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写怎样跳摆手舞的作文
土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2000多年以前,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土家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摆手舞,土家语称“舍巴日”、“舍巴巴”,汉译“玩摆手”。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是团圆联欢时,土家人都要跳摆手舞。在《永顺府志》中对当时的摆手舞活动有这样的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日“摆手”,此俗犹存。
每逢“摆手”时节,人们披着绚丽的被锦(被面),擎着数百幅乃至上千幅绣有龙凤、绘着鸟兽的彩旗,同时木鼓声、锣钹声、鸟枪声、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一派节日的喧闹,震荡山谷。成千上万的人围成圆圈,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迈开粗犷健美的步伐,摆动双手,可以一连跳上几昼夜。
关于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从巴人的原始舞蹈演化而来,有人认为其来源于原始的祭祀巫舞。
民间传说则认为摆手舞来源于普舍树。普舍树是神树,相传土家先民在迁徙的途中找不到安居的地方,这时候普舍树自愿飞进水里,人们便爬到树上随树漂流,来到现在土家人居住的地方。神树落地生根,开满鲜花,人们高兴地围着神树又唱又跳,通宵达旦。从此就兴起了摆手舞。另一种传说是:在当地各土司间的一场恶战中,彭公爵主为激励士气,迷惑敌方,命士兵男扮女装于阵前跳舞,敌方军心涣散,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摆手舞。
彭公爵主泛指湘西最早的土司王,具体是指曾任溪州刺史的彭士愁。
摆手舞有“小摆手”和“大摆手”之分。“小摆手”在凡有土家人定居的地方都有,规模较小,只要村寨旁有一个小坪,建一座小庙,就成摆手堂。“小摆手”的舞蹈动作以模拟农事劳动为主。
“大摆手”规模宏大,举行“大摆手”的场所是几个县会祀的地方或几个乡会祀的地方。这里坪大、庙大,到了“摆手”的季节,附近土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赶来参加。
摆手舞是集体舞蹈,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导摆者”在行列前领头,行列间有“示摆者”作示范,行列后有“押摆者”,在锣鼓的伴奏下边唱边舞。一般要跳完一圈后才换另一个动作,各个动作连接起来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如:耙田、插秧、扯草、望太阳等动作连接在一起,就表现出春季劳动生产的过程。那健朴的舞姿、高亢的歌声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给人以清新、热烈的感觉。
② 初二作文摆手舞仿写鞍山腰鼓652字
我是一名土家族人,我们这个民族有土家民族摆手舞,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土家族特有的土家民族摆手舞吧!
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位于酉水河畔的来凤县舍米湖是摆手舞的故乡。“摆手堂”的地坪用条石镶嵌,平坦光滑。正中间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或松柏树。“摆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人们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摆手舞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内容。
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托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撒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流传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为甚。
现在摆手舞的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来凤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宣恩。鹤峰两线的小部分区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龙山。永顺两县的大部分区域有其邻县的小部分区域;在重庆市的有酉阳。黔江两县的小部分区域,形成了以酉水河为纽带的土家摆手文化圈。
作为一名土家族人,我感到深深的骄傲,为土家人的祖先的智慧而骄傲!
③ 土家族摆手舞作文的开头
① 土家特色:
1) 民俗:
◆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在土 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春秋时属巴国,战国时属楚巫郡。从唐代至宋代,鄂西实行羁縻州县制,从元代至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设立施南府,辖六县。民国成立后,废除施南府,各县直属于省。民国4年,属荆州道。民国15年,改为施鹤道,辖七县。民国17年,改为鄂西行政区。民国21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下辖八县。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湖北省政府迁入恩施。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恩施专署,辖八县。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住吊脚楼:鄂西的吊角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角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鄂西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后来,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脚楼。
◆ 女儿会:是土家族的情人节,它是一个以购物为借口、以对歌为形式、以择偶为目的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女儿会热闹开场。在这一天很多未结婚的土家幺妹就会背上各种各样的山货来到闹市等待他们意中人的到来。如果哪位阿哥看上了这个幺妹,他们就会跑上前来假意买她的山货,与她讨价还价。如果这个幺妹看上了眼前这位阿哥,她就会把价格越说越低,最后甚至不要钱免费送给这位阿哥。两情相悦的他们就会牵手到树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会,乃至定下终身。相反,如果这个幺妹没有看上这位阿哥她就会把价格越抬越高,最后甚至不卖了。那么这时这位阿哥也要识趣地走开。据老一辈人说在女儿会达到高潮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土家幺妹要是看上你了,你却没有主动上前去买她的山货,她就会跑过来用她的右脚踩你的左脚,这个时候您就要注意了,要是你没有看上这个幺妹就千万别动脚,否则您就是接受了幺妹的爱意。
◆ 摆手舞(舍巴):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祭祀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以来凤县百福司镇的摆手舞最为正宗。摆手舞分大摆手、小摆手。大摆手有歌有舞,阵容强大,气势恢弘,其歌叫“摆手歌”,全部用土家语吟唱,气势浑壮,动人心魄。主要内容有人类的来源、民族的迁徙、劳动的故事、英雄故事等,摆手歌也忠实的记录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是土家族系列传统文化的大汇集,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土家族向我们一路走来的轨迹,堪称土家民族的史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摆手只舞不歌,舞蹈内容主要以农事、渔猎等劳动的动作的模仿为主,舞姿优美酣畅,是民间民族舞蹈的珍品。百福司的摆手舞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摆手舞与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并称为土家族艺术之花。
◆ 喜事丧办(哭嫁):女儿出嫁之前哭嫁,是土家族古老而独特的婚俗。土家女儿从小就跟随母亲学唱“哭嫁歌”,少则会唱百余首,聪明的女孩还会自编自唱。女孩在出嫁前数日、半月甚至一个月前开始哭嫁,或独自一人哭诉,或亲人围坐陪哭。有哭祖先、爹娘、哥嫂、姊妹、媒人的,也有哭自己、家乡、朋友的。其哭声时而低沉、时而悲切、时而高亢、时而欢欣。一切的心意都在嚎啕大哭中倾诉。出嫁前夜是哭嫁的高潮,从山寨里选出九个漂亮聪明的姑娘陪哭,称“陪十姊妹”。陪哭时,一个姑娘领唱开头歌,接下来便正式陪哭,有独唱、对唱的,还有轮唱、伴唱、合唱的,简直像一场色彩缤纷的赛歌会。
◆ 丧事喜办(跳丧、撒尔荷):撒尔荷是恩施州土家族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其中以巴东县的跳丧舞为代表。早在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就有“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这种习俗经过不断传承,逐步演变为跳丧舞。当地老人逝世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悼念死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土家族丧事喜办的习俗,体现了团结的民族精神和豁达先进的生死态度。
◆ 其他:肉莲香、打烘火、跳耍耍、演罗戏、打围鼓、傩戏
2) 山歌:龙船调、六口茶、
3) 舞蹈:摆手舞、撒尔荷、
④ 初二作文六摆手舞仿写鞍山腰鼓652字
土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2000多年以前,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土家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摆手舞,土家语称“舍巴日”、“舍巴巴”,汉译“玩摆手”。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是团圆联欢时,土家人都要跳摆手舞。在《永顺府志》中对当时的摆手舞活动有这样的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日“摆手”,此俗犹存。
每逢“摆手”时节,人们披着绚丽的被锦(被面),擎着数百幅乃至上千幅绣有龙凤、绘着鸟兽的彩旗,同时木鼓声、锣钹声、鸟枪声、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一派节日的喧闹,震荡山谷。成千上万的人围成圆圈,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迈开粗犷健美的步伐,摆动双手,可以一连跳上几昼夜。
关于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从巴人的原始舞蹈演化而来,有人认为其来源于原始的祭祀巫舞。
民间传说则认为摆手舞来源于普舍树。普舍树是神树,相传土家先民在迁徙的途中找不到安居的地方,这时候普舍树自愿飞进水里,人们便爬到树上随树漂流,来到现在土家人居住的地方。神树落地生根,开满鲜花,人们高兴地围着神树又唱又跳,通宵达旦。从此就兴起了摆手舞。另一种传说是:在当地各土司间的一场恶战中,彭公爵主为激励士气,迷惑敌方,命士兵男扮女装于阵前跳舞,敌方军心涣散,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摆手舞。
彭公爵主泛指湘西最早的土司王,具体是指曾任溪州刺史的彭士愁。
摆手舞有“小摆手”和“大摆手”之分。“小摆手”在凡有土家人定居的地方都有,规模较小,只要村寨旁有一个小坪,建一座小庙,就成摆手堂。“小摆手”的舞蹈动作以模拟农事劳动为主。
“大摆手”规模宏大,举行“大摆手”的场所是几个县会祀的地方或几个乡会祀的地方。这里坪大、庙大,到了“摆手”的季节,附近土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赶来参加。
摆手舞是集体舞蹈,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导摆者”在行列前领头,行列间有“示摆者”作示范,行列后有“押摆者”,在锣鼓的伴奏下边唱边舞。一般要跳完一圈后才换另一个动作,各个动作连接起来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如:耙田、插秧、扯草、望太阳等动作连接在一起,就表现出春季劳动生产的过程。那健朴的舞姿、高亢的歌声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给人以清新、热烈的感觉。
摆手舞真实地反映了土家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有表现狩猎劳动的,有表现军事战斗的,有表现农业生产和反映日常生活的……其中以反映农事劳动的动作最多,有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苞谷、种棉花、薅草、插秧、割谷、打谷等。
跳摆手舞时唱的歌叫“摆手歌”。这是土家族古老的民间舞蹈音乐。摆手歌有齐唱、领唱、独唱等多种形式,歌唱历史、军事、生产、爱情等内容。摆手舞以大锣大鼓伴奏为主,节奏明快、简练,舞者动作的变化听锣鼓“指挥”。
摆手舞的服装也有显著特点,大都用自织的蓝、黑、红布做成。男人用黑布或白布缠头,穿大衣大袖无领满襟短衣,扣子也是用布做的,仅胸襟右上角有两个铜扣,腰系荷包。妇女宽衣大袖,裤子肥大,袖口与裤脚镶有五寸宽的边,内镶七寸宽的丝绒小边,色彩调和,朴实美观。
⑤ 描写跳舞的细节作文
帘幕慢慢地拉开了。
蓦然,音乐响起,立即渲染了整个舞台气氛。邰丽华带领的舞蹈演员们出来了。真是佛光普照地一闪!她们排成一竖排,抬起头,挺起胸,亮出她们秀丽的脸庞和那能说出千万种语言的眼睛与眉毛。
她们短凝地站立着。
悠扬的笛声吹起,响亮的鼓声敲起,照射出一种神圣的光。金灿灿的,温馨极了,美丽极了,她们开始舞蹈了。
领舞的演员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头上的头饰、腰间的铃铛,以及她细腻迷人的舞步,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出她心中的悲欢离合。瞧!千变万化,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真像天上的云,征兆着天气的变化。一会儿把天空笼罩;一会儿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看她们忽而双手放在胸前;忽而轻柔得点额抚臂;忽而排成一排;忽而分成三列。如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游戏,令我们躲避不及。在舞蹈的狂欢中,她们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只顾尽情的表演,变换不同的动作,来讲述《千手观音》那动人的诗歌故事。
顷刻间,一群如佛祖的男演员们从一扇金灿灿的佛门里一涌而出,仿佛从鸟笼里放出的鸟儿一样,迫不及待的。可能是她们想让大家知道,她们也有高超的技术,不比“观音差。我看到这里时,不由得发出灿烂的饿笑容,亢奋极了。心想:我一定会朝向我的目标努力前进的,尽态极妍。一阵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一会儿一个人,一会儿三个人,一会儿五个人……一会儿又都重合起来,成了一个。怪吧?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描写了。
在这没有善于搞笑的幽默家,在这没有煽情造作的剧本台词,也没有令人垂涎三尺的高额回扣。它不好似虚拟的表演,一切都是那样真实。让你忘了这是哪?让你忘了你是谁?跟个让你忘了台上的是22位聋哑人。人性之纯美,人性之坚韧,人性之大爱,不可思议吧!
⑥ 学跳摆手舞作文300字
随着一阵鼓点声,我校的摆手舞队在操场上开始排练起来。土家族人每逢过年过节跳摆手舞是为据龙山县里耶溪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考证,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湘西就有人类在定居活动。土家族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的湘西山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长期与外界隔绝,他们的语一言逐渐形成了土家语(也叫土家话)。这是一种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特殊语言。他们的性格显得很纯朴直爽。土家族人能跳摆手舞,会唱山歌。上家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搬迁来的.
他们带领着全家老少,爬山越岭,涉水过溪,来到了人迹罕至的湘西山区。这里到处都是大森林,没有一块土地,他们就在这里刀砍火舍,打猎物,过着原始人一样的生活。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慢慢地,在这块人烟绝迹的山林中,出现了一块块经过火烧刀耕的黑色土地。土家族人在这块黑色的土地上一点一点地开垦。 然后就播种、锄草,等到秋天,收割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庄稼。每当收割的季节过后,土家族人就要在田野里或院坝上烧起熊熊的大火,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山寨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跳,有的边跳边唱,尽情欢庆丰收。今天,我们学校的舞蹈队,正在抓紧时间排练土家摆手舞。我们小学生学跳摆手舞不是为了祭祀祖先,而是为了欢庆快乐的儿童节。同学们随着鼓点声有节拍地摆起了同边手。
如果你不了解土家摆手舞,当你看到他们都摆起了同边手,一定会暗暗发笑,笑这种原始简朴的舞姿。其实就是这种原始简朴的舞姿,才能显示出土家族的民族特点。土家摆手舞的内容包括族源迁徙,爬山涉水,打猎捕鱼,火烧刀耕。摆手舞的动作变化不大,表现的都是土家族人的劳动生产、风俗习惯。但要保持那种粗犷、豪放、纯朴的原始风格,要跳熟练,的确也不那么容易。同学们的手和脚有节拍地变换着摆动着。欢快的摆手舞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我生长在土家山寨,对这里的风俗习惯很熟悉,我喜欢土家族人勤劳、纯朴、直爽的品质。土家族人与大自然奋勇抗争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前进。
⑦ 摆手舞场景描写
参考:每一个舞姿都充满着激情。每一个舞姿都是那样粗犷。每一个舞姿都是勇敢与善良的传承。
⑧ 介绍民俗表演的作文范文
下面我就向抄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袭土家族特有的土家民族摆手舞吧!
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位于酉水河畔的来凤县舍米湖是摆手舞的故乡。“摆手堂”的地坪用条石镶嵌,平坦光滑。正中间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或松柏树。“摆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人们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摆手舞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内容。
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托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撒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流传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为甚。
现在摆手舞的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来凤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宣恩。鹤峰两线的小部分区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龙山。永顺两县的大部分区域有其邻县的小部分区域;在重庆市的有酉阳。黔江两县的小部分区域,形成了以酉水河为纽带的土家摆手文化圈。
⑨ 作文 土家族的摆手舞
[作文 土家族的摆手舞]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作文 土家族的摆手舞。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让人不得不遥想起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祀八部大神为主。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各地土王、表演部分农事活动为主。大摆手是在摆手堂里举行的。摆手堂正中央,供奉着八部大神及其夫人帕帕的神像。摆手堂中间有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杆,上面两面龙旗迎风飘扬。旗杆顶端的一只白鹤振翅欲飞。
摆手舞按三年两摆的风俗习惯,于正月初九至十一日举行。每个村寨都要组成摆手排,每排人数不限,均设有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和炮仗队。
首列是龙凤旗队,次列是祭祀队。由寨上德高望重的老者组成,多达二十余人。他们身着皂色长衫,手持棍、神刀、朝筒等道具,一尊者捧着贴着福字的酒桶,率领着担五谷、担猎物、端粑粑、挑团馓、提豆腐等祭品的人,随掌堂师行祭事,唱祭祀歌。
祭祀队后面为舞队。男女老少皆可参加,他们均着节目盛装,手里分别拿着朝筒或常青树枝,列队入场,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土家族的摆手舞》。接着是乐队、披甲队、炮仗队。乐队分馏子和摆手锣鼓两种。再配以牛角、土号、野喇叭、咚咚喹等,奏出土家族节日的独特旋律。
做完以上的程序,各队各排进摆手堂。进堂后先扫邪,后安神。每村寨的老者拿着神圣的铁扫把,开始谴责那些大斗进,小斗出,缺斤少两的剥削者。以道德的铁扫把清扫那些起心害人,行盗为业的民族败类,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人嫉恶如仇,纯朴善良的美德。
祭祀完毕后,礼炮三响,撼天动地,催人起舞,全场沸腾。人们在掌堂师的指挥下,整齐地变换着舞蹈动作,时而单摆,时而双摆,时而回旋,舞姿优美,刚柔并济,粗犷雄浑。
土家族人的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良好美德,相融合展现出一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艺术画卷。
福建三明三元区三明市三元区建设小学六(1)班六年级:林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