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端午的鸭蛋一篇作文
《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写家乡风俗的散文。家乡的风俗,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把写作的视角瞄准了“端午”这个独具江南特色的风俗节日,由“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继而写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不紧不慢,不蔓不枝,娓娓道来,一路写去,好像行走在山阴道中,沿路是美丽的风景,让你目不暇接,但你在不知不觉中却是渐入佳境。
文章一开始,作者写了“家乡端午的风俗”的七个方面: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午饭要吃“十二红”等。并未直奔主题“端午的鸭蛋”。 为什么?因为正如作者开篇所说:“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正因为这些风俗,和外地一样,没有家乡独到的特色,所以,作者才略写。但是,略写还是一门艺术,因为略写并不是不写,而是为下文写家乡“端午的鸭蛋”之风俗的独特而造势。
“端午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作者很沉得住气,就是要调调你的胃口。作者慢悠悠地,像拉家常似的,聊起“家乡的鸭蛋”来。家乡是水乡,鸭多,鸭蛋自然就多,但这也不算什么独特。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写家乡的鸭蛋之独特:一是家乡的咸鸭蛋出名,“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且有悠久的历史。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就有《腌蛋》一条。二是家乡高邮出双黄蛋,且多,所以是成批地输出,别处虽偶有双黄蛋,但数量不能和家乡的比。三是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具有独特的特点:“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而别处的蛋黄是浅黄色的,如作者在北京吃的。四是吃法独特。“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写到此,作者“家乡的鸭蛋”几乎让你馋的流口水了,你不禁想急于知道:平时“家乡的鸭蛋”都是如此诱人、美好,“端午”节日的鸭蛋该别有一番风味吧?
作者终于以其生花妙笔,给我们摆上了一道家乡“端午的鸭蛋”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风俗大餐。作者从三个方面写“端午的鸭蛋”:首先是“挂蛋”,即 挂“鸭蛋络子”。作者满怀深情地所描写的挂“鸭蛋络子”的场景,就像北方过年一样的温馨与美好。头一天姐姐和姑姑的准备,第二天早上对鸭蛋从颜色到形状的选择,再到“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喜庆气氛与乡土气息。接下来是“吃蛋”。“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真是神来之笔,仿佛你就是当年从络子里掏吃鸭蛋的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而且,从后文孩子把吃剩下的蛋壳装萤火虫来看,孩子们吃蛋的方法,肯定是像上文所描写的“敲破空头挖着吃”的吃法。最后就是“玩蛋”了。孩子“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这是多么富有儿童情趣的描写,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端午的鸭蛋”就在鸭蛋壳里的萤火虫的一闪一闪中,渐渐地拉上了帷幕。这三层描写,作者用墨如泼,浓妆艳抹,层层推进,好戏连台,就像《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里面白妞说书节节高起的情景:翻到傲来峰,又见扇子崖,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综观全篇,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写出了家乡“端午的鸭蛋”之独特风俗,作者深得写作之三昧。首先是详略得当,淡妆浓抹。一如上文所分析,文章一开始,作者轻描淡写,略写“家乡端午的风俗”的七个方面,粗笔勾勒出江南端午风俗的整体轮廓。接着宕开一笔,稳住阵脚,欲擒故纵,硬是带着你领略了“家乡的鸭蛋”的方方面面。在让你垂涎欲滴之后,作者以其浓妆艳抹之笔,精雕细琢出“端午的鸭蛋”这一道风俗大餐。其次是小中见大。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肯定经过了由“写风俗”到“写家乡的风俗”再到“家乡端午的风俗”最后聚焦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之风俗”这样的构思过程,可谓匠心独运。一个鸭蛋有多大?不能不说小,是为“事小”;与鸭蛋有关的家乡的父母、姐姐姑姑、孩子们,不能算是大人物,是为“人小”。但是,正是这“小”,才见“大”、见“真”、见“美”、见“本色”。汪曾祺的散文,尤其是写童年、故乡、记忆里的人和事的散文,往往在平淡、质朴、自然、家常中飘洒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内蕴着传统文化的缕缕清香,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读汪曾祺的散文,最大的感受是:慢点走,欣赏你身边的凡人与小事,包括身在其中的你自己。
B. 端午的鸭蛋作文仿写200字
偶尔停下来,是一种享受.
夜,月清寒如水,明亮如纱,好美.你曾欣赏过吗?阳光雨露,碧水蓝天,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寄物抒情的自然恩赐.你曾在乎过吗?花开蝉鸣,叶落雪飘.你曾感觉过吗?朋友,长途跋涉中,何不偶尔停下来呢?
停下,停下来躺在草地上,请接受春的请柬.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寻找到叶的身影,花的踪迹.它们带你进入夏的门槛;停下来,望望夏夜的星空,接受秋的礼单,它带你追逐冬的步伐;停下来,品尝收获的喜悦,步入一个淳美的世界,这多么美好!享受后,起程,步伐是否会更加有力?
偶尔停下来,是一种需要.
当你追逐阳光奔跑时,当你在海中扬起生活之帆时.时而晴天霹雳,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狂风大作,在你一次次潦倒在命运脚下,任凭被风雨蹂躏,朋友,何不偶尔停下来?
停下来,擦干眼泪,接受阳光的抚摸,风雨的洗礼,让心灵净化;停下来,调整好心态拍去泥土站起来;停下来,去天的尽头,采一篮娇嫩,享受生命之精彩;停下来,去山间听一听鸟语,感受溪流的快乐.偶然抬头,是否可以发现,你喜欢的花儿开在眼前,阳光更加灿烂?
偶尔停下来,是一种智慧.
人生,有许多个十字路口,等待你去选择,面对命运的颠沛,你是否摇摆过?面对所谓人生的道路,你是否迷茫过;面对艰难的抉择,你是否绝望过?面对漫长的守望,你是否曾哭泣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你是否想过要放手?那么,何不偶尔停下来呢?
停下来,仰望蓝天,雄鹰翱翔在天际,你是否发现,已经不再迷茫.偶尔停下来,回首曾经有过的那份感动,是否发现已采撷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停下来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需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富有哲理的人生态度.在茫茫的人生道路上偶然停下来,拍一拍身上的泥土,倒一倒鞋中的沙砾,望一望蓝天,听一听山间的鸟叫,有轻松快乐的心态去迎接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C. 以端午的鸭蛋为题的600字作文
你别认为鸭蛋复没什么,你得记制住,那一天是端午。
没错,端午的鸭蛋是很特别的。
这些鸭蛋是以我上文说的药草煮出来的,那药香再加上鸭蛋本身的香味,别提多诱人了,而且,鸭蛋也因为药草的浸泡,全变成了青黄色,看着都让人眼谗。
儿时手比较小,想多拿鸭蛋却拿不了几个,所以总是用毛线织成一个络子,然后用一个个装在里面,挂在胸前,这当然不好看!但当时却是我们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挂久了,我们一高兴,便掏出络子里的鸭蛋,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其它都不碰破。吃光里面的蛋黄蛋白后,便用清水洗净。晚上一到,便钻进竹林中,抓几只萤火虫,放在蛋壳中,在上面盖一层薄罗,封好。萤火虫便在里面一闪闪地亮,很是灿烂!
D. 仿照《端午的鸭蛋》 写一篇家乡特产的作文 500字左右
杨梅好,杨梅真好,杨梅真是好,以下省略488字
E. 仿照端午的鸭蛋写大连习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F. 模仿端午的鸭蛋写一篇作文商丘的风俗
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个清瘦老人,仰望苍天,他在忧虑他那民生多坚的的国家,当传来国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愤怒,他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们怕江中的鱼儿吃他们敬爱的屈原的尸体,所以用粽叶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让鱼儿吃,这样就不会伤害他们敬爱的屈原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
屈原绝没有想到,生前他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继承者们贯穿古今,前仆后继,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数不胜数的热血男儿传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这样说,是他让端午节熠熠闪光;是他让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让国人由蒙昧走向进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找寻真理;又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
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未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这场震惊海内外的灾难,让中国13亿人民联系的更加紧密,让中国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却时刻怀着对祖国灿若日月的情怀,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身虽死,情不改的爱国情结,不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吗 那江上竞飞的龙舟,不正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划动的吗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大自然的强悍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
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走的更稳,更坚定,无往而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G. 端午的鸭蛋500字作文
你别认为鸭蛋没什么,你得记住,那一天是端午。
没错,端午的鸭蛋是很特别的。
版这些鸭蛋是以我上文权说的药草煮出来的,那药香再加上鸭蛋本身的香味,别提多诱人了,而且,鸭蛋也因为药草的浸泡,全变成了青黄色,看着都让人眼谗。
儿时手比较小,想多拿鸭蛋却拿不了几个,所以总是用毛线织成一个络子,然后用一个个装在里面,挂在胸前,这当然不好看!但当时却是我们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挂久了,我们一高兴,便掏出络子里的鸭蛋,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其它都不碰破。吃光里面的蛋黄蛋白后,便用清水洗净。晚上一到,便钻进竹林中,抓几只萤火虫,放在蛋壳中,在上面盖一层薄罗,封好。萤火虫便在里面一闪闪地亮,很是灿烂!
H. 作文:中秋的月饼模仿《端午的鸡蛋》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关于中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