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时评作文大全

时评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1-02-28 22:36:09

『壹』 一篇社会新闻评论作文300字左右

被人冤枉,还要来不要做好事

在学源校,老师教育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看见老人在马路上摔倒而扶起来,应该值得表扬。
然而,四川一位70岁老太太摔倒在马路上,最后她要三个小孩赔偿医疗费2万元,说他们在身边嬉戏打闹导致老人摔伤。但是,有现场的7个大人作证,是老人先倒地,自己叫小孩跑过马路去扶她。咳,助人为乐也要当心呐。
究竟还扶不扶摔倒的人呢?且慢。电视台的健康栏目谈到,人摔倒时,千万不要马上去扶。如果旁人触动损坏了背部神经,会造成伤者终生瘫痪。所以,稳妥做法,先打120急救电话,或找周围大人帮忙。我们做好事也要有策略。

『贰』 时事评论作文800字

10月5日,作为2015年诺贝尔颁奖季第一个颁发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也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12位获得殊荣的女性。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中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纂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经全国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其后,她继续深入研究,又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对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惊喜。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幕仿佛仍近在眼前,中国又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方面获得突破。舆论围绕青蒿素发明权归属之争和屠呦呦“三无”科学家身份乃至中医药是否迎来春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讨论,清醒的声音和有据的论证逐渐夺取了主动。
12月10日,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叁』 时评作文例子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也绝对不会是背几篇范文就有明显效果的。要写好作文,必须从高一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坚持,不能因为短期不见效果就放弃了。
一般来说,很多学校都会有计划地进行作文序列训练。高一的作文训练重点在于记叙文,高二的重点是议论文。
除了紧跟老师的指导进行作文,完成老师布置的诸如随笔啊时评啊之类的作业,给你如下建议:
1。拓展阅读面。
作文除了考你的写作能力,更是考你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如果脑子空空,纵使下笔很有文采,也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名著是必读的,因为高考有要求,也可以吸收名家们的思想。此外,读报上的时评,看看热门的作家作品(如于丹易中天之类),读有点思想性的报刊杂志(如南方周末读者之类),让你学会如何理性地看待问题,并且贴近潮流热点。这样,写作文才有话可说,有理可讲。
2。做好积累。
有人说,读了很多东西,但写起作文还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这是因为虽然读了很多东西,只是把阅读当做消遣和娱乐了。如果不在阅读中思考,不动笔做积累,阅读的效果会大大降低了。
怎样做积累呢?如果像《论据大全》一类的书那样分门别类,还不如买本书呢。要积累并且能在作文中用得上,必须是自己细咽慢嚼过的东西。1)做读书笔记。摘抄打动你的文字,并作评论。评论不在多,而在于记下你在阅读中的思考;2)摘抄你喜爱的诗词歌赋,甚至于歌词,或者是网络劲爆语言。重点在于你喜欢,抄下来经常翻翻,这些东西就印在你的脑海中了。3)摘抄打动你的,你欣赏的,或是引起很多争议的一些名言语录之类的,写作文时可以掉书袋抛出一两句,让人觉得你很有料。
用得上的积累才是最好的积累。
3。养成写作的习惯。
最好是写日记,每天十五分钟左右,写所见所闻所感,写让你有感触的人和事。每天写,锻炼你的思考能力。写无可写的时候,就会逼迫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积累素材。每天坚持,就是每天都进行作文训练,坚持三年,何愁作文写不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重在坚持,祝你成功。

『肆』 时事评论 400字左右 6篇

关注教师的“道德地位”
事件:
教师节我们一再呼吁提高教师的地位,尊师重教关乎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待遇是关系教师的经济地位,现在终于关注到教师的道德地位上了。

评论:毫无疑问,教师不但应占有一个较好的社会经济地位,而且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道德地位。这并不是说,老师就必须是崇高道德的化身,但老师应起码是公民道德的躬行者和高尚人格的真诚传播者。师德水平如何,决定了下一代公民素质水准高低。传道授业,这是职业精神所在;而为人师表,是以身体力行,做修养、道德、正义、操守的躬行者,这就是教师事业精神的写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事件:
看报道,某地一12岁男孩因其妈妈非要求他中断玩耍去补习班学习不可,竟爬上楼顶欲跳楼,以此威胁妈妈。相信很多人读罢都会感到紧张和心痛。

评论:生活中,常会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使家长暗自竞争,生怕自己孩子落后,常常早早就让他们读这个班或那个班。要是自己的孩子课余时间没去参加培训班,父母就会觉得孩子是在“虚度光阴”。于是,不少孩子整天忙于学习,晕头转向,几乎连点玩的时间都没有,脸上笑容越来越少。
其实,孩子自有其成长规律,大人不应强行扭曲。过多、过早开发孩子智力,会使他们早早失去童真童趣,失去作为孩子应有的天性,这对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还会扼杀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性,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正如英国心理专家拉里近日指出的,对孩子来说,“虚度光阴”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适度让孩子“虚度光阴”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翱翔-------------刘翔因伤退出比赛
事件: 刘翔由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勇得110米栏冠军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好似在人们的记忆力,田径赛场的领奖台上就没有中国人没有亚洲人,没有黄种人。看着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如风一般的奔驰,我们中国人却有不甘,但也无能为力。刘翔的出现就是田径赛场上的一团火,把中国人所有的兴奋与激情点燃。8月18日,鸟巢里人潮涌动,在这场欲赛前人们完全没有料到在几次艰难的尝试跨栏之后,刘翔留给了全场人,全中国,全世界一个背影。教练孙海平说,刘翔的脚上已经有七年,16日进入奥运村后,诊断跟腱发炎。此后的发布会上教练伤心的落下了泪水。
评论:刘翔作为一名运动员,因伤退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因他身上背负了太多人的希望才是他的退赛如此的受关注。他本人也希望能够在自己家门取得好成绩,但是,遗憾总会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刘翔并没有跌倒!他仍旧是国人眼中充满力量与希望的飞翔者!我们期待刘翔,并不是想给他压力,反而是希望他能发下一切的包袱,认真做自己,在110米赛场上自由翱翔!
这正如奥林匹克的精神,重在参与。刘翔退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遗憾悲伤,更多的是中国年轻人奋发向上的信念与希望!

是幸运还是悲哀?我们的菲尔普斯

实例:
(2009年02月01日)
英国著名的《世界新闻报》曝出惊天丑闻,在北京奥运会上独得8枚金牌的美国泳坛神童菲尔普斯竟然是个吸食大麻的瘾君子,通过世界新闻报公布的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菲尔普斯沉迷于吸食大麻的满足感。而一旦此事被官方证明属实,奥运历史上的第一人将面临长达4年的禁赛期,菲鱼2012的伦敦梦也将提前宣布结束。

(2009年7月10日)
菲尔普斯继“大麻门”后重新回到巅峰,经历了“大麻门”事件和禁赛三个月的菲尔普斯于2007年7月10日100米蝶泳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充分显示出了“飞鱼”良好的竞技状态。根据选拔规则,获得美国游泳锦标赛各项目前两名的选手(并达A标)将代表美国参加本月17日在罗马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

评论:
公众人物 明星 吸毒 自杀 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了。
他身上所具有独特天赋,是在和平年代里人们所期盼的英雄,这使他被媒体和国家由后台生生的被推到了前台,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推到了教科书的封皮。他转眼间就从无名小子晋升到了国家英雄!全世界都在关注他!他,他的家人,他的国家,他的赞助商,关注他的人。社会给予了他最深的关注,国家给予了他最大的帮助,赞助商给予了他最好赞助!但是这一切都是他想要的吗?我觉得不是。是社会给他的压力太大了,他想释放,但是他没法释放!或许被禁赛的时候,他会恐惧,他会兴奋。在一切急促的灌入他脑子里时,他又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八金王的身份登上了舞台。
综上所述 他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

大学生“毕业扔”扔掉了什么?
实例:
据重庆商报报道,大学生毕业离校前夜,各大高校无一例外地遭遇了“毕业扔”:大学毕业生们肆无忌惮地向楼下扔酒瓶杂物、焚烧书本等等,无论是发泄还是“庆贺”,这种行为都同大学生的身份格格不入,是大学生的耻辱,也是大学教育的耻辱。某些大学毕业生以“裸奔”、“毕业扔”之类的方式告别大学生活,由此展现的素质确实让让失望。其贻害可能会波及整个大学生群体,甚至使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评价降低,进而影响社会的用人选择。传统观念里,高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大学生被看作天之骄子,才受到了社会的百般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时下大学生不再稀缺,但并非就是大学生的贬值,一些学生不注重修养,自我放纵才是大学生贬值的内在因素。

评价:
“毕业扔”虽然是学生的病,但是这病是学校,是父母种出来的。学校是教育机构,他们在灌输给我宝贵的知识同时,有没有给我们纯洁的素质教育?说到学生我们更应该反思老师,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可以说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有行为不检点的老师,有违背了教育道德把学校搞成了盈利机构的领导,有如山的作业。反省老师更应该反思现在的教育制度。老师也顶着每天教3课的压力,哪有时间搞什么道德素质教育?哪有不发泄的道理?哪有上课不犯困的道理?大学生“毕业扔”扔掉了什么?我们不应该单方面看学生怎么怎么了。我们要大的看这整个社会,我们没有改变的能力,只好有意识的防范,三思而后行注意别扔掉宝贵的东西。

『伍』 关于新闻评论的作文大全600字数

是不存在新闻评论作文大全这种类似的书籍,只有新闻评论的教材书,你可以看看《新闻时版评十讲》,里面有不权少干货。
最简单的新闻评论方式就是
引子——两三句话引出评论的事情或者人物。
观点——接着就是马上发表观点。
分析——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述。一般是首先其次最后
结尾——或者呼吁或者反问。
字数一般有800字就可以了。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当然还有更高级的新闻评论,不过我们新手都是这样写过来的。

600字的评论,相对更加容易,类似小言论一样的。重点以小见大,从小事情发表个人看法,然后找个两个方面分析一下,最后来一句呼吁或者反思,就可以啦!

『陆』 最新时评文章 800字 (3篇)

“话题奥运”呈现多元中国

对于中国,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
伦敦,北京,8小时时差,跨越洲海的距离。然而,地球日益平坦,一切都如在场,时间、空间,都压不住奥运会在中国舆论场入水时掀起的波澜。
这无疑是一届“话题奥运”。不光是赛场风云、榜单起落或是明星八卦,更有人的价值、规则伦理、赛制反思……肇始于奥运赛场的讨论,已远远越过竞技的边界,扩展到整个转型期的中国。
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从雅典、北京到伦敦,面对刘翔的荣耀、落寞与悲怆,如何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找到平衡?羽毛球女双被取消资格引来拷问,规则与原则之间的罅隙如何填平,过程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对冲?
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打量世界。陈一冰“以金牌的动作获得银牌”,叶诗文夺冠引来外媒“兴奋剂选择性猜想”,从民族情感、爱国情绪到“受害者心态”,如何认识中国军团崛起中会遭遇的阻碍与焦虑?
种种讨论背后是思考。规则、利益、道德,竞技体育不过是以极端的视角,再现了这些政治生活、社会矛盾中的关键词。崛起与遏制、融合与排斥、双输与共赢,奥运赛场也不过是用软性的方式,重启了这些贸易争端、国际关系中的潜台词。对于中国,这些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
不过,无论抱持哪种观点、争论如何激烈,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本身就意味深长。观念的日渐多元、思维的日渐活跃、舆论的日渐丰富,让奥运会成为四年一点的时间坐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前行。
信息的充分披露、逻辑的差异进路、思考的不同侧面,让奥运话题有极大开放性,在深化思考中促成观念启蒙。有人从精神角度辨析,有人从规则角度考察,有人从利益角度阐释。全面的探讨,加深了对于规则、对于体育、对于公平的理解,无异“让人们参与了一堂复杂的伦理课”,让人以更广视野、更多角度认识问题。在屡屡为极端情绪所裹挟、为站队问题而纠结的中国社会,这或许能涵养出最需要的开放心态。
我们不能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观点一致。不过,正因多元,更需在讨论中确定基础、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多元中形成主流。可以争议运动员培养机制,但个人的努力却值得赞美;可以质疑规则的漏洞,但公平竞争、更快更强的底线理应坚守。说到底,观念的交锋,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舌尖上的奥运”,触动的不仅是感官,更是全球化时代体育的“乡愁”。或许,试图“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也会因为在中国引发的种种讨论,激励我们这个奋进的东方国度,在现代化道路中持续生长。

别让保障房成“闹心房”

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不仅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
近日,河南省审计厅对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结果显示,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同时还有4390户违规享受保障房待遇。
一面是无房可居的低收入者,一面是大量空置的廉租房;一面是符合条件的人住不进去,一面是不该享受廉租房的人享受了待遇……近年来,河南、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都曾出现过大量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保障房是为中低收入者量身打造的安居工程。去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今年不低于700万套,整个“十二五”期间一共要开工3600万套。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纷纷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头号民生工程、老百姓翘首以盼的今天,为什么保障房屡屡出现大量空置、分配不公等问题?
保障房之所以出现空置,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与需求“不对接”。地段离市中心太远、生活通勤不便、租金定价不合理……这些先天不足,让不少低收入家庭无奈放弃。而审核不严格、信息公开不够,给保障房的分配留下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让违规享受保障房的事件屡禁不止。
保障房的分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不仅关系保障房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在任务重、时间短、资金紧、经验不足的压力下,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完成上级政府分派的任务,片面追求建设的速度和进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忽视了前期对住房情况的摸底、项目规划和后期的分配、管理。
这些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我们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模像样的住房普查;没有编制并公布住房建设规划;绝大多数地方对本地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并不清楚,制定保障房建设目标和政策还在“拍脑袋”;多数地方花重金建设的保障房信息系统还只停留在“电子登记表”的初级阶段;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迟迟无法联网,已实现联网的城市上传的信息仍然不足;保障房建设搞了多年,但住房保障法却至今没有问世……
对保障房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破解之法。比如陕西对全省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进行了普查,重庆对公租房保障对象不设收入和户籍门槛,厦门出台了保障房地方法规严惩骗取保障房者……这些成功做法都值得尽快总结与推广。当然,住房体系改革更需抓紧推进,通过制度保障来预防问题。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保障房的覆盖面将达到20%以上。我们希望,相关的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新就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分享保障房的阳光,让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

谁来保护农村的“碧水蓝天”

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我们的健康福祉将成为空谈
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指出,虽然我国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平稳,但农村环境却令人揪心。这不啻是一个提醒:当全社会的“环境权益”意识越来越浓、一个PM2.5就可以在全国引发一场“城市环境风暴”时,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曾是人们对农村最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告别“世外桃源”、远离“鱼米之乡”,成为污水横流、黑烟四散、土壤含毒的污染重灾区。
农村环境何以失守?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农村环境失守,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的结果。由于城市污染相对集中、治理技术工艺成熟,治理效果容易显现。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倾斜,使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相较之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
农村环境失守,也是一些地方忽视农村污染防治、对污染转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
客观地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多停留在示范阶段,难以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城市居民一样,广大农村群众也有权利获得质优的环境公共产品。这是保障数亿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从更大的视野看,农村环境并不只是农民的环境权益问题。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百姓的健康福祉都将成为空想,而各级政府承诺的“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也难免沦为一句空谈。
遏制农村污染加剧的趋势,固然要加大投入、加大查处力度,搞好末端治理;更要关口前移,防止城市“人人喊打”的重污染工业潜入广袤农村。只有改变当前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提速农村环境治理,才能有农村的“青山绿水”,也才可能有全国的“天天天蓝”。

『柒』 时事评论范文600字(越多越好!)

如何看待微博问政、舆情汹涌中的政府应对?

时事评论背景:

网络舆情背后关联深层问题:第二季度的舆情事件中,固然有“锋芝分手”“李娜夺冠”等娱乐、体育事件,但绝大部分还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法律、教育、政治等议题,这些议题的背后,无不与深层次的宏大问题相关联。故宫经历文物失窃、锦旗错字、私人会所一连串风波,文物保护安全性以及“特权机构”监管问题备受质疑。统计局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与民众真实感受相脱节的统计数据,立即引起舆论哗然。而以“微博开房局长”、“最牛工商局长”以及“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网络反腐风暴,更成为一部分官员和机构的“噩梦”。李庄案、夏俊峰案、药家鑫案、徐武案这类法律事件的网络传播中,网友的态度凸显出情绪化的特点,并以同情弱者为主要标志。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心态的深层原因是对公权力的强烈不信任。食品安全与价格是拷问民生的两座大山。短时间内同类问题不断叠加,已然消磨了民众对于解决问题的信心。但如果人们真的失去信心,政府将如何自处?这或许是隐藏在所有问题背后,对政府最为严峻的拷问。

政府舆情应对胜少败多:对于舆情应对,政府不可谓不重视,但“信息不透明,手段不科学,态度不诚恳”却是沈阳总结出的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三大弊病。例如,面对民生问题中的种种质疑,有关部门的回应却常常让人觉得“雾里看花”。在塑化剂排查中称“抽检的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给人留下无限猜想空间。另外,政府对诸多民生问题的回应“避重就轻”。菜价上涨,强调“市场规律”“天气原因”,而对利益集团在流通环节中抽取的巨额利润避而不谈;塑化剂被曝光,调查结论语焉不详,却详细列出“媒体黑名单”称其报道在制造紧张情绪。在信息高度流通的网络环境下,政府的说辞简直一戳即破,对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毫无裨益,倒添反感。富士康爆炸、中石化百万酒单等商业事件中,政府不但未能作为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介入调查,反而成为企业及个人信誉危机“买单人”。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微博问政,舆情汹涌中的政府应对?

首先,政府应明晰角色定位,以“群众路线”进微博。政府和政府人员都应意识到,微博汇聚了中国最广泛的民意,产生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并时刻酝酿着中国明天的趋向,这不是一片“是非之地”,而是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天地。而要在微博上赢得草根们的青睐,“打官腔”肯定行不通,进入网络世界,官员必须学会个性化、人性化的表达。而无论什么形式和载体的问政,官民关系仍然是一个老问题,互信是双方互动的基础。
其次,注重微博规划,网络问政“专业化”。对官员使用微博进行培训,除了避免“错把微博当QQ”的笑话,更要对微博维护人员进行网络语言、搜索能力、部门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沈阳的建议是,政府微博应拟定一份包括所辖领域意见领袖和活跃草根用户在内的关注名单,面对重大、突发舆情事件时,一方面应考虑公众情绪不执着于辩白,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取得意见领袖的支持来建立舆论“防火墙”。
最后,微博问政要“问”更要“行”,让微博执政常规化,而非“僵尸化”。值得学习的是,近日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发一小时内或获取信息的一小时内进行微博发布。

阅读全文

与时评作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