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写《同步作文》读后感
今天,我在《同步作文》上,看了一篇作文叫《捆电视》,作者形象生动地讲述了童年有趣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作者5岁那年,外公到“我”家。“我”发现外公喜欢看越剧,是个“越剧迷”。有一天,外公不在家,电视正在播越剧,“我”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想怎么才能把节目留住,方法一:“我”把电视关掉,过了一会儿,打开电视一看越剧照样播放。这个方法不行,换一个。方法二:用布把电视盖起来,但声音还能听得见,我又在上面盖了一层毛毯,声音还是照样响,最后只好把电视捆了起来,声音终于听不见了。我以为越剧一定跑不了了。谁知外公回来后,越剧还是跑地无影无踪,外公告诉我:电视节目是捆不住的。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仔细回味,得到了一个结论:作文要写真事,要写亲身经历,永远难忘的事,不要胡编乱造,不要有一点隐藏,如果这些都齐了,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有了这个结论,我尝试着写作,但总是一次次失败,这时我又悟出了一个道理:作文,一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把知道的好词好句用上;作文更离不开我们呕心沥血的创造和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那就是一篇好作文。
我又一次尝试。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得到了白老师的认同。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写作文也不那么困难了。不像以前一写作文就头疼。我要向杨红樱阿姨学习,也像她一样,长大当个作家,把故事写得栩栩如生。
B. 读后感作文大全,读后感要怎么写,读后感300字左右
1.读《昆虫记》有感
今天,妈妈从商店里买来了昆虫记给我看,我知道,这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记录看,于是便把书打开,津津有味的看着.看了一个上午,终于看完了半本,这本书是法布尔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独特欣赏.他真是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观,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对于昆虫,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喜欢,特别是苍蝇,蚊子,毛毛虫更令人恶心,而法布尔则把昆虫当作最好的朋友,把研究昆虫当作一种乐趣,融入毕生的心血中.因为他喜爱昆虫,把昆虫当作知己来看待.
洋洋十卷的昆虫记,我只读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却已从中看出法布尔对从中的喜爱和他观察的仔细,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昆虫是可爱的,是有感情的,它们是大自然的生灵,而不是令人憎恨,作呕的对象.
2.《苦儿流浪记》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写了雷米小时候是个苦儿,被小偷偷走了放在巴黎的路边,巴伯兰妈妈收养了她.但是巴伯兰爸爸把雷米卖给了耍马戏的维泰利斯,从此,雷米和维泰利斯过这颠沛流离的生活,辛好维泰利斯对他还不错.不久,维泰利斯被饿冻死了,真是雪上加霜.好心的花农收养了可怜的雷米,雷米住了一段时间,花农遇上了麻烦,雷米又去流浪,在路上碰见了自己的好朋友马西亚,为了报答巴伯兰妈妈,他们共同苦攒了钱,买了一头奶牛送给巴伯兰妈妈,表明一片孝心,后来雷米经过千心万苦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米利根夫人.
读了《苦儿流浪记》,我被雷米那不怕苦难的精神所打动,也被雷米那勤奋好学,有一片孝心的精神所感动,在这么苦的日子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我比,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以后要学雷米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还要报答帮助过我的人要有一片孝心,并且勤奋好学.
3.《吹牛大王历险记》读后感
他在打猎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大野猪的獠牙钉在了树上,他用砖将他拍得更紧、在猎枪里的撞针被碰掉的情况下,他用重拳击打眼睛,眼里就冒出了火星,点燃了猎枪的火药,于是收获了很多野味;为了抓住野鸭,他用一块猪油拴在绳子上,野鸭一吃一拉,一下子整个池塘里的野鸭都被穿在绳子上了,然后所有的野鸭带着他飞到了自己的家里……
读完整个故事,我发现,不管是在打猎中想到打猎方法,获得意外收获,还是在一次次的危险经历中变得有惊无险,或在一次次的战争中屡建战功,这些离奇的故事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学会勇敢、机智、冷静地来面对,那么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4.《背叛的门牙》读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背叛的门牙》这本书,是曹文轩叔叔写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搞笑.
故事讲的是皮卡被选入合唱团要去参加唱歌比赛,但是他的对手李哲也被选上,而且还是领唱,可是,李哲因摔了一跤,门牙没了,领唱换成了皮卡.皮卡很是高兴,可是没多久,皮卡的门牙也掉了,好在皮卡的爸爸想了一个主意,让李哲和皮卡一起当领唱.比赛的时候,因为掉了两颗门牙,把幼稚童真的歌声全部唱了出来.
我觉得皮卡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或是学习上,为自己选一个更强一点的目标,有利于激励自己奋进.还有,我更佩服皮卡爸爸,他既聪明又严肃,如果不是他想出让两个“缺牙”一起领唱,结局也不会那么美好.
这本书太有趣了,要是还有续集那就更棒了.
5.《天使的翅膀》读后感
今天中午,我看了一篇文章,叫做《天使的翅膀》.看完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眼前还经常浮现出主人公小男孩因为他背上有两道又深又长的疤痕,而被同学嘲笑的情景,以及老师知道小男孩背上为什么会有疤痕的原因,并鼓励他的场景.
在这篇文章中,(当)班上的同学又开始嘲笑那个小男孩时,老师给他们讲了一个天使的故事,使得那些同学都以为小男孩是个天使.
这事后小男孩恢复了自信,在高中那年参加游泳比赛得了亚军.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能从刚开始的害怕被嘲笑到后来的自信呢?那是因为他相信背上的疤痕是被老师的爱心所祝福的“天使的翅膀”.
我深深地感受到小男孩的班主任老师很关心学生.
6.《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会飞的教室》中主要讲述了戴马亭、姚尼、塞巴修、邬理、马提斯、禁烟老师和培克老师之间的友谊.
学习一向在高峰的戴马亭却因为家里没有送来买火车票的钱而情绪低落,培克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便把自己的年终奖金全给了戴马亭,让戴马亭回家去了!
姚尼是个孤儿,只有船长陪着他,但他在文学方面很出色,《会飞的教室》就是他的杰作.
别人都嘲笑邬理胆小,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心,要从好几米高的地方跳下来,结果小腿骨折,也不能回家了.
马提斯的肚子像个无底洞,但能释放出来比别人多三倍的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友谊,我懂得了怎样用心去爱老师、同学和大家!
7.读《兔子哈斯和狐狸福斯——去小岛旅行》有感
我今天看了一本叫《兔子哈斯和狐狸福斯——去小岛旅行》的书,讲的是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的故事.他们是朋友,兔子叫哈斯,狐狸是福斯.哈斯不喜欢冬天,为了躲避冬天的寒冷,哈斯收拾好行李,叫上福斯去南方.福斯爽快地答应了.他们千里跋涉,终于到了温暖的南方小岛……
我觉得,他们非常友爱.福斯捡到了一个特别的贝壳,他没有自己珍藏,而是送给了朋友福斯.要回家的时候,他们也给朋友准备了礼物:送给母鸡咯咯和猫头鹰奥利的是别致的海螺,送给小鸡伊克的是一个电话,送给公鸡叽叽的是一本书.
我的心里也装着我的朋友们,朋友摔倒了,我会把他扶起来,朋友伤心了,我会安慰他……
有朋友多好啊,不再孤单了.
8.《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我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后,我才知道科学很奇妙,也很神奇.可以让我学习到一些课本和日常生活中无法了解的知识.
在《动物和植物》篇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蜜蜂为什么叮人后会死掉呢?因为,它在叮人的同时也把自己身体里的内脏一起带出来了,好神奇啊.还有刺猬身上的刺有什么用呢?哦,原来刺猬身上的刺是用来收集食物的;同时,也是一种级好的防卫武器.等等还有很多动植物的知识哦!
在《饮食中的为什么》篇中我学习到了用蒸笼蒸馒头哪一层的先熟,当然是上层了.想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热气是往上走的,一直停留在上层,而下层的热气只是路过一下,所以上层的会先熟.还有很多有关饮食的小常识呢.
我在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后,我越来越喜欢科学了.
9.《神奇的科学魔方》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神奇的科学魔方》的书,我一打开书,就被那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吸引住了.
《神奇的科学魔方》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妙用、空手道的秘密、令人迷惑的流体、没有数字的数学、能量的陷阱……,一共介绍了300个科学小实验.
书中有的小实验像小魔术,有的简直就是一场小恶作剧,个个妙趣横生,有很强的挑战性.就连我的爸爸妈妈看了也瞠目结舌,也会让他们大开眼界;
同学们,这本书不但有趣、富有挑战性,还能让我们做起实验来高高兴兴,轻轻松松获得智慧.还会让我们相信,新奇的幻想和创造力将从这里开始,追求科学的热情和精神也将培养起来.
同学们,这样的书难道不值得看吗?
10.《烧开水的启示》读后感
烧开水的启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青年大学刚毕业后,就为自己树立了非常多的目标,但几年下来,他依然一事无成,为此,他非常苦恼.后来他找到一位智者,向智者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智者听了后对他说:“目标不要树立太多,只要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掌握方法,抓住机会,坚定信心吗,努力拼搏,没有干不成的事.”听了智者的话,他回去后,把计划划掉了许多几年之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他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从最近的目标开始,不要目标立得太多,什么都想干,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通过不但的努力,积累人生所需的知识,不断提高,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无论做任何事不经过努力、刻苦是不会走向成功的.
C. 作文指导:如何写读后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1]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1]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1]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2]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
D. 怎么写文章的读后感
把文章读几遍
2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些什么,想表内达些什么。
3
择一容个其中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些地方,把它表达出来,切记是要用记得语言,不要摘抄。比如说我觉得那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有隐含的意思,我有什么样的看法之类的。
4
联系实际的生活,抒发下真情的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些什么之类
E. 《怎样写文章》经典读后感10篇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一):写文章没有捷径,但有原则
当写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写作的本来目的,这本书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一下那些看似基础的写作原则。记录下来一些个人收获摘要,作为读书笔记放在这里(不是原文,千万不要误导大家)。
不看到一点就写,注意多占有材料。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写不下去的原因,有时是因为我们对于书面语言这个工具还没有很好的掌握。但有时,并不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虽然觉得已经弄通了,但其实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杂乱,比较暧昧的,或者还只有个粗糙的轮廓,其中细节还很不周到。
注意避免片面性,也就是思想的绝对化,材料与论点不能“油是油,水是水”,材料与观点要统一。
观点要鲜明、突出。
不要故意艰深,从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
少用一些模糊的形容词,少一些修饰,尽量把句子说的准确、简短。
没有重点,平铺直叙,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小题大作,不要盲目追求大题目。
修改文章的原则:内容正确、读者易接受。
裁剪要得体。
读一些经典的未定稿。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二):读书笔记(10-09-20):读《怎样写文章》之二
在书的开篇,编者选了五篇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是在各种会议上讲话的节选,以及给报纸写的按语。应该说这些文章主要是针对机关的公文写作而提出的要求。但基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些内容对我们日常的写作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编者选的《文章要写的生动和通顺》是毛泽东在1955年为《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写的按语。文章中提到的生动和通顺的要求,直到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一下方法与修辞,不要造出一些别人不懂的词语来。更不要废话连篇。这些不仅工作中写文章要注意。就像平日写些日志、随感之类的博文也应该注意。别人肯抽出宝贵的时间赏光来到我的博客,阅读我的博文,内容写的不吸引人,没有特色那是水平问题,能力有限没办法。而要再废话连篇。读来都不通顺,那不是让朋友们受苦吗!这样我就该惭愧了!
编者选的《要分析,不要片面性》就更有价值了。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不仅对我们平日写文章有指导意义。对我们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对我们思考问题都有指导意义。实际上片而性问题就是我们思考问题喜欢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稍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绝对化地看问题一般都不那么可靠。人会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一定也会很多。我们的工作有成绩,但一定也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总结等等。而且片面性地看问题,也是有违辩证法的。
不过有时候我觉得,片面性有时候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不论分析问题,还是写文章,归根到底都会有很深的自我色彩。会受到我们自身的能力、角度、视野等等的限制。但是我们仍要努力辩证的分析问题,比较全面的看待问题。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努力做到全面而不片而。
编者选的《文章的“三性”和写作方法》是从毛泽东在1958年1月所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摘出的部分内容。作者提出了文章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三种性质。准确性应该是判断和推理的问题。而鲜明性和生动性主要应该是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我想如果我们工作中所写的文章概念不清、判断不当、缺乏逻辑、不讲用词,那看这样的文章无疑是一种折磨。耗时费力又无所得!而且如果把那些重要的文件写成这样,估计接下来等着你的就是一场灾难了。
仅记于2010年09月20日04时30分。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三):《怎样写文章》摘录
怎样写好文件——胡乔木
关注四个问题:
1.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认识;
2.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问题;
3.看条件:什么样文章,给什么人看,要求不同;
4.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快地达到目的。
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达到宣传的目的,就要讲究方法,使对方能够懂,要合乎三个要求:
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
二要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难得动员他。似懂非懂,目的就达不到。
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
二、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问题。
(一)准确性的问题:概念、推断、推理问题,都是逻辑问题。
(二)鲜明性问题:
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只作到材料和观点统一还不够,观点还要突出,不突出即不能鲜明。要突出要鲜明,要有布局、背景,还要有辩论。
文字形式上要求的要求:1.要有标题;2.导语。
(三)生动性。在抽象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可以增加生动性;文字讲究些修辞;文章要有情绪,增加些色彩,格式有变,有正反对照,有引用。
三、关于条件。分两方面,一是给什么人看,二是写什么题目。还要看时间、地点、条件。
四、怎么办?学点文学,学点文法和逻辑。
观点和材料——邓拓
有两种现象:一是偏观点而缺少材料,二是偏重材料而缺少挂点。
要两方面整合,可以与人合作作文,现如今更可团队作文。
虚实结合的最根本要求,是同时掌握观点和材料,既要了解实际情况,又要随时研究理论原则问题,做到两方面如水乳之交融。
文章长短不拘——邓拓
现读者普遍喜好短小文章,但文章写得短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文章无论长短,关键是要看内容。这里所说长文章,当然不包括若干重大历史性的文献和经典著作在内。
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要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我们日常写文章,不但力求其短,更应该力求其精。
谈修改文章——何其芳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普通修改是文章写成之后;在文章未写成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
修改好的标准:一是内容正确;二是读者容易接受。
义理、考据和辞章——施东向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材料的准确性:
第一,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所说明的论点是足够的和必要的,并且是作了具体分析的。
第二,要求所使用的材料是完全准确可靠的。
要有好的形式 。
文章写作杂谈——王梦奎
一、多研究实际问题
二、“小题大做”
三、养成好文风
四、一丝不苟
五、要多读书,会读书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四):读书笔记(10-10-06):读《怎样写文章》之四
在本书的附录中,选了三篇编者自己的文章,编者作为经济学家,曾参与过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所以谈的也都是自己多年文章写作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更贴近实际,有利于我们在认真阅读,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后应用到工作中去。
附录中选的《文章写作十二题》是作者2009年7月14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一个研讨班作的讲座的讲稿。在文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读书和写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分析了写文章中应该注意的十二个方面的问题。
例如作者分析的把文章写的深入浅出的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专业的领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专业领域当然可以也应该用专业的术语来写作,这样也便于同行之间理解与交流。但如果在一些普及和宣传的领域,在写给普通人阅读时仍然卖弄博学,故作高深就不好了。这样别人看不懂,不就是在自言自语了吗!
至于应该把文章写的简单明了就更重要了。文章要简明清爽,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读,有兴趣读。这在博文写作中就更重要了。本来大家就都很忙,时间紧张。抽空来到我的博客,发现里面的博文又长又无趣,兴致当时就没有了。哪会再有人来读啊!我们平日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写文章由短到长,可能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做到,而实现由长到短,就不容易了,需要付出努力,不过也需要一些天分,一点悟性。而且可能悟性更重要一些。
记得林语堂曾经说:演讲就像迷你裙,越短越好。我想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应该越短越好吧!
现在网络发达了,当我们准备写一篇文章时,资料就不再是问题。而且可能会掌握的比较多。但这也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取舍?
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分析材料,要认真剪裁,有所取舍,围绕主题,适当删减。而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枝蔓横生,杂乱无章,那就太失败了。
而有时候我们写文章,会发现我们对有的方面了解的太少。不容易写的太详细。这就要像作者说的那样,学会藏拙,不要知道的、了解的写的很详尽,不太清楚的就是一笔带过。这样很容易暴露我们的弱点。而是最好都讲的简略些,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如果将题目改小一些,只写了解、熟悉的部分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吧。
虽然读完了这本书,而且编者精选的这些名家的文章确实极为具有借鉴意义。但是正像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实际上写文章更多的功夫是在文字技巧之外的。读完这本书,可能多少会有些帮助,有些经验能够让你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这些仍然是根本!
仅记于2010年10月06日22时00分。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五):读书笔记(10-10-04):读《怎样写文章》之三
编者在书中所选的其它十几篇文章也多是出自名家之手。当然就像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这些文章主要针对的方向是公文写作,所以并没有选那些以文学创作为主要方向的指导文章。
编者选的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时,所谈的几点写文章的经验中,像留心各种事情,多看看、多思考,不看到一点就写。写完一篇文章之后多读几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不要可惜。不要去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等等。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编者选的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等答《新观察》记者问中所分析的很多问题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像郭沫若在回答怎样才能使文章写的准确、鲜明、生动的问题时,认为首先是人的问题。只有写文章的人的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那写的文章才可能准确与鲜明。实际上这个道理也是很简单的。古语不是也说:文如其人吗!其次就应该是文章本身的技巧问题了。实际上说是技巧也不过就是一些我们平日应该注意的方面而已。并不是什么秘籍。比如老实地用最适当的字眼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比较容易准确。不要加太多不恰当的修饰。比如要使写的文章生动,应该少用形容词。比如要注意把句子和段落分清楚,标点也一定要恰当。这些都是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但是,对我们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来说却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编者选的何其芳的《谈修改文章》也写的很好。实际上修改应该是写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曾经看过一些名人的事迹,说某某写某某文章挥笔而成,一字不改。对于这样的事迹我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当然可能确实有这样的人,不过我想可能也是先打好了腹稿,要不也难吧。至于修改的标准作者提出了两个,一是内容正确,二是读者容易接受。这第一个标准实际上有时候很难说,因为写文章的人想要表达的当然是自己的观点,一定会自认为是正确的,然后才会动笔去写的。正确这个观点是要全面分析的,要尽力杜绝片面性。第二个标准应该是很重要的。我们写了一篇文章读者读不懂,理解不了,接受不了,那就太没价值了,我想就不用写了吧。我们写文章要让读者容易懂得、相信,并且要要能够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得到提高,读后觉得愉快。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吧!
编者选的胡绳的《关于写文章》,对我们在日常写文章中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读来深有同感,也比较认同作者的分析。作者认为写文章,主要就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大家应该都会认同的。就像我们写博文,不也是想把自己所思所想的表达出来吗?
而像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思考的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当下笔之后,仍然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这应该和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深刻,不够成熟有关系。有时候可能觉得已经很清楚了,但实际上还是比较杂乱,比较暧昧,或者仅仅有个粗糙的轮廓。这就像作者分析的那样也是一个好事情,可以让我们警醒,促使我们继续思考,继续研究。这样常常可以使我们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境地。
以上这此,仅是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本书中所选文章的内容。其它的像孙梨的《芸斋琐谈》(七则),胡绳的《漫谈读书、写作及其他》及《义理、考据和辞章》等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文章,值得深入的阅读。
F. 怎么写好作文读后感方法
写好作文读后感方法
以下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内容,只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即可。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个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