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四百字。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古代称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连在一起的。春节自不必说,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自然是月饼了,到了冬至要吃饺子,年节最后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豫东二月二早上吃煎饼自然属于“吃龙鳞”之列。 二月二又是土地爷的生日。
民俗是约定成俗,没有明文规定,不过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满了想象,也有现实。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梦想。它给人们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纯真。有时也给了人们信心……
⑵ 小学五年级作文《二月二龙抬头》
在网上找的、【在万物复苏之际,东方苍龙初露头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不过作文最好还是自己写哦、
⑶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
我平时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妈妈才来接我回家。那天,我记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学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是让他们晚上来过节。
“过节?”我顺手翻开日历,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点诧异,“没听说今天是什么节呀!”
外婆微微一笑,说:“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
“我怎么没听说呀!”
“嘻嘻,你看——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我们家的‘小博士’真够孤陋寡闻了。”外婆扬扬眉毛,显得很得意。
我知道外婆分明是在“报复”我。前些天,外婆看见街上有很多人在卖玫瑰花,就问我那天是什么节。嘻嘻,连情人节都不知道,真够孤陋寡闻了。可是,今天的我却有点尴尬,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让我这个“小博士”怎么在外婆面前立足呢?
那天临上学时,我给外公悄悄留了一个纸条儿,请他上网帮我下载一些关于“二月二”的资料,并且恳求他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里找回面子。那一天,我听课时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着“二月二”的事儿。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给我一沓打印好的资料,我便关起门来“恶补”。原来,“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据说,“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业节气有关。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
哈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想,只要我亮出“现买现卖”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一点知识,就准能把外婆“镇住”。
吃午饭的时候,我问外婆:“你知道什么叫‘龙抬头’吗?”
外婆还是微微一笑,说:“我外孙子今年小学毕业,而且要考重点初中,这就是‘龙抬头’啊!”
“这是迷信!”我还要继续说点什么,却见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后面的话咽下去了。外公小声告诉我:“这是民俗,不是迷信。在民俗里,总是寄托着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我凝神注视着外婆,发现他的眼神里闪动着一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大概就是外公说的那种“最殷切的企盼”吧?望着慈祥的外婆,我的心里涌动着许许多多的感动。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怎么过“二月二”,不知道外婆会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我从资料上得知,在“二月二”这一天,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外婆是北方人,会怎么张罗这个节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我充满好奇地问。
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说:“保密。”
那天下午的课,我还是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学回家,我像猫儿似的悄悄溜进饭厅,只见桌子上摆了满满一盘年糕——好像是从红蜻蜓蛋糕店买来的那种,此外还有几个凉盘儿和一瓶我喜爱的百事可乐。原来“二月二”也没什么特别的呀!
我看见厨房的门欠着一条缝儿,便偷偷地去“侦察”。厨房里,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往一个大盘里摆。她摆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顺序,猪鼻子挨着猪鼻子,猪耳朵挨着猪耳朵,摆好之后仍像一个不曾切开的猪头趴在那里。然后,外婆往猪头肉上撒了很多大块的葱花儿和各种佐料,最后放在锅里蒸。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我是从来不吃肥肉的,今天这个节怎么过?
晚上,爸爸、妈妈在桌上对外公、外婆表示感谢,说你们的外孙子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争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一定考上重点初中。
“轮到你说了!”妈妈拉着我的衣袖,“请‘小博士’发表祝酒词!”
我一直看着那盘子肥凛凛的猪头肉发呆,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不说就不说吧!”外婆把一大块猪头肉夹在我的碗里,“来,常常外婆的看家菜。”
外公也鼓励我说:“来,快吃吧,这道菜具有美容、健脑的神奇功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四双眼睛的“监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块猪头肉塞到嘴里——说实话,我原本是想趁他们不注意时再吐掉的。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后来我竟然大嚼大咽起来,外婆蒸的猪头肉,肥而不腻,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当香啊!
后来,我向外公、外婆敬了酒,感谢他们几年来对我地精心呵护,让我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没有勇气卖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那一点点知识,只是说,“二月二”是民俗,不是迷信;民俗是大海,我们永远都不能完全读懂它。我还发自内心地说,外公、外婆懂得的东西就是比我多,我要永远向他们学习。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过“二月二”,我希望以后年年到外婆家去过“二月二”。我将带着最美好的人生体验,去热爱外公、外婆。我一定会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的东西,作为我生活与奋斗的力量。我会永远记住——外婆家的“二月二”。
⑷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300字
相传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叫做“龙头节”,是我国农村传统节日一。古时候,人们认为龙冬天在地下睡眠,从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云步雨。农历的二月二日,正是春分前后,冬天里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民间纪念这一天,是盼望风调雨顺的好收成。
在我的家乡,有句谚语:“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在龙头节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院子里画仓子。这件事由长辈进行,有的用灶灰,有的用谷糠,一把一把往院子里撒(画),先画出尖尖的仓顶,再画个鼓鼓的仓肚,最后画仓门,有的还在仓门外用灰撒成梯子形状,整个仓子的大小约一市尺左右。画好后抓些五谷杂粮放在仓子里,最后在上边盖上木板,以防鸡、鸟来食。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祷告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⑸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⑹ 二月二龙抬头励志初三作文
农历二月抄初二,是一个“龙抬头”的日子。爸爸告诉我:“天上主管风雨的龙在睡了一个大觉后,会在这一天醒来,而人们会在这一天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今年风调雨顺”。果然这连续好几天都是细雨绵绵的。
傍晚我们一家就赶去云溪村看龙灯,到了那里,远远就看到村子场地那儿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场地中内盘着一条很长很长的板凳龙,我猜该有两百米了
吧,巨大的龙头都有我两人高了呢。随着两声鞭炮响,巨龙就舞动了起来,龙头引着龙身在场地里来加穿梭,真的像活龙一样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巨龙盘旋了十几圈
后,穿过小桥,沿河而上,长长的龙身一字排开,龙身上的灯光倒映在河水中,仿佛河里也有一条长长的龙在水里游走。两条龙相伴而游,真是太精彩了。
河中,还漂着一艘漂亮的龙船,整个船身透着明明亮的光芒,我还幸运地上了一会儿龙船呢,你羡慕吗?这可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漂亮的板凳灯和龙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⑺ 二月二三日龙抬头的作文500字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每年的春节自腊月初八就正式专开始,一直到来属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正是仓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这天一般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这时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在二月二这一天,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为什么要理发呢?那是因为人们认为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做“龙剃头”,预示着一年都有好彩头,都会在这一天,修剪一下头发,轻轻松松,从头开始。
⑻ 二月二龙抬头学校开展活动的作文500字
民间传说,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
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
从此以后,
雨水会逐
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
;
大仓满,小
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
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
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
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
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
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
人间千秋罪
;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
时,
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
炒一炒开了花,
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
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
并在院
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
!;
玉帝一
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⑼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 600字
在我们富饶的清徐县城里,有一个在万物复苏之际,东方苍龙初露头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请采纳 给好评哦 祝福你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