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年在广州高考的抄
1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作文最重要的是真诚
小说可以虚构,但不意味着你可以写情杀贪污之类的 必须积极 还得扣题
2不是 开头结尾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怎么可能只看它?
老师是把整篇文章快速地扫一遍 所以写议论文的话要把观点摆在显眼的地方 比如各段开头
记叙文和小说又不是议论文,怎么会有论点???
我写记叙文的话,前面专心讲故事,在结尾升华一下,也就是从故事兜到主题上 老师想看不到都不行
3 可以 抄袭是抄别人的小说 不是抄别人的经历
4 可以 只要是针砭时弊类的都可以 比如社会不公却无能为力之类的 感情不顺利之类的就不要写了 最重要的 无论你对高考怎么痛恨怎么无奈 都不能写
5 没有 又不是议论文
另:这些问题怎么不问老师呢
这么多问题怎么才十分呢
⑵ 记叙文如何选材 作文指导
1、材料低幼化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人物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也就是说,许多同学还热衷于写幼儿园、小学、初中(中考)的生活,而少写高中阶段的生活;写日常生活也很少,尤其涉及教育改革、学习思想的变化,或自己经历的挫折曲折及其感悟等,许多人在写家中的小花瓶破碎了,究竟是谁打坏的;放在抽屉里的几元钱不见了,是谁偷的;有一本复习资料究竟借不借给同学看,自己的橡皮找不到了,是谁拿的;题目做不出来怎么办„„我们不是说这些材料不能写,而是说一个高中毕业生有价值的生活是否就是这些。我们的同学视野应当开阔一点,思考问题应该深入一点,从而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来。2.材料陈旧化由于有的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这类文章的材料多是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见于各类文章的陈旧事例,如 爱因斯坦 、爱迪生、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不是这些例子不能用,而是使用这些材料时,没有进行精细的“打磨”,没有写出新意和深情。这样的文章徒具躯壳而没有灵魂,因而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吸引力。3、 宿构现象严重高考作文 是严禁抄袭的,但命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高考作文 的材料是用在特殊考场上的。有的考生往往想学一学报章上的杂文之类,先介绍材料来源,如:“我昨天在报上看到了这样的材料“xx”这是 《xx都市报》 上的一件事,“这是同学给我讲的一个故事”等等,编造材料出处。有的考生还在原来的故事基础上,杜撰甚而增加情节,这真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这真是“大白天说假话”,这个材料不是你“六月七日”刚刚看到的吗?2003年的作文题(全国卷),有考生在文中为了突出“父亲”伟大的形象,编造了父亲走上抗非前线时的“壮举”。因为是胡编,所以文章不真实,感情不真挚,最后经查实,发现是小作者造假。4、选材杂乱,只为凑字数篇幅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题目要求、写作中心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注意材料的表面相似之处,而不注意事例的本质,只求凑成800多字。结果思路不清,中心不突出。【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写作,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内容问题,即“写什么”。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作者都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如同一个产品制造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一样,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和好坏,也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⑶ 记叙文的选材特点
记叙文的特点 由于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因此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回,以情动人”。也就答是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读者受到感染和影响。
⑷ 高中生如何写好一篇800字的记叙文。如在选材、结构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记叙文六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这时候时间、地点都不是必须存在的,而记叙文依然是记叙文,也并不影响表达效果,那么既然可以去掉那还叫“要素”吗?要素的意思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是少了也可以就不能叫要素。很可惜,现在的中学语文老师一直这么教学生,连人教社的语文教材上也是这么写的,不得不引人深思。
编辑本段作用
第一要素是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起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扩展阅读:
1
议论文、说明问和应用问的写法
开放分类:
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经常接触记叙文。干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民警讲述交通事故原委,医生介绍患者病历,应聘者提供自传,法官陈述案情,记者报道新闻,老干部回忆革命历史,新战士总结成长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倘若形成文字,便是在写记叙文。反之,倘若接受别人传递的上述文字信息,便是在阅读记叙文了。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记叙文的比重始终占居首位。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现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乃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因此,要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记叙文的问题,就必须对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文章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给文章分类的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做一番全面的、科学的考察。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是生活中的各种客观现实反映到作者头脑中的产物。所谓文章的内容,指的就是作者所表现的客观事物和由客观事物引发的主观感受这样两个方面。文章中表现的客观事物,大体上有三种基本类型:(一)人、事、景、物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的状态——静止的状态或运动的状态;(二)人、事、景、物可以凭惜感官感知的具体形象;(三)人、事、景、物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性因素。文章中表现的主观感受,大体上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作者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二)作者对外界事物的见解和主张。这两个方面和五种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了所有文章的全部内容。
文章的形式,从总体上看,首先是文章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文章的内容,既然可以区分为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那么,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式也必然可以同样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客观事物,另一方面是主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主观感受。客观表达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一)记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二)描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三)说明,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文化知识性因素。主观表达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抒情,用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体验;(二)议论,用来表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总结归纳如下表:
在弄清了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谈谈给文章进行分类的标准问题。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的精神产品。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的多样性,再加上文章写作目的、社会功能、刊出方式、篇幅长短等诸方面的差异,就使得文章系统犹如仲春时节的花圃,色彩斑斓、姿态万千。因此,要给众多的文章分类,很难指望应用一个标准、一次获得成功。事实上,给文章分类正如给生物分类一样,必须分层次地进行,在不同层次上,分别使用不同的标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文章系统中每个家族和每个家族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能各就各位,归属恰当。
目前,在各种文章学、写作学的著作中和广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家共同认为表达方式应该是对文章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基本的依据。但是,对于表达方式应该成为第一个层次的分娄标准还是应该成为第二个层次的分类标准,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于是,这就导致产生了“广义记叙文”和“狭义记叙文”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种主张认为,表达方式应该成为对所有文章进行第一次分类的标准,可以将全部文章区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个大的门类。凡是以记叙文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都可以称为记叙文。这样,记叙文中既包括写真人真事的新闻、通讯、“三史”、传记等非文学体裁的文章,也包括小话、剧本等应用艺术虚构写成的叙事类文学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广义记叙文”。
另一种主张认为,首先应该将“文学’与“文章’加以区别,然后在“文章”的范围内以表达方式作为进行第二次分类的标准。这样,同样可以区分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个大的门类。不过,按照这种主张划定的记叙文这一门类中,排除了应用艺术虚构写成的小说、剧本等叙事类文学作品,而只包含写真人真事的非文学作品了。这就是所谓的“狭义记叙文”。
这两种主张虽然各有其理论依据,但又都面临着无法自圆其说的难题。前者在“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一点上求得了统一,却无法排除“真实”与“虚构”的对立。后者坚决排除了“真实”与“虚构”的对立,却又能难保持“非文学作品”的统一,因为相当大量的写“真人真事”的散文并不是“非文学作品”。
鉴于上述两种主张都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有人提出了一种在理论上并无特殊建树,但在实际上却可以行得通的主张。这就是把记叙文界定为“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写成的文章”(非文学作品)和反映真人真事的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考虑到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和相当一部分教学参考资料,都在事实上赞同这种主张,本书在为以下各章选取例文时,也将依照这一原则办理。
总之,通过探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形式、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给文章进行分类的标准等问题,我们已经对什么是记叙文的问题做出了回答,这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就是记叙文。上面涉及的界定记叙文内涵的三种见解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于“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就是记叙文”这一个基本观点,大家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我们不妨就以这个基本一致的共同认识,做为研究记叙文的出发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记叙文固然以记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它还可以(甚至可以说是经常需要)同时应用其他表达方式。不过,使用其他表达方式写成的文字,无论数量多么大、质量多么高,它们在记叙文中却只能处于血肉或枝叶的地位,作为记叙文骨架、主干的表达方式依然是记叙。忽略了这一点,阅读记叙文时,就可能理不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写作记叙文时,就可能喧宾夺主、偏离主题.
【写作指导】
记叙文(Narration)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一般说来,它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可以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
二是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
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但各有侧重。
【基本要求】
1. 交代清楚人物(who/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事由(what)。
2. 按故事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3. 主题鲜明,内容清楚。
文章中的故事应有头有尾,要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结束的过程。确切地说,在记叙时要把与一件事物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因素交代清楚,才能给人一种完整的认识和印象。
4. 层次分明,有条有理。
记叙时,要有开头,正文及结尾。有时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一件事往往牵涉到相关的次要事情;有时一件大事中还包括小事,这就要对记叙的事情做出分析,分清主线和副线,围绕主线安排副线。
5. 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记叙事情时,要注意主题鲜明突出,清楚具体,内容感人深刻。写人时,要抓住典型事例、典型行动和表现。对中心事件和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详细叙述;次要的东西,就少写或不写。
【注意事项】
1. 仔细审题,确定主题。文章的目的、内容、结构层次以及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主题进行。
2. 根据情景提示和主题,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用每段的首句即主题句来指明段落的中心思想。安排好关键的主题句,就会使中心更加突出,眉目清楚。
3. 要进行审题,根据内容需要,确定好句子的种类、句型结构和习惯表达。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式的英语,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初写时,多模仿句型写简单句,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4.句子时态要在上下文中有相关性、连续性;要与表达内容一致。
5.写作前最好有个简明扼要的提纲,使自己的写作有章可循。审题后要先写出草稿,经过修改之后,再正式成文。
⑸ 记叙文的选材原则
1、材料低幼化
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人物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也就是说,许多同学还热衷于写幼儿园、小学、初中(中考)的生活,而少写高中阶段的生活;写日常生活也很少,尤其涉及教育改革、学习思想的变化,或自己经历的挫折曲折及其感悟等,许多人在写家中的小花瓶破碎了,究竟是谁打坏的;放在抽屉里的几元钱不见了,是谁偷的;有一本复习资料究竟借不借给同学看,自己的橡皮找不到了,是谁拿的;题目做不出来怎么办„„我们不是说这些材料不能写,而是说一个高中毕业生有价值的生活是否就是这些。我们的同学视野应当开阔一点,思考问题应该深入一点,从而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来。
2.材料陈旧化
由于有的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这类文章的材料多是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见于各类文章的陈旧事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不是这些例子不能用,而是使用这些材料时,没有进行精细的“打磨”,没有写出新意和深情。这样的文章徒具躯壳而没有灵魂,因而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吸引力。
3、 宿构现象严重
高考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命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高考作文的材料是用在特殊考场上的。有的考生往往想学一学报章上的杂文之类,先介绍材料来源,如:“我昨天在报上看到了这样的材料“xx”这是《xx都市报》上的一件事,“这是同学给我讲的一个故事”等等,编造材料出处。有的考生还在原来的故事基础上,杜撰甚而增加情节,这真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这真是“大白天说假话”,这个材料不是你“六月七日”刚刚看到的吗?2003年的作文题(全国卷),有考生在文中为了突出“父亲”伟大的形象,编造了父亲走上抗非前线时的“壮举”。因为是胡编,所以文章不真实,感情不真挚,最后经查实,发现是小作者造假。
4、选材杂乱,只为凑字数篇幅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题目要求、写作中心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注意材料的表面相似之处,而不注意事例的本质,只求凑成800多字。结果思路不清,中心不突出。
【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写作,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内容问题,即“写什么”。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作者都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如同一个产品制造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一样,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和好坏,也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选择材料,有没有可供遵循的标准呢?应该说是有的: 1、 材料要体现正确鲜明的主题。
一般记叙文都是通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所写的事仅是一个载体,最终要让作文某种意图,给读者以启发和教益,这在构思中首先应注意的。主题很多,如爱国、诚信、守纪奉献、勤劳、坚强、敬业、合作、节俭等等。但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得知此等种种主题都源出于一个“爱”字,这是人性的本质所在,明确了这一点,在构思选材剪裁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少数同学不明白这一点,为了写事而写事,如《疙瘩解开了》一文很多学生就疙瘩写疙瘩,事情完了文章就完了,无着力点,不给人留下思考,这类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而选材上有些同学甚至将“疙瘩”等同于恶语中伤、拳脚相加遗留下的“怨恨”、“敌视”等等流毒,这就是典型的“无用素材”。 2、 材料要新颖。
一般地说,材料陈旧乏味,就不利于主题的表达,甚至会影响主题的表达;而新颖妥贴的材料常使主题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于是赞美日出就成了许多文人大家笔下的共同主题,怎样使这个共同的太阳不至于千篇一律而又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呢?巴金写海上的日出,徐迟写黄山日出,刘白羽则描写在飞机上看见的日出;海涅借云海衬托日出的美景,屠格涅夫用光与色表现日出的辉煌„„作家总是寻找新的题材来表现“每天都是新的”太阳,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
《疙瘩解开了》一文多数人都写个人的疙瘩或个人之间的疙瘩,但有位同学构思比较巧妙——两家间的疙瘩:村上两家间的排水沟堵了,相互指责对方有责任,应由对方清理,弄得村上环境臭气熏天。后来村上一位老者主动自带工具,开挖疏通,感动了两家人,齐心协力共建了美好环境。材料较新颖,传达的主题也明确而又积极。 3、 材料要抓住重点,引人入胜。
任何一则故事都有来龙去脉,有一定的发展过程,我们如何才能截取素材中重点环节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首先我想,我们应该明确题目的重心何在。如《守住自己的宝》一文,这个题目结构上是动宾结构,重点应在动词“守住”上,要突出“守住”就必须明确三点:一、这个所谓的“宝”本来就隶属于自己;二、这个“宝”现在有丢失的危险;三、要有“守住”的方式、行动。不少同学应为没有理解题目的重点,匆匆选材,对既定选材各个过程不加辨析,匆忙下笔,慌乱中已失方寸,失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记叙文事件记叙要体现情景性、场景化,切忌大段的概括式宽泛语言。情节要有张力,人物要有冲突。再如《疙瘩解开了》一文不少同学运用误会法,突出了这特点,也为后文解开疙瘩作了铺垫。解开疙瘩转折点不少同学设计了一定的事件,这比有人仅说时间久了疙瘩自行消解强得多,从而更引人入胜。
⑹ 《作文选材》导学案:怎样选材
作文选材训练导学案
分类: 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技巧点拨】
1、紧扣中心(准)
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取恰当的典型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不管它如何精彩,也不能用。
2、真事真情(真)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要慎重选用。
3、富有新意(新)
①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因此选材要着眼于当代,紧贴现实,坚持选新的,不选旧的,选感人的,不选平淡的。②力求新颖。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尽量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小事入笔(小)
记叙文的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正所谓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如《最后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均为小事,却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5、细节描写(细)
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如《背影》中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情节作者就浓墨重彩、精雕细琢。
总之,选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为表现中心服务。
【精彩回放】
朱自清《背影》
模特•亨特《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怀戚《散步》
都德《最后一课》
【智慧收藏】
通过阅读上面内容,你在选材方面获得了哪些感悟?请具体地总结出来,以便让自己的作文知识更清晰概括:
【失误警示】
1、视野狭窄,所选事情雷同,出现了“撞车”现象。直接导致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自然不会给高分。
2、材料陈旧,一写父母,就是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之类的材料;一写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作业之类的材料;一写同学,就是借学具给我、教我解不会的题目之类材料。
3、胡编滥造,为了追求感人的效果,不少同学误入歧途,明明父母健在,却胡编说“父母双残”甚至“父母双亡”;明明自己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经历丰富,曾一个人背着行囊在外流浪,靠打工生活……假的终究是假的,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如何打动别人呢?
【实战演练】
★“记住这一天”作文选材训练
学生选材举例:
1、奶奶房子动迁歌颂政府把老百姓的温暖放在心中。
2、在收拾房间,扫地时,发现了几根短短的白发,知道是父亲的,联想起父亲从小到到大为自己的种种付出可自己平时却浑然不觉,还常冲父亲发脾气,这一天感悟父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3、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展览,赞美祖国悠久文化和文明史
4、我在一次质量检测中成绩优异,这一天对我来说太不寻常啦。
5、亲朋好友都来给我过生日,我很高兴,很幸福。
6、2012年6月15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以上材料,那些更有价值?为什么?
★“感动常在” 作文选材训练
学生选材举例:
1、我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上车,别人都没有听从售票员的话让座给她,最后是一位外地民工模样的人让座了,他的善良令我很感动。
2、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就把我寄养在70多岁的爷爷家。一年冬天半夜我发起了高烧,爷爷立刻背着我,顶着呼啸的狂风向医院跑去。 他那瘦小的身躯突兀的背脊,背着我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了。我感动流下了眼泪。
3、我上课说话,老师提问到我,同桌及时偷偷把他已答好的卷子递给我,解了我燃眉之急;一次大考,我被一道题难住,同桌交卷时偷偷掷给我一张有这道题答案的纸条,我为同桌的行为所感动。
4、一位白领在因为没有听老板的话,被老板辞掉了,一些同事怕老板,远远躲开他,只有一个同事,主动帮他整理东西,他很感动,我读后也很感动。
5、一天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准备了一桌子的食物,原来那天是我的生日。爸爸买了一个生日蛋糕送给我,表弟和表妹们都来了,他们为我唱生日歌,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给我过生日,这次我决定给妈妈过生日,我从外婆那里打听到妈妈生日具体日期。在妈妈生日那天,我用自己的零化钱给妈妈买了一个蛋糕,又把刚刚考完试的我得了高分的英语卷子放在上面。当晚上妈妈下班回来,看到我精心准备的一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很开心。
问题:以上材料,哪些更有价值?
【选材导练】
要求:确定中心,为文章选择几个恰当的材料,写下材料的大概内容。
作文一: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作文二:以“一道亮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教师寄语】
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材料,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笔杆倾诉,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漂亮的作文
⑺ 记叙文选材从哪些方面来选
一、记叙文选材的基本要求
(一)、选材要围绕和突出主题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中,因此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祥写;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吝惜地割舍掉。
(二)、选材要真实而又典型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选材时有20多个实例,最后只保留了典型的几个。典型的事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
(三)、选材要新颖而又生动
“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时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记叙文选材思维过程
选材的思维过程大致分三步:一想二比三定
(一)想:就是广开思路,想在题目所允许的“天地”有哪些可写的材料,可想的角度有许多。
1、现实材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关注生活,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都来自家庭。如:家人聚会、旅游、钓鱼、年夜饭、农家乐等集体活动;还有家人教你学本领,帮你化解矛盾等。
例:《爱在家中传》(广东卷)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到了高三,爸爸妈妈对我更是宠爱,无论多贵,只要对我有好处,买!我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只有在大超市才买得到,且价格不菲,但苹果好啊,所以爸爸还是有空就买给我。爸爸爱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原因是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碰坏了的,这么贵的东西还不买好一点儿的,妈妈当然生气。好的由我吃坏的我妈吃,每次都这样,因为妈妈爱我。
慢慢地我开始疑惑,爸爸又不笨,为什么每一次都买几个不好的苹果回来呢?那一次一个不小心,被我知道了,那一天我先是发现原来爸爸真的聪明了,每一个苹果都很好,肯定不会被妈妈骂,但当妈妈回家后还是又骂了爸爸,我才看到原本妈妈的苹果又有几个碰坏了。当爸爸正在“碰坏”另一个苹果时,我才知道原来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门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脸上甜蜜的笑容。这了一会儿,妈妈来拿“坏苹果”吃。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里又酸又甜,原来爸爸是这样爱妈妈,我是这样被爱的。我明白了,彻底明白了。贵苹果当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坏的苹果出现了,妈妈就会吃。原来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我看到了。
有些感动,又有些自责,于是决定以后有好东西,一家人一起分享,苹果一分为二,我不能永远被爱,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我也要学会去爱,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所有爱我的人。
就这样,这样一份静悄悄的,沉甸甸的爱在我家传递着,以前、现在、将来,绵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个梦,梦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个人手中有一个苹果,全中国,全世界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个苹果。
原来爱到了大家中传递,一个和谐社会。
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大家中传。
爱在家中传!
点评:苹果传递的父亲对家人的爱心,体悟和感召下,我也将把爱心传递给家人——并“不止是我的小家”,以至“绵延不已,生生不息”,所述表达了作者对传递认识的丰富性。文中的“我”是爱的接受者,也是爱的传递者,以表现传递的循环和延续。通过我的叙述和感受,又将爱的感染传递给读者。悬念设置,曾强了记叙的曲折性,可见行文技巧。
结尾有画蛇添足之嫌,将“梦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个人手中有一个苹果”后面的文字全部去掉,以“止于当止”。
启示:“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取小事以寓大意,实为便于驾驭的一招。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往往在写记叙文时要表现学校生活中的喜怒爱乐。如: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动课;春游、秋游,参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活动、过生日等。
例:《遥望象牙塔,走过独木桥》(重庆卷)
听,是谁打翻了五味瓶?伸出手指数一数,酸甜苦辣咸……
——题记
三十年,回眸一瞬间。
有多少莘莘学子遥望着象牙塔,倚窗悲叹;又有多少佼佼者安然走过独木桥,站在象牙塔上——笑傲江湖。然而,是非成败,转头空。当我们转过头来回望过去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酸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酸楚,太多的离别,太多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事。初中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要经历的事情也会更多,今天的分离与以后的困难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你们遇到困难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三个字:我能行!当时,我们有很多同学鼻子一酸,落下了泪,老师亲自用手绢为我们擦干眼泪,并嘱咐我们,要记住一起生活过的日子,回忆也是甜蜜的幸福。现在看来,五味瓶中的酸,在回忆里也变成了甜蜜的幸福。
甜
努力就有收获,收获才能享受到甜甜的滋味。当我们高兴的把成绩单交给父母时,再苦再累的他们也会露出欣慰的微笑,然后擦干脸上的汗珠,接过成绩单,小心翼翼的保存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为了父母的笑脸,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那种幸福的感觉。一切甜美的事情,都会在勤奋的汗水中,熠熠发光。
苦
休息的时候脑海里仍然不断的涌现出各种公式……
睡觉的时候嘴里呢喃着新学过的英语单词……
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
我们似乎总在埋怨这些永无止境的事;寝室—教室—食堂……我们也总在抱怨这种“三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路程。
苦吗?很苦。但为了高考后的象牙塔,拼了。
不苦吗?希望和失望总是在灵魂中交错出现。
我们,竭尽全力。
辣
高三的生活,有点像吃辣椒的味道。大家都火气冲天的去学习,忙的彼此顾不上说一句闲话,小张的娱乐新闻,小李的体育快报,都被十足的辣味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飞舞的试卷,和老师辣人的话语:高考过后,你们就幸福了……
可是,高考过后真的就会幸福吗?迎接我们的是象牙塔?还是失利后辣椒一样的人生……
咸
咸是种什么味道,淡时若有若无,浓时涩涩带苦。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亦如高考。
咸是汗水,咸是眼泪。而高考中的这段日子,少不了这些。关注和希望都聚焦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只有在漆黑的夜里掩被流泪。高考,我们不得不紧张,因为我们理解,它在人生中的分量。还是想起老师对我们说的那句话:我,能行!
咸味的量,我们自己来掌握!
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
点评:从初中毕业时的生活场景,到当下的片刻感受,内容相当复杂,却被作者组织得如同诗句的上下两行——作者简直是结构天才:从题记的一句“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到“五味”的依次展开,再到末尾一句“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严丝合缝,精致天然。而这样的构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五种滋味的比喻暗含着丰富而真切的感受,能使作为过来人的评阅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结尾的“我们继续上路”又表明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姿态,让人感到欣慰。语言流畅、优美。不着痕迹的诗词妙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丰富呈现,使文章极富文采。
启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酸甜苦辣咸”的表达决定了本文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社会生活。除了家庭和学校,就是社会了。其实,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闻经常给我们提供素材。如:庙会、灯展、文化节等游艺活动;志愿者、文明交通岗、清扫白色垃圾等公益活动;图书展销会、文化一条街、街心花园见闻等文化生活。
2、从书籍中积累的材料。人不能事事亲历,书籍味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提供了又一渠道。许多历史事实给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它,挖掘旧材料中的新涵义,特别是对当前生活的指导意义,让旧材料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赤兔之死》、《昭君的选择》。写司马迁与屈原的《大义死生》等。
例:四川卷《一步与一生》(节选)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
3、整合生活材料,或在原材料基础上,假借推理而生发出新材料。这类记叙文可以借助经典的神话、寓言、童话故事,也可以借助想象进行全新的创作。
(二)比:就是对想到的材料进行一番比较,看哪个材料更理想。比较应遵从以下标准。
1、写流淌着情感热血的人和事。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只有那些曾经感动过心灵的人和事,写入文章才能作用于灵魂,才能感动读者。写人,可以是父母、师长、同学等;写事,可以写家庭、学校、社会等;写物,可以是一丝白发、一方手帕、一片枫叶:都要把浓郁的情感色彩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
如,刘卫的《回家》写少年海子在距家20余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为了节省每趟8分的车票钱,每周都跑着回家。甚至为了不磨破鞋子,光着脚跑着回家。
“地冻天寒,娘老远的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娘愣住了。海子看着爹娘,怯生生的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娘猛的搂住了海子,紧紧地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外,外面很冷,爹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
特写镜头式的生活场景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跳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时间、空间、严寒、贫苦都不能阻隔海子对老家、慈母的思念和向往,裹一身严寒的海子,血管里奔流着亲情的热血。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寒风的父亲,心中同样翻腾着亲情的波涛,其中却有阵阵的剧痛和丝丝缕缕的辛酸掠过。
2、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和事。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里其实到处都有真善美,那些蕴含着怜悯、慈悲、仁爱、宽和、谦逊、奉献、和善……美德的人和事,一旦经过艺术笔墨的点化,便闪烁着熠熠的人性光辉,文章也便随之增色。
如,陕西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父亲》的一个片断:
一个钟头过后,听到院外叮当的三轮声我就知道父亲已经回来,我赶忙打开外门,去迎接父亲。打开外门一看,啊,父亲好似练了气功似的,头上雾气缭绕,汗珠子直往下掉。我递上毛巾。父亲接过抹了一把脸,顾不得休息,就拾掇起他的蔬菜了。父亲拿过毛巾,一个个地擦拭他的西红柿,他的黄瓜……擦拭后的蔬菜更加新鲜,我想,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忽然,我对父亲说:“在他们上面喷些水吧。这样不但蔬菜新鲜,而且还能多卖好几斤呢。”父亲听后勃然大怒:“我卖的是菜,不是水。”我说:“别人都是这么做的。”父亲暴跳如雷:“混帐小子你净从哪里学来些歪门斜道?我告诉你,我们姓李的决不做那昧良心的事!做人,就要讲诚信,堂堂正正,对得起咱的良心。”由于父亲的信用,他的生意总是很不错的。
“我”劝父亲往蔬菜上喷水。父亲暴跳如雷:“混帐小子你净从哪里学来些歪门邪道?我告诉你,我们姓李的决不做那昧良心的事!做人,就要讲诚信,堂堂正正,对得起咱的良心。”简短一句话,父亲光明磊落,诚实忠厚的朴实品格得到充分的体现。
3、写蕴含着深邃思想的人和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睿智的老人,每一丝皱纹里都有世事沧桑;平凡的故事,每一处片断里都有深邃思想:用理性的眼光审视生活,发掘其潜涵的精神内核,使思维向纵深运作,便会发掘生活的意义,体悟生活的内质,写出思想深邃的记叙文。
4、写较新颖的人和事。不是说不新颖的材料就不能写。在同样熟悉、有积极意义的情况下,自然是新颖一点好。
[佳作示范]
闪光的心灵江海洋
我曾在一家蛋糕店兼职。这是一个店面很大的自选商店,一排排的货柜上摆满了中式和西式的糕点,诱人而炫目。尤其是那些一元一盒的小蛋糕深受孩子们欢迎。
那天周末,收银台的小姐正在忙碌着,我也在给那些新进来的商品贴价标。突然,瞥见柜台边正走过来一个孩子。我心中顿时一阵感伤,这个孩子一身衣服早已破旧而发黄,瘦削的脸上满是灰尘,使我看不出他的表情。他的嘴角嚅动着,那双因饥饿而深陷的眼睛却放着惊奇的光芒,紧紧地盯着那些蛋糕,恨不得将面前的一切都盯到肚子里去。
我紧锁着眉头,心中满是对这个孩子的同情。当我转过身,这个孩子已走进里面的货柜不见了。
我转身继续给那些新进的商品贴价标。过了不久,我听见商店的老板在出口处愤怒地大声怒吼。我心中一凛,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有人偷东西被抓住了。
我赶忙走出货柜,看见商店老板背对着收银台,一脸凶相,面前站着那个瘦弱的颤抖的孩子。
“把你的衣服掀开,不然打断你的腿。”老板大声呵斥。
孩子因害怕而露出极度惊惧的眼神。他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手和身体毫无节奏地颤抖着。
我这才发现,他单薄的上衣靠近腰部位有一处微微隆起,像是塞着什么东西。
“我……我没有、我没有……孩子的声音打着颤,夹着一丝哭的声调。”
这时店老板像是怒极了,一把掀起孩子的胸前的衣服,猛然从孩子的腰间拽出一件东西来——我们店销售的一元一盒的小蛋糕。
孩子霎时间吓得脸色苍白,这时收银台里的小姐突然惊声说:“哇!胡老板,他没有偷,原来他已经付过钱了。”
店老板一愣,回头一望,看见收银台不起眼的一角上果然有一枚一元的硬币。在那里闪着冷冷的、微弱的光芒。
店老板尴尬地将抓着孩子的手,慢慢地松开了。
那一刻,我看得清楚:那枚硬币是收款小姐趁机偷偷地放在上面的。
透过这枚小小的硬币我看到了收款小姐那闪光的心灵。
[简评]面对饥寒交迫正在遭到老板责骂的儿童,机敏的收款小姐,在收银台上偷偷放上一枚硬币,使那名儿童免遭毒打,让我们看到了收款小姐心灵的善良,行为的高尚。冷冷的闪着微弱光芒的硬币,昭示人性的美好。
(三)定: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择优选定。
三、优秀写作实例
诗意地生活(湖南卷)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奶奶一直都勤俭朴素地持着她跟爷爷的家。虽然儿女们都早已长大成家,她不必再为吃穿而省吃俭用,可是她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也有爱情,也懂得爱情。奶奶曾告诉我,她是别人介绍给爷爷的。也许一开始,他们之间是什么也没有的。可是在时间的磨砺下,在相互的依赖与信任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超越了爱情的。有一次,爷爷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从那次以后,奶奶对爷爷就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从那时起,才知道,原来这世间真有永恒的存在。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想,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点评:文章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文章语言朴质却又不失灵动,人物的语言形状描写都细腻真实,尤其是第三自然段两个“于是”后的描写表述,彰显画面,盈溢诗意,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启示:说得诚恳,才能读来亲切。
⑻ 两篇优秀作文要求必须是记叙文,选材新颖,视觉独特,形式新颖一篇现亲情友谊,一片表现青少年
就这几句话,谁能具体的写出来正好是你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