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细腻,有生活味道朴实,不华丽
② 2014湖南高考作文分析
2014年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哪
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有一人留下当村支书干了八年,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在接受荣誉时,村支书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
与语文作文素材“心灵宁静”命题角度基本接近。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心灵宁静”主题写作指导及范文
【主题说明】
宁静致远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能宁静高远,哪怕身处再偏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地方偏僻,孤寂。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其难得。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倘若把握不了自己,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道家葛洪曾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杂务缠身,与其紧张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宁静下来。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它不但为你带来心灵的滋养,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所以,摒弃浮躁,忍耐寂寞,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乃至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名家选文】
心灵百叶窗
刘心武
心灵荫翳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注入阳光;顺利得意时,我们需要让自己冷静自省。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
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
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这时,如果你的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那么,你就可以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程度,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醒悟——即使你的作为已接近至善至美,但他人仍会严酷地审视你哪怕是一丝的不妥、一毫的疏忽。你要习惯这种人类的心灵碰撞现象——其实,你作为别人的一个“他人”,那审视称量的眼光,又何尝不苛刻?
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蓄满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但天有阴晴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再说,瞭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之心。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一种变化的互动关系。而一般的窗帘,比如左右开合的布制窗帘,又有着要么遮蔽要么豁然的弊病。还是百叶帘好,它可以使你与窗外的光线与风景的关系随时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让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选自《心灵体操》,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赏析】
《心灵百叶窗》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巧妙地将心灵的调节与生活中的百叶窗联系起来,进而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要把自己的心灵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状态的主旨,既给读者以无限的智慧启迪,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
首先文章结构严谨。文章一开始作者结合生活中的状况,提出观点“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接着从成功发财、中间状态和生命的不同时刻几种情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百叶窗对人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其次文章语言形象。文章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将“捧场”“阿谀”“嫉妒”“怀疑”比做光,将对心灵的冲击比喻为“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取得成绩后所面临的情形。可以说,这样形象的语言在文中比比皆是。
【学生例文】
给月亮的一封信
王涵
我喜欢炽热的阳光,也喜欢闪烁的星光,却最爱你那宁静柔美的月光。你那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你那宁静而不张扬的光亮,是心灵的本色,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追逐的方向。
面对你,心中总会有莫名的感动。没有阳光的炽热与张扬,也没有星光的闪烁与声张,每当夜幕降临,你总是静静地挂在树梢,用淡淡的目光俯视大地。你是在凝望某条河流某处山冈还是某家的灯光?每当注视你的时候,即使再烦躁的心情也会化为一缕青烟,内心的忧伤与惆怅会在和你相对之时烟消云散。因为在你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恬适,感受到的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安然。
面对你,心中总有一种敬佩之情。人们经常会奋力向前奔跑,为的是追逐前方那诱人的地位、财富、才华、声望。也许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人们往往会在脚步匆匆、人群攘攘中丢失那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本色。于是许多人抱着患得患失的心态品尝着名与利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怀着忧心忡忡的心情继续前方迷茫的路。他们如何知道,一旦失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得到渴望已久的幸福。
而你却不一样。几多月圆,几多月缺,饱经千万年的风霜,你依旧是那么澄澈、明亮。即使喜怒无常的天空呈现给你的不是笑脸,即使调皮的白云遮住了你的面庞,等到第二天,你还是会像往常那样悄悄地出现在树梢上,用那柔和的月光抚摸大地、小河、沙漠、荒丘……所以我相信,你有着湖水一般的平静,有着高山一般的稳重。所以我断定,那“采菊东篱下”的陶公,那“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是从你那里汲取了养分,心灵才会变得那么平静,淡定与从容。
有时很羡慕你的洒脱,你的随心所欲。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名利的纷扰,你心中自有一片宁静的天,自己演绎自己的一番精彩。其实,也有人会说“身处世间,身不由己”。但是不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的心中真的没有一丝欲望,真正做到心如止水,那么即使身处闹市,心也不会有一丝浮动。
在我心中,你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随时邀你出来,说说心愿,聊聊梦想,诉述衷肠,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你那里掬一捧月光,装进我的胸膛,让这如水的月光一点点内化为生命的芬芳。
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将你放在心底,在心情烦躁之时,邀你出来,指引方向,也愿你永远澄澈明亮。
(河北辛集中学)
【简评】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散文佳作。一般作品往往直接结合生活中的浮躁现象对心灵的宁静进行分析议论。本文作者则结合作文材料,选择了宁静柔美的月亮作为诉说对象,把夜深人静中的月亮视为一位知心朋友,在通篇采用第二人称口吻,写出了对月亮洒脱宁静的感动、敬佩之情。同时作者又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和月亮的特性进行比较,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自然,行文收放自如,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读写训练】
心灵的空间
周国平
我读到泰戈尔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话,不过他表达得更好。我把他的话归纳改写如下:未被占据的空间具有最高的价值。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就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的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
【阅读思考】
1.文章开头,作者引用泰戈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几类人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
4.简要分析本文在议论分析时运用了哪些方式。
【写作训练】
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一位年轻人列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年轻人列出了自己内心向往——爱情、才华、权力、财富和声望等。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最重要的。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所拥有的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的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几个字——心如止水。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文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贪婪、逐利的现状设计的。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握作文材料的内涵。在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美好事物和心如止水,同时也给我们的构思和立意设定了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展开联想和思考:(1)何为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并不是心如死水,并不是让我们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毫无热情、冷若冰霜。心如止水实际上是指心灵宁静、内心平和、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如埋头治学、潜心科研的学者,如虽平凡但依然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如尽职尽责、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干部等等。(2)为何心不能如止水?不能心如止水,实际上就是心灵的躁动。其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心中不平,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二是心中浮躁,心中充满骄气和躁气;三是心中有欲念,贪慕荣华富贵和名利。心灵的躁动会让人在种种名利诱惑面前难以把持,汲汲于富贵,心神不宁,躁气附身,学不进,坐不住,卧不宁,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心灵充满了噪音、杂质,终致荒时暴月,终年无收。(3)心如止水有什么作用?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心灵宁静者虽没有重权厚禄,浮华如云。却有一份心平气和、静心钻研的心境,并凭借聪明的心智和智慧的积淀,勘破一些俗事,收藏一些永恒,经营出一片精神的天地。(4)如何做到心如止水?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要做招摇的枝柯,而是如静默的根系,深扎土中,不为风雨所撼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扎实奋斗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拟题列举】
给心灵降温、以静应变、心如止水、宁静以致远、守望宁静、心远地自偏、守护心灵庄园。
【误区指津】
1.信马由缰。有的学生审题时没有确定文体,写作时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记叙喜欢说理,议论偏好描述,说明又穿插抒情,误以为这是展现个性,展示风采,结果让人分辨不清文章是什么文体,最终被打入文体不规范的行列。
2.罗列材料。在行文时,有的学生为了让内容“丰富”起来,把与材料中“心灵宁静”有关的事例不加思考地一个个照搬罗列上来,并且缺乏具体的分析议论,使得文章没有层次感,结构不分明,内容没有深度。
3.泛泛而论。因受思想认识的约束,有的学生往往对“心灵宁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外在现象大说特说,所引用的事实也停留在同一层面,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无法由此及彼地说开去,以致分析肤浅,泛泛而论。
【素材链接】
1.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
2.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一颗颗宁静的心散发出淡而独特的芬芳。庄子,以他淡泊的心摒除着来自外界的是非曲直,功名利欲,笑看天上云卷云舒。他是一棵树,一棵孤独的树,一棵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一棵不因名利荣誉而改变跳动速率的心,一颗厚重宁静的心。
3.《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冰天雪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在这样的境地垂钓,而今又会有谁呢?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放弃一切身外之物的牵绊,当庄子垂钓于濮水,陶渊明采菊于东篱,李白把酒临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便拥有了宁静而致远的内心世界,他们便获得了心灵的永恒。
4.宁静是一种富有诗意又令人神往的状态和境界,它需要追求也需要寻找。梭罗找到了,在瓦尔登湖畔,耕种渔猎,潜心思考写作,那是一种心灵的宁静。陶渊明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出世的宁静。竹林七贤找到了,隐身修篁,借酒狂歌,粪土王侯,那是狷介的宁静。诸葛亮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淡定的宁静。
5.美国作家梭罗曾孤身一人,远离尘嚣,在瓦尔登湖畔住了两年多。每日心领神会地欣赏平静的湖面,他的心绪也同样平静如水,澄澈透明。正是宁静的心境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从而写下了充满宁静、恬淡、智慧的世间名作——《瓦尔登湖》。
【一类文】
心灵的逍遥游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名利如烟,繁华成昨,唯有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令生命添彩,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
心灵之翔,让自我的坚守助你起飞。“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唯有守住自己的心灵花园,才能无拘无束地起飞。《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可以说是一位圣人。我们不是圣人,可我们要守信自我,聆听心灵的呼唤,踩住灵魂的节拍,“两耳不闻他人语,一心只把自己做”,让自我之翼展翅于青天。
漫漫旅程,让恬淡的心境赐你力量。“人生似一首诗,微笑地对它,拾取点点诗情,片片诗意”,季羡林的话道破了他一生的追求。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浮沉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的确如此,境由心生。假若人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心中只有那扰人的八九,其人生之路必定负重如山,举步维艰。唯有常想一二,用心感恩,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才能化解并超越苦难。一位智者对前来造访的年轻人指点的话语,没有名篇巨幅,更不是点石成金之术,只有四个字:心如止水。让心静下来,生命注定精彩。
风雨来袭,让高远的眼界伴你翱翔。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由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足迹,但却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而高出一般的眼界便是它的密码,一旦触动,它便潮水般地包围你,拥抱你,温暖你。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剃发皈依佛门。有人不解,有人讥笑,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他拥有高出常人的眼界,终成一代宗师,翱翔于心灵之空。
禅宗有一句话:“眼内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心灵的开阔与否决定了人一生的心境如何。让心灵逍遥自在地遨游,于高空处俯视生活,才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最高的高度游目骋怀,还会有诸多苦恼吗?“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奇妙瑰丽的图画。而我们不也应拿起生活的画笔,画一幅心灵的逍遥游吗?
【点评】
作者巧妙地将庄子的“逍遥游”运用于文章题目中,表面看来似乎与“心如止水”矛盾,其实题目准确而形象地阐释了作文材料的主旨,并且与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文章观点鲜明,文脉畅通。开始以形象的语言引出观点,接着从“心灵之翔”“漫漫旅程”“风雨来袭”三种不同的情形展开分析,最后以优美的语言总括全文,概括主旨。文章材料典型,论说有力。作者在文中除运用课文所学的材料外,还选用了《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以及季羡林、于右任、李叔同等人的有关材料,并结合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文章的观点“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论证言简意赅,充实有力。
评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7分。
【二类文】
心如止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唯用心为人精彩一生,唯心如止水一生无憾。
心如止水,是天边的明月,纵使云卷云舒、(,)风吹树动,它仍旧恬静、明亮;心如止水,是远航的帆船,纵使波涛澎湃、(,)风浪袭扰,它仍旧朝着自己的航向扬帆;心如止水,是沙漠中的仙人掌,纵使烈日当空,滴水罕见,它仍旧坦然面对,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心如止水,心中须保持自己独有的(“的”应删去)宁静,纵使外面的风浪再汹涌,我仍旧向着我的梦前行。心如止水,是电影《2012》中的那位中国大师,前方的洪水淹没了一座又一座山,他却依旧安静地坐在亭中,直到洪水将一切淹没;心如止水,是抗洪救灾中,调度有方、行动有序的救援人员,大难来临,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无数人在等待救援,他们没有因为焦急变得盲目,他们的心比任何时候都镇定;心如止水,是隆中的诸葛亮能够让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他心怀天下大计,是因为他淡泊名利,心中宁静。心如止水,心中有自己的方向,在内,是心中的宁静;在外,是脚步的坚定。
心如止水,帮我们把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全都搬走,名利、地位、财富、声望,全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迷惑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心如止水,为我们坚定向前的信念,(。)心中有一个梦,梦不会因为挫折而灰暗,不会因为失败而破碎,因为心中宁静,挫折与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心如止水,让我们的心灵享受一份恬静。外面的繁华与喧嚣,灯火的斑斓与闪耀,全部溜走,只留下一份静谧,一份安然,一份享受。没有心如止水,项羽变得骄傲,变得暴躁,最终乌江自刎,遗憾一生;没有心如止水,关羽败走麦城,一世的英勇、一生的抱复(负)也随之东去;没有心如止水,我们不会成功,纵使有一点小小的成绩,我们也会因为心中的不宁静而从成功的半山腰上摔下来,摔得头破血流。心如止水,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超然,一种洒脱。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在这个热闹繁杂的社会,金钱、地位、荣耀、地震、洪灾……太多太多的事物在我们周围影响着我们,但我们要一直努力,一直追寻,追寻心中的那份宁静。
用心为人,心如止水,一生无悔。
【点评】
这篇文章结合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从中提炼出了“心如止水一生无憾”的观点。结合这个观点,引用了诸葛亮、项羽、关羽等人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文章语言较为流畅,用词也较为准确。
然而这篇文章被评为二类文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在于文章的议论分析过于简略,不能结合事例展开有效的分析。文章主体部分段落中的语句,基本上是由排比句“心如止水,是……”组成的。另外,文章中出现了几个错别字,如“抱复”应为“抱负”,有些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太恰当,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文章的得分。文章可以针对以上所述几种情况进行提升。评分:内容15分+表达15分+发展13分=43分。
来自http://user.qzone.qq.com/80796072/blog/1402116866
③ 2014高考满分作文
http://www.51test.net/gaokao/manfenzuowen/你自抄己看吧袭,全都是满分作文
望采纳
④ 2014湖南高考语文作文立意
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关注点是心与风景是什么关系。你的高考作文写的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知是否论述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总之, 如果你能结合所给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全方位扫描和多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就没有跑题;要是信马由缰,另起炉灶,完全脱离了所给材料,跑题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⑤ 求一篇湖南的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
(一)
早
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
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观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欠
⑥ 评价解析2014湖南高考作文题
年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哪
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有一人留下当村支书干了八年,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在接受荣誉时,村支书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
与语文作文素材“心灵宁静”命题角度基本接近。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心灵宁静”主题写作指导及范文
【主题说明】
宁静致远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能宁静高远,哪怕身处再偏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地方偏僻,孤寂。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其难得。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倘若把握不了自己,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道家葛洪曾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杂务缠身,与其紧张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宁静下来。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它不但为你带来心灵的滋养,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所以,摒弃浮躁,忍耐寂寞,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乃至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名家选文】
心灵百叶窗
刘心武
心灵荫翳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注入阳光;顺利得意时,我们需要让自己冷静自省。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
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
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这时,如果你的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那么,你就可以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程度,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醒悟——即使你的作为已接近至善至美,但他人仍会严酷地审视你哪怕是一丝的不妥、一毫的疏忽。你要习惯这种人类的心灵碰撞现象——其实,你作为别人的一个“他人”,那审视称量的眼光,又何尝不苛刻?
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蓄满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但天有阴晴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再说,瞭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之心。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一种变化的互动关系。而一般的窗帘,比如左右开合的布制窗帘,又有着要么遮蔽要么豁然的弊病。还是百叶帘好,它可以使你与窗外的光线与风景的关系随时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让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选自《心灵体操》,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赏析】
《心灵百叶窗》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巧妙地将心灵的调节与生活中的百叶窗联系起来,进而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要把自己的心灵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状态的主旨,既给读者以无限的智慧启迪,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
首先文章结构严谨。文章一开始作者结合生活中的状况,提出观点“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接着从成功发财、中间状态和生命的不同时刻几种情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百叶窗对人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其次文章语言形象。文章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将“捧场”“阿谀”“嫉妒”“怀疑”比做光,将对心灵的冲击比喻为“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取得成绩后所面临的情形。可以说,这样形象的语言在文中比比皆是。
【学生例文】
给月亮的一封信
王涵
我喜欢炽热的阳光,也喜欢闪烁的星光,却最爱你那宁静柔美的月光。你那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你那宁静而不张扬的光亮,是心灵的本色,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追逐的方向。
面对你,心中总会有莫名的感动。没有阳光的炽热与张扬,也没有星光的闪烁与声张,每当夜幕降临,你总是静静地挂在树梢,用淡淡的目光俯视大地。你是在凝望某条河流某处山冈还是某家的灯光?每当注视你的时候,即使再烦躁的心情也会化为一缕青烟,内心的忧伤与惆怅会在和你相对之时烟消云散。因为在你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恬适,感受到的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安然。
面对你,心中总有一种敬佩之情。人们经常会奋力向前奔跑,为的是追逐前方那诱人的地位、财富、才华、声望。也许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人们往往会在脚步匆匆、人群攘攘中丢失那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本色。于是许多人抱着患得患失的心态品尝着名与利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怀着忧心忡忡的心情继续前方迷茫的路。他们如何知道,一旦失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得到渴望已久的幸福。
而你却不一样。几多月圆,几多月缺,饱经千万年的风霜,你依旧是那么澄澈、明亮。即使喜怒无常的天空呈现给你的不是笑脸,即使调皮的白云遮住了你的面庞,等到第二天,你还是会像往常那样悄悄地出现在树梢上,用那柔和的月光抚摸大地、小河、沙漠、荒丘……所以我相信,你有着湖水一般的平静,有着高山一般的稳重。所以我断定,那“采菊东篱下”的陶公,那“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是从你那里汲取了养分,心灵才会变得那么平静,淡定与从容。
有时很羡慕你的洒脱,你的随心所欲。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名利的纷扰,你心中自有一片宁静的天,自己演绎自己的一番精彩。其实,也有人会说“身处世间,身不由己”。但是不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的心中真的没有一丝欲望,真正做到心如止水,那么即使身处闹市,心也不会有一丝浮动。
在我心中,你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随时邀你出来,说说心愿,聊聊梦想,诉述衷肠,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你那里掬一捧月光,装进我的胸膛,让这如水的月光一点点内化为生命的芬芳。
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将你放在心底,在心情烦躁之时,邀你出来,指引方向,也愿你永远澄澈明亮。
(河北辛集中学)
【简评】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散文佳作。一般作品往往直接结合生活中的浮躁现象对心灵的宁静进行分析议论。本文作者则结合作文材料,选择了宁静柔美的月亮作为诉说对象,把夜深人静中的月亮视为一位知心朋友,在通篇采用第二人称口吻,写出了对月亮洒脱宁静的感动、敬佩之情。同时作者又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和月亮的特性进行比较,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自然,行文收放自如,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读写训练】
心灵的空间
周国平
我读到泰戈尔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话,不过他表达得更好。我把他的话归纳改写如下:未被占据的空间具有最高的价值。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就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的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
【阅读思考】
1.文章开头,作者引用泰戈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几类人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
4.简要分析本文在议论分析时运用了哪些方式。
【写作训练】
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一位年轻人列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年轻人列出了自己内心向往——爱情、才华、权力、财富和声望等。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最重要的。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所拥有的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的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几个字——心如止水。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文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贪婪、逐利的现状设计的。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握作文材料的内涵。在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美好事物和心如止水,同时也给我们的构思和立意设定了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展开联想和思考:(1)何为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并不是心如死水,并不是让我们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毫无热情、冷若冰霜。心如止水实际上是指心灵宁静、内心平和、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如埋头治学、潜心科研的学者,如虽平凡但依然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如尽职尽责、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干部等等。(2)为何心不能如止水?不能心如止水,实际上就是心灵的躁动。其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心中不平,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二是心中浮躁,心中充满骄气和躁气;三是心中有欲念,贪慕荣华富贵和名利。心灵的躁动会让人在种种名利诱惑面前难以把持,汲汲于富贵,心神不宁,躁气附身,学不进,坐不住,卧不宁,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心灵充满了噪音、杂质,终致荒时暴月,终年无收。(3)心如止水有什么作用?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心灵宁静者虽没有重权厚禄,浮华如云。却有一份心平气和、静心钻研的心境,并凭借聪明的心智和智慧的积淀,勘破一些俗事,收藏一些永恒,经营出一片精神的天地。(4)如何做到心如止水?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要做招摇的枝柯,而是如静默的根系,深扎土中,不为风雨所撼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扎实奋斗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拟题列举】
给心灵降温、以静应变、心如止水、宁静以致远、守望宁静、心远地自偏、守护心灵庄园。
【误区指津】
1.信马由缰。有的学生审题时没有确定文体,写作时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记叙喜欢说理,议论偏好描述,说明又穿插抒情,误以为这是展现个性,展示风采,结果让人分辨不清文章是什么文体,最终被打入文体不规范的行列。
2.罗列材料。在行文时,有的学生为了让内容“丰富”起来,把与材料中“心灵宁静”有关的事例不加思考地一个个照搬罗列上来,并且缺乏具体的分析议论,使得文章没有层次感,结构不分明,内容没有深度。
3.泛泛而论。因受思想认识的约束,有的学生往往对“心灵宁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外在现象大说特说,所引用的事实也停留在同一层面,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无法由此及彼地说开去,以致分析肤浅,泛泛而论。
【素材链接】
1.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
2.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一颗颗宁静的心散发出淡而独特的芬芳。庄子,以他淡泊的心摒除着来自外界的是非曲直,功名利欲,笑看天上云卷云舒。他是一棵树,一棵孤独的树,一棵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一棵不因名利荣誉而改变跳动速率的心,一颗厚重宁静的心。
3.《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冰天雪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在这样的境地垂钓,而今又会有谁呢?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放弃一切身外之物的牵绊,当庄子垂钓于濮水,陶渊明采菊于东篱,李白把酒临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便拥有了宁静而致远的内心世界,他们便获得了心灵的永恒。
4.宁静是一种富有诗意又令人神往的状态和境界,它需要追求也需要寻找。梭罗找到了,在瓦尔登湖畔,耕种渔猎,潜心思考写作,那是一种心灵的宁静。陶渊明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出世的宁静。竹林七贤找到了,隐身修篁,借酒狂歌,粪土王侯,那是狷介的宁静。诸葛亮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淡定的宁静。
5.美国作家梭罗曾孤身一人,远离尘嚣,在瓦尔登湖畔住了两年多。每日心领神会地欣赏平静的湖面,他的心绪也同样平静如水,澄澈透明。正是宁静的心境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从而写下了充满宁静、恬淡、智慧的世间名作——《瓦尔登湖》。
【一类文】
心灵的逍遥游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名利如烟,繁华成昨,唯有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令生命添彩,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
心灵之翔,让自我的坚守助你起飞。“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唯有守住自己的心灵花园,才能无拘无束地起飞。《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可以说是一位圣人。我们不是圣人,可我们要守信自我,聆听心灵的呼唤,踩住灵魂的节拍,“两耳不闻他人语,一心只把自己做”,让自我之翼展翅于青天。
漫漫旅程,让恬淡的心境赐你力量。“人生似一首诗,微笑地对它,拾取点点诗情,片片诗意”,季羡林的话道破了他一生的追求。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浮沉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的确如此,境由心生。假若人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心中只有那扰人的八九,其人生之路必定负重如山,举步维艰。唯有常想一二,用心感恩,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才能化解并超越苦难。一位智者对前来造访的年轻人指点的话语,没有名篇巨幅,更不是点石成金之术,只有四个字:心如止水。让心静下来,生命注定精彩。
风雨来袭,让高远的眼界伴你翱翔。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由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足迹,但却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而高出一般的眼界便是它的密码,一旦触动,它便潮水般地包围你,拥抱你,温暖你。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剃发皈依佛门。有人不解,有人讥笑,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他拥有高出常人的眼界,终成一代宗师,翱翔于心灵之空。
禅宗有一句话:“眼内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心灵的开阔与否决定了人一生的心境如何。让心灵逍遥自在地遨游,于高空处俯视生活,才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最高的高度游目骋怀,还会有诸多苦恼吗?“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奇妙瑰丽的图画。而我们不也应拿起生活的画笔,画一幅心灵的逍遥游吗?
【点评】
作者巧妙地将庄子的“逍遥游”运用于文章题目中,表面看来似乎与“心如止水”矛盾,其实题目准确而形象地阐释了作文材料的主旨,并且与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文章观点鲜明,文脉畅通。开始以形象的语言引出观点,接着从“心灵之翔”“漫漫旅程”“风雨来袭”三种不同的情形展开分析,最后以优美的语言总括全文,概括主旨。文章材料典型,论说有力。作者在文中除运用课文所学的材料外,还选用了《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以及季羡林、于右任、李叔同等人的有关材料,并结合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文章的观点“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论证言简意赅,充实有力。
评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7分。
【二类文】
心如止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唯用心为人精彩一生,唯心如止水一生无憾。
心如止水,是天边的明月,纵使云卷云舒、(,)风吹树动,它仍旧恬静、明亮;心如止水,是远航的帆船,纵使波涛澎湃、(,)风浪袭扰,它仍旧朝着自己的航向扬帆;心如止水,是沙漠中的仙人掌,纵使烈日当空,滴水罕见,它仍旧坦然面对,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心如止水,心中须保持自己独有的(“的”应删去)宁静,纵使外面的风浪再汹涌,我仍旧向着我的梦前行。心如止水,是电影《2012》中的那位中国大师,前方的洪水淹没了一座又一座山,他却依旧安静地坐在亭中,直到洪水将一切淹没;心如止水,是抗洪救灾中,调度有方、行动有序的救援人员,大难来临,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无数人在等待救援,他们没有因为焦急变得盲目,他们的心比任何时候都镇定;心如止水,是隆中的诸葛亮能够让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他心怀天下大计,是因为他淡泊名利,心中宁静。心如止水,心中有自己的方向,在内,是心中的宁静;在外,是脚步的坚定。
心如止水,帮我们把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全都搬走,名利、地位、财富、声望,全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迷惑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心如止水,为我们坚定向前的信念,(。)心中有一个梦,梦不会因为挫折而灰暗,不会因为失败而破碎,因为心中宁静,挫折与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心如止水,让我们的心灵享受一份恬静。外面的繁华与喧嚣,灯火的斑斓与闪耀,全部溜走,只留下一份静谧,一份安然,一份享受。没有心如止水,项羽变得骄傲,变得暴躁,最终乌江自刎,遗憾一生;没有心如止水,关羽败走麦城,一世的英勇、一生的抱复(负)也随之东去;没有心如止水,我们不会成功,纵使有一点小小的成绩,我们也会因为心中的不宁静而从成功的半山腰上摔下来,摔得头破血流。心如止水,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超然,一种洒脱。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在这个热闹繁杂的社会,金钱、地位、荣耀、地震、洪灾……太多太多的事物在我们周围影响着我们,但我们要一直努力,一直追寻,追寻心中的那份宁静。
用心为人,心如止水,一生无悔。
【点评】
这篇文章结合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从中提炼出了“心如止水一生无憾”的观点。结合这个观点,引用了诸葛亮、项羽、关羽等人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文章语言较为流畅,用词也较为准确。
然而这篇文章被评为二类文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在于文章的议论分析过于简略,不能结合事例展开有效的分析。文章主体部分段落中的语句,基本上是由排比句“心如止水,是……”组成的。另外,文章中出现了几个错别字,如“抱复”应为“抱负”,有些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太恰当,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文章的得分。文章可以针对以上所述几种情况进行提升。评分:内容15分+表达15分+发展13分=43分。
来自http://user.qzone.qq.com/80796072/blog/1402116866
⑦ 湖南2014高考作文满分是多少
2014年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哪
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有一人留下当村支书干了八年,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在接受荣誉时,村支书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
与语文作文素材“心灵宁静”命题角度基本接近。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心灵宁静”主题写作指导及范文
【主题说明】
宁静致远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能宁静高远,哪怕身处再偏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地方偏僻,孤寂。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其难得。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倘若把握不了自己,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道家葛洪曾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杂务缠身,与其紧张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宁静下来。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它不但为你带来心灵的滋养,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所以,摒弃浮躁,忍耐寂寞,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乃至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名家选文】
心灵百叶窗
刘心武
心灵荫翳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注入阳光;顺利得意时,我们需要让自己冷静自省。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
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
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这时,如果你的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那么,你就可以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程度,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醒悟——即使你的作为已接近至善至美,但他人仍会严酷地审视你哪怕是一丝的不妥、一毫的疏忽。你要习惯这种人类的心灵碰撞现象——其实,你作为别人的一个“他人”,那审视称量的眼光,又何尝不苛刻?
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蓄满焦虑。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但天有阴晴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再说,瞭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之心。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一种变化的互动关系。而一般的窗帘,比如左右开合的布制窗帘,又有着要么遮蔽要么豁然的弊病。还是百叶帘好,它可以使你与窗外的光线与风景的关系随时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让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选自《心灵体操》,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赏析】
《心灵百叶窗》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作者巧妙地将心灵的调节与生活中的百叶窗联系起来,进而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要把自己的心灵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状态的主旨,既给读者以无限的智慧启迪,也给读
⑧ 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那里
人生就是一场发现、欣赏和创造风景的旅行。但我们常常脚步匆匆,从一处风景走向另一处风景,从旅程的开端走到旅程的结束,最后慨叹人生只有辛苦没有风景,更别提创造风景了。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带上一颗心,没有让自己的心停驻,不能明白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心不在这里,我们只会匆匆赶路,不会留意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风景;心不在这里,我们就不会停下来慢慢看慢慢品味风景。心不在焉,我们会无视花朵的微笑云霞的蒸蔚,最后满目空洞,悲哀自己一无所获;心不在焉,我们会走过高山又走过溪水,错过一场又一场的美丽邂逅,慨叹自己虚度人生。心不在焉,我们总感叹风景在远方,从而忽略身边的风景。何不让心停驻下来,让心指挥你的眼睛去慢慢看,让心充满细细的审美去慢慢品味?这样,风景就伴你左右了。人大都有这样的感觉,风景最美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故乡。为什么?因为它总是让自己魂萦梦牵、心驰神往。茅盾的《风景谈》中,为什么当时山穷水瘦的陕北有最美的风景?因为它是那时全国有志之士心所向往的地方。世界上客观的景物只要将心放进去就变成了意境,它就是美景了。
心在这里,风景就在这里。心里喜爱它,即使它不美,我们也会觉得它美,这就是情感的力量,与物质没有多大关系。陶渊明的田园,客观地讲,它是荒凉芜秽的。但陶渊明的心停在这里,于是它在他眼里是最美。旧的中国,客观地讲,它是落后破败的。但许多海外华人的心系在这里,所以他们宁愿放弃海外优裕的光景也要回到故国。心若在,风景就在,天地之间有种叫真爱的东西在心里,它尽管无形,却能决定风景的存在。
心在这里,风景就在这里。心里喜爱它,即使它不美,我们也可以创造它的美,这就是情感的力量。一个乡干部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呆不了多久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他以坚定的心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将穷乡僻壤建设成美丽乡村。这位乡干部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焦裕禄和他的兰考。在这里,用一颗坚强执着而又柔软善良的心去发奋创造新的风景,要比用一颗悲悯包容的心去随遇而安适应贫困更令人仰望。在这里,美丽的风景不只是他们率领乡民建设下的新农村新环境,更是他们奋发有为的美丽人生。心若在,风景就在,天地之间有种叫大爱的东西在心里,它尽管无形,却能决定风景的存在。
带上一颗心,它明净,细腻,柔软,慈爱,你就能发现、欣赏和创造风景。有了它,你能品味到玉龙雪山的壮美,也能感悟到家乡小桥流水的秀美;有了它,你能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墓地里生死相随的轰轰烈烈之美,也能体会到邻家阿公为阿婆院中理发的平平淡淡之美;有了它,你能享受到世界为你准备的风景,也能为世界奉献你创造的美景。卞之琳有言说得好: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都能欣赏到风景,并成为别人的风景,就是因为心在这里。
心在哪,风景就在哪。让我们停驻匆匆的脚步,停驻一颗匆匆的心,用心慢慢看,慢慢欣赏,努力创造,这样,我们的身边就会无处不风景,我们的人生也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⑨ 2014湖南高考英语作文范文
My Magic Water Bottle
My magic water bottle will be a replac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one which can chang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side water auto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outer environment.
There are certain factors I take into account on my new invention. For one thing, traditional water bottle makes it inconvenient for travelers to have a comfortable drink anytime and anywhere. For another, drinking too cold or too hot water does nothing but harm to our health, so my magic water bottle can serve as an assistant or a doctor.
The new functions will win my magic water bottle enormous love and popularity. On the one hand, the automatic temperature-controlling system mentioned above can adjust the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set a desirable temperature for the inside water, and what surprises us most is that the water can remain at that temperature for about twenty h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