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记叙文写作之叙事如何有波澜
记叙文写作之叙事如何有波澜
【写作指导】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讲求有动有静、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尺水兴波。考生在叙事时要将事件叙述得有意思,就要注意叙事的方法。
一、设一个突转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发展方向并层层推向高潮,直到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设置另一种结局,掀起波澜。用此方法构思情节,能够形成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小说《项链》《最后一片叶子》就都使用了这种技巧。有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常用“急转法”,但常常用得不成功,主要是因为“转”得不自然,令人难以信服。切记,使用这种技巧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在“转”之前设好伏笔,作好铺垫。
二、设一点悬念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在一开始制造悬念,吊人胃口。好的悬念,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运用这一方法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悬念要巧妙,以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二是对悬念要加以必要的强化,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消释悬念要巧妙,以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用一点对比(衬托)
对比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使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小小说《捎》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典型:
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
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作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另外,考生在写中心事件、刻画主要人物时,也可以用陪衬或反衬的手法。
四、用一点抑扬
抑扬手法,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两种。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叙事显得波澜起伏,避免行文平庸呆板,单调乏味。运用抑扬手法比较典型的是杨朔的《荔枝蜜》,考生在运用时要注意所扬之人、事,所抑之人、事的分寸,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不要走向极端,否则会在抑、扬转换时显得生硬。
【例文展示】
父女冷战记
妈妈让我给爸爸打个电话,问他回不回来吃午饭。我一口回绝了她:“妈,我们还在冷战着呢,我才不和他讲话呢!”
“这孩子怎么这么倔!”母亲瞪了我一眼,絮絮叨叨地说开了,“你爸也是为你好,你到哪里找这么好的爸!他虽然对你严格了些,但都是为你好。只要你要求合理,听话懂事,你要他的心他都会掏给你。”
我沉默了一会儿,答应妈妈先发个短信。妈妈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做饭去了。
和爸爸已经三天没说话了。原因是清明放两天假,我想去苏州给外婆扫墓,顺便放松一下。因为我高三了,再不去就没时间去了。爸爸却不同意,认为时间很宝贵,一分一秒都得珍惜,要全力备战高考。他的话,若在平日,我未必会生气,可这两天我心情坏透了――刚刚月考完,我考得很差,烦闷郁积在心底,神经变得极其脆弱。爸爸的话到了我耳朵里就成了:你考这么点分数,还整天想着出去玩?马上就高考了,时间这么紧,还不好好在家复习?
一根草也能压倒负重到了极限的骆驼,此时的我就是那匹被压倒的骆驼。我感到委屈万分,情绪全都爆发了出来:“不就是嫌我的成绩差吗?我要是考得好,你肯定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甚至还会鼓励我去扫墓!”我对爸爸一个劲儿地吼着,眼泪止不住地哗哗流着,像这清明时节的雨。满腔的不快宣泄过后,我和爸爸的冷战开始了。
专心地做了几张试卷,腰也酸了,背也麻了,眼也痛了,于是我下楼去小区的树荫下散步。青青的草儿随风起舞,香樟树上挂满了不起眼的小花。不靠近细看,你根本不会注意到香樟的枝叶间还开着这朵朵绿色的小花。正是这不起眼的串串小花,散发出阵阵的幽香。看着香樟嫩绿的叶子和同样嫩绿的花朵相依相偎,我蓦地想到了这几天和爸爸之间的冷战。这几天真的不好过,尽管我知道,我的行为让爸爸伤心了,却碍于面子,不想主动向爸爸道歉。吃饭时我多么想和爸爸说句话,可自尊却将我准备好的话硬是卡在喉咙里。
清明这天,妈妈去为外婆扫墓,只剩我和爸爸在家。爸爸这两天有点感冒,老是咳嗽。晚饭时分,父亲敲开我的房门,问我想不想吃水饺,我没有吱声,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爸爸主动的问话,使我头脑像短路了似的,有点不知所措了。父亲刚离开又折回来,柔柔地问我:“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我结巴着说“随便吧”,脸上还觉有一丝尴尬。
和饺子一起买回来的还有几串烤肉。我突然记起妈妈前几天说先锋岛有个小吃节开幕了,我很想去吃,莫非爸爸知道了我的心事?“我在先锋岛买的饺子,那里举办小吃节,顺便买了你喜欢吃的烤肉串。吃吃看,好吃的话,爸爸明天再去买。”爸爸兴奋地催促着我趁热吃,就像我们父女俩根本没有争吵过。突然,一股酸涩从心头涌上,弥漫到我的鼻间和双眼。我强忍着泪水,轻声地问他吃了没有,爸爸说他不想吃这个,还一个劲儿催我快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少子女在父母面前做了在别人面前根本不会做的事――撒娇,顽皮,甚至无理取闹。我突然特别后悔先前对爸爸的态度,我那么无理取闹,他却跟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地宽容了我。
清明节那天天蓝蓝的,白云朵朵随风飘着。妈妈打电话回来说已经给外婆扫完墓了,问我们在干什么。我告诉她,我把作业都做完了,现在和爸爸一起在小区里的香樟树下,听香樟叶和香樟花一家唠家常。
不知什么时候星星点点的小雨又飘散下来,清明节的雨点浇灌着这世间万物,也消融了我和父亲的冷战。
❷ 浅谈怎样让作文叙事波澜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引人入胜、富于变化的情节,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不感到疲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其实,作家笔下的素材并不见得都是曲折复杂的,可是经过作家生花妙笔的点染,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感受,甚至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见,要让原本平淡的情节变得曲折有致、有起有伏,就需要借助构思表述的技巧与方法。要让文章波澜起伏,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抑扬法、虚实法、相错法、张弛法、离合法、蓄放法等。在此我们重点介绍三种方法。
本期主持: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平智炜
一、张弛有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能有张有弛,那么一定会富有节奏感,而不至于平淡无奇。著名作家孙犁在《荷花淀》中就以张弛有度的方式很好地展现了情节,作者先是描写水乡恬静美好的风景,给人以平和之感,接着笔锋一转,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战,硝烟弥漫,紧张而刺激。先弛后张,很好地展现了荷花淀里游击队与敌人机智周旋的特色场面。一张一弛,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极具可看性。
[习作]
选举风波
临近期末,要选优秀干部了,全班共四个名额,星期三下午由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可第四名的张楠和第五名的王云选票一样,而王云又偏偏是班主任李老师的外甥,这下子,本来很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我们推测,只好凭老师那一票来定乾坤了。
大家议论纷纷,究竟谁当选一下子成了全班的焦点话题。
“我看,应该选张楠,因为他无论哪方面都比王云强。”
“就是的,我看最后一票非他莫属了。”
“那不一定,你们可要知道,王云可有个最大的优势,他是……”
同学们看着王云那洋洋得意的样子,都有些愤愤不平了。也不知是谁竟然组织起几个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封“敦促书”,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平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拍案叫绝,称赞写得好,有的同学诚惶诚恐,扯着嗓子喊:“还是别写了,这不是等着挨批吗?”还有的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议论着,不知谁还煽风点火:“这下可有好戏瞧了,看老师怎么收场。”看着讲台上的信,我不由打了个冷颤。
上课铃响了,第一堂就是班主任的课。李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同学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教室静得有些叫人害怕。大家既希望老师看到那封信,又怕老师看到那封信,值得庆幸的是,李老师走到讲台前,放下提包和课本,正好压在那封信上。我松了一口气。开始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缩着脑袋,用书挡着脸,看起来好像在读书,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举动上。老师一面向黑板,同学们就从书缝里偷偷地打量着老师。老师一边领读课文,一边踱着步子走到教室后边,同学们的眼光也跟了过去。老师一抬头,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读书声也洪亮了。老师转过身往教室前面走,同学们听着老师的皮鞋声一点点逼近,自己却又不敢扭头看一眼,生怕老师从起伏不定的读书声里察觉到点什么。我的手心一阵冷汗。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长吁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好像落了地。可李老师并没马上走,开口打破了这寂静:“通过反复比较,慎重思考,我认为张楠的工作成绩突出,我的这一票给张楠。”同学们一下子都震惊了。既而是一片掌声。
“不好!”谁喊了一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讲台上。心里默默祈祷着:“千万不要让老师发现那封信。”但事情好像偏偏要和大家作对似的,就在老师拿起提包起身刚要走时,那封信随着提包带起的风飘到了地上,大伙刚刚放松的弦一下子又绷紧了。李老师捡起信,打开看了看,笑着说:“有这么多人支持我的观点,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知音。”我心里上下翻腾,不知是宽慰,是惊喜,是懊恼,是信任,还是敬佩……
[点评]
这是一篇巧设悬念,妙用突转,张弛有度的记叙文,全文波澜迭起,自始至终牵着读者的心。开头以李老师的一票投给谁制造悬念,同学们的议论和王云的神态掀起了波澜,“敦促书”更是推波助澜,然而老师竟然没发现精心设计的“敦促书”,大家收紧的心立即又松弛了下来。老师将票投给了张楠,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了,谁知“敦促书”又飘到了地上,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最后老师的笑语化解了所有的紧张和矛盾。习作的情节设计环环紧扣,张弛之间不但凸显了人物形象,而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训练]
1.请以“激烈的比赛”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激烈”是关键词,如果比赛一边倒毫无悬念,那肯定不够激烈,因此比赛肯定是有起伏、有变化的,那么随着比赛的进行,人物心情忽而紧张、忽而放松就可以通过张弛有度的方法表现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效果。
2.请根据以下内容,将场景描写具体。
这是我学游泳的第三天,教练让我独自下水,一开始我信心满满……
二、巧设悬念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造成一定的戏剧效果。叙事性记叙文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比如利用误会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吊起读者胃口;利用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让读者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产生好奇;利用抑扬设疑,欲扬先抑,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悬念。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设置悬念,都要注意合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
[习作]
意 外
现在的我,是那样活泼开朗,要知道,小时候的我却是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着蔚蓝色的天空发呆。那时上课,我也从来没有举手发言过,因为我实在不喜欢讲话,老师似乎也没有与我作对,从未叫我发言过。
直到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忽然出乎意料地点我回答问题,我竟一个字也没有说,就这么呆站着。老师因此狠狠地批评我一顿,我又落得个“木瓜”的绰号。从此,我开始厌学,上课也不再认真听讲,只是拿出搜集的一叠糖纸,把它们一张张叠起来,再把它们一张张打开,消磨上课的时间。几个星期后,学校要举行一次家长会,我爸爸去参加了。我呆在家里,心中好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怦怦”跳个不停,生怕爸爸回来打骂我一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爸爸回来了,只见他满面红光,乌黑的头发精神抖擞地竖立着,嘴角流露出一丝喜悦的神情说:“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很文静,上课也很认真。”说着,脸上又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色。我欣喜若狂,问道:“真的?”“没错,你要更加努力啊!”他更加兴奋起来。我真的太高兴了,没想到老师还是喜欢我的。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了,并且为班级做了好事,老师终于“又一次”表扬了我,我的性格也就从那时起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今天的我,这全都该归功于老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终于毕业了,离开母校的那一天,我去办公室向老师道别。老师与我的谈话中无意提到了那次家长会:“你变得开朗了,你知道吗?这多亏那次家长会,在那次家长会上,我批评了你,并且训斥了你的父亲,没想到这对你的改变起了那么大的作用。”
什么!我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点评]
这是一篇小小说形式的考场作文,作者开头设疑,结尾顿时生变的写法值得借鉴。本文在情节的安排上可谓独具匠心,明知自己表现不好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直至结尾才揭示了答案,出人意料却令人恍然大悟。文章以“意外”为题,以开头悬念为始,以结尾点示答案为终。父亲的形象和跌宕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悬念最后揭晓的情节安排是记叙类作文独有的特点,这种巧妙的构思是本文长处所在。
[训练]
1.请以“不该发生的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提示:题目中“不该发生”本身就暗含了悬念,可以先呈现事情的结果,并且交代其中不合情理、出乎意料之处,引发阅读者的兴趣,然后再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揭示出“不该发生”的缘由,使得情节跌宕起伏。而文章的结尾可以揭示谜题,让人豁然开朗,也可以故留悬念,引发思索。
2.请你以以下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情节曲折的记叙文。
每逢周四,我们都要进行例行的数学当堂检测。铃响了,我们都等待着李老师抱着试卷走进教室,可是教室门口空无一人……
三、妙用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确实,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妙用巧合就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精心安排了巧合。文中约瑟夫的父母期盼着自己的兄弟能够衣锦还乡,然而在一次全家出游途中却巧遇了自己的兄弟——一位穷困潦倒、以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这样的巧合不但使得情节达到高潮,通过父母俩人对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将他们利欲熏心、毫无亲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课文的巧合环环相扣,共同推动着情节发展。
[训练]
1.请以“那天,我迟到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显然,迟到的原因是本文的重点,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是上学路上遇到了特别的经历……这是构思时可以展开的,应该说切入的角度也十分丰富,可以制造合理的巧合来解释原因,表现主旨。
2.请根据以下开头,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航模队就要去北京比赛了,原本名单上有我,可宣布的时候,我从头听到底,竟然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❸ 写一篇作文关于波澜
一个人的人生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它就像人生的绊脚石,但同时也是前进的路标,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困难,才会更加勇敢。坚强。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努力,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一天,爸爸和妈妈不在家,直到中午还没回来,眼看就要到下午了,我饿了,本想等到爸爸妈妈回来了再吃饭,可谁知,我的肚子玩起了“抗议”。咕咕咕咕叫个不停,我只好拼命忍着,就这样,我和肚子“大战”了十几分钟,最后,我败下阵来。怎么办呢?没办法,只好自己做了呗!
于是,我第一次做饭开始了:我先做米饭,现在要淘米了,我盛了一盆清水,再将米放入水中,用手不停的淘啊淘,再将水泼掉,一共重复了三次,总算干净了,最后将米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的水,按了开关。该做菜了,我决定先做炒黄瓜,学着妈妈的样儿,我应先将黄瓜切成片,于是,我拿起笨重的菜刀,一次一次,小心翼翼的切着,由于没有经验,黄瓜被我切得粗细不一,难看极了,就像少女的脸蛋上留下了一道疤痕,可是没办法,为了我的肚子,继续切吧!切着切着,我突然感到一阵刺骨的痛,我的左手食指被刀割出了一条口!只见鲜红的血从口子中奔涌而出,我被吓坏了,赶忙从抽屉里拿出创可贴,贴在伤口上,啊,可真是把我吓坏了!我心想:不做了吧!手都割破了,还做什么?可我又转念一想:不对,我不能就这样退缩!于是,我忍着疼卓玩乐炒黄瓜。
坐在餐桌上,虽然只有一碗饭和一盘菜,它比不上全席那样丰富,也比不上出世的菜那样美味,打他要在我的嘴中却很甜很甜……。.
❹ 怎么把作文写得有波澜
写牛B一点
❺ 怎样写出波澜丛生,曲折有致的叙事作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引人入胜、富于变化的情节,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不感到疲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其实,作家笔下的素材并不见得都是曲折复杂的,可是经过作家生花妙笔的点染,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感受,甚至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见,要让原本平淡的情节变得曲折有致、有起有伏,就需要借助构思表述的技巧与方法。要让文章波澜起伏,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抑扬法、虚实法、相错法、张弛法、离合法、蓄放法等。在此我们重点介绍三种方法。
本期主持: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平智炜
一、张弛有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能有张有弛,那么一定会富有节奏感,而不至于平淡无奇。著名作家孙犁在《荷花淀》中就以张弛有度的方式很好地展现了情节,作者先是描写水乡恬静美好的风景,给人以平和之感,接着笔锋一转,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战,硝烟弥漫,紧张而刺激。先弛后张,很好地展现了荷花淀里游击队与敌人机智周旋的特色场面。一张一弛,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极具可看性。
[习作]
选举风波
临近期末,要选优秀干部了,全班共四个名额,星期三下午由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可第四名的张楠和第五名的王云选票一样,而王云又偏偏是班主任李老师的外甥,这下子,本来很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我们推测,只好凭老师那一票来定乾坤了。
大家议论纷纷,究竟谁当选一下子成了全班的焦点话题。
“我看,应该选张楠,因为他无论哪方面都比王云强。”
“就是的,我看最后一票非他莫属了。”
“那不一定,你们可要知道,王云可有个最大的优势,他是……”
同学们看着王云那洋洋得意的样子,都有些愤愤不平了。也不知是谁竟然组织起几个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封“敦促书”,这样一来,本来就不平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拍案叫绝,称赞写得好,有的同学诚惶诚恐,扯着嗓子喊:“还是别写了,这不是等着挨批吗?”还有的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议论着,不知谁还煽风点火:“这下可有好戏瞧了,看老师怎么收场。”看着讲台上的信,我不由打了个冷颤。
上课铃响了,第一堂就是班主任的课。李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同学们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教室静得有些叫人害怕。大家既希望老师看到那封信,又怕老师看到那封信,值得庆幸的是,李老师走到讲台前,放下提包和课本,正好压在那封信上。我松了一口气。开始上课了。同学们一个个缩着脑袋,用书挡着脸,看起来好像在读书,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举动上。老师一面向黑板,同学们就从书缝里偷偷地打量着老师。老师一边领读课文,一边踱着步子走到教室后边,同学们的眼光也跟了过去。老师一抬头,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读书声也洪亮了。老师转过身往教室前面走,同学们听着老师的皮鞋声一点点逼近,自己却又不敢扭头看一眼,生怕老师从起伏不定的读书声里察觉到点什么。我的手心一阵冷汗。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长吁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好像落了地。可李老师并没马上走,开口打破了这寂静:“通过反复比较,慎重思考,我认为张楠的工作成绩突出,我的这一票给张楠。”同学们一下子都震惊了。既而是一片掌声。
“不好!”谁喊了一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讲台上。心里默默祈祷着:“千万不要让老师发现那封信。”但事情好像偏偏要和大家作对似的,就在老师拿起提包起身刚要走时,那封信随着提包带起的风飘到了地上,大伙刚刚放松的弦一下子又绷紧了。李老师捡起信,打开看了看,笑着说:“有这么多人支持我的观点,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知音。”我心里上下翻腾,不知是宽慰,是惊喜,是懊恼,是信任,还是敬佩……
[点评]
这是一篇巧设悬念,妙用突转,张弛有度的记叙文,全文波澜迭起,自始至终牵着读者的心。开头以李老师的一票投给谁制造悬念,同学们的议论和王云的神态掀起了波澜,“敦促书”更是推波助澜,然而老师竟然没发现精心设计的“敦促书”,大家收紧的心立即又松弛了下来。老师将票投给了张楠,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了,谁知“敦促书”又飘到了地上,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最后老师的笑语化解了所有的紧张和矛盾。习作的情节设计环环紧扣,张弛之间不但凸显了人物形象,而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训练]
1.请以“激烈的比赛”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激烈”是关键词,如果比赛一边倒毫无悬念,那肯定不够激烈,因此比赛肯定是有起伏、有变化的,那么随着比赛的进行,人物心情忽而紧张、忽而放松就可以通过张弛有度的方法表现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效果。
2.请根据以下内容,将场景描写具体。
这是我学游泳的第三天,教练让我独自下水,一开始我信心满满……
二、巧设悬念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造成一定的戏剧效果。叙事性记叙文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比如利用误会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吊起读者胃口;利用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让读者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产生好奇;利用抑扬设疑,欲扬先抑,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悬念。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设置悬念,都要注意合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
[习作]
意 外
现在的我,是那样活泼开朗,要知道,小时候的我却是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着蔚蓝色的天空发呆。那时上课,我也从来没有举手发言过,因为我实在不喜欢讲话,老师似乎也没有与我作对,从未叫我发言过。
直到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忽然出乎意料地点我回答问题,我竟一个字也没有说,就这么呆站着。老师因此狠狠地批评我一顿,我又落得个“木瓜”的绰号。从此,我开始厌学,上课也不再认真听讲,只是拿出搜集的一叠糖纸,把它们一张张叠起来,再把它们一张张打开,消磨上课的时间。几个星期后,学校要举行一次家长会,我爸爸去参加了。我呆在家里,心中好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怦怦”跳个不停,生怕爸爸回来打骂我一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爸爸回来了,只见他满面红光,乌黑的头发精神抖擞地竖立着,嘴角流露出一丝喜悦的神情说:“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很文静,上课也很认真。”说着,脸上又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色。我欣喜若狂,问道:“真的?”“没错,你要更加努力啊!”他更加兴奋起来。我真的太高兴了,没想到老师还是喜欢我的。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了,并且为班级做了好事,老师终于“又一次”表扬了我,我的性格也就从那时起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今天的我,这全都该归功于老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终于毕业了,离开母校的那一天,我去办公室向老师道别。老师与我的谈话中无意提到了那次家长会:“你变得开朗了,你知道吗?这多亏那次家长会,在那次家长会上,我批评了你,并且训斥了你的父亲,没想到这对你的改变起了那么大的作用。”
什么!我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点评]
这是一篇小小说形式的考场作文,作者开头设疑,结尾顿时生变的写法值得借鉴。本文在情节的安排上可谓独具匠心,明知自己表现不好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直至结尾才揭示了答案,出人意料却令人恍然大悟。文章以“意外”为题,以开头悬念为始,以结尾点示答案为终。父亲的形象和跌宕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悬念最后揭晓的情节安排是记叙类作文独有的特点,这种巧妙的构思是本文长处所在。
[训练]
1.请以“不该发生的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提示:题目中“不该发生”本身就暗含了悬念,可以先呈现事情的结果,并且交代其中不合情理、出乎意料之处,引发阅读者的兴趣,然后再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揭示出“不该发生”的缘由,使得情节跌宕起伏。而文章的结尾可以揭示谜题,让人豁然开朗,也可以故留悬念,引发思索。
2.请你以以下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情节曲折的记叙文。
每逢周四,我们都要进行例行的数学当堂检测。铃响了,我们都等待着李老师抱着试卷走进教室,可是教室门口空无一人……
三、妙用巧合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确实,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妙用巧合就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精心安排了巧合。文中约瑟夫的父母期盼着自己的兄弟能够衣锦还乡,然而在一次全家出游途中却巧遇了自己的兄弟——一位穷困潦倒、以卖牡蛎为生的老水手,这样的巧合不但使得情节达到高潮,通过父母俩人对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将他们利欲熏心、毫无亲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整篇课文的巧合环环相扣,共同推动着情节发展。
[训练]
1.请以“那天,我迟到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显然,迟到的原因是本文的重点,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是上学路上遇到了特别的经历……这是构思时可以展开的,应该说切入的角度也十分丰富,可以制造合理的巧合来解释原因,表现主旨。
2.请根据以下开头,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航模队就要去北京比赛了,原本名单上有我,可宣布的时候,我从头听到底,竟然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❻ 怎样把作文写得有波澜
如何使记叙文写得有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可以运用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可以运用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花。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可以设置悬念。“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