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文喜欢古诗《悯农》并说说原因
李绅——《悯农》抄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袭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析:
这首名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既然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那么丰收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人们不难知
作者之意:“苛政猛于虎也!”诗人委婉而深刻地揭露了统
治者剥削者残酷剥夺农民军劳动果实的罪恶。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这首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艰辛苦锄地,感慨叹一粥一饭
来之不易,暗斥侵夺农民劳动果实的剥削阶级。两首“姊
妹篇”都具有与内容相称的形式,均选用短促的仄声韵律,
给人以急切悲愤的感觉、抑郁难伸的气息,因而更具有艺
术感染力。
Ⅱ 围绕《悯农》写一篇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悯农》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学过很多首古诗版,例如:孟郊的《游子吟》权、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看到这首古诗,我就仿佛看到: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个农民伯伯在一下一下的锄着地,锄头越来越重,农民伯伯也越来越累,豆大的汗珠顺着脸流了下来,湿透了衣服,滴到了地里,这是一幅多么辛劳的画面啊!正是因为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我们每天才能吃到那么多丰富的食物,有香喷喷的米饭、好吃的馒头、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可妈妈告诉我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因为灾害、战争等各种原因而吃不上饭,他们忍受着饥饿与痛苦,有的人还被饿死了,这是多么的悲惨啊!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有的小朋友,并不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他们吃饭的时候浪费粮食,对食物挑挑捡捡,还把饭粒掉的四处都是,甚至有的小朋友还偷偷的将食物倒掉,唉!真是不应该呀!在这里,我要对所有的小朋友,大声地说:“请爱惜粮食!”
Ⅲ 一《悯农》,,为话题写800字作文。。。。(节约粮食的)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粮食的故事 冯世瑜 “民以食为天”,这话我深有感触。 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就得知粮食对人的重要。饭桌上,爷爷见我们兄妹拔饭丢了饭粒,他便心疼地一颗颗拣起往嘴里送,一边讲起他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爷像你们大时,你祖公哪养得活你爷,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还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的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而又活过来的人们自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对粮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记起的只是大集体最后那年分粮的事了。爹娘都是队上的好劳动力,共挣了4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谷,这还是我家分到粮食最多的一年。听娘讲,要是往年顶多只能分个800斤稻谷,不掺这就掺那,一年总没能吃上几顿白米饭。我当时还看见队长三狗大爷笑眯眯地把队里分剩的几十斤苞谷叫寨上穷得叮当响的那几家背了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寨上人欢天喜地的把集体田地,沸沸扬扬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亩水田和几亩旱地,几块黄泥巴土,爹娘为此还高兴得几夜没合上眼。 当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种下各自的希望时,一场罕见的灾害向我们地方袭来,饥饿又一次卷土重来,靠国家的供应、救济,我们才淌过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饥的日子。到了1984年,风调雨顺,我家就丰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亩地收了3000多斤稻谷,比集体时多了4倍,打那时起我家就开始吃上了白米饭,那是爷爷们从未过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县城读高中,在城里听人家讲杂交稻种能够增产两倍,于是就省了半点钱半信半疑的到种子公司去问,好心的阿姨帮我装好稻种后,千叮万嘱要按科学方法种植,我用笔记本记了整整两页,喜滋滋地趁周末赶回家去讲给爹娘听,爹哪里肯相信:老子几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会结得好谷子才怪,还要栽两次,又麻烦又费时,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别人收谷子。我好说歹说,还把报刊上杂交水稻增粮增产的报道让他看,他勉强答应育4包稻种,我特地请了几天假,在家帮爹搭了个简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来,让他们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来,姐告诉我:栽小秧那阵子,寨上别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种,就我家还未做那些活,3个人差不多栽了半个月才完事,寨邻看了都说:“他家今年是在办怪,怕是要两头结谷子。” 秋后收割奇迹出现了,经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时我看着那壮实的秧杆和饱满的谷穗,一根种苗竟发出十多根来,我也惊奇,开始感叹科学的神奇,当然寨上的堂公伯叔们就更觉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础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压弯了爹那坚实的肩膀,我发现爹一贯愁眉不展的脸上溢出了难得的笑容,从此他开始相信科学,带头宣传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来应该是两头结谷子啦!杂交水稻给他们大开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户户买来杂交稻种向我家取经。打这后,寨上的粮仓都能装得满满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饭了。
求采纳
Ⅳ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写悯农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有许多名言,然而我最喜欢爱迪生说的这句话:“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以前,我只是在书上淡淡地看过这句话,并没有反复研究,反复品味,现在我对这句话终于有了一些感悟。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诚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但这种创造的价值却是随时间的延续来实现的。试想,历史上那些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科学巨匠文艺大师,哪一个不是通过“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现得丰富而有意义呢?歌德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他的自述是他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情的最好注释:“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 这时我不禁想起昨天睡觉前妈妈的唠叨:“你看看,磨磨蹭蹭的,从拿衣服、洗澡、穿衣服到睡觉一共费了多少时间!如果你用这些时间来读书,复习功课,那不是很合算吗?”我思索了一会儿,是呀,如果我能用这些时间来背些单词不就很合算吗?还有,我做作业时喜欢做小动作,喜欢一边吃零食一边演算习题,喜欢读读书看看电视上上网,甚至做一会儿作业,做几个好吃的小饼……这样做的后果是花了大量的时间,不但没有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很差,学习效率低下。 曾不止一次地读过朱自清的《匆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亲爱的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间就像流水,总是急匆匆地在你眼前流过,用手拦下它,它又从你的手指缝溜走。鲁迅告诉我们说:“时间就像海洋之中的水,只有挤,还是有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惜时间,珍惜每一个日日夜夜,去做生活的强者,而不要沦为时间的奴隶。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名言妙语,就像是人类智慧长河中闪光的珍珠,前人通过体验生活而总结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教导我们、启迪我们、告诫我们,激励我们不断奋进。当我在一次翻开那名言警句积累的小本时,一句我最欣赏最喜欢的名言映入了我的眼帘——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生命是由秒针一声声嘀嘀嗒嗒的声响汇聚而成的。在人的一生中,只要有时间,就可以争得许多钱,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多少金钱却也无法挽回我们流逝和消耗的生命。??这是我对这句名言的理解,也是我最欣赏它的原因。它总是时刻在提醒我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 纵古观今,多少位名人获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抓紧了分分秒秒、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得来的呢? 前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青年时代开始了实行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他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每次时间的支出。他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权,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他在他平凡的一生中取得了不平凡的丰硕的科研成果。他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写了数以万计张稿纸的学术论文,他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是需要通过珍惜并且利用好分分秒秒,辛勤付出一点一滴的劳动,才可以换来的! 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惜时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辛勤地工作着。他的作品大多流传至今,成为不朽的佳作。有人说他是天才,而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全部都用在工作上了。”他还说过:“用秒来计算时间的人,总会比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足足多出了五十九倍!”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时间就从我的笔尖下流走。不过,但愿千万不要轻易让时间从聊天间溜走,不要从手指间滑过,不要从玩耍中错过,更不要从发呆中虚度,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千万不要再回首往事时,因感到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羞愧与悔恨;不要等到老了之后,才体会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滋味。 诗中写的好: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厘。” 是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努力请从今日起,别让万事成蹉跎”! 还是那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请倍加珍惜吧!
Ⅳ 英语作文《悯农》
悯农抄 Sympathy for the peasants 锄禾日当午,Hoeing millet in mid-day heat, 汗滴禾下土.Sweat dripping to the earth beneath: 谁知盘中餐,Do you know the food on your plate, 粒粒皆辛苦.Each grain was hard-earned.
Ⅵ 赏欣《悯农》诗作文400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读起这首古诗,便会想起雪白雪白的米饭和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到了故乡,我在外婆家收割稻谷,亲身
Ⅶ 悯农英语作文
Friends,when you are enjoying your meals,do you know where the food on your plate and each grain come from? They come from the farmers' hard work,hoeing millet in the mid-day, sweat dropping to earth.(独立柱个结构,作版状语权)
Ⅷ 用悯农编一张作文360字
一个烈抄日当空,赤日炎炎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高挂在空中,仿佛要把大地烤焦。空中的鸟儿也早跑的无影无踪,不知了去向。一望无际的田野,原本生机勃勃。可肥沃的土地因为长期的干旱早就已经裂出了深深的,长长的缝隙。原本郁郁葱葱的禾苗现在都耷拉着头,像一个个生病的孩子。
这时,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伯伯正在田野里辛勤地除草。
他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衣衫,头上戴着缝了很多补丁的破草帽,赤着脚,一张面如土色的脸上挂满了一颗颗汗珠,手里还拿着一个破旧的锄头,正在艰难的除着草。老人望着一望无垠的田野心想:老天爷,您就给我们下点雨吧!俺们农民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他又拿着锄头给长长的田垄除草。看到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挥毫写了这首千古名篇《悯农》: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结辛苦。
Ⅸ 用古诗悯农写作文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诗一开头,就来了个特写对准农田一角连续摄下:“春种”、“秋收”两组镜头。春日里,农夫满怀希望的播下一粒粒谷种,十月秋风里,又挥汗割收沉甸甸、饱鼓鼓的金黄谷穗。诗人运用对句以“一粒粟”变成“万颗籽”喜人收获景象,表现的是农田巨大丰收。然而作者写目的并不是着眼于收成,是要唤起读者联想:时令推移、农活更换-----是让我们体会农民累月劳动的辛勤。
“四海无闲田;”接着作者由特写的近镜头“点”俯瞰摄取的丰收面貌图片后,把摄相头拉开,特写大镜头,对准“面”进行鸟瞰,那就是:“四海(耕种范围广)无闲田(土地利用率高)------再度强调了丰收的盛况。我们可以合理想象:“一粒”能够收获“万籽”,四海之内遍地黄澄澄的谷穗,能够收获多少个“万籽”啊。
这样好的收成,如此辛勤的劳作,农夫门应该过一种足食无忧的生活吧.丰收以后应该能够改变劳动者的悲苦命运吧?可是得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就是那些众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人门得来的最后结果.这一出人预料的结句,就似一声雷鸣,使人魂飞魄散,惊起无限的思绪:从春种一粒到秋收万籽,劳动者需要多少血汗才得以实现?四海田无闲需要多少劳动者的繁重劳动?可是为什么农夫却落了个饿死的结局?这么好的收成年景尚且还饿死人,那么大荒之年,农夫命运又该如何?不禁让人不寒而栗.这些问题作者留下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探究.去找答案.诗人就是通过这种含蓄而余味永久的诗篇,暴露农夫门的无尽痛苦,寄寓作者对于农人深沉”悯农”心.
二
第二首一开头又是一个特写镜头:”锄禾日当午”作者精心勾勒了一个”锄禾”特写场景.要说锄禾应该是农人在普通不过的农活,问题是作者安排在”日当午”的特定环境里,这就和一般意义上的农活不同了.锄禾一般是在盛夏,至今在我们的农村还流传着”夏锄三伏”的说法.可是我们的锄禾不一定是在日当午.你看盛夏赤日炎炎,犹如火烧,且还是在当午,那种酷暑和酷热之苦真让我们感到了焦灼难耐.浑身着火.
作者独具匠心加重浓墨描写农夫耕作苦:”汗滴禾下土”。对”汗”挥洒笔墨,就抓住了最有典型的事物,产生了有包孕的艺术片段感染效果.汗说明了天气的酷热,惟有大量的汗水才足以说明农夫耕耘之辛苦.作者是如何描述汗水之多呢?汗水滴滴达达撒滴在禾苗,而且撒落到了泥土之中.
吟读诗行,细品诗句,掩卷长思,一副〔盛夏正午农夫锄禾图〕跃然眼前:我们仿佛看到了农夫们在烈日骄阳下汗水滚滚顺眼而倾,滴到禾上又滚入地下,农夫舍命耕作的凄苦情景;我们感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境地,感到了农夫们承受的那种痛苦的煎熬.
诗人再也按耐不住,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腔愤怒和不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发出了一声呼喊,你们谁人知道盘中的一颗一粒,是农夫们心血和汗水得来的啊!”谁知”二字,问得让人感到悲愤沉郁,大有理直气壮,大义凛然之感.问出了腐朽统治者对民生疾苦的无知,包含着对于统治者寄生虫的无情揭露,对于不恤民情的统治者愤怒控诉,寄寓了作者对低层农民的深深同情!
Ⅹ 我与《悯农》诗 作文
从小妈妈就教我读古诗、识字、读拼音……可我最喜欢的古诗是《悯农内》诗。那是一容次吃饭的时候。那时是夏天,太阳放出的热让知了不停地叫着,我们也都热坏了。中午到阳,我放学回家,妈妈正等着我吃饭呢,可我到了家里却说:“妈,我不吃了,吃不下。”于是,我回到书房写起作业来,可我怎么也静不下心来,说到这我想我们从小就读的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想到这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在炎夏的中午,太阳把大地照得火辣辣,农民伯伯脖子就挂了一条凉手巾,在那举着锄头种地,那黄豆大似的汗水一滴滴地往下落,如果我不吃饭,我的肚子会饿,同时也是一种浪费,更是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饭的一种犯罪,所以说不吃饭就是犯罪,就是农民伯伯不尊重,不尊敬!于是,我走出书房,推开饭厅的门,走进去说:“妈,我要吃饭。”妈妈说:“刚才不吃,现在怎么就要吃了。”我说:“这个吗,你知道。”妈妈恍然大悟。
后来,只要我不吃饭,我就会想起这首《悯农》诗。
同学们,如果你也不想吃饭,不妨试一试!让我们共同珍惜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