速写作文
自课改以来,只要是有人问及:“该如何让孩子去写作文?”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说:“让孩子们自由表达,‘用我手写我心’。”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指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表达呢?
一、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激发表达欲望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教师作为主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从而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走向感情,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1、投其所好。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个性差异较大,若以一题命之,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写作兴趣,我们可以用弹性的要求“喜欢什么便写什么”。锦锦老师作文课《神奇的魔术之旅》以一个神奇的魔术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魔术的过程,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即兴训练。即是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引导,使其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锦锦老师在表演魔术之后现场立马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抓住学生的想法,紧接着就让学生现场写作文,把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写下来。
二、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既然要学会表达,就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能是学生本来想表达一种意思,可是不知用什么语句来倾诉,这就需要孩子们做个有心人,注重平时的积累,做到厚积薄发。有了积累,学生自然就可以做到自由表达了, 而这些积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做。
1、在学过的课文中积累好词佳句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中的优美词句,更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在作文时能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学生外出旅游,或者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获得了哪些荣誉,受到了哪些委屈,都可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起到了练笔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写作文时,如果一时不知写啥是好,便可以翻开日记,寻找相关的一些素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作文思路,将所要写的内容娓娓道来。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何愁无材料可写,无事情可叙呢?
3、让学生在课外书中积累知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课外书,也是学生积累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急功近利,只读关于学生写作方面的书,而要引导他们多读文学性和科普性的书刊,因为读课外书的好处实在是很多,如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这个奇妙的大千世界;读完书,会积累到许多好词、佳句和好段,在平时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写作文不如从读书始”,就是这个道理。读完书后,孩子们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文思泉涌;读完书后,孩子们的语言就会变得精彩绝伦,人物描写就会变得有血有肉;读完书后,孩子们的思想就会独树一帜,文章必会超凡脱俗。
4、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引导学生注重积累生活素材是习作的重要一环。种植养植的忙碌与喜悦,戏水捕鱼爬树捉鸟的极大乐趣,娶亲送终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习作”假、大、空、套”的现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4. 怎样教孩子学写作文
八岁的孩子你让他有多少情感?能够把流水帐记清楚,已经很不容易了。
让孩子多看看书,节假时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在活动中教他如何观察,开动脑筋,启发情感。
5. 怎样教小学生作文 具体步骤 比如(时间地点什么的)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教了十几年的语文,我在教孩子写作文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我在写作教学中存在几个误区:
(1)是在教学方法上人为的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本来孩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完整、顺利、清晰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老师在孩子写作文前却先说立意、选材、详略、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还没写作文就把孩子的写作念头吓回去了,孩子放不开手脚去写。
(2)是不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教育,写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思想和想法,大人写大人的思想,小孩写小孩的思想,而我们的教育以填鸭式为主,制约了孩子思维的展开。
(3)是错误的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小学生写作人为地限定字数。如规定孩子写的作文应该在多少字以内,作文选上也写明300百字作文,400字作文等,其实有话多写,没话少写不要限制孩子的写作字数,报纸上报道的八九岁的孩子写小说的例子不是有的是么?有的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用三天时间就能写5000多字的小说,并且写得头头是道。
(4)是在孩子小时候不注重教他们写作,等到了初中高中再给孩子“恶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写作和语言一样年龄越小学的越快。
(5)教育孩子写作文要从孩子低龄时入手,因为这时的孩子一派天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想让他怎么写他就会怎么写。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放手让孩子去写作:
一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二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时怕跑题想了好多内容不敢写出来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有这种经历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三是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总之,让他们“放手去写,大胆去写,热情地去写,用我的心去写。我手写我心,没有我写不好的作文!”
以上是我对小学生写作教育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全对,但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愿对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发愁的家长们有一些借鉴意义。
6. 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7. 如何教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解畏难情绪,放下思想包袱,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专,由于缺属乏对作文的了解,往往以为写作文是多么神秘,多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并由此产生一种畏难情绪,背上思想的包袱;
为此教师在给学生上的第一堂作文课上,就应该告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说话,是用笔说话,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从而使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勇敢地,昂首挺胸地,大踏步地走进写作的大门,一平常的心态面对写作,以朴素、简单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开始写作,记录下自己生命的精彩时刻;
模仿起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如果你的生活是灰色的、无聊的,你就不会写作。爱是写作的核心,要注意观察;
多读多写,这里的多读一些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小说,还有顾城、舒婷的诗歌,甚至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
多写,什么都可以写。散文、诗歌、小说,无所不可,当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建议还是应从写好日记开始。每天一篇,字数从几十字到几百字,可长可短;内容可深可浅,可以写一天的经历、内心的感悟,哪怕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也可。坚持下去,天长日久,自见功夫。
8. 教师怎样教孩子写作文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 用生活体验作文的快乐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参加劳动时,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笔者安排了一篇写劳动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帮助父母打扫家务,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达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加以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2 优化作文训练,提升学生的人格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实践、反复练习。所以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体说作文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强调成篇。作文,作为语文课的一种训练,他与数、理、化的作业一样,只是一种练习。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不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去硬套,也不必去用文章应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相当于音乐课的视唱练习,相当于美术课的速写、素描,你能说视唱练习等有什么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吗?但是,通过这些练习,将来,学生就自会唱歌,自会画画。作为练习的作文,同样如此。阅读中渗透写作,陶冶学生的人格。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激流宣泄出来。如在教学《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时,笔者在“日记数量”后的“日记情怀”板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桢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那么,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随后的精读文本中,竺可桢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霎时间,学生情不自禁欲以文字倾诉感情: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笔者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
3 要不断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个学生在某篇报纸上投稿成功,对其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其闪光点,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学生写《记一次劳动》,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学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热火朝天,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们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笔者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选材较好,中心明确,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祥略得当,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笔者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9.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技巧
1、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
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
,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2、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
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
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
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
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
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
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4、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
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
,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
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