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延吉金达莱广场冰灯作文
古时侯,有一年,一只又大又黑的五头鸟来到了富饶的松花江畔.五头鸟每天吃许多人,自从它来后,松花江畔的人们再没过过安宁的生活过. 有个年轻人叫巴图鲁,一心想为民除害.这天,他和几个年轻人来到山中,结果五头鸟刮起一阵狂风,把巴图鲁吹上天,其余的人被卷进了山洞.过了一会,巴图鲁落在一座山顶上.这时,有位白胡子爷爷来到他面前,说:"你到星星山上取一盏冰灯,这样,就能杀死五头鸟.`````巴图鲁一听,心里十分高兴,就马上向星星山奔去. 巴图鲁历尽艰辛,终于爬上了星星山的顶峰,找到了冰灯.巴图鲁来到五头鸟居住的山洞前,用冰灯耀眼的光芒刺得五头鸟睁不开眼睛,终于把它杀死了. 从此,每年过年前夕,人们都要制做冰灯,纪念为民除害的巴图鲁.
❷ 求一篇与东北方言有关的论文或一般的作文,1000字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一、风物词语
1、房舍
东北有句俗话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说的就是满族的传统居室特点。满族老屋一般是三间或五间,房顶用草苫,土墙,坐北朝南,大多东边开门,形如口袋,便于取暖,俗称“口袋房”。一进门就是厨房,称为“外屋”或“外屋地”。西侧是卧室,称为“里屋”。里屋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匚”型火炕,称为“万字炕”,或称“转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西炕为窄炕,下通烟道,不住人。满族尚右(即以西为上),所以西炕是供神供祖之处。“南北炕”则以南炕为上,长辈睡南炕,晚辈睡北炕。烟囱在屋外西山墙旁独立筑起,为圆形,高出房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通。现在的民居对这种传统格局有所继承也有所改善,一般是砖瓦结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中间一进门是“外屋”,东西两侧是“里屋”。大多只有一面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的景象更是难得一见了。除正房(又称上屋)外,有的人家还建有东西厢房(又称“下屋”),房前屋后再用墙或“障子”(栅栏)围起来,称为“院套儿”。
“地窨子”现在一般指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低矮简陋的小房子。其实它最早是指赫哲族人的原始居所,赫哲语为“胡日布”,主要在冬季寒冷时居住。盖的方法是先在地上挖二到五尺的深坑,四周宽狭根据人口而定。坑顶用两根粗木做梁,再搭上檩和椽,支起“人”字形架,最后在上面铺好笤条和草,培上厚土即成。门窗一般设在阳面,早年以鱼皮糊窗。屋内有的搭铺,有的搭炕。它是1945年以前赫哲族的主要居所,现作为渔猎时的临时住房。
“马架子”曾经是鄂温克、赫哲、锡伯等民族旧时的一种传统居室,是在地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东北现在还有一种称为“马架子”的简陋住房,以树木支撑,上铺树枝,抹上草泥,室内只有低矮的地铺,就地拢火取暖,外呈马鞍形,故名为“马架子”,多为看护瓜菜时的临时住处,也叫“窝棚”。
2、用具
“悠车(儿)”是悬在空中可以悠荡的摇篮,是满、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传统的育儿用具,在东北汉族农村地区也比较流行。用薄木板揻成,长圆形,有底,样式如船,用四根绳子系在房梁或檩子的挂勾上,离地面或炕一般有三四尺的距离。摇篮的四壁都涂彩绘画,有的在悠车的绳上系着铃铛和玩具。满族有关于悠车来历的传说,清代蒋良骐《东华录》载:“太罕始生时,仙女以桦皮为车形,摇渡鸭绿江。以故北地婴儿弥月,即行上车。车为椭圆形,悬革于梁下,结铜环,人往来推之,婴儿自睡。” 这就是东北俗谚所说的三大怪之一“养个孩子吊起来”。
“爬犁”(雪橇)是东北林海雪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有牛爬犁、马爬犁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赫哲人的狗爬犁。狗被赫哲人称为“金不换”,它不仅是猎人狩猎的助手,又是运输中拉雪橇的能手。赫哲人素有养狗之俗,清朝的一些书籍将赫哲族地区称为“使犬部”或“狗国部”。元朝和以后的明清之际都在这里设置“狗站”。狗橇一般载重约250公斤左右。拉雪橇狗最多十几条,至少也要两条以上,“狗橇”是当时冬季传递信息、运输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东北的一些地方虽然还可以看到狗爬犁,不过大多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特色项目了。
3、服饰
“靰鞡”(也作乌拉)是东北特有的一种鞋,是满族人最先发明和穿着的。一般用牛皮或鹿皮缝制,帮与底为一整块皮子,鞋脸带褶并有穿鞋带的耳子。《鸡林旧闻录》记载:“用方尺牛皮,屈曲成之,不加缘缀,覆及足背。”鞋里要絮靰鞡草(也作乌拉草),此草“草色深碧,其细如发,长者有四尺余,吉省各地皆产;溪谷岩石中蒙丛下垂,入冬不枯,性温暖,能御寒避湿,东人常取之铺卧榻,农工等人均以著履。” 靰鞡鞋即由靰鞡草得名。靰鞡曾经非常流行,上至可汗贝勒,下至农工商贾,甚至犯人都穿这种鞋。后来一种帆布面棉胶鞋也称为“棉靰鞡”或“胶皮靰鞡”。靰鞡也被称为“靰鞡头子”(略含贬义)。东北还有一句由此产生的歇后语,“靰鞡头子迈门槛——先进者儿”。“者儿”与“褶儿”谐音,以靰鞡头子鞋面褶多故。
4、饮食
东北有很多有特色的食品,广为人知的像满族的“萨其玛”、“豌豆黄”、“白肉血肠”,朝鲜族的“冷面”、“打糕”,但平时吃得最普遍的还是各种“饽饽”。在东北的一些农村,春天吃“豆面饽饽”,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后磨成面,上锅蒸熟,将炒熟的黄豆也磨成面,均匀地铺在擀成片的熟粘糕上,然后卷好,再切成段,又称“豆面卷子”。夏天做“玻璃叶饽饽”(或作“波罗叶”),就是在柞树或椴树的叶子上摊上粘面和豆馅后对折蒸熟而成。秋冬时节,往往用黄米磨成水面,或者夹小豆泥蒸粘糕饽饽,或包上小豆馅烙“粘火勺”,蒸“粘豆包”,而且一般会做很多,放在外面冻上,随吃随馏。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苏子叶饽饽”。“苏子叶饽饽”也是用粘面做皮,小豆做馅,再用苏子叶裹上蒸熟。因为状似耗子,又叫“苏耗子”。做这些“粘饽饽”本是满族的风俗,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远程外出从事射猎活动,另外,粘饽饽还是他们祭祀用的食品。现在,在东北这些饽饽家家都会做,人人都爱吃,它们的来历反而被人忽略了。
5、动植物
东北有一些动植物是与当地少数民族有关的,如高丽参、高丽果儿,高丽是朝鲜历史上的一个王朝(AD918-1392),我国习惯上多用来指称朝鲜或关于朝鲜的物产再如鞑子香(兴安杜鹃),鞑子是旧时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另外“金达莱”是朝鲜语的音译,“乌拉花儿”、“乌拉草”中的“乌拉”是满语的音译。东北还有一种叫“飞龙”的鸟,又名“榛鸡”,身体大小和斑鸠相似,生活在寒带红松、冷杉等树林里,肉味鲜美。《黑龙江外纪》记载:“江省岁贡鸟,名‘飞龙’者,应系‘斐耶楞咸’之转音也。”“哈什玛”是产于东北各省的一种蛙,身体灰褐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雌性的体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什玛油,中医用作强壮剂。“哈什玛”是满语音译。
二、习俗词语
1、游戏
“抓嘎拉哈”是东北地区汉、满、蒙、赫哲、达斡尔等民族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游戏。嘎拉哈是满语译音,俗称“背式骨”,用羊、猪、狍子、鹿等到动物后腿关节上的小骨头做成。满族有金兀术勇取狍子、野猪、黑瞎子的嘎拉哈的传说。嘎拉哈四面凸凹不平,各地都有特定的名称,吉林的叶赫称为“珍儿”、“肚儿”、“轮儿”、“坑儿”,辽宁北部称为“珍儿”、“轮儿”、“壳儿”、“背儿”。嘎拉哈在清代有多种玩法 ,本来是男人从事的游艺活动,后来逐渐变成妇女和儿童的游戏。现在通行的玩法是先将嘎拉哈散开,抛起小布口袋,在其尚未落下时,依次翻动嘎拉哈的四面,或按规定个数抓起嘎拉哈,以合要求且口袋不失手者为胜。
“跑马城”是一种儿童游戏,分为人数相当的两列,两列相距约十几米,相对而站,手拉手形成人墙。游戏开始时,甲队喊:“急急令!”乙队喊:“跑马城。”甲队喊 :“马城开。”乙队喊:“打发小姐送信来!” 甲队喊:“要哪个?” 乙队喊:“要某某。甲队喊:“某某不在家。” 乙队喊:“要某某某。”这时甲队的某某某便向乙队的人墙奔跑并猛力撞去,如果把乙队的人墙撞开,就赢回一个人带回甲队,如果没有撞开,自己就归为乙队。然后再由乙队先喊,反复进行,最后哪队人多哪队获胜。这个游戏是满族人闯关守城的一种反映。
“骑马战”也叫“骑马打仗”,本来是满族和锡伯族儿童的一种游戏,骑同伴身上的双方或几方互相推拉,设法把对方拉下“马”,拉对方下“马”者为胜。这个游戏体现了这两个民族喜欢骑马征战的尚武精神。
2、风俗
元宵节晚上,农村有“蒸面灯”之俗。蒸面灯也叫“蒸十二月灯”或“验月份”。就是用豆面或荞麦面做12个直径约3厘米的小灯碗,分别在碗口捏出1-12个花牙,各代表一个月,然后下锅蒸,熟后看灯碗内的干湿来“预测”年内的旱涝、冷暖。也有的在面灯中放黄豆粒,通过蒸熟后豆粒膨胀的大小来“预测”。
俗话说“十五十六走百病”,东北农村正月十五还有轱辘冰的习俗。这天傍晚,大姑娘小媳妇成群结队到郊外冰上翻滚,口里念诵:“轱辘轱辘冰,不腰痛不腿疼。轱辘轱辘冰,身上轻一轻。”《柳边纪略》卷四载:“十六日,满洲妇女,群步平沙,曰走百病。或连袂打滚,曰脱晦气,入夜尤多”。
元宵节是汉族的节日,“蒸面灯”和“轱辘冰”本来却是满族的风俗。但由于东北各个少数民族长期杂居,这些风俗早已打破民族的界限,成为当地共同的传统。
三、地理名词
1.山水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们生活的印记。在吉林的舒兰和永吉两地有摩天岭,为满语译音,原意为“阻隔”,永吉黄榆乡有山名老爷府,亦为满语音译,原义为“峭壁”。在永吉、蛟河、桦甸等地,有半拉川、半拉山子、半拉窝、半拉窝集(屯名),“半拉”来自满语bula,含义是“荆棘、草刺”。 黑龙江有完达山,完达是满语“梯”之义。大兴安岭锡伯语称为“夏恩阿林”,意为白色山岭,口语急读则音变为“兴阿林”,即兴安岭。光绪年间屠寄编绘的《黑龙江舆图》中,海拉尔正南辉河口以西四十余公里之河北岸,标有“锡窝山”,“锡窝”即锡伯的口语读音。
东北的江河湖泊以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更是不胜枚举,如:
松花江,松花为女真语,意为白色。
卡伦湖,卡伦为锡伯语边防哨卡之义。
牡丹江,来源于满语“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
乌苏里江,乌苏里,一说满语天王之义,一说满语顺流而下之义。
嫩江,嫩为蒙语碧绿之义,一说意为满语妹妹。
呼兰河,呼兰,满语,烟囱。
木兰达河,“木兰”系蒙语,江也,“达”系满语,源也。
呼玛尔河,达斡尔语,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之义。
雅鲁河,雅鲁,满语意为“田边”,蒙语意为“河边”。
绥芬河,绥芬,满语,意为椎子。
挠力河,挠力,满语,意为禽鸟集栖之地。
额穆尔河,额穆尔,蒙语,意为平安。
拉林河,拉林,满语,意为爽快。
兴凯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另据《依兰县地方志》,黑龙江通河县东,即三姓西北松花江北岸有“锡伯河”。
2.地名
东北的地名既有反映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也有记录汉族向东北迁徙的轨迹的:
辽宁省
盖州市,据《金史·地理志》云盖州:“本高丽盖葛牟城,辽辰州。明昌四年,罢曷苏馆,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六年,以与“陈”同音更取盖葛牟为名。”
昌图县,源于蒙古语“常突额尔克”。“常突”意为绿色草原。
法库县,县名源于清初在盛京北境设置的“法库边门”。“法库”,满语,意为鱼梁,即捕鱼的矮堰。
新民市,名称源于新民屯。当时大批灾民从关内来此垦荒,这些汉民被称为“民人”。先来的“民人”居住地称“民屯”,后来的故称“新民屯”。
康平县,“康平”因清中期有移民来此垦荒,其中康姓先来,称村为康家屯。当时辽河泛滥,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清光绪六年置康平县,采康乐太平之义。
吉林省
吉林,为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
舒兰,满语,意为果实,因在此地采集进贡山果得名。
靖宇县,原名蒙江县,蒙江,满语,意为“珠子河”,传说此河因产珍珠而得名。
图门,系满语“图门色禽”的简称。“图门”意为万,“色禽”意为河。
汪清县,因汪清河得名,“汪清”系女真语,本音作汪钦,意为保垒。
黑龙江省
哈尔滨,系金代“阿勒锦”村之转音,据《钦定金史语解》,“阿勒锦”系女真语“荣誉”之义。一说为满语“晒网场”之义。
齐齐哈尔,来源于达斡尔语,意为“边界”、“边境”。
札龙,也来源于达斡尔语,意为落雁。
佳木斯,赫哲语,意为尸体。相传这里为古代的墓地。在佳木斯东郊曾发现过金元时代的墓群。一说系满语驿丞之义。
依兰县,清代称“依兰哈喇”,满语“依兰”为“三”,“哈喇”为姓,据载,清初努尔哈赤征服东海萨哈连部时,移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三大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姓)、卢业勒(卢姓)民于此地,因此称此地为“三姓”。
富拉尔基,蒙语,意为红酒。
富锦,原称富克锦,赫哲语,意为高岗。
逊克县,是逊河县与奇克县的合称,“逊”,满语,意为奶浆,奇克,鄂伦春语,意为薪屋。
黑龙江还有一地,名叫“营城”,位于五常县城西北,拉林镇东南约十公里之拉林河畔。这个“营城”其实应作“鹰城”,原为笼鹰之所,训养“海东青”之地。《柳边纪略》卷三记载:“辽以东皆产鹰,而宁古尤多,设把式十八名。每年十月后即打鹰,总以海东青为主。”“营城”正是当时训养海东青风气之盛的历史遗迹。
另外,在洮儿河流域,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25公里有西伯古城,亦作锡伯城。在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南,原伯都纳界内,尚有锡伯屯。锡伯族是兴起于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十七世纪以中叶以前,生活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一带。沈阳太平寺即锡伯家庙所藏的碑文记载:“有表史世传之锡伯部族,祖居海拉尔东南扎兰陀罗河流域。嗣后,移居墨尔根(即嫩江)、齐齐哈尔、伯都纳等地,编有七十四个牛录,生息四十余载。”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先后把锡伯人调遣到辽河平原、新疆伊犁和云南等地,形成了锡伯族目前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东北的一些与锡伯族相关的地名,正是锡伯族先人在东北生活的遗存。
四、 口语中的音译词
在东北方言的日常用语中,有很多词是从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满语中借来的。汉语在吸收这些民族语言的时候又按音近义通的原则对它们加以改造,再给它们穿上汉字这件外衣,这样,它们就名正言顺地在汉语中安家落户了。例如:
1.妈狐子,“妈狐”为满语假面具之意,指舞蹈时戴在脸上道具而言。现在增添了妖魔之意,常用来吓唬小孩。
2.佩,满语“讥诮人之辞也”,如两人发生口角,说“你佩?”、“你佩不佩?”
3.罗嗦,满语“不利落”的意思。
4.忽剌,满语“风动物声”,为象声词。
5.喇忽,满语,意为疏忽、马虎。也作拉忽、拉乎
6.秃鲁,满语食言、爽约说秃鲁,也作秃噜、秃撸、秃露。
7.邋遢,满语“迟慢也”,现在用来形容不整洁,不利落。
8.撇拉,满语“碟子”,后称器物口向外张叫“撇拉”,如“撇拉碗”。
9.愕哟哟,满语“轻笑人之词也”。
10.戈楞,满语“块”的意思,如“木头戈楞”,后指人脾气怪或合群,如“戈楞子”。
11.特特塔塔,满语“轻浮不定之貌”,今为“泄泄沓沓”之意。
12.哈拉巴,满语,指肩胛骨,特指牛的肩胛骨。
13.哈喇,满语,指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变质,产生异味。
14.古鲁,满语,意为移动。
15.伍的,满语,意为什么的,用在项目列举之后。
16.白,满语,意为极。
17.划拉,满语,意为扫(院子)。
18.马勺,满语,意为带把的大勺。
19.磨蹭,满语,意为拙钝、拖延。
20.撒目,满语,意为(快)看。
21.屯,满语,村庄的意思。
还有一些东北方言词包含的语素是满语的音译,如“哨卡”的“卡”是满语“边关”的意思;“笨笨拉拉”中的“拉拉”是满语“末尾”的意思;“有一搭无一搭”中的“搭”是满语“首领、头目”的意思;“公子哥”中的“哥”是满语“少爷”的意思;“藏猫”中的“猫”是满语“树丛”的意思;“压马路”中的“压”是满语“行、走”的意思等等。 这些都是满语与汉语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混血儿”,它们早已纳入了东北方言系统,以致我们习焉不察了。
在东北,现在还有很多人习惯称关内为“关里家”,称山东为“山东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东北的汉族人口,大部分是从中原各省迁来,尤以山东为多。 这些汉族流民的移入,大大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咸丰时期,法国传教士嚣克游历东北后说:“满洲境内无一村非汉化,实与中国本部各省无异也。” 这种融合,使东北当地的各少数民族逐步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说汉语,但是这些民族语言中的一部分词汇却保留下来,成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词汇是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的活化石,是东北各民族互相融合的见证
❸ 作文 题目是《春天的气息》
春天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❹ 我的延吉作文100字
我爱我的家乡延吉,她是年轻的小城市。让我感到自豪。春天,漫山遍野开满了金达莱花,千姿百态,漂亮极了。象征着延边人民的坚韧不拔,热情奔放的性格。许多浏览胜地,仙景台、龙王山庄、金日成钓鱼台、长白山,许多风味小吃与特产东北三宝等。我的家乡美丽富饶,我爱我的家乡!
❺ 怎样形容金达莱花
1、一簇簇玉色的杜鹃花镶嵌在黢黑的树叶中,向苍穹展示她们无与伦比的柔韧和凄美。这些都是春天的体香。
2、当我走到园子里的时候,却赫然看见那百多株杜鹃花,一球堆着一球,一片卷起一片,全部爆放开了。好像一腔按捺不住的鲜血,猛地喷出来,洒得一园子斑斑点点都是血红血红的,我从来没看见杜鹃花开得那样放肆、那样愤怒过。
4、一群女孩子在园子里捉迷藏,她们在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丛中穿来穿去。女孩子们尖锐清脆的嬉笑声,在春日的晴空里,一阵紧似一阵地荡漾着。
5、杜鹃之美,美在神,美在魂 ,而这些神魂之美来自于衬托,是走出山野后,新生绿叶和枝干的扶托,密密匝匝的翠叶,伸曲有度的枝干,让杜鹃之美出脱奔放,高雅和谐。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很多人给以绿叶和枝干,才能盛开为一朵如杜鹃一样美的花。
6、如果说仙人掌科植物是以奇特来招引你,那么杜鹃花是以热烈来欢迎你。你看,红的灿灿若朝霞,白的灼灼似云烟。据说朝鲜称作金达莱的就是此花,果然名不虚传。
7、每年暮春时节,如同珍珠项链般的九十九龙潭被山沟两侧的杜鹃花海重重包围,连湖面上也积满了飘浮的花瓣,此时的海子成了真正的花湖,在高山流云下如梦似幻。
8、三月,正值踏春的好时节,无论走到山间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那一片片的映山红(又名杜鹃花)。那一抹抹紫或是粉亦或是红渲染每一片绿意之中。姹紫嫣红,让人看得满心欢喜。有它们的点缀,这一季的春不再寂寞。
你把文中的杜鹃,用word 替换成金达莱就可以了,反正写文章都是一大抄,加上煽情,我就不帮你替换了,因为我诚实,你自己换吧。
❻ 小金花对志愿军战士的话作文400字
亲爱的志愿军叔叔,你们还会到我们朝鲜来吗?我多么的舍不得你们走啊!
还记得吗?我就是那个曾经给你们唱过《捣米谣》的小金花呀。当美国鬼子越过“三八”线侵略我们朝鲜,杀害朝鲜老百姓的时候,是你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勇敢地跨过鸭绿江,不远万里来到朝鲜与我们并肩作战,打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挽救了我们全村人的生命,也保卫了我们朝鲜的江山。
八年来,你们是最先来帮助我们抗战又是最后离去的英雄军队,你们为我们朝鲜人民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记得上甘岭战役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黄继光的志愿军战士,为了拿下一个久攻不下的制高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正吐着火舌的机关枪,献出了年仅23岁的宝贵生命。还记得,有一个名叫邱少云的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军目标,在敌人投掷的燃烧弹下被活活地烧死了。所有这些,都在朝鲜人民中传为佳话,也成为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战争结束后,你们又为我们重建家园,种庄稼,送衣物和食品。你们为我们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忍饥挨饿,无私奉献,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我们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这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伟大友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亲爱的志愿军叔叔,今天,你们就要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了。在这离别的时刻,我和全村的小伙伴为你们献上一束美丽的金达莱,并深情地说声: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志愿军叔叔。
注意: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❼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来一片作文(500)左右
我心中的英雄
感谢霍金,传递给我们生命热忱,让我们燃起奋斗的激情;学习霍金,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满腹经纶使我们青春永驻!
当我执笔思索“我心中的英雄”这个问题时,不禁思绪万千。或许,英雄不一定要经过刀枪、血雨;英雄,不一定要毅然选择死亡,就像他用不平凡的生命铸就了一个不平凡的英雄。
斯蒂芬•威廉•霍金他因患“渐冻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70年代霍金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时代的舞台造就了他,轮椅上的他靠着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天赋征服了人们,他是英雄,正如贝多芬所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与病魔展开殊死搏斗,不轻易向命运低头。
身残志坚的霍金是如此,那更何况健全的我们呢?不需要与命运交战,只要安心地干愉悦的事情,尽我所能,又有何怨言可言呢?
我们不能忘记霍金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感谢霍金,传递给我们生命热忱,让我们燃起奋斗的激情;学习霍金,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满腹经纶使我们青春永驻!
❽ 仿写地再见的亲人这篇文章的结构写一篇作文
第1篇:再见了,亲人仿写
志愿军叔叔,请您快上火车吧!您已经八年没有回家了,您是多么盼望回家的这一天啊!快上火车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会把您这位中国志愿军叔叔忘怀?不,一辈子都不会。八年来,你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牺牲,让我们终于过上了宁静而又安逸的生活。记得那一回,您正在帐篷里给我讲您童年生活的故事,您给我讲那么投入,我听得那么起劲,情报员快速跑了进来,大声喊:“快撤啊!敌机来啦!快,快进防空洞!”您背起奶奶,抱着我,把大家带入防空洞,接着,您对我说:“小金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奶奶,还有大家。你在这里等着叔叔,叔叔一会就回来。”我焦急地等待着您,过了几个小时,另几位叔叔把您搀扶了进来,我看到您脸上蜡黄蜡黄的,左腿流着鲜血,我顿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您却若无其事地说:“小金花,别哭了,叔叔没事。”想想几个小时前,您还英俊威武、气宇轩昂,刚才还利手利脚地帮奶奶挑了几桶水,而现在,您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房里,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我怎么会不哭呢?是您,为了我们的和平,失去了双腿,付出了如此高的代价,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今天,与朝鲜人民分别的今天,您却落泪了。
再见了,志愿军叔叔!再见了,亲人!
您快上火车吧,赶快回去和你的家人团聚吧!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劳动东路小学五年级:唐欣瑶
--600字
第2篇:仿写第14课《再见了,亲人》段子
妈妈,请回去休息吧!为了照顾我,您已经几天没好好地睡觉了,都快变成“熊猫眼”了。难道您要我为您担心吗?我知道您不会。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您二话不说地把我送到医院。过后,我要长期躺在床上。您为了照顾我整天忙手忙脚的,一点休息的空间也没有。过了好多天以后,我渐渐地好起来了,我真是从心底里感激您。如果没有了您,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好呢。这样浓厚的亲情,我怎能忘怀呢?
❾ 延吉的春天作文
延吉的春天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延吉,她是一座年轻的小城市。说起我的家乡,真是让我感到自豪。每到春天,漫山遍野开满了粉红色的金达莱花,千姿百态,漂亮极了。每年的五月前后,总会举行“延边梨花节”和“金达莱旅游文化节”。金达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也是延吉市的市花。金达莱象征着延边人民的坚韧不拔,热情奔放的性格。在金达莱文化节这一天,从全国各地及海外来的游客,即可观赏美丽的金达莱花,又可欣赏朝鲜族民俗歌舞演出。我的家乡有许多浏览胜地。仙景台、龙王山庄、金日成钓鱼台、长白山……就拿举世闻名的长白山来说吧。她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关东第一山。如今的长白山已经成了旅游休闲的胜地,各地游客到了此地,都流连忘返。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产与风味小吃。人称东北三宝的人参、鹿茸、貂皮,苹果梨、米肠、冷面、牛蹄筋,各种泡菜,干明太鱼,狗肉……不妨有机会来我的家乡品尝一下吧!啊!我的家乡,她养育了我们的身体,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更给予了我们童年的乐趣和向往,让我们茁壮成长。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我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丽,富饶。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❿ 关于延边的神话 革命英雄事迹 帮帮忙 写作文用
延边旅游“绿”肥“红”瘦
本报记者 刘云珠
众所周知,延边是革命老根据地,诗人贺敬之“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的诗句是延边人民革命史的最好写照。然而,在全国各地兴起红色旅游的时候,延边的红色旅游资源却在白白地浪费着,湮没于茫茫的长白林海。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发布以来,全国各地红色旅游热潮迭起,丰富了旅游项目,促进了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延边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红色旅游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据延边历史学会副会长、延边博物馆近现代文物部主任许永吉介绍,延边的抗日武装斗争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端,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旗下,抗日烽火燃遍延边大地。以延边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的东北抗联第二军英勇善战,令日寇闻风丧胆,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在艰苦的抗日斗争岁月里,无数抗联战士壮烈牺牲、血染山河,延边大地处处传颂着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联名将杨靖宇、中国工农红军第75师参谋长杨林,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政委、副总司令魏拯民,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中共东满特委书记董长荣、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等优秀人物都曾在延边留有战斗的足迹。延边有近千处革命遗址,烈士纪念牌523座,革命烈士1.6万余人。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开发红色旅游,它将成为延边重要的旅游资源。
突出重点立体开发
延边的红色旅游景点大部分处于深山密林,交通不便,不易开发。但也有一批地处重点旅游线路、交通情况良好、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红色景点。
许永吉举例说,如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安图大沙河抗日战迹地,1939年8月,抗日联军曾在此与日军激战两日,歼敌350余人,是延边境内抗联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开发这一旅游景点,可以推出“当一天抗联战士”系列活动,通过模拟枪战游戏、体验抗联战士生活等活动吸引游客。既满足游客好奇心,也激起游客的民族尊严和爱国心。在各县市通往长白山公路两侧的战迹地还有敦化的寒葱岭、大蒲柴河战迹地,和龙的“渔浪村十三勇士”战迹地等。
针对目前不少红色旅游地存在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的弊端(如静态的、平面的文字图片式介绍),许永吉建议,延边的红色旅游必须创新开发、展示手段,要突出抗联特色,开发制作抗联动漫、游戏软件,改变过去的那种坐等客来,市场意识薄弱的习惯,增强宣传、促销意识,通过当地物质实体性(革命遗址、旧址、文物等)和精神性(革命主题的文学、戏剧、影视艺术等)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立体的开发和利用,塑造出鲜明、饱满的红色旅游地形象。
任重道远前景可观
根据纲要制定的目标,到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要达到1000万人。如果按照这一规划大力开发和开放延边的红色景点,收入和就业率相当可观。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延边的红色旅游开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开发红色旅游首先要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延边的红色旅游景点有待开发,如何将其与延边的森林旅游、边境游、民俗游和古迹文化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需要政府牵头组织先期投入、开发、招商和集中宣传。二是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对延边的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包装、策划,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强景点的硬件设施和配套娱乐设施建设,向市场要效益,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十一黄金周过后,延边的旅游开始进入淡季,却正是筹划明年旅游的好时候。开发红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一项社会综合工程,是利国利民之良策。如果对延边的红色旅游景点加以开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延边不仅是人们喜爱的绿色旅游景区,也会成为人们所向住的红色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