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4年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品味时尚
上午开考的2009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品味时尚》。时尚表现为语言回、服答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摹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摹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㈡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为何引争议
近日,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争议,有人称老到且晦涩,有人称辞不配位,因为这位满分作文考生水平很高,以致于很多阅卷老师都无法通读文章,曾被判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8月3日,作家马伯庸也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2)2004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扩展阅读
作文《生活在树上》的全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㈢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满分作文是否应该公布
(一)浙江高考作文,网友称引用了很多冷门的名言名语,除了题目一句也读不懂
浙江在往年都会将高考满分作文公布出来,今年《教学月刊》还有官方公众号上都发布了今年的浙江省满分作文。但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争议。最主要的一点是今年浙江满分作文中有很多让人晦涩难懂的句子,而且其引用的名人语录等都是冷门的。一部分网友称这更能体现作者的文化实力还有写作功底,但是也有的网友表示,作文就是要展示给大众看的,高考满分作文写的这样很难让人理解透彻。
㈣ 攻克高考作文的法宝:2004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攻克高考作文的法宝:2004高考满分作文非常解读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版,点击免费下载:权
内容预览:
2004年的高考已经成为过去,但高考作文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习作却留存下来,成为我们研究、学习、模仿的典范文。为指导高中学生充分地展示作文才华,熟悉高考考点,避免作文失误,提高作文应试能力,我们广泛搜集了2004年全国卷(共四套)、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重庆卷、福建卷、广东卷、湖南卷、江苏卷、浙江卷、湖北卷、辽宁卷等全国15套题的各地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并精心设计了预测题目,希望能为你准确解读高考作文试题,轻松获取得分技法提供切实帮助。 纵观2004年全国15道高考作文题,体现如下特点: 一、题目由三足鼎立到多花齐放 去年只有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三套考题,今年一下子增到15套题,其中全国卷就有4套,其他11个省份单独命题。2004年全国15道高考作文题,除北京卷的《包容》为命题作文外,其它14套均为话题作文。对考生来说,写作空间更加自主灵活。 二、考纲稳中有变 2004年高考命题依据是《考试大纲》,这是首次将以往的《考试说明》更名为《考试……
㈤ 关于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争议,业内人士均有什么观点
《生活在树上》作为2020年浙江省的高考满分作文,但是这篇作文的评分却有着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这篇作文值得给高分,甚至是满分,而另一些人再看到这篇作文之后,直接否定了这篇作文,认为这篇作文不直得高分。
所以这些专家认为这篇文章不应该给高分,甚至不提倡高中同学写。
㈥ 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原文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若他们九泉有知,知身后定会是“山花烂漫”,他们怎么不会在“丛中笑”?他们怎么会不感到幸福,不感到快乐呢?
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㈦ 求高考优秀或满分作文(最好是浙江省的)
好奇心
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心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
“××(我的名字),有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翻过一页,“今天××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
又翻过一页,“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学校太忙,记得提醒孩子外婆来家照看他。”
“过不久,我的孩子们要高考了,我该怎样鼓励他们呢?”
……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她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地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老师,她用真诚磨炼我们这一颗颗沙砾,使我们成为光彩熠熠的珍珠。
我用好奇心换得了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㈧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曝光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篇题目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网友们热议。这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这篇作文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8)2004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扩展阅读
好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
针对这篇作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向记者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熊丙奇同时表示,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每年都有网友对高考作文的吐槽,但不少吐槽并不专业。
㈨ 推荐几篇近几年的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谢谢
好奇心
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心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
“××(我的名字),有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翻过一页,“今天××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
又翻过一页,“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学校太忙,记得提醒孩子外婆来家照看他。”
“过不久,我的孩子们要高考了,我该怎样鼓励他们呢?”
……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她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地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老师,她用真诚磨炼我们这一颗颗沙砾,使我们成为光彩熠熠的珍珠。
我用好奇心换得了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我在天空划过,地上散落着我灰色的羽翼。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想赶快找个可以歇脚的枝桠,但是我看到的却是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成的方格子,灰的,白的,像一个个密不透风的监牢。
我开始怀念我以前的生活。那是在一个绿树成荫的山林。每天我们在溪边戏水,在阳光下跳舞,在枝头上唱歌。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啊!直到有一天,来了一群人,他们带着工具,砍倒树林,也毁掉了我们安身立命的窝,于是,我们背乡离井,来到了这个没有阳光,没有绿色的满是灰色的方格子的地方,据说,人们叫它都市。
我在这个都市的天空飞过,想找个可以安家的角落。我一遍一遍的飞,一天一天找,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窝。那天,我终于在一个小河边找到一个可以安家的大树,但是河水里散发的掩人鼻息味道却让我无法在这里安栖。于是,我又启程了。
我飞啊飞,飞到了一个门口挂着红十字的地方。我看到在这个大大的院子的后方,是个有着绿树林立的地方。于是我偷偷的飞了进来,停留在一棵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核桃树上。树下坐着一个老人,他的呼吸很急促,时而还有轰隆隆的身音传出。就像我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一样,我的嗓子被空气中的灰尘侵蚀着,从此我便停止了歌唱。
但是,这里的空气还算新鲜。我已经张开了喉咙,我想听听我久违的歌声。可是,我还没有开口。我就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
“妈妈,那里有只鸟呢!”孩子仰着脸,手里拿着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玩具,两只手中间有两条线,绷的紧紧的,正对着我。
“是啊,是只小麻雀。”孩子的母亲随声附和着。
就在这是,孩子的一只手松开了绳子,我看到一个黑色的东西正向我飞来,直觉告诉我这将对我的生命不利。我赶紧收起了喉咙,逃也似的飞离。但是,黑色的东西还是打中了我的腿部,一撮羽翼在空中缓缓落地。疼痛和惶恐使我不敢在这里再做任何的停留,只能一个劲的飞,向前飞。
这是我第一次触摸都市,却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局。眼前滑过的还是永无尽止的钢筋混凝土架构的牢笼,空中弥漫的更是使我无法呼吸的灰尘。我拖着受伤的身躯,怀揣着疲惫的心,只能向前飞,赶快逃离这个都市。但是,我却不知道我该飞向何方?
因为,我的家已经不复存在。我能做的,也只能是从一个都市逃离到下一个都市。
正是两年前的高考,一战成名,我成了从山窝窝里飞到了大都市的金凤凰。终于,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农村,到了我向往的大城市。
这里,到处都是公车,再也不用每天走上十多公里山路去上学了;这里,到处都有路灯,再也不用在大冬天起个大早摸着黑天走路了;这里,到处都是饭店,再也不用吃从家里带的变馊或变硬的饭了;这里,到处都是书店,再也不用为了买一份报纸从村里赶到老远的镇上了。
然而,等我真正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以后,面对多娇的江山,繁华的人间,却感到,其实我失去了很多:不再有,在炎热的夏天的午后,听着蝉声,聚在葡萄藤下,听长者们讲他们的故事;不再有,每年的那个季节,在田间,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泳,抓螃蟹;不再有,在丰收的秋天,扛着农具,和爸爸一起在地里收小麦,掰玉米;不再有,很多个黑夜,趴在平坦的草地里,和伙伴们一起数星星,看月亮。
两年,在钢筋水泥的城里寻找幸福,到头来却发现,我真正独幕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欲作“林中隐士”归隐山林,过着逍遥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不是我自命清高,而是红尘的飞扬和热闹,让我感到苍凉。苍凉是飞扬与热闹之后的安稳与真实,飞扬是浮沫,热闹是虚伪;飞扬与热闹是短暂,苍凉是永恒。我喜欢在孤独与苍凉中去寻找宁静,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给自己定的最大最幸福的生活目标是,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在山里中修葺幢古色古香的房子,房子后有小溪,小溪里,鱼儿欢快的游,房子前有个大院子,过着在院子里种丝瓜,看黄花,吃丝瓜的悠然的生活。此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此。
人生在世,很多人注定会被爱恨情仇、金钱名利所困一生,从而产生了烦恼、忧伤。而我始终不明白,为何世人不摆脱这一切,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呢。对于繁华的城市里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我不再有贪恋,反而,更倾心于山间逍遥自在的生活。江山我可以不要,名利我也可以不要,我只要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放一段音乐,一觉醒来,一天就这么过去。在山里,在田间,在日暮降临的某一天,呼吸着乡村特有的清新的空气。没有喧嚣,没有忙碌,在每个清晨听着鸟儿的鸣叫,轻松的醒来,然后继续一天轻松的生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今生还有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