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习俗作文记叙文六年级

习俗作文记叙文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1-02-18 21:45:36

1. 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记叙文600字

每年农历的
,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
,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
。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
”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
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
”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
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
,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
,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
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
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

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
,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
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
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2. 六年级作文 《感动我的 》,记叙文600字 速度!!

感动我的一瞬间
人生是由无数的一瞬间组成的,有令人兴奋的一瞬间,有令人激动的一瞬间,有令人伤心的一瞬间。比如:被老师表扬,读你的名字的一瞬间:没写完作业却打下课铃的一瞬间。一瞬间,时间虽不长,但令人难忘;一瞬间却也可以是一个奇迹,让执迷不悟的流浪人回头,突然间的一个解决数学难题的灵感。都是在这一瞬间发生的。几千亿个瞬间构成了一部人生电影,里面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有许多瞬间都被我们忽视了,只有一些比较不同寻常的瞬间或许我们还会记得,例如:昙花绽放。我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一瞬间生命的辉煌,洁白透丽的花瓣,始终不愿绽放,是它在害羞,还是她在“死亡”面前退缩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忽然有一道月光斜斜地落在了花瓣上,我屏住呼吸,眼见着那紧合的花瓣一点一点地缓缓地展开,看见里面微黄的花蕊了它越开越大,仿佛在尽情地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不一会儿,昙花完全绽放了,它迎着风,迎着月,在诉说着它的无悔……
有这么一件事,某地发生了地震,地震把房屋震塌的那一瞬间,一名老师把二十几个孩子推走,自己却被震倒的房屋压住,那一瞬间,在完全消寂的世界里,有一道光从他的身上闪出,它的名字叫作师德。血红色的血洒满了大地,这一刻把所有的人震惊了、感动了……如今回想起她的笑,她的声音,她关心每个人的手,心像被针刺痛了一般,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她就像是昙花,她的生命在短短的一瞬间大放异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当蚕的最后一缕丝吐完它的生命就将结束,但那位老师却无怨无悔,当蜡烛的最后一滴“泪”流完。它的辉煌从此不再,但那位老师却无怨无悔……
其实,人生是个大舞台,只要刻苦、认真、努力,每个人都能唱主角,每个人都能在成功的一瞬间证明自己。

3. 中国习俗一篇作文记叙文一千字

一、“四时八节”
“四时八节”,是益阳本地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原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便是“四时”。“八节”呢?并非指二十四个个节气中的春分、秋分、立春、立夏、夏至、东至、立秋、立冬此八节,而是指流行于民间的八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日(重阳节)、过年(除夕日)。
二、过年、春节习俗
春节,俗称新年。原本仅指农历正月一日这一天。现在泛指从农历十二月(旧称“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起至正月十五日闹完元宵节才告结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广泛流传于汉、壮、蒙、满、侗、瑶、白、黎、纳西等近二十个民族之间;二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旧时与新时代节庆活动交相辉映;三是风俗古朴,礼仪频繁,形式多样化;四是节庆时间长,岁末年初前后共长达二十多天,天天都是春节节庆日,且气氛热烈,喜庆祥和,令人陶醉。
这期间有许多礼仪习俗和活动内容,现摘要简述如下:
1、家家办年货
2、户户大清扫
3、祭祀灶神爷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节”,或称“祭灶节”,“新年”)这天,旧有“祭灶神”的习俗。据说,灶神爷(又称“司命菩萨”)是天皇玉帝派到人间来监督和奖惩人们的善恶之神。家家都有,每年在过小年的晚上,上天堂向玉帝汇报人间的善恶情况。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乡民为其设祭送行,谓之“祭灶”。4、贴春联
春联,是我国最早出现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对联形式之一。多用来表达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和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幅春联(现在凡有门窗处都贴对联),还有横披。这样就给本来热闹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更加浓郁的喜庆气氛。
春联是对联,门对的一种常见形式。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古时候,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因而对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无法正确理解。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时,就总认为是有鬼神在作祟。于是,在腊月里多数人家用两块桃木削成一两寸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挂于门侧。这实际上就是将门神与春联合在一块了。
5、挂年画

春节来临之际,湖乡人民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之外,还有挂年画的传统习俗。其中有一首描述年画的诗特别有趣:“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此诗借咏年画,描绘了春节将到之时,民间普遍挂年画的新气象。

6、吃团年饭:
等待外地的亲人赶回家中之后,家家户户在大年那天中午要张罗一桌特别丰盛的宴席。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十多盆美味佳肴,摆满大圆桌。白酒、啤酒、饮料款款齐备。全家围席而座,大吃大喝,谓之“吃团年饭”。
7、守岁、关财门:
大年之日,团年饭一般都吃得慢也吃得多,时间拉得很长。有的人家吃上2~3小时不散席。因此,平常有人责怪别人吃饭慢吞吞时,就比喻说他是“吃年饭”--慢条斯里的,一点也不性急的。吃过年饭,天色渐晚,这时家家户户便在堂屋里或烤火房内堆起丁块柴烧起大火,把屋内外所有的灯都点亮。七仙湖区农家流行俗语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8、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
9、耍龙舞狮打花鼓:

10、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称“上元”(古称“上元节”),又叫“灯节”。
三、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变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现在,我国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四、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农历24个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作为民间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①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五、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六、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日,人们简称“六月六”,为“天贶节”。始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天贶”即“天赐”之意。真宗以第二次降“天书”至各地之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并于岱庙修筑“天贶殿”。
八、乞巧节
“乞巧节”又称“少女节”、“女节”,或“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日。源于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最早记载于《诗经·小雅·大东》里。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据说那天是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且每年只有一次。人们在晴朗的夜晚,牛郎织女两颗星星才看得真切。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女子都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节日里,民间有晒物、乞巧等习俗。在这个节日里,古时候的人们还在庭院里搭起彩楼,谓之“乞巧楼”。妇女们摆设香案,陈列瓜果,穿针引线,乞求智巧。
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登上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地方在那天中午的太阳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面上,根据针在碗底的影子来确定是输巧还是得巧。还有的地方以此日为“少女节”。年轻的姑娘举行“慕仙盛会”。江南一带,在这天解开孩子们脖子上的五色彩丝,甩于屋顶,谓之送健绳。广州一带甚重七夕节。家家户户陈列瓜果以及各色香花,化妆用品,少女盛装,于月下祭拜七姐(毛蓝七姊妹)。广西等地的人民在这天储水,叫做“双七水”。据说用此水洗浴,可以避邪祛病,达到洁身美容效果。古时台湾、福建等地的人民把农历七月七日作为“情人节”。
如今,中国人较普遍地将七月七日定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仙湖区人民喜欢民间故事传说,据说牛郎织女在七仙湖边结舍成亲,生儿育女,因此,“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人讲得绘声绘色。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许多人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观看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
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讲着古老而神奇的爱情故事。习习的晚风带走了白天的炽热,神奇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最为有名,请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九、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是汉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时期已开始中秋赏月。唐代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之风俗。北宋太宗年间(988-1003),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与春节、端午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此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当中也很盛行。
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百果成熟之际,又因此时月亮与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因此,“花好月圆”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该节日的节庆活动以及民俗心理是极为有情致、颇具诗情画意的。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自习俗有异,但有许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①拜月赏月:每当明月升起,清辉晒满大地之时,人们便在露天或桂花树下摆设桌椅,把圆形的果子(苹果、葡萄、枣子等)和圆形的食品(月饼、糖果等)端上桌子。全家老小围在桌边,默默地仰视着明月,肃然站立片刻,以示祭月拜月。之后,全家人围桌而坐,共享美味的食品和明月的清辉。文人墨客或雅士大家此时此刻往往会诗兴大发,搜索枯肠,吟诗唱对。因故不能回家团聚的夫妻、情侣,身处异乡,仰望圆润的明月,勾起对故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宋朝大诗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无疑是给天下所有不能如期团聚的有情人的最美好的祝福。“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人们把中秋明月当作团圆的象征,因此“独在异乡为异客”者,总是在中秋佳节之夜,每当看到“床前明月光”时,便会“疑是地上霜”,然后情不自禁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起来。无疑,唐朝诗人李白这首《静夜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自古以来独处异乡之人对自己家乡及亲人的无限思念情结,深刻揭示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深情向往。
②品尝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宋代,流行于元朝。相传,元朝末年,各地灾荒严重,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官府。为了秘密联络起义平民,泰州张士诚把写有八月十五日杀敌起义的秘密传单夹制在月饼里面,送给平民。起义平民吃到月饼后,就知道了起义的时间、地点,从而一呼百应,举行了民族大起义并取得了胜利。后来,在八月十五这天就流行互赠月饼,吃月饼的习俗,以示对前人的纪念和对亲朋好友的节日祝福。
③送礼拜节:中秋节这天,民间盛行走亲访友,互赠礼品,特别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节日拜会岳父母大人。礼物不拘轻重,但月饼是不能少的。另外还有糖果、酒类、水果、糕点等。最好是成双成对,表示吉利。如当代月饼有“七星伴月”,“八仙团圆”,“九龙戏珠”等等。均是双数,又是名牌,价格也不菲哟。
④中秋集会:每年中秋佳节,现代人们会聚集在城市的广场,或公共绿地,举行大型的集会。内容有文艺表演、武术竞赛、篝火晚会、情侣化妆舞会、集体婚庆大会等。还有的地方在山地湖边宿营,海滨举行自助式烧烤集会,露天夜食集市和服饰贸易集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人目不暇接。场面盛大而热闹非凡。有的地方节日集会自娱自乐,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十、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重阳”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屈原的《楚辞远游》之中。“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可见重阳节在战国时代已形成风俗。到汉代重阳节在民间流行。起初,重阳节俗的主题内容只是“登高避难”而已。在代代传承过程中,其内容不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农历九月九,正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人们喜欢在这些日子里扶老携幼,登高望远,观赏无边的秋景。放风筝、赏菊花、吃重阳糕、饮酒对歌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对秋天美好景色的描绘。重阳节这天,有的地方举办庙会,赶集等活动。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登山秋游活动。有的单位还组织职工或退休老人进行爬山、登高比赛等活动。
根据东方健身长寿中心的建议,1986年,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这天,各单位开展敬老活动,并发动全社会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尊老敬老已成为重阳佳节活动的一项重要新内容。

十一、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的做法:红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
腊八节这天也是佛教节日--“成道节”。相传,释迦牟尼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遭难被牧女所救,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合家聚食,还馈送亲友邻里。今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特别是洞庭湖南部地区人民仍保留着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虽然原料上有些变化,但营养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现在我们吃的“八宝粥”、“八宝饭”,就是源于我国古代的“腊八粥”。不过,如今物质丰富了,原材料一年四季都有卖。“腊八粥”--八宝粥(或八宝饭)不一定非要等到腊月初八才得有吃。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有的地方在举办婚宴,特别是生了孩子办喜酒时,常常供食八宝饭或八宝粥之类。它有三层意思:首先源于民俗中的宗教信仰--佛教,人们认为能辟煞祛邪,保佑平安;二是可增加食品花样,让客人享受多种口味的食物;三是可增添节日喜事气氛,显示主人的殷勤好客,因此人们乐此不疲,一家比一家做得好看又好吃。

4. 4篇作文,记叙文,6年级的,3篇(15分最高

1,短暂的小学时光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还有半年离开母校真不舍得。离开这些好伙伴,会有感到心痛,毕竟相处了五年(我是二年级转来的),在这几年里,我们经历过许多事情:转来了新同学,让班上又多了一个家庭成员;当然,我们班也有同学转走,但他们的音容面貌却永远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大家一起参加运动会,为班级争光,拉拉队员为比赛的同学呐喊助威,运动员们听了更有劲了;同学们一起齐心协力办好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会;全班有四十人去参加军事夏令营,大家住在集体宿舍里,晚上趁巡查的老师不在,就开心地说着悄悄话,在离开教官的时候,都哭得稀里哗啦,因为我们很重感情。在去爬狼牙山时,同学们互相帮助,谁爬不动了,就拉他一把,因为我们懂得帮助自己的“亲人”(难道相处这么久还不算亲人吗?)。这些事足以让我们舍不得分离。但不管多久,我们终究会分开,不是吗?就让我们在剩下不多的快乐时光里,好好珍惜彼此,好在分开时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在剩下的时光里和自己的朋友,同学过得开心,哪怕在分开时也可以笑着说:再见,朋友,相信我们过不了多久还会相聚的!就让我们等待着那天的到来吧!我的好兄弟,好姐妹!

2,倾听父爱的音韵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的心。本该悠闲地星期六随虽期而至,但我丝毫没有觉得轻松,因为已经步入六年级的我,照例要上课。
下了课,老天偏在这时“落井下石”,竟然下起了大雨,这让我倍感烦闷。我缓慢地走下楼梯,站在门口,我想,我应该如何回家?这时,在白茫茫的雨中,我看见了一个蓝色的身影向我走来,那人手里拿着一把伞,并且,夹着一套雨衣,那人走近之后,我才看清了,原来那是爸爸!那高高卷起的裤腿被雨水打湿了,紧紧地贴在腿上。爸爸边递给我雨衣,边对我说:“快穿上雨衣吧!”“爸爸你本来可以等雨停了再来的!你看,你都被雨淋湿了,会感冒的。“孩子,我是怕你感冒啊!”听了爸爸的话,我满心欢喜地感受着父爱,天空中的雨点也有节奏地打在雨衣上,像是爸爸心音的和弦。
我忽然觉得爸爸的动作虽然平常,但却是感人至深的。那是用爱组成的乐章,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我爱我的爸爸!

3,这就是幸福
世事的变迁日新月异,唯有幸福不变,它总是追求着朴实无华,它的真正定义就是:简单。
有人说,幸福是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能够美美地饱餐一顿;有人说,幸福是在完成了作业后,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静静地看一部电影;还有人说,幸福是在做错事后,得到家人的安慰……其实幸福并不用那样轰轰烈烈,如果你问我,我的幸福是什么,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幸福就写在这张纸上。
由于我和外婆亲吧,我自小就在外婆的呵护下长大,外婆的生活很简朴,但在朴实中充满着浓郁的幸福气息。
外婆是个可怜人,在妈妈八岁,舅舅四岁的时候,外公就远离人间,外婆一个人便挑起了家庭重担,每天起早贪黑,总有忙完的事。渐渐地,妈妈和舅舅长大了,婆婆总算可以省心了。
没过多久,我悄悄降临,婆婆得知消息,倔脾气的她,怎么说都要带我,就这样,我和婆婆生活在一起。
小时候的记忆模糊不清,但总有一个细节是念念不忘的。那时我四岁,每天婆婆总会握着我的小手写字,她的手指略粗,指头根有一层又黄又硬的茧皮,指甲盖又厚又坚硬,剪都剪不动。大概是因为常年做农活形成的吧。
“琳琳,”婆婆微笑着,那布满皱纹的脸像一朵盛开的老菊花,眼中闪着我从未见过的神采,“我们今天写什么字呀?”
我想了想:自己的名字一定要会写。便高高举起笔,“我,我要写我的名字!”
“好。”婆婆握着我的小手,轻轻放在桌上,那双手显然不如以往那么灵活,但我能感觉到心里暖暖的,流淌在我血液中,和婆婆的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一刻,好静好静,就连一根银针轻轻落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我回头望着婆婆,她满头花白,黄褐色的脸皮上一双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几乎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掰开,婆婆人老了,眼睛不好用了,但她还是专注地写下了我的名字,看到这工工整整的字,回忆起和婆婆生活的日子,是她让我拿起笔学写第一个字,是她第一个让我懂的人世间的幸福,我紧紧地抱着婆婆,轻轻地在她耳边说:“谢谢!”
已过多年了,每当我看到大人教小孩写字,就看到了幸福。
幸福不用是什么刻骨铭心轰轰烈烈,只是平淡如白开水般的生活中一丝清浅的涟漪,虽微小却能漾到心底;只是如同虚无的空气中的氧,虽透明却能烙在生命里;只是如同被树叶剪得七零八落的阳光,虽细碎却能温暖人生的冬季。
我相信,幸福的真谛就是简单。

4,与友情同行
窗外,天已经亮了,阳光洒在屋里,秋风轻轻吹过,阳光微微摇动,梧桐树正无声无息地落着叶子。
记忆的思绪似小船缓缓划过湖面,水面漾起一道道波纹……
那是一个秋色渐浓的日子里,我慢慢走向教室,看到同学并不多大家都在早读,于是我加快脚步走向座位,放下书包,拿起语文书,随着朗读声我们走进课堂。
窗外一阵阵冰冷的秋风总让人感到一丝丝寒意,校园的银杏树暗黄,仿佛是要将秋的黄全部用尽似的,教室虽然被秋拥抱着,但却好似春天,整个屋子充满温馨和暖和。
“叮叮叮……”时间好似流星,一飞而过,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只剩下我和小芳了。我收拾好书包,准备起身回家,小芳正拿着一个粉色礼盒向和我走来,“陈琳等一下。”小芳加快速度跑向我,将东西伸向我,手微微颤动,“送给你。’
“我?”
“恩,”小芳点了点头,“你要转学了,把这件礼物留作纪念吧。”
我伸出双手,慢慢伸向礼盒,喉咙好像堵住了,我接过礼物,礼物拿在手里好沉,我没有说话,她看着我,我们尴尬的站在哪儿,外面雨无声无息地下,秋天的雨很小,很细,像牛毛针尖般,温柔地落了下来。“下雨了,”我往外看,为了化解尴尬,“我该回家了,不然就走不了了。”
我抓起书包,跑出了学校,不知小芳走没。
雨停了,我独自走在漆黑的夜中,路旁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伸展着,手好沉,口袋里大概装满了友情吧,可是在和她的学习生活中,我却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
太阳又带来了新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教室里没有她的身影,她病了,我没来得及和她告别。
秋意渐浓时,友情更显珍贵;秋意渐浓时,真情有恒;秋意渐浓时,我能与友情同行。

5. 六年级作文(写一篇写人记叙文)450字

我的表弟

我的小表弟今年十岁了,比我小一岁,他长的很瘦小,但眼睛特别的大,一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很帅气。他很聪明,也很淘气,我觉得他最大的特点还是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

弟弟对学习很重视,他的学习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他平时上课都认真听讲,一放学也都先写完作业再玩。其实弟弟也挺贪玩的,他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是个游戏高手,有些游戏我都是跟着他学的。他平时都是写完作业就开始玩电脑,而我也就周末能玩会,我就纳闷了:我的学习怎么就不如他呢?

听舅妈说,有一次弟弟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竟然没有进前三名,他心里很难过,一进家就进他房间大哭起来,舅妈以为他与别人打架或出什么事了,问了半天他才说是因为自己考试的不好。舅妈一看卷子说这次的考试题有点偏难,一次没考好也没什么。可弟弟却不这么认为,他把卷子拿出来让舅妈给他讲错题,然后把错题都认真的抄到一个本子上,分析错的原因,并下决心说下次考试一定要考好,当天他还处罚自己没玩电脑。妈妈说这一点我与弟弟是截然不同,我是考试不好也不好好的找原因,总是找各种理由,错过的题有时还能再错。

每次弟弟都报辅导班:作文、英语和奥数,这几个班都连报了三年了。本来舅妈想着只给他报英语班就行了,可弟弟却不同意,非要连续报。我就不行,总是觉得想着周末好好的玩,不想报辅导班。

弟弟虽说比我小,可是他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怎么样,大家喜欢我这个争强好胜的小表弟吧?

6. 六年级作文《感动我的》,记叙文600字速度!!

感动我的一瞬间
人生是由无数的一瞬间组成的,有令人兴奋的一瞬间,有令人激动的一瞬间,有令人伤心的一瞬间。比如:被老师表扬,读你的名字的一瞬间:没写完作业却打下课铃的一瞬间。一瞬间,时间虽不长,但令人难忘;一瞬间却也可以是一个奇迹,让执迷不悟的流浪人回头,突然间的一个解决数学难题的灵感。都是在这一瞬间发生的。几千亿个瞬间构成了一部人生电影,里面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有许多瞬间都被我们忽视了,只有一些比较不同寻常的瞬间或许我们还会记得,例如:昙花绽放。我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一瞬间生命的辉煌,洁白透丽的花瓣,始终不愿绽放,是它在害羞,还是她在“死亡”面前退缩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忽然有一道月光斜斜地落在了花瓣上,我屏住呼吸,眼见着那紧合的花瓣一点一点地缓缓地展开,看见里面微黄的花蕊了它越开越大,仿佛在尽情地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不一会儿,昙花完全绽放了,它迎着风,迎着月,在诉说着它的无悔……
有这么一件事,某地发生了地震,地震把房屋震塌的那一瞬间,一名老师把二十几个孩子推走,自己却被震倒的房屋压住,那一瞬间,在完全消寂的世界里,有一道光从他的身上闪出,它的名字叫作师德。血红色的血洒满了大地,这一刻把所有的人震惊了、感动了……如今回想起她的笑,她的声音,她关心每个人的手,心像被针刺痛了一般,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她就像是昙花,她的生命在短短的一瞬间大放异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当蚕的最后一缕丝吐完它的生命就将结束,但那位老师却无怨无悔,当蜡烛的最后一滴“泪”流完。它的辉煌从此不再,但那位老师却无怨无悔……
其实,人生是个大舞台,只要刻苦、认真、努力,每个人都能唱主角,每个人都能在成功的一瞬间证明自己。

7. 急!描写毕节风俗600字记叙文作文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写的就是毕节的,参考一下吧:

名字的故事

作者:嚎叫的苍蝇(www.1970s.net/club)

从前住在小县城毕节,不大,鸡犬之声相闻大致就这样,街坊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说熟悉基本都还面善。有时候谁谁发一声喊“小xx”回应甚众,让人不禁莞尔。这起名字,似乎大家都心有灵犀着呢。

最常见的是名前加个小,比如x波,就叫小波波,x卫东便是小卫东,以此类推。或者索性复读名字,比如玲玲,丽丽之类。父母平时也这么叫,一旦哪天听到加上姓氏叫成全名,这小xx便得当心----准是什么勾当东窗事发,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还有一种就是依照排行起名字,但还是有些区分,大孩子前缀必是“老”即老大,第二个以后便有老有小,老二可以小二也行,最后一个孩子除了可叫排行之外还有种称谓---老幺。这种叫法在一个小院(我们那地方叫做龙门头)里可以,放到外面就有一呼百应之虞,因此一般会在前面加上姓氏,比如陈老大吴老三。说来也奇怪,除了幺儿,只有老三会还有另一种称呼:三儿,或许是毕节儿话音不普及,二儿四儿不好念吧。

第三种属于外号性质,规律不好掌握,不过总会有些来历和掌故,比如二狗便是排行老二的(当然不是狗啊),鼻涕虫,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揪揪往往是那种扎个冲天小辫的女孩,雷蛋就肯定长得很壮,虎头虎脑的那类,小疙瘩---顾名思义就是个头比较袖珍的品种了。

上了中学以后名字和称谓也有了讲究,如果相互之间直呼其名,那就表明不是一个圈子的兄弟,不过无论你是不是雷蛋,相对社会上响当当的大哥而言,都不足以让我们报以羡慕的眼光。那时候街上涌现出一批风云一时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宰口”(当然如果是虚张声势的就变成了土宰口),那大多是些用拳头和牛角刀闯出的名头,印象比较深的有祸包包、黄六幺等等,尽管他们大多未得善终,但是在当时他们的确让我们这些躁动的心脏浮想联翩血脉贲张。

同学之间起外号十分常见,一般是以姓名谐音或者体貌特征作为依据,姓朱的叫做猪八戒,姓汪的免不了与狗联系在一起,戴眼镜的叫二筒。外婆的乡下朋友因为对知识的渴求给自己的双胞胎孩子起名科学和文化,我们时常议论,说科学比文化层次高深,当哥哥的一定比弟弟有出息,谁料到最后文化考上了大学而科学竟然落榜回家,我等郁闷了好一阵,这是后话,不提。

有时候外号也会带给人一些错觉,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疙瘩,个子小小的,打架却不含糊,刚进初中他和我同班,有个外号牛墩的跟他干过一次,被他在低位用左勾拳连续攻击打无法近身,弄得鼻青脸肿,从此对疙瘩俯首帖耳再不敢造次。班上有个李晓松因为微胖被称作李小猪,常常因为泳姿不雅经常被嘲笑,学习却是一个天生的种子选手,后来一路狂奔到了美国田纳西,我们老师说:这功名,大了!

对了,给老师起外号也是必修课外作业,班主任老方右手残疾只剩三个手指,敲人脑袋却不含糊,生疼,班上人称三指禅,我一直对他抱有与一灯大师的六脉神剑或者一二指禅同样的敬畏;历史老师姓窦,流行于民间的叫法是小豆,他肯定也有耳闻,不过听了也不生气;化学老师是女的,叫xx莎,班上的男生私底下都叫她莎莎,满亲热的。好些呢,记不住了。

附近县城大方口音比较奇特,红黄不分,再加上当时流行粤语歌,眼睛叫做俺zen,于是班长x艳红被称做了x暗黄----粤语和大方话的嫁接品种。关系好的几个互相之间都有特许的称谓,x福龙因为和富农谐音当然被我们打入更底层,叫做地主,哪怕他现在是派出所所长还这么叫。杨x因为是个长得乖巧的女孩便成了洋娃儿,当然得是她的女友才行,我们如果叫她洋娃儿,难脱非分之想的干系……

如此种种

事隔多年了,每次回家都因为时间安排紧张不能和他们搞大型聚会。上次回去看了发小,见面时他说:三,你回来了,那会儿我百感交集:二毛,你还好吗?

8. 传统节日作文 记叙文6年级下册

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每家每户盼望已久团圆的日子,每到这个节日,不管游子身在何处,都会不远万里赶回家过年。这不,我们一家人也赶回安徽老家陪爷爷、奶奶过新年。
我们老家过年时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饱饺子,挂红灯笼,贴对联,做各种各样好吃的,有时还会有大戏看。在乡下过年是可以放烟花的,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目。
今年三十吃完了年夜饭,大人们就开始张罗着要放烟花了,我听了自然高兴得不得了。我就和邻居家的几个小朋友开始私下谋划,我们“私藏”了一个打火机、一根蜡烛,免得到时候没有火用。一切准备妥当,就开始放了。有用手拿着放的,有放在地上放的,还有挂在绳子上放的。这些烟花我都叫不出名字,它们在四周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引得围观的人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我们小孩则在旁边放焰火棒,玩得不亦乐乎。这会儿爸爸可忙坏了,一会点火放烟花,一会还要照看我们,不时地叮嘱我们说要注意安全。
瞧,夜空多美呀!焰火在四周飞起,舞蹈,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时还能看到别人家放的焰火。此时,大家的笑声也出奇的悦耳。
过完年就预示着我们已经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小树又将发芽,鲜花又将开放。我相信所有的事物在新的一年里会像烟花一样绽放出属于它们各自的光彩……

9. 六年级下 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天津的民风民俗

除夕和初一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但在我眼里,外婆那里的除夕和初一是最别具风格的了。外婆家在威远县的一个村子里,我很少在那里过年,但每逢到那,外婆都会给我讲当地必不可少的过年习俗。
腊月的最后一天便是除夕。通常在除夕前一天的晚上,人们都睡得较早,睡的也更香甜。想着明日的团圆饭、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人们多少有点兴奋,却早早的睡了。外婆告诉我他们村的人爱睡觉,怕明天熬不到十二点所以早睡了。
早上起来,人们显得都特别有精神。洗脸漱口后,便开始准备早饭。这天,早餐是固定的,必须是汤圆。这汤圆也必须是自家做的,如果是超市里的速冻汤圆,就没有美好的寓意在里面了。
吃完早饭,大家就向集市进军了村里的人,三个一对、五个一伙的逛街。小孩子们也顾不上走长途脚的疼痛,一个劲的挑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还不停高兴的叫着:“耶、耶!今天可以放鞭炮了。”大人们则购买一些必备的年货:新衣服、门联。腰包里的钱掏了又掏。老人们也牵着孩子,从容的挑毛衣。直到正午,才会回家吃饭。
这午饭也特有讲究,可以说是轮流午饭。其实腊月二十六就开始了,要到正月初六才会结束。今天该四舅舅家,明天是三外公家。村子里的每家都会轮到,谁也不吃亏。菜品各有不同,可以称得上是美味佳肴,除了大鱼大肉、鸡肉鸭肉,还有几个特色菜:香肠、腊肉、烧白。这几个菜也是家家都有的。
到晚上,就各回各家吃团圆饭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和和睦睦做在电视机前,一边吃团圆饭,一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谈一年的快乐之事。十二点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农村不及城市有绚丽多彩的烟花,但却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我想:“年兽”一定被吓得早就逃之夭夭了吧。
人们守岁过十二点之后,便进入新年的第一个梦乡了。
外婆那里,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初一做什么,新年的每一天都会做什么。所以这天,人们穿新的、吃好的、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熬夜、不干苦活、不能哭。可以看出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让我爱哭的妹妹受了不少苦。她不小心摔了一跤,想大声哭出来,却不得不用尽全力憋住,使眼泪不要流出来,还得忍住痛。不能用哭来发泄,这不是痛上加痛吗?除此之外,那里的人还得烧香拜佛。由于这个村子就在两拇山脚下,所以全村人都络绎不绝来到两拇山寺院里烧香,虔诚的拜佛,希望全家能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转眼间,就是初六之后了,春节的韵味渐渐淡了,人们的生活也恢复了平常。孩子上学,大人上班,退休的人再家种地,一派和谐。
四川 杨航 六年级
望采纳。

10. 厦门风俗作文记叙文

早就听说厦门是个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城市,又被人们誉为“海上花园”,这个假期,我们便来到了厦门。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由厦门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美的,非鼓浪屿莫属。鼓浪屿面积1.91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只有两万人。岛上除了电动警车、救护车外,没有其他机动车。人们都是靠人力板车作为运输工具。
9月30日上午,我们坐轮渡来到了与厦门隔海相望的鼓浪屿。
一下船,我便看到了以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建成的优雅别致的红白两色小洋房,每一座小洋房内都有一座一年四季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的小花园,这些五颜六色的花朵衬托着红色的墙,形成了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再加上房前屋后那挂满棕色气根的巨大榕树,给人一副岁月沧桑的感觉。
纵横交错的步行街上繁华昌盛,人头攒动,马路两旁的底层住宅都改造成了商店,每家商店的装修风格别具特色,别出心裁。
另外,鼓浪屿上还有13个领事馆,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厦门就是一个“公共租界”的城市。在当年厦门被占领时,步行街上可不像如今这样繁华昌盛,当时的步行街可谓是萧条。
鼓浪屿上最有名的,非港仔后浴场莫属。那柔软的沙滩呈淡**,就像红糖一般。站在沙滩上,朝远处望去,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大海。大海微波荡漾,可以看见海底那**的细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偶尔有几只展翅高飞的海鸥。
披着围巾,在微风的拂动下,在那海水和沙滩交界的地方跑上几步,再加上扑上沙滩的海水,好飘逸!
静下心来,聆听海的声音,也是别有一番风趣。

阅读全文

与习俗作文记叙文六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