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写好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
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
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泉”。
再高级一点的,是能对所论述的话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论述,比如“创新,就是告别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成功,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种写法一般还会被称赞很有深度。
以上的这些作文写法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它们充其量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的写法,完全不符合材料作文以材料内涵为核心,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推动文章行文的内在要求,然而这样的作文在多年的材料作文阅卷实践中,并没有通过判低分来引导,不知是这些地区本身的阅卷水平就很低,还是阅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作出的妥协。
我们再来看看,一线老师是如何教材料作文的写作。在《高考作文从零开始》的课程里,曾经讲过一个例子,2013年高考后,江苏地区一个老师为当年的江苏卷作文题写了一篇下水文。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讲的是一群探险者来到一个山洞,为了照明点燃一支蜡烛,导致山洞里栖息的蝴蝶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材料的结尾有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个老师写的下水文叫做《细节决定决定成败》,文章抠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句话,然后给它关联上一个话题“细节”,接下来大谈特谈什么叫做细节,注重细节成功成才,不注重细节一败涂地。这篇文章被作者以满分作文的名义发在网上,还被广泛转载。我们姑且不说一个老师写的下水文标榜为满分作文合不合适,这篇作文本身明显就是把材料作文当作阐释型话题作文来写的。一个敢于写下水文发在网上的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千千万万不敢写下水文的老师。
纵观一线的高考作文教学,鲜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来教的,大多舍本逐末地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形式结构清晰的文章,很多老师还总结了一系列所谓文章结构的样式,比如什么“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再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还有在文章语言上下功夫的,比如要求学生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么位置一定要联系实际等等。更有走极端的,要求学生按主题背范文以备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么“毅力”、“信念”、“创新”、“环保”之类的若干个主题,每种主题配几篇陈词滥调的范文,考场直接套用。
以上种种,做法本身无所谓对错,天下文章一大抄,为高考作文做形式结构、语言和素材上上的准备,本身无可厚非,做一定的准备也并非刻意的宿构和套作。但问题还是,这些基于阐释型话题作文的做法,早已经不符合材料作文的内在要求了,舍本而逐末,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大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话题作文时代。
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和一线老师的认知仍停留在话题作文的时代,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不责众,劣币驱逐良币,以材料作文形式来命题的作文题,结果很多评卷组官方发布的标杆作文里的优作,依然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而这些官方发布的标杆性的优秀作文,又会成为一线作文教学和市场作文辅导书的风向标。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水平一直在升级,而这样的升级并没有给学生写作和一线教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命题的导向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时代,高考作文的命题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上任务指令,说到底,不是为了限制材料作文的写作角度,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题权收缩的环境下,通过命题增一味药,来对抗多年来久治不愈的话题作文的毒瘤,让命题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
厘清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清楚作文的训练目标和方向。
㈡ 任务驱动性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它与以往的作文不同,它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下面是有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五个性质,看完以后希望各位考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写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1、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行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标II“谁更有风采”。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
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
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
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
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
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了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4、辨析性
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移到学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还有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等。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否有益。为了更好的体现思辨性、辩证性,最好出现上海这几年的“两概念“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5、比较性
“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实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㈢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层层递进
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预习设计著名教育家注意力叶圣陶快感学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对学生经历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关于这一点,老师们也都能意识到,但问题是老师布置学生预习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对预习的检查流于形式,上课时,也不考虑学生经历预习后的教学起点,预习和不预习都站在同样的教学起点上。鉴于此,笔者基于“预习方案”贯穿语文课堂始终,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精心设计预习方案。为学生学习“预热”预习是课堂高效的基础和起点。预习的原则是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容易完成,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让给预习,把想留作家庭作业的习题放在课堂上解决;不让学生感到繁琐,让学生容易掌握;不流于形式,让学生需用心去琢磨;不做无用功,能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觉要体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有效.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简单可操作的预习方案不失为一种良策。1.预习方案的框架编制。预习方案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的材料。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我的收获。学生预习一篇新的课文.经过自学.总会弄懂一些问题,获取一些知识,把这些自己学得的知识,整理记录在此板块中,以待课堂中与同伴分享或得以验证提升。可以是对字词的读音、写法、理解的收获,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结构的梳理,可以是对课后问题答案的回答,可以是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等。此版块中还强调学生把学得知识的经验策略记录下来或记在心中。便于课中与同伴分享,使同伴借鉴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策略。②我的疑问。学生在自主预习时,肯定有弄不明白的地方,有的疑问,可能经过思考或借助资料得以解决,而有的疑问.经过反复思考探究也终不能解,这样的疑问,就记录在此版块中,等待课中同学和教师的帮助。③我的资料。学生对一些地理环境、民族风情、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课文中提及的相关事件等占有的信息甚少.这就制约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而语文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自主预习时搜集一些资料,是相当有必要的。预习方案中的“我的资料”版块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顺接“我的疑问”查找的资料,即自己提出的疑问,自己查找的用来解决自己疑问的资料。另一个是帮助理解课文中有关知识或延伸性的资料,如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等。基于以上的框架构想,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预习方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预习方案(一)我的收获1.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些生字的读音、字形2.你想提醒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哪些词语和句子3.你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吗读给他人听听,让他给你打分。A不流利B比较流利C非常流利D流利有感情4.在我心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的人。请说明理由。5.课文采用怎样的写法来表现哈尔威的品质的请举例说明。(二)我的疑问或自己认为值得讨论的话题、对课文的疑问。(提示:可以从课题、难懂的词句、课文的内容、课文的写法等方面质疑)(三)我的资料1.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查找的资料。2.跟课文内容或作者相关的资料。预习方案明确提出了预习要求,并辅之以具体的练习,让学生预先介入学习过程。预习方案为学生的学习留出了空白,让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在预习时不仅结合教学内容本身,而且可以拓展解决问题的资源。可以查阅其他书籍和电子资源。有效的预习方案也便于父母更具针对性地介入孩子的学习。预习方案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提前1—2天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自学,教师需注意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因为学生刚开始使用预习方案.往往把预习方案当成j种负担,按课本或《课课通》等教辅资料的提示填满就算完成任务了,不去细细地思索为什么。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特别是预习方案使用的起始年级,更要教会学生完成预习方案的方法,甚至不惜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教会学生经历预习的过程.由扶到放,不要认为这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如教会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再去填写预习方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小组合作解决。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3.教师对预习方案的使用。学生完成预习方案后。上课前教师要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明了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着哪些问题,并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即时性的调整.进一步明晰教学重点与难点,明了课堂教学的着力方向,将有效的教学时间花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力求效益最大化。学生完成预习方案后.如果教师不闻不问,学生必定也会失去热情,所以,教师要协同家长、小组长、同学经常在预习方案上做一些评价。以朗读为例,学生预习时,家长会给他一个等第,早读时,四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朗读.达到要求的又会有一个评价,而课堂上,当学生全班展示时,老师再以加星的方式予以鼓励,当学生朗读完,在预习方案上为自己加上一颗星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又如学生的质疑.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学生不会提问题,所提的问题没有研究的价值。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在起步阶段,对能提出有质量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学生一定要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在课堂有限的空间里不能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研究.或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方案时。教师要留心关照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如像检查课堂作业那样强制检查学生的预习方案,并对未完成的学生施以批评或变相惩罚,往往也会把预习赶入“胡同”。对待预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关心,甚至手把手地指导。二、交流预习方案。让学习在合作中行进有效使用预习方案。可使教师和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充分的互动和合作。上课伊始,可以按照多感官教学理论,将视觉倾向型、听觉倾向性、动觉倾向型的学生合理搭配分成四个小组,交流各自的预习方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结论或疑惑带到小组巾讨论,分享同伴体验并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疑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具体情况.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小组交流结束后,针对各小组的汇报,教师可以同学生一道梳理有价值和带.if-普遍性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组际交流活动。小组代表整合本组成果在全班陈述.让全体学生领略不同小组的体验,分享不同的成果。尽可能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解答也从学生中来。教师针对学生讨沦和交流的情况,对于关键点予以点拨提升.也可以启迪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化和脉络化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效率。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学情.选择精当且有针xl,-性的练习,让学生尝试练习,并及时反馈,有效巩固。这样的班级交流.让全体学生领略到了不同小组的体验,分享了不同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还使学生领悟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合作对话,往往会将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积累言语、语感训练融为一体,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在合作交流中行进着。以下是《船长》一课组际交流“我的收获”和“我的疑问”两个板块的教学片段:生1:(第一小组组长)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是很多的,具体的有哈尔威船长是个忠于职守.履行人道主义的人……但不管他的哪种优秀品质都缘于哈尔威船长身上具有沉甸甸的两个字,那便是“责任”。有关哈尔威船长始终装着沉甸甸的责任这一话题,我们组的小谢同学理解得比较深刻,下面请她谈一谈。生2:(小谢同学)我之所以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是从他所说的话中看出来的。第三小节中的一个“吼”字,可见船长是想让所有人听从他的指挥,想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命2009·12B令,因为当时甲板上是非常嘈杂的,人心惶惶,……船长的吼.是想镇住所有人.让所有人不要慌张。这段话中的“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必须”既是给船员的命令.又是给乘客们信心.似乎在传递着,大家不要怕,有我们的船员在.大家不要担心的意思。师: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你心目中船长的那份责任呢生:(朗读第三小节)师:小组长在陈述小组有代表性的疑问时,有三个组提到了:“哈尔威船长,明明能逃生,为什么要随轮船沉入大海呢难道舍己救人才伟大,毕竟生命最重要啊”多好的问题啊!同学们能说说为什么吗生1: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把轮船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船没了,自己活着也没意义了.所以他选择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师:你是从船长与轮船的感情上来考虑的。生2:我预习时查过资料,过去航运公司有规定.规定船长要和船共命运,要做到船长在船在,船毁船长亡,这是规定。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可是距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没到,作者的父亲叫作者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可以这样说,船长是一个非常遵守规定的人。师:噢,你是从制度规定上来思考的。生3:也许这是假的吧,这是虚构,可能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只是大作家雨果想通过这样的虚构来表现哈尔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高尚品质吧师:你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思考的.看来这个问题还真的没有答案。三、完善预习方案。让学习向课后延伸新课结束,学生对预习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根据自己分享到的同学的收获或自己学习所悟,充实“我的收获”,形成新的体验。如教学了《船长》一课.学生原本预习时,只总结了哈尔威船长的一两个品质特点,通过课堂的组际交流.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更丰满了,就可以把自己从同伴那里分享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预习方案里。新课结束,又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疑惑。结合练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次梳理总结,激起学生新的疑问。这些问题尽可能导向下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如《船长》一课.新授结束,完成了课后第三题练习后.有两个学生提出了疑问。生1:“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中,洛克机械师说炉子被海水淹了,船长还问了两个问题,火呢机器怎样我想,既然炉子被海水淹了,火当然就灭了,火灭了,机器当然就停了。我觉得船长在时间那么紧迫的情况下,多问了两个问题,这不是浪费时间吗”生2: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没有提示语,紧接着下面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为什么又有提示语了呢两个问题,都需要品读文本,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并且在思考品读过程中会更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了解.加深对作者的言语表达艺术的领悟,很显然,学生产生了新的疑问,激起新的学习动机.使得学习向课后延伸。这意味位学生家长也是教师同事如约而至,话题在宽松的氛围中拉开。我们一页一页地把课本翻了一遍,连课后练习、单元练习中的引号都没有放过。讨论中有一致,也有争议,答案在争议中渐渐明晰。他们每一次精彩的发言都使我豁然开朗。如:“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曹老师特意把书翻到这里.让我们看提示语在中间时要用逗号.还补充讲了提示语在前面时用冒号,在后面时用句号。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黄山奇松》)又是曹老师引导我们看此句,双引号连用时中间不用顿号。看来曹老师就是不一样,高中老师钻研得就是深。在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悄悄过去了,我们的收获很大。在接下来的两三周内,我汇总了本册教材中所有带引号的例句。并将汇总打印好的材料在我们几个人之间转了两个来回,讨论了每个例句中引号的作用。后来,我又找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仔细研读了上面关于引号作用及用法的部分.对我们做的“答案”进一步审核。这样,引号的几种作用逐渐清楚了。1.表示直接引用:放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且把它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如: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着,一节课虽然有时间的结束,却没有思考的结束。学生离开课堂时不仅仅带着答案,而且带着方法,带着新的问题,带着解决新问题的设想,走向自主性学习。让预习方案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始终,这样学生、课堂、教师教学都变得灵动起来。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让学生享有了充分的自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享受同伴的收获,贡献自己的智慧。学生在这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相互之间反复进行质询和论证。沟通和理解。让预习方案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始终,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提升智慧;不仅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使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共生。
㈣ 任务驱动型作文
并非不行,但是不太好,因为这道题的意思是你所认为的自我是什么回,价值又在哪?答你的解释是自我是一种自私,没有价值,需要舍弃。这样的解题太过消极,而且说实话舍弃自我、追求大我,太过于老套,且有套题嫌疑(第三点要求特地写明了),这样的话题作文可写,但是难拿高分,而且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写什么。
这题是希望学生放飞自我的,女的写张爱玲、林徽因,或许不错。男的也别落俗套,讲真我,将当今社会的虚伪浮躁,举例说明之……反证,自我绝对不是虚幻的东西,而是当前更应被重视的东西,上纲上线,说是青少年的信念源泉,民族的脊梁也不为过。
再加一段古人怎么怎么着,什么文天祥、什么李白,随便来,再上纲上线,说以前古人都明白的事,难道子孙后代都给忘记了吗?
最后简短总结,打完收工。
㈤ 任务驱动型作文,急等。800字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它与以往的作文不同,它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下面是有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五个性质,看完以后希望各位考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写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行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标II“谁更有风采”。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
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
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
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
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
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了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4.辨析性
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移到学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还有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等。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否有益。为了更好的体现思辨性、辩证性,最好出现上海这几年的“两概念“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有这5个特性,让你快速掌握高考语文作文新题型
5.比较性
“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实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如能帮到您,望您采纳!!谢谢~~)
㈥ 800字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认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解题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
㈦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护好善意的火种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积蓄捐助失学儿童,而且是常年如此。彭秀兰老人身上体现的是令人尊敬的无私与高尚。她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她的捐献中包含着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种一样珍贵。
彭秀兰老人的行为会引起质疑,恰恰说明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下,这种善意的稀缺和珍贵。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购买多大的房子、拥有多少的存款时,有多少人还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尤其是在捐赠制度有待完善,过程仍需透明的现实情况下,多少手捧爱心而来的人会因此寒心、却步?
所幸还有彭秀兰这样的人坚持着,而她的出发点又是那样的单纯:“要将一切还给人民”。彭秀兰没有忘记,是人民的纳税支付了她的工资,是人民的力量将她从苦难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让她有了安稳的生活。而许多人,尤其是官员,常常忘了这一点。当他们面对人民的呼声装聋作哑时,当他们肆无忌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他们应该在彭秀兰老人面前感到惭愧,他们显然忘了“人民”是社会的基石。
更多的时候,不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们,普通人也可能忘记,每个人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是“人民”的基本诉求。最近一些大师级人物的离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热潮。梅葆玖、陈忠实、杨绛……他们的离去引发许多人自发的悼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跟风,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出人们对于随大师们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对当下现实不满的质疑,是带着遗憾发出的追问。
在怀疑和担忧中,所幸还有彭秀兰老人的存在,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的存在。他们都来自“人民”这个光荣的群体,他们代表着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结合。作为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称赞和支持。当然,对比先进国家,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老人的捐赠能否落到实处,这些,的确需要改进。
总之,护好善意的火种,不忘将它传递,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彭秀兰老人精神的最好继承。
㈧ 高一任务驱动型作文 乡间无赖借钱不还的作文应该怎样写
借钱不还作文:
在我们班,有一个人,叫做小吴,每次借钱都不会还给别人,还每天的开空头支票。跟我们班的小可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小吴人长得胖胖的,在我们班,除了大胖孙嘉诚是200斤以外,小吴就是二胖了。
记得有一次,小吴没带钱,放学后,见我们吃的爽、喝的爽,心中不由得馋了起来,见我还有钱,便问我借了10元钱,说:“我明天一定把10元钱还给你。”说完就自己跑去快活去了。
到了第二天,到了学校,小吴跑过来神神秘秘的对我说:“朱振宇,我10元钱没有带,明天就一定还给你。”又过去了一天,第三天早上,我去问吴汉正要钱,可小吴却说:“我什么时候签过你钱了?你有证据吗?你有证人么?没有的话,你凭什么说我欠过你钱了?”我像被人浇了凉水一般,说不出话来了。心想:这个小吴,这是厚脸皮。又过了一天,我没带钱了,小吴说:“朱振宇今天我请你5元钱。”可到了下午放学,小吴看到我就赶紧背上书包溜走了。
这就是我们班的吴汉正,虽然借钱不还,但是厨艺却是蛮不错的。
㈨ 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不要太在乎自己和我很重要
你突然很想好好的大哭一场,不为任何人。只要哭一场就好。可是你发现眼版泪似乎枯竭了。只是介于那些你权留恋不舍的无法言说的感伤。而感动的瞬间你的眼泪还是会旋转在眼眶。
生命是一场无法停止观望的幻觉。只有结束才能得以解脱么。
似乎你已经显得很麻木,可是你还是会去温暖那些孩子,你说你想看到他们的微笑,不想看到他们哭泣。
青春为什么会那么伤,你始终不明白。可是你也突然可以放下一切,好好的去面对现实。现实中的你不任何伤,只是有些落拓不羁。你总爱小声的和同桌说你的老师怎样怎样,你却没有注意到那些曾经不从离去的东西,此刻哔哔啵啵的响个不停。你始终是这样,随波逐流,跟着自己的心走。
你很担心自己会不会有未来,你总是围绕在两个相对立的边缘无法自拔,你不知道你该如何做才能最好。徘徊在现实与虚幻的边缘无法自拔。譬如说,你不知道自己在受了伤害之后是否该一如既往的对这个浮靡的世界说着那些劈头盖脸的实话。还是你应该对他们说着你始终学不会的虚假。你总是那么摇摆不定。似乎是因为你的名字中有一个瑶字,妈妈总说,瑶瑶,摇摆不定。难道说这就是宿命吗。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