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勿以善小而不为 告诉大家一个小故事,这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国内一些感人小故事,但这件感人肺腑的事,却发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
汶川大地震之后,在中国政府宣布的哀悼日中,中国驻日本的使领馆也布置了灵堂,以供在日的华人和友好人士前往吊唁这次地震的死难者。来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间,有在日工作的华人,有来自日本的友好人士。但这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却站在使领馆门外,样子很奇怪,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他犹豫再三,进去了。和其他吊唁的人不同的是,他只拄着拐杖,别的什么也没有,不像其他人,拿了许多白色的花。他的脸特别红,似乎很不好意思,他并没有象普通吊唁者那样和领事握握手,而是直直地望着吊唁的祭台,一言不发。
忽然,眼泪从他的眼中涌了出来,接着,老人丢掉拐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又磕了一个,泪飞如雨地痛哭起来。 老人不停的磕头……终于,一言不发的他说:“中国人于我有恩,我是该来报恩的……”原来,他曾经被中国的好心人收养过,这才没有死在路上……“中国遭了灾难,我该来报恩,可是我没有钱,我没有能力,就让我再磕个头吧!” 老人哭着跪下,坚持再磕一个头。 接着,他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张开手心,把一张汗水浸透的一千元日元纸币递了过去。 老人哽咽说:“就收下我这一点钱吧,我是没有钱没有能力的人,‘生活保护’的钱只是让我吃饭的,这是我一天的饭钱,这个钱不犯法。让我今天一天不吃饭来报一点恩情吧。” 老人所说的“生活保护”是日本救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的一个新政策,但每天只有1000日元,只够老人吃一天的饭,而且,这个政策还不允许存款,所以老人只有一天不吃饭,把钱用来来捐款,领事得知后,不断推辞,但不顾领事的推辞,老人执拗地强把这一千元纸币留下来,力气大得惊人。
接着,他拾起拐杖,蹒跚地离去。背影孤独而带着一点凄怆。
这个老人在门口整整徘徊了两个小时,才鼓足勇气进来,他为了报恩,把自己的吃饭钱都捐了出来,真令人敬畏,可有些人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却碍于面子,不肯献出自己的爱心,要知道“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不管善事大或小都该去做,而不是因为善事小而不想去做,有可能在你犹豫的时候,在地震中受伤的同胞们因缺水而失去生命,在这时,不管是多小的数额都能挽救一个弱小的生命……
难道这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在碍于面子的同时,你失去了爱心,但有时微小到一元的数额便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这便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
B. 《苔》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顿时想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选择那种低调处世,淡定不张扬的角度写,就举刘禹锡的例子啊: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围绕那种“不管他人如何议论,自己怡然处之,青苔虽卑微,心中却自有一番绿意”来写
加油,会是一篇好作文的
C. 苔作文指导写专注可以吗
《专注的力量》作文,参考资料: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从更深刻的涵义上讲,专注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这种精神和境界的反映.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在遇到诱惑、遭受挫折的时候,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缺乏专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壮志,也决不会有所收获,因为“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可能大家记得小时后会遇到这样一个作文题,内容是看图写作文,图上画的是一个人在挖井,挖了很多口,但都没挖倒水,事实上水就在下面,只要再深挖一点就会见到水.这幅图大意就是要告诉大家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而要坚持到底,也许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如果没有坚持下去就会功亏一篑,失败而归.这个图从一方面说明了专注的力量,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只要专注事情成功的机会就在眼前.
同时专注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采取最大量的行动,实验表明:把一件事情持续做完比短短续续的完成效率会高好几倍.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旦分散了注意力就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再去集中起来,而且的不断切换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同时如果你很快速的完成一件事情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
上面我主要说了专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空间上的,要专注于一个方向;另一个是时间上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最大量的行动.
下面我在讲讲专注体现的几个方面.
第一,做事情的专注,也就是做事情一定要从一而终,把一件事情完完整整的做好,不要总做一半,留下许多的逗号,我们要句号,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终结,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第二:做人的专注.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生命的有机体,他本身也会有很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就是你要专注的方向,你或者阳光,或者幽默,或者热情,或者忧郁,或者悲观,或者多情.你必须有你的特点,让人们知道你的存在.
现在这个世界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有无数的信息不断涌现到人们的眼前,以至于人们不知的那些信息是有用的信息,那些是无用的信息,那些是正确的信息,那些是错误的信息.所以只有专注才能产生力量,才会有穿透力,才能占据人们头脑中的为止.做产品要专注一个方面,做人要专注一个特长,产品要专注一方面的性能,人要专注于一个人.这样产品才能成功,做人才能成功!
D. 作文《苔》要积极向上一点的哦
小时候我家的后墙,紧贴着一面山岩。推开后窗,迎面就是铁红色的岩石。岩石上面有一道平缓的石坎,上面长着高高的球状夹竹桃树、低低的杂生野草以及矮矮的地毯一样的青苔。
每当有鸡或猫从岩石上走过,经常就有风化了的小红石子流沙一样从岩壁上滚落下来。那声音往往会让我停下脚步,探出头去。外面,演示里散发的特有的土锈味侵入鼻孔,我会怔怔地走了神,一心一意地嗅着这味儿。那里面有一种清新、甘甜、潮湿的气息,嗅起来很舒服,这使我从小就习惯了自然界中湿岩的气味。
常常都是,闻到那掩饰其为,不知不觉中就停下了手里的一切,跑到后窗外面去玩一阵子。
跑到后船外免得沟里,抬起头仰望着岩坎上生机勃勃的杂草植物,常常就被各种各样的苔藓迷住了眼睛。那些苔有如细小的带毛的金鱼尾,有的圆圆亮亮如小小的浮萍,有的则想丝绒一样一缕一缕拥挤着长在一起。有时候我拿一把小刀,将生长着的各种小苔的那一块地皮小心剃下,捧回家披在盆景池中的钟乳石上。洒上水,水珠在小苔们的身上滚动,我就坐下,欣赏气我那盆景中绿野郁郁的小山来。
这真是座不得了的小山。你如果把它放大许多倍来看,那各种各样的小苔全都变成了不得了的大树了。它们美丽而奇特、生机盎然,滋润着钟乳石上的水,饱满而硕大,如伞又如荷叶一样亭亭玉立。
这样全神贯注欣赏着那些苔藓,那小小的盆景在我心中倍无限的放大了。我不禁感慨起来,这大世界与小世界,同样都是造物主伟大的创作,都装载着许多的内涵,许多的谜底,许多我们认识不尽的美丽呢!
E. 苔花也如牡丹花般开的八百字作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苔,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也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生长。它的花虽然小,也不好看,但它还是要向牡丹那样开放。同样拥有脚下的一寸土地,同样拥有头上的一片蓝天。
我是个普通的学生,各方面都不突出,在学校里默默地存在着。每天上学到校放学回家重复着这样的日子。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学好,到了高中知识一下变得又多又难,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成绩自然越来越差,如何努力成绩都不理想,学习兴趣和信心越来越小。就像一句名言说得那样:第一粒纽扣没扣准,整件衣服的纽扣就无法扣好。
于是整天和伙伴疯玩,时间久了,也渐渐感到空虚,浑浑噩噩,很茫然,家人是期盼又无奈。终于有一天,偶然间看到小时候的画作,儿时在纸上沙沙作画的画面,依稀又浮现在眼前,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动物画,我不禁笑了起来。
于是我走进了美术课堂。我拿出水粉,水粉笔,调色板,小桶等工具,画起我最钟爱的漫画和小动物们,一会儿就把不快乐的事情抛到了九宵云外。因为自己的底子薄,起初的时候画的一般了,但自己也是爱好画画,感觉也不比别人差在哪里,经过老师的点拨,自己的画大有进步。而且自己画画干净,不像别人总用橡皮擦啊擦的,反正自己画画很少用到橡皮,老师还总表扬自己。
在爹爹的生日那天,我兴趣来了想画张画,开始在纸上大胆发挥我的想象。爹爹属马,我就画匹带一对翅膀的马,在马蹄下面加了几朵云,马背上坐着一个小女孩,那就是我。我越看越觉得有趣,越看越完美,我喜滋滋地拿着我的作品去给我爹爹,爹爹看到后,笑得合不拢嘴,开心得不得了,夸我是个才女,我可高兴了!
一次,我和美术班的同学来到风景秀丽的八公山,这里是普通的豆子经过转化变成美味豆腐的地方。
我们聚在忘情谷溪水边,这里有一个世外桃源一般感觉的。我们就坐在那里,一个个拿着画架对着远处的美景细细描绘了起来:曲径小溪、古木参天、树生石中、奇花异草。有许多辛勤的蜜蜂和蝴蝶,她们在花中飞舞,好像一个个仙子跳着优美的舞蹈,好看极了。我仔细地观察着,认真地画着。
我终于画成功了,老师和同学夸我画的好,真是画的惟妙惟肖,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
当我感到有压力、心情烦躁、生气时,就坐下来画画。不一会当我画好后就会觉得情绪早已没那么浮躁和压抑了。并且在孤独时,画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与我一起与心交流。
我认为生活中的乐趣是靠自己打造出来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你成不了大树,那就努力地成为一棵茁壮的小草;如果你不能像牡丹一样盛开,那就让自己成为如米一样努力开放自己的苔花!
F. 清.袁枚《苔》 这首诗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应该怎样写内容是什么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诗文写了
苔藓不怕先天条件不足(环境不好),乐观自信地在春天来临之际,也和牡丹花儿一样,开出了米粒大小的花儿来。
赞美
1、积极的生活态度
2、自信、乐观
立意
1、选择积极(乐观、自信)的生命(活)态度,让人生别样(一样)的美丽。
2、让乐观自信之花,盛开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赏析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G. 又由袁枚《苔》想到的 作文800字
袁枚的《苔》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
.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原诗共20个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是的苔的“志向”来自青春,来自光照,更来于它的自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来自它的向往。
一个有向往的人,他才有上进心,才有求知欲,才有奋斗的动力。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高昂的志气,代表了一个人的生命动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灵魂。秦朝的开国皇帝嬴政,在他没有掌权的时候,就立下了“统一六国”的壮志,最终完成了夙愿。
彭德怀元帅,这位很有个性的湖南人,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出生入死,坚强不屈。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做的呢?是他“翻身做主人,为穷人求解放”的志向。彭元帅从“志”中挖掘出了自己潜在的能量,产生了强烈的革命激情,从而把自己交给了党的事业。
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得过且过,永远也不能把握成功的契机,永远也不会有所作为。
志向,对奋发的人来说,是动力;对迷茫的人来说,是指路标;对失败的人来说,是鞭策,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人们,加把油,胜利就在前方。
H. 清.袁枚《苔》 这首诗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应该怎样写内容是什么
内容大意可以是:不管多么不起眼,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要自暴自弃
I. 关于青苔的作文速度
在大自然的庞大绿来色家族中,我源曾赞叹过山茶的妖艳;曾沉醉于玫瑰的馥香;曾为竹的气质所倾倒;也曾为兰的性格所征服;我爱古柏的苍劲;也爱野草的坚强。而我最喜爱的却是它——那既无亭亭秀体,亦无艳色浓香,那悬崖峭壁、山河小径、隐匿角落无所不在的青苔。一提起它,人们马上会想到那一片片可怜的绿色,但人们往往不真正认识它。它是那样热爱生命。顽强的小草尚需一点薄土,而青苔除了几滴雨水,甚至没想再求一线阳光。但它生活得却永远那么旺盛,那么充实。一场新雨过后,只要有一个绿色生命萌发,紧接着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成千上万个。一抹青苔微小得使人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成千上万的青苔紧挨在一起,就组成了一片绿色的整体,自豪地宣告着它们的存在。青苔不会开花,甚至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甚至一颗小小的果,它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自己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默默地、执着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啊,朋友,在你人生之路上,请多想想那岩石之上的蓬勃绿色……
J. 家乡的苔干作文
相传公元前218年,张良刺秦始皇未中,逃匿邳州于圮桥遇黄石公授“天书”时,太公真人见专张良肌黄面瘦属,让其生食苔干,张良食后容颜焕发,气色红润,成为一位白面书生。张良为西汉军师后,仍不忘苔干之美味,因此命地方官将邳州特产苔干进贡汉高祖刘邦品尝,刘邦食后甚是喜欢,赐名为“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