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初中怎么不害怕写作文

初中怎么不害怕写作文

发布时间:2021-02-24 08:59:34

『壹』 中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文

今天我带班,在去学校的路上,遇到一位下学期上初三的学生家长。攀谈几句后,她便向我讨教孩子害怕写作文怎么办。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做家长指导孩子写作的体会和这位家长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我觉得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害怕写作文是通病。一提到作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喊头痛。有的学生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根据平时课内的一点积累东拼西凑,说些空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学生说:“老师一布置作文,我的头立刻大了,为了蒙混过关,干脆从各种作文书上认为优美的语言和语段不加思考,不加修改,全盘的拿来主义。”出现这种较为普遍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学生平时没有注重收集材料,没有用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因而下笔就往往言之无物,不知所云了。然而,造成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的根源,却不完全在学生这一方面,还与当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关,中学生除了要学习七八门功课外,还要应付繁多的考试和测验,整天埋头在成堆的习题、资料中,课外书籍没有时间看,看电视、报纸的时间也被挤掉了,真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味儿,这样的后果,就必然使学生作文时愁眉苦脸,东拼西凑。记得儿子小学时,作文还是可以的,因为那时功课少,因此,我给他买的课外书他有时间看,有时放学后到学校看报纸、杂志等,写作文时基本能做到胸有成竹。而自从进入初中,学习负担一重,就无暇顾及阅读,因此作文水平几乎停滞不前。其实,许多中学生都存在着这种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过时。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十分认真负责,在作文课上不厌其烦的给学生讲怎样开头,怎样收尾,议论文是什么格式,记叙文分几部分,散文怎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却忽视了学生写作智育的开拓,没有因势利导地教会学生怎样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得素材;怎样从书刊上收集资料,怎样掌握写作方法等。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的架势有了,却空话连篇累牍,学生头疼,老师摇头,家长发愁。对这个问题应如何改进呢?我在这里为语文老师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首先,不应该只跟着中考的指挥棒转,用题海淹没学生的课外阅读,而应减轻学生的课业“包袱”,使他们有时间到教室外边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汲取写作营养。其次,教师要在教会学生掌握各种作文体裁和基本写法外,还要教会学生怎样选择课外书,怎样进行阅读,怎样在阅读中积累和运用资料的能力。第三,还要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一些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开拓写作智力,提高写作水平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综合竞赛等。这样,中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愁没有资料了,也就不会再出现害怕写作文的现象了。

『贰』 怎样写作文不害怕

一看到要写作文就头疼?不用怕,作文和做人一个样,直面对方,内瞪着对方,抓住对方的要害,容打倒对方。要害就是要点,作文要点就是他的核心要讲什么。比如,和谐,和谐的要点就是统一,让大家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抓住这一点,要写的东西就多了,比如向某某同志学习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了等等这类的赞扬的话都写上,就OK了,作文并不难,难的是做人。

『叁』 怎么才能不怕写作文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一、 写作能力来自知识的积累。

能力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能力的基础正在于知识。试想一下吧: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的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古人认为写作中不可缺少“才胆识才”四种因素,其中“才”是先天具有的,“识”才是后天勤奋学习而获得的。而“胆”“力”则是“才”、“识”结合的产物,所以眀人李东阳认为“识先而力后”(《怀麓堂诗话》),此话很具有唯物辩证法。

正因为如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我常用的方法是:

老师多讲。无论是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课,对于写作规范之类是讲而不多的。最多的是知识的传授、信息的传播。从世界数学难题“四色问题”到“神舟五号”飞船上天,从美国发动惨无人道的伊拉克战争到民怨沸腾的台湾大选……只要写作需要,我作文课是无所不包的。当然,这不是上课开无轨电车,瞎吹乱侃,所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与作文教学密切的结合。例如,当我讲《围城》中“有人吃苹果从最好的吃起,有人吃苹果从最坏的吃起,”的故事时,就诱使学生作发散思维,让学生考虑:这两种人,谁是乐观者?谁是悲观者?最后的结论又总是出乎大家意料,因为两种人都可能是乐观者,都可能是悲观者,在一阵兴味盎然的笑声中,学生学到作文构思、立意的思维方法。可见,写作的规范、方法正寓于具体的信息、知识之中。

学生多看。教师多讲,当然不能代替学生的多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讲仅仅是对学生自己多看的指导,我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多看。我是不惜挤出语文讲课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刊的。我常常从图书馆借出多于全班人数两倍的杂志,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阅读、摘录。对此,学生十分欢迎。另外,我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摘一则剪报。并对所剪文章写一篇评、感类随笔。学生为找一篇好文章,每周必须读相当数量的报纸,对许多文章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写随笔,则对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读报、剪报、评报的习惯。积累多了,知识自然也丰富了,“不意”之中,写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这方面,我的一点体会是,一个人阅读的多少,决定了他知识总量的多少;而知识总量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他写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说知识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会写的人;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必定不会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则是不容置疑的。

二、 知识的积累导致写作欲的产生。

一个人知识素质的优劣、知识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这首先从写作欲的产生方面表现出来。

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兼收并蓄,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到了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他们会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只盛水的缸,当一张储存信息的磁卡的。人的表现欲,发表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这也如十月怀胎,既然胎儿成熟,就不愁分娩了。其实学生怕写作,写不好作为的最主要原因肚内寥寥,没东西可写,既然有东西可写兴趣也相伴而生了。2004届高三120班汤云斌同学的进步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高一入学时,这位同学成绩平平,很不起眼。但对我讲课特别感兴趣,塔喜欢我讲各种知识、信息;也喜欢听我讲自己的写作体会;更喜欢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写作兴趣骤然而升。表现欲、发表欲促使他自己不断地写,对教师布置的作文更是认真完成。作文成绩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屡次在校刊上发表作文,一次在县级、校级作文竞赛中获奖。今年高考他的语文取得128分的好成绩。

三、 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

我是不主张在作文课上过多讲写作法、写作规范的,即使讲,也是把主要内容放在各种范文的讲析上。我觉得不应让学生以为学一点写作法自己的作文就能写好了。因为这种误解常使部分学生在写作学习上追求急功近利,到头来一无所成,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在是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靠多读、多写、多积累贯穿的。

每周写随笔,是我作文教学的法宝之一。前文已提到,我要求写的随笔是紧密结合读报的评感式。对这类随笔,我一般从不在写作法角度进行评判,也从不评分打等级,对每次随笔,我都根据学生所写发表自己的感想,每周写下80句左右自造的格言警句,或共鸣、或讨论,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对此,学生非常欢迎,每次作文本发下,只见每位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看评语,然后互相交换传阅,这样一来,整个写随笔的过程成了“找材料——评材料——交流思想——信息互动”的一项“工程”了,许多同学的才华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现。有的学生主动提出要我在写作法方面给予批改评判,我给他们的回答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得来全在不意之中”。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每次考试改卷,改作文的老师都说:“我教的学生语言有文采,见解深刻的学生比别班多。”还有不少学生纷纷向校刊投稿,有多篇随笔被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王大发同学的随笔《我为“神舟五号”飞船上天而自豪》在州级刊物上发表,张小红同学的随笔《泪雨》也在《中学生作文选》上发表。随笔实在并不“随”啊!写作能力则在潜移默化而水到渠成;作文尖子在“不意之中”崭露头角。

今天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因为它的内容宽泛,容易抒发学生性情,非常受师生的欢迎。但是也应看到话题作文训练过滥的问题,因为高考只考话题作文,所以隔三差五找一些话题给学生写,作文仍进步不大。其实按照新课标的理念,首先要解决语言的积累,材料的积累的问题,量积累多了提高作文水平才不是空话,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作文能自然流露和抒发,而不是笔不由己的“挤牙膏”。实践证明,让学生坚持积累知识、搜集材料,坚持写随笔的做法,其效果远远优于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优于单调的话题作文训练。

『肆』 我一写作文就害怕,一篇作文要写很长时间,写的也不好,怎么办 (上初中了)

首先,要克服你自己对写作文的恐惧感,每天在心里自我鼓励说“我不怕写作文,我最爱写作文”(建议每天早上起来时这样自我催眠一遍),这是心里上的暗示。
下面就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把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以及你感兴趣的人、是、物记录下来,作为日记、周记。养成写周记、日记的习惯,一开始哪怕是记流水账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记下那些人、事、物。这些日记、周记可以作为你以后写作文的素材,有用得上的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
2、没事就多翻翻词典,多积累一些辞藻,抄录下来,写作为的时候可以用得上。
3、多看看名家名作(建议一开始看一些短篇的文章,比如杂文、微型小说等等),学习里面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把好词好句抄录下来,写作文是可以引用这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模仿这些名作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的方法。
最后,介绍个行文结构方法:总(总起)——分(分叙)——总(总结),对于不拿手写作文同学来说,这种三段式结构最好掌握,而且更容易得高分!切记:在开头时简要点题(不要啰嗦,直接点题,阐明中心思想);结尾时也要再简要点题,做到前后呼应、画龙点睛(也要简洁、不罗嗦)。这样便于老师批改时看到你的中心思想,老师都很喜欢这样的行文思想,分数会打得高些。
注:记得行文时要始终紧扣中心思想啊!

『伍』 初中生作文写得慢,有时不知道该写什么,还很怕写作文。该怎么办

1,多复写,多读,多练,多修改。制2,观察生活,注重积累。3,有感而发,勿无病呻吟。4,坚持写日记。5,阅读文学名著。6,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和写作技巧。7,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格式和技巧。8,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要求观点正确,立意新颖,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语言简练,文字优美,文笔流畅。

『陆』 怎样让学生不怕写作文

怎样让学生不怕写作文
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提写作文,不是摇头就是叹气,总是抱怨“没啥可写”的。仔细分析,这“没啥可写”其实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真的“没啥可写”。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实在是没话可说;第二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缺少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生活中的素材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第三种是“不知道写啥”,有些学生把作文看得过高、过于神秘,觉得身边的小事,不值得一写,不善于发掘,眼高手低,忽视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没啥可写”的困境,打开创作的源泉,这是作文教学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引导。一、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的“美”。“万丈高楼平地起”,材料是写作的基础,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占有材料,正如盖房子需要准备好砖、瓦、石灰、钢筋、水泥、木材等一样。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来源于生活。古往今来,作家们都是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受生活的启迪,才写出了一篇篇的佳作,一部部的巨著的。不接触社会,不积累生活素材,自然难为“无米之炊”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呢?一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接触生活,鼓励学生在周末去游公园、看展览,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或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二是引导学生通过书报、杂志、电影和电视等间接了解社会,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生活的“美”。观察是认识生活,积累材料的最基本、最初始的行为。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发现问题,有东西可写。如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素材就会很贫乏,所以说观察力是写作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巴尔扎克说过:“什么叫生活呢?无非是些细小的情况,而人类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因此,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细小的情况”是解决“没啥可写”的重要途径。如下面一段话:“这种鸟只有麻雀大小,体态轻盈,活泼可爱,它的身上为橄榄绿色,腹部是白色的

『柒』 怎么样才能克服害怕写作文我害怕写作文

怕作文,主要是因为作文写不好,假设你每次作文都被老师当做范文,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我想你就不会怕作文而是很自豪了吧。
因此,根结就在于你的作文写不好。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困难。
简单在于,多读,多看,多写,多练,多想,经过长时间积累,你自然就能将作文写好!
困难在于,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想要考试时写好一篇作文,你就得在平时写十篇、百篇甚至千篇的作文,说说容易,坚持难!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提高作文水平,那么开始做以下几件事:
1、买些适合你的作文书开始看,开始读(多读,多看)
2、买些笔记本,将你看到的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多写)
3、将你经常要写的作文名字罗列出来,模仿优秀作文进行自己的创作,注意自己写的和那些优秀作文的差距在哪里(多练,多想)
4、每个作文名,只要能够写出三篇不同的作文,而且要和那些作文书上的优秀作文没有太大的差异,就算你成功拿下作文关了,保证你从此不再怕作文

『捌』 怎么样才能克服害怕写作文

你喜欢看?
小说?漫画??电视?
还是报刊?
喜欢玩什么?
如果喜欢的话看完就没有版什么感触吗权?
你每次玩完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有什么想法感受马上写下来
那样的文才最深刻最打动人同样
也会得到最好的评论
你 可以试试怎样^ ^
加油啊!
希望可以看到你的文啊^^^^^^^
我最讨厌看那种白开水似的文了,我相信你肯定也不喜欢 +U+U+U
玩可以啊...我支持,在玩中可以得到很多收获的.譬如志同道和的朋友/对事物的感受/对某个方面的的新的认识--------------------------------

『玖』 怎样不怕写作文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一、 写作能力来自知识的积累.
能力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能力的基础正在于知识.试想一下吧: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的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古人认为写作中不可缺少“才胆识才”四种因素,其中“才”是先天具有的,“识”才是后天勤奋学习而获得的.而“胆”“力”则是“才”、“识”结合的产物,所以眀人李东阳认为“识先而力后”(《怀麓堂诗话》),此话很具有唯物辩证法.
正因为如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我常用的方法是:
老师多讲.无论是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课,对于写作规范之类是讲而不多的.最多的是知识的传授、信息的传播.从世界数学难题“四色问题”到“神舟五号”飞船上天,从美国发动惨无人道的伊拉克战争到民怨沸腾的台湾大选……只要写作需要,我作文课是无所不包的.当然,这不是上课开无轨电车,瞎吹乱侃,所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与作文教学密切的结合.例如,当我讲《围城》中“有人吃苹果从最好的吃起,有人吃苹果从最坏的吃起,”的故事时,就诱使学生作发散思维,让学生考虑:这两种人,谁是乐观者?谁是悲观者?最后的结论又总是出乎大家意料,因为两种人都可能是乐观者,都可能是悲观者,在一阵兴味盎然的笑声中,学生学到作文构思、立意的思维方法.可见,写作的规范、方法正寓于具体的信息、知识之中.
学生多看.教师多讲,当然不能代替学生的多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讲仅仅是对学生自己多看的指导,我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多看.我是不惜挤出语文讲课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刊的.我常常从图书馆借出多于全班人数两倍的杂志,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阅读、摘录.对此,学生十分欢迎.另外,我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摘一则剪报.并对所剪文章写一篇评、感类随笔.学生为找一篇好文章,每周必须读相当数量的报纸,对许多文章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写随笔,则对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读报、剪报、评报的习惯.积累多了,知识自然也丰富了,“不意”之中,写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这方面,我的一点体会是,一个人阅读的多少,决定了他知识总量的多少;而知识总量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他写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说知识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会写的人;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必定不会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则是不容置疑的.
二、 知识的积累导致写作欲的产生.
一个人知识素质的优劣、知识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这首先从写作欲的产生方面表现出来.
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兼收并蓄,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到了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他们会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只盛水的缸,当一张储存信息的磁卡的.人的表现欲,发表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这也如十月怀胎,既然胎儿成熟,就不愁分娩了.其实学生怕写作,写不好作为的最主要原因肚内寥寥,没东西可写,既然有东西可写兴趣也相伴而生了.2004届高三120班汤云斌同学的进步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高一入学时,这位同学成绩平平,很不起眼.但对我讲课特别感兴趣,塔喜欢我讲各种知识、信息;也喜欢听我讲自己的写作体会;更喜欢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写作兴趣骤然而升.表现欲、发表欲促使他自己不断地写,对教师布置的作文更是认真完成.作文成绩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屡次在校刊上发表作文,一次在县级、校级作文竞赛中获奖.今年高考他的语文取得128分的好成绩.
三、 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
我是不主张在作文课上过多讲写作法、写作规范的,即使讲,也是把主要内容放在各种范文的讲析上.我觉得不应让学生以为学一点写作法自己的作文就能写好了.因为这种误解常使部分学生在写作学习上追求急功近利,到头来一无所成,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在是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靠多读、多写、多积累贯穿的.
每周写随笔,是我作文教学的法宝之一.前文已提到,我要求写的随笔是紧密结合读报的评感式.对这类随笔,我一般从不在写作法角度进行评判,也从不评分打等级,对每次随笔,我都根据学生所写发表自己的感想,每周写下80句左右自造的格言警句,或共鸣、或讨论,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对此,学生非常欢迎,每次作文本发下,只见每位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看评语,然后互相交换传阅,这样一来,整个写随笔的过程成了“找材料——评材料——交流思想——信息互动”的一项“工程”了,许多同学的才华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现.有的学生主动提出要我在写作法方面给予批改评判,我给他们的回答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得来全在不意之中”.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每次考试改卷,改作文的老师都说:“我教的学生语言有文采,见解深刻的学生比别班多.”还有不少学生纷纷向校刊投稿,有多篇随笔被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王大发同学的随笔《我为“神舟五号”飞船上天而自豪》在州级刊物上发表,张小红同学的随笔《泪雨》也在《中学生作文选》上发表.随笔实在并不“随”啊!写作能力则在潜移默化而水到渠成;作文尖子在“不意之中”崭露头角.
今天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因为它的内容宽泛,容易抒发学生性情,非常受师生的欢迎.但是也应看到话题作文训练过滥的问题,因为高考只考话题作文,所以隔三差五找一些话题给学生写,作文仍进步不大.其实按照新课标的理念,首先要解决语言的积累,材料的积累的问题,量积累多了提高作文水平才不是空话,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作文能自然流露和抒发,而不是笔不由己的“挤牙膏”.实践证明,让学生坚持积累知识、搜集材料,坚持写随笔的做法,其效果远远优于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优于单调的话题作文训练.

阅读全文

与初中怎么不害怕写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