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考满分作文短的抒情散文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逐它那离合的神光了①。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们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②。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② 暗香浮动月黄昏 高考满分作文
暗香浮动月黄昏
当我带着一种尝试的心情翻开那本曾被朱光潜先生称为“是在世界范围里已受到热烈欢迎的一部作品”,被美国学者金介甫盛赞为“是世界上好多文学者永远要看,而且要给自己的子女看的”精巧的《边城》时,我的心情是怎样为这位在文学史上几度沉浮、几度受人非议的作家所描绘的一切而感动。于是在这种激情的诱发下,不禁斗胆提起笔来,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不想再在沈从文是不是一个自觉的民主主义者、是不是把他的创作和时政紧密相连而达到“文以载道”的效果等问题上纠缠不清。我想说的只是作为理想主义者、作为抒情小说家的沈先生笔下描绘出的那种从容不迫的韵味和平静舒缓的格调;那种将诗和散文相融合,用亲切素淡的语言塑造的或者讲述人生的善恶与悲欢,或者歌唱生命与人性的艺术境界;那份无处不显示作者的聪灵雅静而又暗藏苦闷、孤寂灵魂的和谐。记得冰心曾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学,就是“真”的文学。而作为青少年时代在湘西特殊历史环境下生长并且有士兵生涯的沈从文,正是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亲身经历到的一切叙述于笔端。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幅宁静淳朴的田园诗般的湘西人民风情画,同时又寄托了他所追求的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各得其乐的人生理想。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主要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从他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是“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 在其代表作《边城》中,作者娓娓道出湘西的边境“茶峒”的住户——“老人、女孩子、黄狗”与“傩送、顺顺、天保”等人之间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其志不渝的聪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最能传神的自然景物于一体,达到自然与人性美的映照,并使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人物情绪的延伸和扩散。如成为大人的“翠翠”会在黄昏来时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而感到凄凉,从而萌生“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意念。既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又暗示出人对自己命运自主把握的主题。说起《边城》的人性美、人情美,首先体现在翠翠身上。作者所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从课本所节选小说的13、14、15章来看,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当夜幕降临,祖父仍“忙个不息”时,她心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她担心在这个“规矩”中听歌的日子过去了,顿生“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头。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包括祖父试探地问她“你试告我,愿意哪一个”时,她立刻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无一不包含一个初涉爱河的少女的羞涩。当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时,她又不免担忧起来。于是认真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这是怎样一幅充满祖孙之爱的人间情画啊。作者用其清新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写出了湘西淳朴的社会风气。这种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天保兄弟身上。作者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们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甚至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正如小说所写:“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爱情本身有“排他性”,按茶峒的习俗也是不兴“情人奉让”的,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沈从文在他的《习作选集代序》中曾这样写道:“我除了用文学捕捉感觉与事象以外,俨然与外界绝缘,不相粘附。我以为应当如此,必须如此。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须浸着作者人格和感情。想达到这个目的,写作时要独断,要彻底地独断。”他这样说了,他也努力这样做了,很有闭门编织理想梦、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味道。他的确为自己造了座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块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纤巧,是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这就是沈从文这位多产作家的所有作品中始终蕴涵的主题。不重在骂谁讽谁,不在模仿谁,不过是一种属于精神方面而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平铺成为湖泊”的“情绪的体操”。他的对农人和士兵的温情,他的对健壮、勤劳、诚实、善良、充满生机、具有各种人类美质的理想人的热爱,他的对勇敢、天真、爱美等人性美的讴歌,无不像一条清澈的小溪从他文字的海洋中汩汩涌出。说他的作品带给人的是“暗香”,也正是因为他区别于同时代作家的风格而独具的特色。在我看来,这正是作家清新的故事中蕴藏的热情,朴实的文字中说隐伏的悲痛。时而含隐深沉,诉说着人世的悲凉与不平;时而慷慨欢悦,歌唱着生命和人性、风俗和人情,最终共同交织成理想的独具一格的乐章。这便是我眼中的沈从文,纯洁如天使,质朴像脱俗的“翠翠”“天保”“傩送”……就是活脱脱的跳跃在他笔下的人物——美丽如传说,神奇似仙境。而沈从文呢?却退隐在人物事件背后,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会在他们的演变之中。他没有作为革命者和诗人的郭沫若作品中那种直抒胸臆的强烈燃烧的感情,更没有作为思想家和斗士的鲁迅作品中反映国民灵魂的精深透彻,他只是怀抱一点属于人性的真诚温暖的情感,超越世俗所要求的伦理道德价值,用人心人事作曲歌咏出别样的情致和韵味,以其缠绵委婉的曲调轻轻叩击你的心扉;又描绘出一个个动人的情境,产生滋润心田的诗的意境、诗的情绪、诗的韵律。“在乡下住,黄昏时独自到后山高处去,望天空云影,由紫转黑。天空尚净白,云已墨黑。树影亦如墨色,夜尚未来。远望滇池,一片薄烟,令人十分感动。”作家在《长庚》中曾这样感叹。而此刻让我感动的却是幻想中的黄昏,我仿佛看到一枝驿外独放的腊梅,在朦胧的月色下微微浮动,暗香袭人……
暗香浮动月黄昏
⊙ 广东省深圳红岭中学 马佳妮
(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疏影横斜。兀自开放,兀自凋零。此恨何人省?白梅之恨,亦是放翁之恨。青山外,是子规泣血的啼鸣。
曲终人散,满腔愁苦凝结为一脉清香——冷冷的,缘自孤独的花朵;淡淡的,弥散于黄昏的风雨;暗暗的,浸润在子夜的月光里。这香气自屈平的太古吹来,冠绝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胸臆,为他们流动的文辞注入似有还无的灵气,为他们微薄的身躯笼上清雅高洁的气质。
“香”这一意象多见于咏花诗词,且常用于传达花的神韵和品性。香气于此已不再是风中无形的分子,它可嗅,可见,可听。它是勾连花与人的暗线,是无觅佳人残存的一丝踪迹,一缕余音。香远益清,婷婷净植,是遗世独立的君子,清净的馨香由心生发。花香亦是人香。
书香墨香乃至酒香,填满了文人雅士的生活间隙。松花酿酒,春水煮茶,这香充盈了山间隐士的精舍;读书消得泼茶香,这香见证了才人夫妇的闲情雅致;琴棋书画诗酒花,这香是羁旅天涯的措大相识的契机。或淡或浓的香气,点缀了敏感的文人抑郁的日子,包含着他们几千年来的生活理念——诗意地栖居。苦涩的茶,泛黄的书,浓重的墨,辣口的酒,更多地象征着一种生活情趣。
古人爱熏香——趴在一个大香笼上,贪婪地抱裹住升腾起的烟雾;或在腰间系一个精巧香囊,将植物的精髓随身携带。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屈子行吟泽畔,身上佩着江蓠辟芷与秋兰,一步一叹,步步生香;三五佳节,花灯如昼,香雾扑面,混着甜美的欢愉。纤纤玉步,挪移于满布椒香的殿阁。更有佳人,冰肌玉骨,吹气如兰,体有异香,绝世独立。缥若惊鸿,留一段迷惘的香气供后人凭吊,衣香人影太匆匆。体香,亦是美人的专属。
君子如兰如玉,切磋琢磨下透出质朴的气息,燃起温暖的轻烟。空谷幽兰的绽放,等待的是以云为车以风为马翻越层崖的观众;蓝田美玉的成熟,憧憬的是漫溯河边涉水而来的伯乐。文人相逢,往往“闻香识人”。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肚中的笔墨经了多少岁月的烘焙,受了多少思想的催化,举手投足间便展露无遗。疏食饮水,曲肱而眠是他们的信仰;三顾茅庐,虚席受教是他们的梦想。君子之香,是脱俗的气质,宛如香水的后调,温婉蕴藉,微弱而不散,平凡却耐人回味。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土壤上开出的绮丽花朵,是一个香气四溢的世界。夜来风起满庭香,吹落桃花三五树。顺从香气的指引,回归生命之本真吧。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王摩诘、青莲居士,他们将己身化作白莲,献于释迦光辉的足底。被尘埃荫蔽的心灵,归于澄澈空灵。
撷取一个“香”字,探寻中国文人的心灵世界,一段段风景在我眼前铺开。点数一番,那“香”总是藏而不露,却暗地里勾人心神;那香总是淡极,仿佛香气的主人为了躲避喧嚣而隐遁到了某处;那香总是冷色,透着清雅同样透着孤绝;那香总和高士妙人相伴,而极少停驻于短褐黔首的身畔。像煞了中国文人。或者说,这香那香,是他们内心的表达。
中国文人于笔者看来是一个矛盾的词,可爱可气可笑亦可叹。明明干禄心切却偏言舟楫,明明穷途末路却穷酸嘴硬,明明被世界遗弃却要说是我遗弃了世界,明明皇帝都降了却还要顽抗到底。殊不知阳春白雪必然曲高和寡。情疏迹远的乖僻,茶熟香温的自适,木兰舟上的清泪,辛夷花下的眷恋,隐藏着一种病态的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流传到孔乙己的嘴边,俨然成了落魄。看客的笑声渐远,只剩下死一般的沉默。
夫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窘迫如此,子贡的质问被他一句“君子固穷” 淡定地化解,却化不开千年后的我心头的郁结。既然我们都微妙如芥子短暂如浮游,何必执著于那不可为?既然个体于体制正如蛋之于高墙,何必争先恐后地受那炮烙热瓮?文天祥、于谦、方孝孺、东林党人,他们留给我的是一串串问号。夫子,天地太大,我对它没有概念。
③ 高考散文作文
高考散文写作全维攻略,无招胜有招轻松得满分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散文写作是高考写作的一大难点,非胸有底气者实难为之。何为散文写作的“底气”?那就是丰厚的文化积淀、厚实的生活储备、过硬的语言功底等。为形象直观起见,下面以一篇高中生的散文佳作为范例,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来谈谈高考散文写作的“要”与“不要”。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行船如此,生命也是如此!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儿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以“生命的负重”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散文佳作】
生命之重
郁翔
我曾为一棵树而感动,一棵榕树,普通却不平凡。
在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山上,我见到了这棵树,满目葱茏,树冠极大,触地的枝丫又插入地下成为新的根系。我如何来形容它的粗壮呢?枝丫横斜,人已经不能亲近它。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限,用自己的枝干造了一座宫殿,更造就了一种磅礴浩大的气势。它不能再笔直地向上生长,因为它的树冠太大。可是如此重负却没有让它低下头颅,它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了另一番辉煌。
正在我惊叹之时,当地的向导捡起一枚石子,用力向树冠投去。霎时间,鸟儿的惊叫声此起彼落,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鸟儿从树冠中惊起,我甚至能感觉到鸟儿扑棱翅膀所扇起的风。这棵树竟是这么多鸟儿的家,它在承受自身生命之重外,还包容了如此多的鸟儿!
然而我想,这棵树是幸福的,它承受了生命之重,更将生命之美演绎到了极致!
负重的生命是如此有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将意志与生命一起在艰难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将韧性与心灵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炉中锻造,人生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够风雨无惧。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他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的黑暗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他弯曲的背趋向深重的大地,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后来,爱尔克的灯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他滴血的心。渐渐地,巴金老人在这重负中直起身来,因为承受着生命之重,就一定要起来。他看到了远方美丽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后文字铺就的路,《家》《春》《秋》搁在手中,沉甸甸的。
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或许今天我们会怨恨身上所负的担子太重,有时甚至会因重压和挫折而心力交瘁。然而回首走过的路,你就会明白负重带给我们的一切。
生命没有不能承受之重,负重的生命才会更加厚重。
我将那棵榕树的照片放在案头,那巨大的树冠连同盎然的生机,久久留在我的心上。
【妙手指津】
一、立意追求深邃,要“红线”,不要“乱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此言亦为高考散文写作之要旨。这里的“入”,就是思辨的“深入”、立意的“深邃”、主旨的“深刻”。有了这个“入”,方能高屋建瓴,一览众山,随心所欲,随兴驱遣。
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神”,其实就是文章的主旨。“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这个“主旨”,在下笔之前一定要想“深”、悟“透”,并让它成为贯穿文章的一条“红线”。
上述文题从立意的深度来看,可以有多个层面的开掘:⑴“物”的负重→“人”的负重。⑵“生存”的负重→“生活”的负重。⑶“物质”上的负重→“精神”上的负重。⑷负“个人”之重→负“家庭”之重→负“社会”之重→负“国家”之重→负“人类”之重。上述佳作正是从第⑴、第⑷两个层面来进行开掘的,从而凝练出“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这样的深邃警句,并让它贯穿全文。这就使全文的主旨聚焦于一点,毫无旁逸斜出之感。
二、选材追求精当,要“珍珠”,不要“鸡毛”。
三、布局追求创意,要“景点”,不要“砾场”。
四、意境追求交融,要“妙合”,不要“斧凿”。
五、语言追求文采,要“陈酿”,不要“开水”。
小弟弟,我是出版社编辑,专门负责作文类图书的编审工作,以后有问题还可以问我。
④ 中高考满分作文
全国卷Ⅰ满分佳作:青山一道同风雨
满分佳作
青山一道同风雨
广西考生
⑤ 高考满分作文,真难高手进来教我写散文记叙文抒情文吧~
写进去你感动的事情,,,,就能45以上
⑥ 高考 语文作文 议论文 议论性抒情散文 作文文体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
无声的经典
你是否读过这样的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不声”。这是唐诗中的经典名句。亦如诗句本身,经典的东西就像细雨湿衣,好似闲花落地,在一片宁谧中打动人心,拨动心弦,在这个“速食”文化,“快餐”文化当道的聒噪的社会里,我们是否应该换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来呼唤无声的经典?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韩国的言情小说,颓废的网络文学,千篇一律的校园散文,令人眼花缭乱的武侠志怪,它们林林总总地占据着书店的各个角落。人们争抢着去买、去读,紧紧跟随着潮流的脚步。然而在这片虚华的背后呢?却是掩饰不住的空洞和空泛。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而静默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者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的哀怨……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时下的潮流彰显美丽,而是用内在的价值守住一份永恒。经典的画作没有漫画那般唯美绚丽,却在朴实的画面中启迪人们思考;经典的画作,没有照片那般真实精致,却在宁静中给人别样的享受。
它们静静地悬挂在美术馆墙壁上的玻璃罩内,等待着与你的目光相遇。拉斐尔的《吻》是爱情的献礼;波堤切尔的《西斯廷圣母》是亲情的温馨;梵高的《向日葵》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心灵的洗礼……经典,不需要潮流作衬,它们无声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拥有永恒的力量。
无声的经典,像是剥开石榴时往外散的透明果实,落在你最不在意的脚边。被阳光晒成褪色却始终青涩的粉红,重拾起进,生命温暖如昔。于是我们呼唤,呼唤“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无声的经典。
⑦ 中考满分作文抒情散文雨中情
放学了,忽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闪电像银蛇般划过,红豆般的雨点从天而降。雨还在下着,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伞花。同学们都撑起雨伞,大步往家走。独有李小红没有带雨伞,她只有抱着头,飞快地往家走,她身上湿淋淋的,像一只落汤鸡,冷得她瑟瑟发抖。突然,雨停了,李小红回头一看,老师正向她微笑呢,身上还多了一件雨衣。“快穿上,别着凉了。”老师说。忽然,她们听见一个声音:“老师,等等我!”回头一看,是小明,只见他两只手拿着雨伞,踮起脚尖,和老师和用一把雨伞,直到送李小红回家。雨中情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友爱让我终身难忘。那是三年级的一个晚上,我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忽然天空中传来“轰隆隆”的响声,我们寻声望去,只见天空中乌云密布,天空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像是谁招惹了老天爷是的。几条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劈开了乌黑的天空。我们全班同学都意识到要下雨了。不出乎我们的所料,不一会儿倾盆大雨从天而下。“哗哗”的声音在窗外流荡着。我们班也出了一点儿小骚动,有的同学说:“幸好我有带伞,不然我就玩完了,这么大的雨淋着一定会感冒的”。有的同学哭丧着脸说:“完了,今天一定成了个‘落汤鸡’”。还有的同学说:“我虽然没有带伞,但是有家长接送,并无大碍”。我也没带伞,怎么呢?硬着头皮上吧。我在心中默默地说,放学了,我站在校门口,刚想飞奔出去,“等一等”!我回头一看,是康磊,对了,我怎么没想起他呢?可是我看了看他的伞,叹了口气说:“可是你的伞太小,我们俩……”“那也总比淋着强吧!”“那……好吧”。我答应了。我们向着车站走去,我突然发现他悄悄地把伞向我这边移,我的身了没淋湿,可他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冷得他全身打颤。我的眼睛湿润了,将伞向他那儿挪,他也发现了,但并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就这样,一把伞在我们手中移来移去。雨中的友情是多么温暖。雨淋湿了我们的身子,而友情却湿暖了我们的心
⑧ 最新的高考满分作文
教室里的时光会飞 丁圣心
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身上暖和至极,舒适至极,淡淡的一股困倦袭上心头,弥久不散。兀自翻阅起冗长的课本,除去老师那略微聒噪的声音,教室里分外安静,三两同学伏在桌上小憩,更多的是神游太虚。 这样的日子,难道不应该是极惬意的么? 舒适的风将我引出了教室门外,一瞬间阳光灼眼,视线里一片明亮。男生们已经成堆成群地涌出教室,找了块阳光充足的地方就驻足聊起天来,话题从游戏到NBA跳跃不停,人人津津乐道,只差没有手舞足蹈起来。而女生们多数更愿意呆在教室里,略驼着背,伏在课桌上奋笔疾书,细瘦的肩胛骨浅显易见,额上微微有汗滴顺着脸颊流进衣领里,转瞬不见了。天花板上的电风扇“吱啦吱啦”,顽强地抵抗着岁月的痕迹,愈是挣扎,愈是晃动得厉害,引得坐在电风扇下边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大家都说,教室是学习的场所,操场是玩闹嬉戏的区域,而学校则是承载了我们所有青春与梦想的地方。深吸口气,有三月里青草的味道,红墙白瓦的味道,天空白云的味道,以及校服上浅浅的漂白粉的味道……这些所有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提醒着我,这里是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生命中不可磨灭地和无法取代的记忆。 大抵是中午,所有人都在教室里做作业,聊天或是互相抽背单词,俨然形成了两种风气。一派人主要以学习为主,聚在一起讨论题目的有之,互相抽背古诗、单词的有之,教别人做题的有之。而另一派则以男生为领导,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侃大山,听者津津有味,也不在乎现在聊天是有多么的不合时宜,更是不嫌大热天的挤在一起。结果引来了老师的极为不满。 “你们那么多人挤在一起在干什么,肯定不是在讨论学习!”声音里夹杂着一股硝烟。 “我们在取暖!” 老师顿时哑然失笑,想要发火的想法却也消失得没有一点儿痕迹。这个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笑过之后稍稍出了神,想到不知不觉自己在这里已经呆了足足有四年之久,喜悦、忧伤、迷茫、无助、委屈、兴奋、激动……仿佛一辈子的事都浓缩在这里体验过了,不禁有些仲怔。常有人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果不其然。 倏忽间有人拉着我的手,目光凝聚才发现是死党站在面前,一副“快快收魂”的表情瞪着我。 “怎么了?” “还问怎么了?班里人都走光了,忘记了么,运动会啊。”理所当然地摆着一张“完全败给你了”的脸,“我们要给大家加油啊,咱班最团结了!” ——我所身处的集体,是一个充满欢笑、常常会有拌嘴却感情依旧很好的集体。是一个承载梦想的地方。我为有它而骄傲,或者,它为有我们而骄傲。 “喂——”远处的朋友们,阳光下缩成了掠影,她们微笑着,她们挥手,仿佛是一场盛大的道别,“别愣在那里,你来不来,不来我们可走了……” 嬉戏声,打闹声。 像是个温暖而美好的童话。 作文二:··我们初中生的故事 那一刻,我们毕业了。 他们在那里呀,他们还在开吗?我们就这样,在木棉花开的季节走出初中的大门。 ------题记 我们的摩天轮已经停下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换取的是高中的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却为何留念格子里的春天? 啊,再在校园里走走吧...... 木棉花总在新生来的时候与老生毕生的时候开放,满目的艳红,灼灼其华,仿佛我们用汗水心血祭奠的青春,一去不复反,树下刻着谁和谁的名字,承诺着“友谊长春”的誓言,却还不明白一辈子的约定是多么奢侈。曾经手拉手的畅谈心事,却可能终究抵不过拉着行李在校门口你往右走,我望左。 操场静下来了,往日与同学们的纳喊声,加油声收藏在那里了呢?被秘密定格的雨水顺着叶子的脉络滴下,有多少件心事还来不及分享?有多少公式还来不及默写?有多少面孔还来不及铭记?随着“卡擦”一声,毕业照上呆呆的笑脸为一切画上了并不完美的句号。 此刻,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粘稠的丝网缠铙着心扉。教室讲台上的座位表是否成为解锁的密码?在老师眼皮底下的恶作剧偷走了我们多少的窃喜与害怕?厚厚的书墙,埋葬了我们多少的操场梦想?把你的背景剪成窗花贴在心上,朋友这样还会把你忘记吗?当记忆被岁月一点点漂白,一点点磨平,是否再也叫不出你的名字? 骂了三年的饭菜如此成了习惯的美味,为了吃上鸡抓,还能不能容许我们插队呢?精彩的电视节目总在最高潮的时候被关掉,随着一阵虚声,人群逐渐散开,一圈一圈地消失。饭堂的叔叔阿姨还是那么粗鲁地对待下一届学生吗?为什么我现在脑中记住他们的却还是某一天多给了一碗紫菜汤时的温柔呢? ...... 过去了,结束了,该散场了吧? 风筝总会飞远,但它的线头留在了地上;炊烟总会飞远,但它的源头留在了屋里;我们总会飞远的;但脚印留在了母校的剧场...... 不该悲伤,因为我们在成长. 那一刻,我们真的毕业了.
一. 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份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北京一考生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标卷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0分表达20分
发展20分总分60分
注:这是一篇较为传统的“旧文化作文”,但同时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从谭蘅君老师关于文化作文的概念来判断,一它具有雅语的特征,是经过雅语训练,并能优美表达的作文。二是不管它运用什么材料,古代也罢,当代也罢,材料只是一种载体或手段,关键是文章里有没有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确认:这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的薄帘,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清脆的鸟儿鸣叫声将宁静打破,爷爷笑着睡去,很安详。
手指依然轻拂琴弦,直至生命的终章,脑海中久久凝固的画面,爷爷重拾年青时尘封的梦,终于可以笑着离去。
战火纷争的年代,拥有爱好是奢侈的。年幼的爷爷偷偷将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来,躲过了土匪的洗劫。家道中落,几亩薄田却得倾注一家五口的心血,包括爷爷,那时他十二岁。
年少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他想重新组建一个南音乐团,继承曾祖父的遗志。村中只有“不务正业”的陈三爷精通南音,可是他被称作疯子。家里人禁止他们来往。每天清晨,爷爷早在鸡鸣前便偷偷到陈三爷家里学琴,梦想的种子渐渐在心中萌芽、生长。
那些年,全国大炼钢铁,为了补贴家用,爷爷在半山腰僻(辟)了一处窑,砍伐山里的(木)材来炼铁。
夏旱将大地蒸发得疲惫不堪,烈日中,爷爷昏昏欲睡,失手打翻了炉子,铁水四溅,火势迅速漫延。(得以)获救已是万幸,只是爷爷从此戴上了一颗假眼睛,人也重(从)此消沉。半边的蓝天对这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太过于沉重,“嘈嘈急雨、切切(窃窃)私语”的琵琶渐渐被岁月的年轮裹上一层层死寂,犹如爷爷往后的大半人生,在灰色调和为生计的辛劳中消逝。
沙越漏越急,人至暮年,心却慢了下来。搁浅的回忆如潮水汹涌而来,打在被生存麻弊(痹)了梦想的礁岸,引起内心深重的共鸣。梦的脚步慢慢追上被生存奴役、驱赶的爷爷。
爷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劳,再也不用朝九晚五为生计奔波。他只需在古色古香的南方古居中轻轻踱步,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山前云卷云舒,不知不觉在夏日午后沉沉睡去,醒来到溪边听溪流轻轻吟唱。
然而,悠闲的生活却是空洞的。暑假,我回去看他,搬出了装饰精美,却落满尘埃的琵琶,轻轻拨弄。我不曾发觉晶莹的泪光在他布满皱纹的双眸中静静诉说尘封的梦。
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准时到站,有太多梦想被生活延误,我们焦急等待却沓无音信。最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梦想被尘封。
可是,一阵清风又将人们吹醒了,也许只要一瞬,记忆便被席卷而来,像久别重逢的好友与你娓娓道来。
爷爷在走前与琴声度过了美好的冬季,温暖的冬季。
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回今生这一次擦肩而过。
点评:
这是一篇主题含蓄、耐读的叙事散文。在议论文占据几乎全部江山的考场作文中显得卓尔不群。文章以爷爷发现了南音的那被人忽略的价值,却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一直无法尽兴演奏的故事,初看不甚切题,细看原来巧妙暗扣,切中肯綮,令人拍案。文章叙事写法娴熟,富有文学色彩。不论是开篇的景物描写,中间夹杂的议论、抒情到结尾的画龙点睛,彰显出该考生的文字功底,令人常读有味,其中蕴含的主旨又是那么的令人深思。格林童话被忽略的价值终被人发现,令人欣慰,南音的价值被爷爷的发现,令人动容,但“爷爷”的价值呢?知音何在?悲剧性的结尾更增添了文章的震撼力。
蒙娜丽莎只是一幅画,温婉的表情后面却是沉淀了千年的美丽;伊丽莎白身居皇室深宫,却将人性的光辉幻化成无上的美丽。惊艳天下的,不仅仅是丽人的浅笑微吟;力透纸背的,也不仅仅是俊美少年的无敌青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张张形态各异的脸庞,构筑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
无数的点,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扩展成宽广的平面。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是这些平凡的生命,构筑成我们千姿百态的人性与人生。
玉的无瑕,树的生机。玉树,这个曾经远离我们平常生活的地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走进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玉树,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司机阿福联系在一起。阿福并不英俊潇洒,也没有一掷千金的豪情和经济能力,他只是为生活奔忙的万千大众中间的一个。可是就在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义无反顾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去。他用自己粗糙的大手,挽救了老人和孩子的生命,自己的人生却永远地定格在年轻的微笑着的照片上。在最宝贵的生命历程里面,他心系父母的安危,怀揣着对妻儿的想念,却带着对祖国对藏族儿女的大爱,用生命谱写出最美好的赞歌。
纳兰若容,一个绝顶聪明的奇特女子。她是满族人,却精通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在满人入关只有半年的日子里,她就以她的智慧征服了汉族的挑刺男人,成为沟通满汉文化的大使。“自古之兵非好战”。纳兰若容斡旋在汉人与满人之间,用一个女人的包容,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也许你没有过人的智慧,也没有惊艳的美貌,也没有显赫的背景,或者特别的机遇……但是你也可以给自己平凡的生活里面,增添新的色彩。也许你的一个宽容的微笑,可以化解一场激烈的冲突,也许你一个小小的退让,就可以让孩子的小脸绽放笑容。请给世界多一点付出,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幸福快乐。
双人从,三人众。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而是大家的世界。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你也不是一个寂寞的点,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用爱将无数的点建设成线,连缀成面。
●得分:56
●点评:这篇文章小作者起笔不凡,从蒙娜丽莎、伊丽莎白的惊艳写到芸芸众生的平凡,无论是丽人还是凡人,他们都是一个点,正是这些点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然后以司机阿福和纳兰若容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点,只要心中有爱,就可以将点连成长长的线、宽广的面,最后汇聚成爱的海洋。
●素材拓展为凸显主旨,小作者在素材的选择上颇具匠心,穿越古今,跨越时空,既有伊丽莎白、纳兰若容这样秀丽出众的“点”,也有司机阿福这样平凡普通的“点”,颇具代表性。然稍嫌不足的是素材还不够丰富,若再辅之以特蕾莎修女的事例和汶川地震、世博会奥运会众多普通志愿者参与的素材,行文将会更加充实。
⑨ 高考中满分的抒情性议论文作文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又一次革命,它内容宽泛,它关注多彩生活,强调人文精神,张扬个性色彩,体现真情实感,激励创新意识,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较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形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走向。 一、关注生活,塑造灵魂。 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情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感来”。近年来,语文教学界不断发出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的热切呼声,并且突出“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作文教学理想目标,2000年又把“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定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的两个重要考点,因此要关注生活,塑造健康向上的灵魂,引导广大中学生歌颂人间的真善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让他们的灵魂在写作中得到净化,人生境界在作文时得以升华。 1、草木有情,物我同化。 大自然的山石草木,花鸟虫鱼,风花雪月都有它可爱之处,热爱自然,才可能细致观察景物,才可能由感怀,并达到物我同化,以自然启迪现实人生的意义,《登岳阳楼记》中若范仲淹没有对“霪雨霏霏”与“春和景明”两幅图景仔细描摹并抒发感物而悲,览物而喜的心情,就无从体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超脱,更无法提出震憾古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之乐”的积极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庄子、屈原、李白等浪漫主义作家的笔下可以看到一个个恣肆飞扬的世界,大多是托物言志,运用夸张,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可上天入地,可与自然同化的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世界。 今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一题中,满分作文《凤凰的选择》写自己去年高考失败后对人生的选择,并且在文中借“凤凰涅盘”重生的故事表达“我”对生“我”之大地青山,对生命的热爱眷恋,并渴望用新的挑战来磨砺人生。一个普通题材借浪漫主义手法而绽放光辉。若是“草木无情”,考生怎能有如此大胆而飞扬的想象?自然景物在文中可以是饱含寓意的背景,可以是主要描写抒情对象,可以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构思的客体。但只有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才可具有艺术感染力。这一点也是与现代环保观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适应的。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允许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必须“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崇尚科学与智慧,揭示时代精神历来就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高考作文题,学生既要关心了解科技发展的背景,又要将它与现实社会人生相联系,才能对“记忆移植”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一篇满分作文《用笔,呼唤世界和平》,大胆想象,写把邵云环烈士的记忆移植到我的脑中,“我”成了一名能拥有这位烈士一生辉煌记忆的幸运儿,使主题“呼吁和平,停止战争”,发人深思。 还有200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结合我国泰山、长城、苏州园林以及昆曲等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事,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蕴藏的巨大价值,激发热爱我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关心社会现实,不断积累关于国家、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信仰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素材,并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才能写出立意深远、震憾人心的作文。 3、善待他人,奉献爱心。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贪欲、享乐、道德沦丧充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学生应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树立并弘扬包括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高尚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2001年高考作文谈“诚信”,要求考生珍视并弘扬诚信这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一题,一个考生《我的选择我的爱》用书信的方式向母亲表白自己大学毕业分配放弃高薪优厚待遇,要求支持西部教育事业的选择,陈述理由,请求宽慰,结尾“您的理解与尊重,才是我行走远方时最好的背囊”颇能打动人。 二、弘扬个性,文为心声。 正因为回归生活成为高考作文趋势,与此相应的是从假大空的应试套路回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这样要求作文既感应大时代的脉动,又体察平凡生活的质朴,以“率真”为主,以“真诚”为高,主张作文的立意不可与“政治性”、“思想性”“画上等号”,文以载道可以,但更重要的是“文为心声”,看到一丛野菊花、一棵松树不一定要写其崇高思想激励我的人生追求,不把所有事件上升到国家民族命运、党的建设的高度。弘扬个性,文为心声,才可促使学生透过生活表象挖掘事物深刻真理,这样才有激荡人心的磅礴热情,才有桀骜独特的鲜明个性,才有叩问现实的沉雄与勇气。 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很多同学在作文中要求教育应抛开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让学生做自己的答案。 在注重表现自我的同时,又要求中学生能剖析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1998年高考作文命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就是为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这一事实讨论一个疗救的方法。 文章以真挚情感动人,以独特的思考触动人,以执着的追求激动人,是鼓励充分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三、突破定势,形式创新。 “新概念作文”向传统作文教学法宣战的一个理由便是传统作文思维禁锢学生,导致“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现象,200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明确突出了对语言形式的新要求,即“富于文采和生动形象”且“文体不限”,因此可以从思维方式、语言和文体三言面探讨作文形式的创新。 1、思维创新。 材料作文只允许一个方向,一个“正确”答案的做法被推翻了,允许思维的多样,话题作文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视点,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与思辩力,所谓“横看成岭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诸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都是既允许赞同,又允许反对的文题,这样,想象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在文章中的运用可谓异彩纷呈,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题,有学生指出“标准与答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主张“在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创造性的同时,又不能否定一些最基本原则与标准,否则就会对社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以辩证思维的方式,严密的逻辑,雄辩的说理,独树一帜,令人心悦诚服。 2、文体创新 文体趋向多元化,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进入高考作文,还有许多崭新文体,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呼台留言、广告制作、多媒体电子演示文档,可以满足个性化表情达意的需要。 3、语言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或崇尚瑰丽词藻,或喜爱引经据典,或朴素真切,或汪洋恣肆,或飘逸,或雄浑,或浓丽,或淡远,因此多学习不同风格的语言,领略其中的审美性,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是逐步形成自我风格的语言的必经阶段,所以积累并准确运用优美词句包括成语、名言、诗句,仍是语言富于文采以及文学素养的体现。如以“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写鲁迅弃医从文疗救国民精神的选择;以“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屈原宁不做亡国奴,自沉汩罗江的爱国精神选择;以“一个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赞扬孙繁森的共产主义胸襟。除此之外,还应收集生活中的鲜活用语,包括流行歌词、时尚语言、生动口语等,如:今年高考作文中出了用“双赢”表达“选择”的意义,2000年满分作文“答案在风中飘扬”以美国歌曲《答案在风中飘扬》为题和线索,暗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需要自己去寻找”就别有风味,含蓄隽永。 总之,高考开放性话题作文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塑造灵魂;张扬个性,文为心声;突破定势,形式创新,相信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使作文的百花园姹紫嫣红,展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一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