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轼作文满分,为何他却没中状元
关于苏轼“高考作文”满分却没有中状元这个问题,最主要还是因为本次“高考”的“阅卷组组长”欧阳修太过自信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一年“高考”,唐宋八大家有五个人参与了。欧阳修是“高考阅卷组组长”,苏轼、苏辙兄弟和曾巩是“考生”,苏洵是“送考家长”,阵容绝对强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苏轼诗词优秀作文片段200字
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苏轼每到一个贬戍的地方,就放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走下河滩,寻找一种解脱.与其说游山玩水不如说是为了一种解脱.在山水间,不仅仅看见的是美丽和寂然,而是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独自的思.不断的思考人生的问题,着使得他能够忘记或暂存痛苦,寻求解脱.其中从孤傲到成熟就是在山水中得到实现.
接受佛教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从出生到圆寂到成佛总是带有神秘的色彩.当然佛教的理念力量也一直影响着世人.佛教叫人向善,追求直着.不去介绍佛家思想了.苏轼在流放的路上寻访高僧,接受了佛家思想,逐渐佛理化了自己哀愁和痛楚.就是说佛家思想再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是最有效果,当然大文豪也是如此.苏轼也叫苏居士,所谓居士不是指文人而是指接受佛家思想的俗家弟子.苏轼作居士近半生,许多的诗词都是有丰富的哲理.正是这种接受的佛家思想他才寻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作到所谓的乐观,豁达.
喜交朋友,不论出身,而且赤子之心.流放到哪里就会朋友遍地,从农民到文人到侠客官员.还有许多的朋友长途跋涉到海南寻找他.可见其赤子之心.交朋友在乎信任,他信任朋友不猜疑,深的朋友信任爱戴.因此再危难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帮助他,他也能够快乐的度过艰苦的生活.
以上是苏轼的豁达之道.从某个角度分析,文人是矛盾的,苏轼也是.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人,对待名利淡泊但是心中会存有丝丝消极.这与佛家思想的趋向不无关系.所以表面淡然豁达,内心虔诚淡泊,消极.似乎矛盾但是实质上是相通相容的.接受佛家思想的人必然有佛性的趋势或遵循佛家的理念,所以必然产生淡泊名利,但是也就产生了消极的概念.总之苏轼的豁达是矛盾的综合体,豁达是外显出来的,消极淡泊在心中.
3. 《苏轼的赤壁》高考满分作文
2004年福建省高考最优作文:苏轼的赤壁
http://e.qq.com/a/20050308/000196.htm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4. 求关于辛弃疾的中考满分作文,关于苏轼的中考满分作文,关于李李清照的中考满分作文,各一篇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资料有限,再加上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让阅卷人给个高分,所以和平时的作文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如一个人平时着衣可以随便,但在出席晚会等正规场合,则要打扮得漂亮一样,平时写作时间可长可短,遇到想不起来的地方还可以查查资料、请教下老师,考试时则只能在有限的一个小时内作文,且不能查阅资料、请教别人,再加上老师也有时间从容批阅作文,所以你平时作文尽可以写得质朴无华,但是在考场作文中,由于批阅老师批阅任务繁重,他花在你作文上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你的作文还像平时一样没有特色,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获得高分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取得作文高分呢?以下几个方法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1、篇幅尽可能超过600字。 一般情况下,篇幅短小而又内容丰富的作文是很少见的。所以在考场作文时,篇幅尽可能要超过600字。有不少同学写作时总像在记流水帐,如果按这个600字的标准写作,一般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进步,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 2、字迹尽可能工整。 有人要说,平时写作时间从裕,字迹更可能会好些。考试时时间有限,往往就会不由自主地写得潦草。其实这是认识问题,平时作文批改人一般会看完,而考场作文如果字迹潦草,批阅人一般不会看完就打出分了。所以,越是考场作文,越要让字迹工整,给评卷人一个好的印象,从而获得高分。有些考生不能注意卷面整洁,随意涂改,到处是“疮疤”,让人一看就不舒服,从心里已经有一种不好的印象,带着感情去读,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实,卷面的整洁利落,做起来也并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在平时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字体并不一定要怎么漂亮,但要整齐清楚。文面清晰整洁,书写美观大方,字数达到规定要求,能够让阅卷老师形成好的第一印象。阅卷老师会认为这样的考生基本功扎实,不会有什么差错,即使有,也是偶然的。如果阅卷老师带着这样的想法去看你的作文,你还用担心什么呢?因此即使你的书写水平有限,不能达到美观大方的较高要求,也应该做到端正清楚这个最基本的要求。 3、学会用多次点题法突出中心。 考场作文一般分为五个等级给分,只要不写跑题,获得第二等应该不成问题。有一个办法可以避免跑题,那就是多次点题法。写作时在开头、中间、结尾至少三次出现点明中心的语句,就会给人以中心明确的印象,从而获得高分。考场作文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决定了阅卷老师只能泛读,不能全部精读细看。适应这种阅卷特点,考生应特别注意扣题点睛。在写议论文或抒情散文时,考生应该注意有意识的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不失时机的点明题旨,回扣题意,这样才会大大加深阅卷者对此份作文“中心明确”“中心突出”的印象。写作记叙文或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时,尽管作品的主旨能够暗合题意,但为保险起见,也应该有意识的用明朗的“点睛”之笔来升华文旨,提醒阅卷老师,自己的文章是紧扣题意来写的,避免因含蓄而导致误判。 4、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 文章是以真情动人的,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文章一定不能感动别人,更不能感动阅卷老师。所以,写作时力求写得真切感人。一般情况下,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打动阅卷老师,从而获得高分。写作文就如朋友间谈心,朋友之间只有说心里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达到感情的共鸣。作文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记叙的事必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综合体,可以把一年中发生的事集中到一天中,或把几个人的事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这都不失其真实性。 写作文就象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考场作文就是作者与阅卷老师情感的交流,只有写真事、诉真情、说真话,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你的作文只有让阅卷老师感动,作文才能得高分。其实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一般也都是有新意的文章,这正如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和面容。 5、语言要尽能写得优美。 平时作文可以朴素,但考场作文则要力求优美。审题时先写出与本题目有关的名言、歌词、诗句甚至优美的排比比喻句。在写作时尽可能洽当地加以动用。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一定可以获得高分。语言功底在某种程度上在文章里显得更为重要,语言除通顺之外,还要尽量做到优美,“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要从平时练起,要知道在你写的文章中如果能发现几处哪怕是一两处恰当引用的古诗文、广泛流行的歌词、电视中经常出现的广告用语等等,都能成为
5. 2014中考满分作文中引用了苏轼的《江城子》
这首词一共引用了三个典故第一个是,“亲射虎,看孙郎”引的是孙权的典,回此处以孙权自喻,表答达自己的豪情壮志第二个是,“持节云中,何日前冯唐”引的典是当初魏尚被冤屈,朝廷派遣冯唐免去他的罪并官复原职。此处以魏尚自喻,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渴望被重新起用。第三个是,“西北望,射天狼”这里也是表达自己愿护卫国家大好河山的壮志情怀
6. 近五届高考满分作文(苏轼篇)如何下载
http://tieba..com/f?kz=545882961近五届高考满分作文(苏轼版篇权)
7. 两篇高考满分作文:《风雨任平生》:风飘飘,水…《肩膀》: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两篇都是写苏轼的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8. 苏轼 作文
楼主这问题是要我们来帮忙写作文吗?自貌似有点儿不可能!
写几个思路吧:
1、首先开头可以大段的排比,也可以把苏老兄的词写作题记,看个人喜好
2、作文主题可以定位成苏轼老兄洒脱达观的人生理想,这个时候可以举例子,他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背景,贬谪的经历
3、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比如,苏轼的朋友和苏轼小妾的问答体现他的人生观对于身边人的影响;也可以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去对比
9. 有关苏轼的高考满分作文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