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要远离消极的人的作文
自从看了韩寒的《三重门》,我变得整日晕哉晕哉。象60年代逃荒的难民一样有气无力。 从林雨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反射的影子。 林雨翔的结局很惨,但又不是很悲剧,这更另人难过。
其实,韩寒的话很多都很经典,语言也很精妙,我佩服的五体投地。虽然难免粗俗之语偶尔越居纸面,但那都是无关紧要的小糟粕。总之,是那些天之骄子的满分作文不可同日而语的。
语文老师在考试前,苦心把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做成课件让我们看,教我们作文公式,“先是一大段排比,给文章造成气势。。。。。。”我听后有所收获,但无法信服。我讨厌那些教条式的条条框框束缚人的思维。 其实,老师也有苦衷,她说她也不想让我们只是会写应付考试的作文,但是她要为我们的未来负责,为我们的高考负责。 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舍得改一下也就算了,连作文也流行起了复古风潮-----那些没多大意义的文章,大用骈文,大玩辞藻,飘得另人找不到北-----更显其思想之高深,文笔之流畅啊!
我这次的语文成绩将面临着被宰割的厄运。
不是说,“要用辨证的思想来看待问题”吗?我在作文上表现得似乎我是个很偏激的人,把满分作文批判的一无是处,但毕竟那种装饰性语句让我写我也写不出来。我的思想不慷慨不激昂不向上不拥护党~~单凭这一点,阅卷者就可以把我的作文当羊肉涮。但是,但是。。。。。。
很迷茫啊,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想表达什么,想反抗什么
感觉像一个人顶着烈日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不知道方向,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追忆过去,只是横冲直撞得走啊走啊------没有方向。
俗话说:“抱怨不如改变”,我无力改变,也就无权抱怨。
㈡ 求中考满分文言文作文
1.赤兔之死
蒋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心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乎?”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之。
【点评】此篇是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临场作文,作者为南京考生。此篇读罢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熟谙三国故事,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是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坚守诚信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三国》式浅易文言,整散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滴水不漏,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一般考生难以望其项背的。
2.转 折
耿亮
(北京考生2003)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点评】从具体内容和写作技巧来说,本文可谓引用传说,开篇不凡;以“志”立论,意义深远;纵横捭阖,开掘非浅;巧妙收束,题旨毕见。“文言是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古代人怀着敬仰的回顾,是对他们精神的继承。”本文作者——北京考生耿亮如是说。学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怪才”乎?
3.吊屈原赋
陕西考生2003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戮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史记》里,司马迁为屈原和贾谊合写一传,可见这两位历史人物相似之处颇多,此文作者即以“贾公”开头,贴切而自然;而“我”的作赋,则顺理成章。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以感情亲疏作为用人的标准,必将造成历史悲剧”这一中心,纵论历史,深入剖析,很具说服力。娴熟的文言笔法,读来韵味十足。文中可见《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伶官传序》等课文的影子,足见考生对语文课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相关历史知识掌握也很不错。从对“赋”这种文体的要求来说,且不说汉赋,就是唐宋的赋,句式和声韵都应该“合律”——即多用骈句并讲究平仄。而这首赋在形式上还不大像,因为作赋太难,考生在考场上能作到这个程度就难能可贵了。不过后来者的借鉴宜审慎一些。
4.珍 珑
福建考生2006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反。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成之日,呕血而亡,双目凹陷,发尽白矣。千载百岁后,境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帝弘历好弈,闻之,欣然前往。清觉寺建于孤峰之巅,终年积雪,鸟兽不至。帝叹曰:“地势且险如此,则复棋局耶?”全寺上下,陈设简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见局虽古而不污,莹白光亮。帝执白,僧执黑,局开矣。
帝见局中白子似通未通,似死非死,甚怪。思忖良久,落子于“去”位七九路。僧赞曰:“吾皇不争小而争大,不落‘上’位落‘去’位,智也!”遂以黑子应之。帝落子于“去”位八八路,笑曰:“朕君临天下,岂为锱铢必较之人?”僧应黑子,曰:“请恕老僧之韪,吾皇可谓之‘智’者,而不可谓之‘慧’也。”帝曰:“何也?”对曰:“佛祖之修证法门为‘戒、定、慧’,《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而定,因定发慧。’吾皇之棋,张扬有余而收敛不足,此无‘戒’也。既无‘戒’,何来‘定’,何来‘慧’?”帝不语,颇不以为然,落子“去”位七六路。如此十余回合,“去”位白子尽死矣。僧曰:“《法句经》云:‘胜者生怨,负者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吾皇以为如何?”帝曰:“喏。”
帝低首苦思,反击‘平’位七三路。僧赞曰:“不入旁门,直攻要害,妙!”遂应黑子,以攻势化攻势。良久,帝不落子,僧问曰:“吾皇何故踌躇?”帝曰:“若攻,则七三路白子必死;若保,则失先手。是故踌躇。”僧曰:“何不弃此子?”对曰:“此子乃进攻关键,弃之,则攻势不存。”思忖再三,落子七四路,保子。然帝先手已失,止十余回合,‘平’位白亦尽死矣。僧曰:“经中有云:‘或有来求手足耳鼻,头目肉血,骨髓身分,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悉能一切欢喜施与。’此大善也!白子只求自保,此无‘善’。无‘善’,焉能胜?”帝弃子认输。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问:“然则何人可破此局?”僧不答,反问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为人生八苦。吾皇以为,何为最苦?”帝曰:“求不得。”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破此局之道,盖留‘空’耳!”
帝默然,有所悟。遂回宫,下旨拨款修寺。然峰巅已空,止余白雪。人寻寺,皆不得。
[点评]这是一篇颇具才情的,用《桃花源记》的手法,用文言文作叙事载体,诠释话题“留一点空白”的考场佳作。作者一挥而就,写得精警深刻,文采斐然。不用说,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写作功夫的考生。作者将历史知识、围棋战法、佛教思想、哲理思考、辩论技艺巧妙地融于一炉,使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作者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题旨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乾隆皇帝弘历与一深居山林的善弈者的一场对弈的故事。可谓是细腻入微,绘声绘色。那流畅精练的文言语言、充满刀光剑影的弈棋场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精彩的人物对话、栩栩入生的人物形象、别致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文章如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5.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乐语文赋
傅 亘
(江西考生2007)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花,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水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雾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太;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冬丁,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满,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尽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无语文也,则竞夜无眠,终宵多 。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怀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以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几载?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不付此生语文,何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惟不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点评】本文以赋名篇,竭尽铺排之能事,写尽语文的千姿百态,又用对比手法,说明有无语文对人精神的价值所在,也道尽学习语文的艰辛和追求的苦况。最后归结到语文“洵(实在)为一泓清泉”,有可逸致可开怀的功能。全篇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虽多有借鉴,但作者本人加工推敲的痕迹明显。作者古文功底丰厚,用词造句老练,辞赋文体格式相当熟练,四六句式运用自如,一些生僻古雅的词藻也屡现笔端。虽个别地方有以辞害意之嫌,如“青睐”一词似有不当,但一个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如此之热爱和积累,绝对不可小觑。
6.智士程济小传
成都考生2007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 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处。 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 “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时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 ”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
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辨认。
至京师,朝廷遣建文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以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入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树。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人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经大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谓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故事新编已不新鲜,文言文写作亦不新鲜,而用文言文创作故事新编,则属另辟溪径。作者的文言文功底比较扎实,遣词造句像模像样,若即若离地记叙出燕王朱棣弑君篡位的故事,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一步决定一生。结尾模仿《聊斋志异》的笔法,直接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评价中肯,颇有见地,既收束全文,又点明话题,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
7.吊李白歌并序
余尝客九江,舟行适当涂,其间有太白酒楼者,遂乃登临。但寒流清泚,远山憔悴;风烟掩抑,支离草际,则太白坠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流迹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遗闻,多能道者。又读太白文字,虽作世道茫然,终为抔土,然率性净直,不知悲观语,真仙人矣!嗟乎!万物不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洁,失意而终其志者,复古至今,而又有几人能像谪仙之流欤?往虽必然,可谢后人,遂歌以吊之。
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莲。长安肆中识尔面,当涂江心慕君颜。玉柱烟鬓雏凤眼,剑眉入云天。颀身腰悬剑,舞影自翩跹。敢以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
忆昔少年时,壮志离蜀滇。谢屐逐野路,扁舟济江湖。浩宇长风连天幕,丘山短歌怀作古。歌罢酾酒倚叠巘,可以思绝峨嵋巅。奠愁湖上人莫愁,飞燕堂前旧飞燕。地柱崩倒东南陷,天姥连天势拔岳。名山兮多险。飞瀑兮生烟。
荏苒十年,遍于诸侯,君还记否?莫将余情听残漏,只为社稷报君侯,老夫鬓发已先秋,年少壮志尚未酬。渭阴众闻“蜀道难”,颍阳独叹“将进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钩。文章易成功难就,槛外空余水悠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腔报国心,供奉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应。世间文人情,千秋万岁名。便卧龙廷草狂书,书生只笔却强胡。诗成妆浓凝香露,清平三调宜圣主。便为圣主念朝朝,只为贵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许,岂随霓裳羽衣曲。 落日城头土分爨,学剑便为随雕鞍。匹夫犹能临死难,丈夫岂可醉酒酣。投笔请缨斩楼兰,人幕志在青海湾。兵败须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谁与叹,谁与叹?空有志,在边关。尘衣袖风鬓丝乱,当涂江头独潸然。秋心有泪流如水,杯酒无味醉同欢。
君不见黄金台,几人欢笑几心寒。纵令蜀国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荐才。宝玉难从夺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昆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断风晓楚天阔,月既无言入城郭。
天何如之苍苍兮,乘大鹏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潇洒兮,望环佩之陆离。其心也不悔兮,岂在乎功利。终其生于黄土兮,历万世而自然。成其名于后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禄高官兮济世,虽富贵兮不汲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梦兮,谪仙死而谁涕。
谪仙生时,不得其志。将泣于文,将兴于山,自适也。即万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处世为人,岂不为我辈圭皋乎?故日:成矣太白,不朽太白!
【点评】此文是2007年浙江考生的考场作文。李白站在诗歌美学的巅峰之上,镌刻于今人的集体想象之中,我们不断以各种角度解读他,以各种方式追思他。试看这篇出神入化的拟古骈文,方知作者已将这样的热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本文惟妙惟肖地模拟李白的文风,虬劲沧桑狂放不羁,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表现出雄厚的古文功底与修养。作者更如谪仙附体,哀叹一生动荡壮志难酬的苦闷,既表达了对李白诗才的赞叹,又从精神高度理解他的心境,可谓从最高的意义上向李白致敬。笔意纵横,大气磅礴,言辞凝练,格调俊逸,非一般人所能为。
㈢ 杨奇函的高考作文那里有
我买杨棋涵的高考作文,那么你可以到书店里找找去,一般或者网上搜索看有没有他的书卖?
㈣ 如何评价历年高考中用文言文写的满分作文
首先说可以。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专不可以。而且属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还要求扣题完成,这对考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非对文言文的笔法驾轻就熟,否则写起来可能会磕磕绊绊,文思打乱,结果连篇幅可能都写不够,而且写出来的成品还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写出来的是“伪文言文”,这样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得不到。
㈤ 想要写出有文采古文风的满分作文应当看些什么古文
古文,没你想的那么难写
读一些唐诗宋词其实就可以了
古文,很内多时候,就是白容话文的精炼
把白话文中一些没重要意义的字省略掉,或是多用一个字的来代一个词,或是一句话的意思
比如富丽堂皇,有时只需要用一个‘皇’便可表达
当然,有时,这是要看文章前后内容,与整体氛围而定的
还有一些原本就生僻的词句,就不要简化了,因为简化后往往就让人不易明了其中的意义
古文还有一种技法,就是把 原本的词语颠倒语序,比如富丽堂皇可以变为 堂皇富丽
这在现代文中也很常用,主要能结合前后文句 让文章变得更通顺,读起来更上口
另外,古文主要是一种意境
有点欲言而止,欲说还休的感觉
不要一上来就把很多东西脱出口,要心静的,缓缓的叙出来
在文章转折的地方
也多可以用‘然’‘却’‘纵’一字过渡
而在许多场景描写上,语言用词也多要注意一种 古韵
比如 写下雨声时,有时就不能用‘哗哗啦啦’等一些,读来刺耳的词汇
而可以用,比方说
——‘叮呤’‘叮呤’,雨露飘零...顺带也可以与后文有了压韵的效果
嘛,以上只是一些本人写文时感想
浅谈而已
以上
㈥ 论《赤兔马之死》谁写的
叫<<赤兔之死>>不是赤兔马之死
我记得那是一篇满分高考作文
是以骈体文的格式写的
下面是参考资料 作者自己谈的体会,你看看:
专访蒋昕捷:我如何写满分作文《赤兔之死》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专访。
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整个写作花了50分钟的时间。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高中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周记,文体不限,他就最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抒写,偶尔也作诗、填词。但蒋昕捷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议论文常写不好。
虽然对文学有如此之浓的兴趣,蒋昕捷的高考志愿却填的全是计算机系。他说,从高中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编程方面。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是融会贯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在现实中,这种矛盾却总让他一筹莫展,看文学书籍要花时间,做理科练习同样也要花时间,由于理科较为薄弱,老师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题目,他却总有点排斥心理,结果高考果然“吃了亏”,数学题有好几道明明会做却因为计算错误白白丢分。以后不管学文科还是理科,他两样都不想放弃,看来这样的“时间冲突”以后一直都会存在了。
作文要想写得好有什么秘诀呢?记者问了很多热心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蒋昕捷笑笑说,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另外“留心处处皆学问”,比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他看央视8套节目,正好是专家在评论一部电影,用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句子,他立即就记在心里了,结果就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还有像“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的句子都是从评书中听来的。
㈦ 高考作文写骈文会怎么样
如果你能写得出色,有自信能得满分或者高分,可以写。但是如果只是一时感兴趣,最好不要
㈧ 高考满分作文2009“绿叶对根的情意”
我这有几篇。。。交给你了。
落叶归根
风乍起,吹落一袭绿叶,于是它轻吻大地,化为芳泥,重归根的怀抱
——题记
这袭落叶,充盈着屈子的血泪,风波亭下--的“精忠报国”,“北顾中原”时的赤胆忠心。这袭归家的落叶呵,凝聚了戴叔伦的“愿得此身常报国”,吉鸿昌的“我何惜此头”,韩愈的“肯将衰朽惜残年”,曹植的“视死忽如归”。落叶,根的儿子,回家吧。
当三闾大夫的鲜血染红了整片江水,我看到落叶飘洒,昭示着亘古的爱,不渝的情.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你高声吟唱着幽扬的诗句,留给历史一个背影。蓦然间,你的背影里出现了落叶的柔情,那是“狐死必守秋”的至诚。渔父劝你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他忘了,你是根的儿子,你能做的就只能是“董道而不豫”“重昏而终生”,而不是承欢楚王,随其流,逐其波。也只有这萧萧的落叶,才能演绎出你投身汨罗江的那一段生命的童话。
当文天祥的铮铮烈骨被踏碎在蒙古铁蹄之下,我看到落叶飘洒,诠释着不朽的恋,忠贞的心。
地牢冰冷,你将满口草皮泥沙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的名字--大宋。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你选择的是”斩首,剐死,煮死,腰斩”。令元军瞠目。你如浮萍一般身不由己,可却高喊“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面对着惶恐滩头令人惶恐的国破家亡,零丁洋里令人零丁的身世浮沉,你却高呼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宛若金石之声,直冲云霄,响彻天宇。这是落叶之声。你化作一韵芳泥,永远滋养着你的本,你的根。
当司马迁将一曲生命之歌唱响在历史的悲风中,我看到落叶飘洒,阐述着万世的爱,永恒的念。
挥一挥衣袖,逝去案上的尘土,奋笔疾书千年的历史。世代史官,漫古的历史之根培育了你追逐真相的信念。困苦的磨难,不曾使你低头;艰难的生活,更令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奋,铸成信史照尘寰。你瘦小的躯壳里藏着一波落叶的心韵,一腔博大的爱意,那是游子归乡的幸福呵。
何来一曲玉笛声,衔来乡念满天下,愿作落叶归其根,只为散尽筋骨血,化入故乡共年年┈┈
绿叶对根的情意
绿叶不是无情物,奋力生长更为根。 ——题记
夏日是炎热的,窗外健壮的大树上,茂盛的绿叶。绿叶绿幽幽的,如搽了油般,长满了大树。绿叶拼命地允吸着根的养分,却在秋天悄然落地,曾不吝情去留,他们似乎不懂得根的情意。
“你说我养你有什么用!”愤怒的咆哮,如电闪雷鸣般劈入耳,妈妈很生气,或者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愤恨,对我的一种无奈,“整天只知道惹我生气,我生你养你容易吗!我想要的是什么!”如雷贯耳的愤怒。妈妈的表情很痛苦,看着妈妈,有种痛苦的感觉,有些难受。
我又惹妈妈生气了。进入初中以来,或许是青春期的到来,叛逆在我的心里滋长,妈妈生气的次数如初中的试卷般。其实我也不想惹妈妈生气。
“不,我有用,我只是想……算了,不说了,回屋了。”我低着头,欲言又止,不知背后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表情。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妈妈也总是生我的气。
第二天早上,十点多了,早已睁开眼,但总也听不到那个熟悉的声音,甚是奇怪,要是以前,我也许会不耐烦的转个身继续睡。耐不住饥饿的进攻,起床寻找食物。打开对面的门,哥哥还在睡觉,真懒。走过客厅,可怕的寂静,似乎这个空间只有我一个人的存在——缺少了以往的动静——打扫卫生来回走动的脚步声。恐惧让我加快脚步向厨房走去。饭桌上没有熟悉的早饭,只好随便吃点。耐不住好奇,再次绕过客厅,打开主卧的门,妈妈还在睡觉吗?但表情却非常的痛苦,怎么了?摸着妈妈的额头,好烫!妈妈发烧了!一种本能的反应,赶忙去找退烧药,经过客厅,在厨房倒了一碗开水,小心翼翼穿过客厅,怕惊醒妈妈。这才发现,剩下的只是我忙碌的脚步声。来到妈妈床前,放下水和药,“妈,妈,起来啦,来吃药。”轻轻的扶起妈妈,妈妈有些惊讶,我没说什么,只是把剥好的药放在妈妈手里,端起碗,看着妈妈将药吃下去,“妈,水有些烫,慢一点。”我轻柔的对妈妈说。妈妈吃下去药,看起来好多了,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下来。“妈,昨天我错了。”抱歉,妈妈。“没关系,哪有母女不吵架的,我也有错。”
“其实……算了,妈,好好休息,我去做早饭。”又是欲言又止。
其实,我之所以不听话,是因为我不想再受你们的庇护,你看,我的翅膀已经很饱满了。我只想告诉你们,即使我是叶,母亲是根,即使我离不开根的哺育,即使我无法去报答母亲的情意,但我长大了,我真的长大了,奋力的生长,只为报答您对我的情意,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一种特殊的情意。
绿叶不是无情物,奋力生长更为根。
《绿叶对根的情意》
有一种情意,使人心心相印;有一种情意,让人牵肠挂肚;有一种情意,将人紧密联系...这样的情意,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就如千里马被伯乐赏识的那种感恩,就如浮云游子受慈母关切的那种感动,就如雨露对幼苗滋润的那种感激...绿叶对根的情意,跨越一切,深深地,深深地,让人无止境地感慨。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令人感动的奉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即使生命凋零,也要化作春泥,用尘泥的挚爱来滋润花儿,使花儿茁壮成长。落红啊,你就如同绿叶对根的情意般,对花儿的爱,那么深沉,那么无私,那么真切,让我不由得叹息。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让人震撼的付出。
《聊斋志异》中,富家小姐史连城与穷苦书生乔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之间的知己之恋,跨越了生死的界限。连城择婿,出亲自绣的《倦绣图》,征得题咏,乔生献诗:“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连城大喜,对乔生有意,私自传父亲之意,赠金以助乔生灯火。乔生感叹连城乃他知己。后来连城重病,乔生为报答知己之爱,亲手割下胸前之肉给心上人治病。“士为知己者死”真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乔生对连城的情意,早已跨越尘世间平淡庸俗的爱,不计名份,不论身份,不管生死,在我看来,唯有这样纯洁的爱才配得起是那绿叶对根的情意。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爱国情思的升华。
余光中的《乡愁》:...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彻彻底底地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万千海外游子对祖国统一的这种情意就似那绿叶对根的情意般,情真意切,那一缕缕深切的情意,早已是深入人心。怀着这样的情意,我们深信,两岸统一必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怀着这样的情意,我们期待,两岸统一为期不远...
轻轻地,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悄悄地,绿叶对根的情意,早已在我心中萌芽,深深地,耳边荡漾起熟悉的旋律: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不要问我,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绿叶对根的情意》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一首曾经红遍中国的歌。听了这首歌,人们不禁回想它在歌唱些什么,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还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
何为绿叶?吸收根所给予的养料而生者为叶。何为根?无私为叶之生供养者为根。我想若是把我们比作茂密叶冠上的一片绿叶,把“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我们”的祖国比作根,这是再恰当不过了。而“绿叶”对“根”的情意,可就有的一说了。
作为“一片正常的绿叶”,我以生为中国人、长在中国土为荣。中国这棵树,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这四棵千年古树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一棵。翻开历史,我们有上下五千年可说;谈到成就,四大发明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中功堪至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最早记录哈雷彗星运动的是我们的先人,汉代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之精密足以征服世人;说到文化,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韩非行法,老庄乘物,墨子兼爱,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足以说明中国文化之绚丽多彩、博大精深!有这样一个美丽深厚的祖国做根,我们吮吸她的精华,我们能不引以为豪吗?
当绿叶离开根后,感情就变做对根的思念。远离故国,这对怀有赤子之心的游子来说简直就是折磨!所以,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美国极力挽留科学家钱学森,但他还是不顾一切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若是有人骂他傻,那这人一定是没有离过乡或是没心没肺的人,我就要说一句“谁解其中味”了。
古人有着更强烈的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则是多数文人的心声,其中把这种情怀抒发到极致的,非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莫属。他从元军中逃脱返宋时曾感慨:“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古人惜墨如金,两句的感叹足以看出文山先生对宋土的无比挚爱。尽管古人对于“国”的概念有些狭隘,但我们绝对要对这片“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绿叶致以崇高的敬意。
现在我才明白,叶子在树上出生成长,即使枯萎了也是紧落在根旁,随风而去的不过是寥寥数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但也总有几片叶子不那么安分,自己在风中缥缈也就算了,却痴心妄想着把大树连根拔起。我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是不甘于寂寞,亦或是受了别的大树的蛊惑?也不知他们对我们的根有怎样的情,是不共戴天的恨,或是平白无故的蔑视,还是心理变态的产物?只知道他们的行为可以用“以卵击石”、“蜉蝣撼树” 或“螳臂当车”来形容。一片绿叶,或多或少总得到过根赐予的营养,但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忘恩负义地扬言要拔树或“自成一树”,这实在是很可笑。这样蜕变的绿叶在宝岛盛产,却不是蒋介石的错。尽管委员长带了“国民政府”逃去了台湾,但他从没有想过让台湾独立,他只是把台湾当成了一根树干,想着凭借它有一天把共产党这棵树干给锯了。这当然不可能成功!我们要知道的,是他从没想让台湾独立地成为一棵大树。如今台湾的“痴梦”,就是蜕变后的“国民叶”“民进叶”的产物,只能叹一声可笑!
不管是“国民叶”还是“西藏叶”,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绿叶就是绿叶,永远成不了大树,这是我们所坚信的不争的事实。
我们这些绿叶,既已明白中华古树之恩,就应挑起繁荣树叶之担,终尽落红护花之责,让我们的中华宝树永屹于世界之巅,与日月同辉!
㈨ 求杨奇函高考满分作文骈文!!
杨奇函对考场上写的抄作文原文已经回忆不全了,只记住了题目和结尾。题目是《佛言帮助赋》,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发琼音于皓齿,咏伟意于丹唇。谒子一篇以敬苍生:帮成浩渺四大海,助化巍峨五弥峰。请君细分山水意,明舟一道渡苍生。杨奇函说,这其实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话句首字组合在一起是:“帮助请明”。
呵呵,网上应该是没有全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