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以孔孟名言写作文

以孔孟名言写作文

发布时间:2021-02-08 19:30:38

A. 孔孟名言的作文

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刻苦学习的人总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学成巧,总是巧;装成巧,惹人笑。
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B. 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写一篇作文

孟子说:“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与民同乐则民乐,不与民同乐则民怨。因此,君王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与民同乐。孟子进一步指出,“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站在民众的角度为他们分忧,难么离王道政治也就不远了。 对于统治者而言,人民的生活能否得到安顿和保障,直接决定了国家政权和君王统治地位能否得到_固。孟子认为,首先社会生产应做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_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其次施行“井田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做到这两点,就可以达到社会安定。“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民有恒产,才有恒心,就能安于生活而不思犯上作乱。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C. 用有关孔孟的名言为题写一篇作文

论孝道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教育我们要态度恭敬地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而不是管吃管喝就万事大吉了,还得了解父母的心。孔子又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的就是父母健在,做儿女的要恭敬地陪侍在前,,就算真的要远游,也要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方可游。孔子还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纪生日,咱们做子女的那得知道。一呢是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一是为不可避免的规律而担忧。
几千年的古人尚且知道讲究孝道,更何况今人?可是电视、新闻却屡屡报道儿女虐待父母的负面新闻,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当今社会孝道都到哪里去了难道今人连古人都不如?
前几天我听到这样的事:老太太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栽培大三个儿子,并都结婚生子分家了,老三举家在外地生活,只有老大和老二在老家陪伴母亲,这时的老太太应该像电视上说的过上了幸福的生。,可惜两媳妇都借口说和她合不来,谁都不愿意接收,没办法她只好一个人凑合着在老房子里生活。幸好老太太身体还硬朗也就过了几年。今年开春天气忽冷忽热,前几天山区还下起了雪,老太太腿脚本来就不方便,这天气一变就更难受了,但是近得只要走三五几步的儿子们却没有想到来看看老母亲需要什么,那天一早她冒着寒风雪出去摘菜,回来不小心被高高的门槛绊倒摔在地上晕倒了。这时还是没有任何人发现。直到凌晨1点多才被起夜床的二儿子看到,急忙喊人抬进屋子,这时如果及时的保暖和搓心口也许老太太还有得救,但是所有的人都害怕而不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找医生,结果本来还有救的老太太就在儿子们的耽误下饮恨黄泉,酿成了悲剧……
呜呼,死者已斯,生者何惧?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事例让我们这些稍微有良知的人都感到悲哀、羞愧。“身体皮发受之父母,毁之不得。”父母不仅赋予我们这些,还教育我们成人,甚至在成人后还要担忧你的工作、婚姻、下一代……还要为你做饭、带孩子、做老妈子……这些一生一世你都偿还不清,你又怎么忍心在他们年迈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嫌弃他们:嫌他们吃饭不利索,叫他们到自己的房间吃;嫌他们唠叨,让他们独立住;嫌他们慢手慢脚,而横加指责…..可是年轻的你们想到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过的一切;想过没有,总有一天你也要老;想过没有,也许今天你这样对待你的父母,明天你的子女同等对待你…….如果你想过这些,就请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不要因为他们老了,行动不便了,身体不好了而嫌弃他们,要足够地尊重您的父母,在您的父母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多陪他们出去散散心,多陪他们聊聊天,不要因为工作忙的借口而忽视了他们,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局面,要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孝道,人之本!请你、我、他(她)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好好地对待您的父母! 望笑纳

D. 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作文

“乐而忘天下”的君子之乐。孟子虽然对“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专饮;人属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孟子·离娄下》)表示赞赏,但是他所谓的“君子之乐”与孔子、颜回那里的“君子之乐”(宋人以此衍出“孔颜乐处”之说)还是略有差别的。孔子的“君子之乐”主要是对于物欲的超越,摆脱功名的羁绊,实现身心的解放和心灵和谐所获得的最高快乐。 而孟子说:“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孟子·尽心上》)如果一个人充斥着“广土众民”的欲望,自然无法快乐;在政治诉求上所获得的满足感与快乐,虽然摆脱了拥有广大土地和众多百姓的外在功绩,但是仍以安定天下作为道德和政治理想,这并不符合人的“仁义礼智”的本性。可见,孟子理想中的“君子之乐”在根本上并不局限于“快乐”的满足,而恰是对“快乐”有所超越;而在谈到“君子有三乐”的时候,认为“王天下不与存焉”则是极其正常的了。 来源:华夏文化

E. 以孔子、孟子的一句名言写一篇议论作文600字左右

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要想真正做到“仁”,必须要自觉,不是依靠别人来完成的,强调了为仁过程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论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意思就是说,用土堆山的_,还差一堆土就可以堆成山,但是我停止了,是因为我停止了没有最终堆积成山,在平地上的话,虽然只有一堆土,如果我想堆的话,也是因为我自己想要去堆的。孔子这句话的引申涵义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想要成功,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就会功亏一篑,做事需要积少成多,以小见大,不可半途而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与其他外部条件和环境无关,“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还强调了即使一个人所在的起点很低,但只要不放弃,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积少成多,最终就能成功。孔子还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意思就是说,一天之内有没有对善行的实践,我从未见过一个人缺乏力量。也许有吧,是我没见过。从孔子的这些例子里就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走向“仁”的途径是“为仁由己”,仁是人们心中都有的,只要去践行,就可以做到“仁”。最后孔子还把践行仁的行为分成君子和小人之别,他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求仁的方式是“求诸己”,就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小人是“求诸人”,依靠别人来实现仁,而实现仁是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的,与外界条件无关,要通过自身的践行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仁”。 来源:传播力研究

F. 写一篇有关孔孟名言的作文~~急用

论孝道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教育我们要态度恭敬地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而不是管吃管喝就万事大吉了,还得了解父母的心。孔子又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的就是父母健在,做儿女的要恭敬地陪侍在前,,就算真的要远游,也要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方可游。孔子还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纪生日,咱们做子女的那得知道。一呢是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一是为不可避免的规律而担忧。
几千年的古人尚且知道讲究孝道,更何况今人?可是电视、新闻却屡屡报道儿女虐待父母的负面新闻,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当今社会孝道都到哪里去了难道今人连古人都不如?
前几天我听到这样的事:老太太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栽培大三个儿子,并都结婚生子分家了,老三举家在外地生活,只有老大和老二在老家陪伴母亲,这时的老太太应该像电视上说的过上了幸福的生。,可惜两媳妇都借口说和她合不来,谁都不愿意接收,没办法她只好一个人凑合着在老房子里生活。幸好老太太身体还硬朗也就过了几年。今年开春天气忽冷忽热,前几天山区还下起了雪,老太太腿脚本来就不方便,这天气一变就更难受了,但是近得只要走三五几步的儿子们却没有想到来看看老母亲需要什么,那天一早她冒着寒风雪出去摘菜,回来不小心被高高的门槛绊倒摔在地上晕倒了。这时还是没有任何人发现。直到凌晨1点多才被起夜床的二儿子看到,急忙喊人抬进屋子,这时如果及时的保暖和搓心口也许老太太还有得救,但是所有的人都害怕而不采取任何措施,也没有找医生,结果本来还有救的老太太就在儿子们的耽误下饮恨黄泉,酿成了悲剧……
呜呼,死者已斯,生者何惧?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事例让我们这些稍微有良知的人都感到悲哀、羞愧。“身体皮发受之父母,毁之不得。”父母不仅赋予我们这些,还教育我们成人,甚至在成人后还要担忧你的工作、婚姻、下一代……还要为你做饭、带孩子、做老妈子……这些一生一世你都偿还不清,你又怎么忍心在他们年迈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嫌弃他们:嫌他们吃饭不利索,叫他们到自己的房间吃;嫌他们唠叨,让他们独立住;嫌他们慢手慢脚,而横加指责…..可是年轻的你们想到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过的一切;想过没有,总有一天你也要老;想过没有,也许今天你这样对待你的父母,明天你的子女同等对待你…….如果你想过这些,就请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不要因为他们老了,行动不便了,身体不好了而嫌弃他们,要足够地尊重您的父母,在您的父母身体还健朗的时候多陪他们出去散散心,多陪他们聊聊天,不要因为工作忙的借口而忽视了他们,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局面,要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孝道,人之本!请你、我、他(她)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好好地对待您的父母!

G. 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H.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写一篇600字作文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在孟子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接受教化,并将四端之心扩而充之,使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主动性需求。如果四端之心不明,孟子则斥之为“非人也”。如果不能尊重五伦之义,那么就会跟孟子所批评的杨朱、墨子一样,“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在仁爱的次序上,人具有优先性。孟子在劝诫齐宣王“见牛不见羊”时,责备他“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由此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在推恩于禽兽和百姓的次序上,百姓具有优先性。如果君王能够关爱禽兽,而说不能关爱百姓,这不是能力上做不到,而是意愿上的不情愿。孟子还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滕文公下》)如果达官贵人对动物妥善照顾,而让老百姓饿死野外,那么这就是率领野兽而吃人。而反过来,如果率领人来吃野兽,孟子则并不反对。对于亲人,是最高层次,是亲爱。孟子还认为,对动物的爱应该以满足其生存需要为基础,可以进一步对之宠爱,但绝不能上升到人的高度,用对待人的尊严的方式去对待动物。这些都告诉我们,关爱动物要讲究方法,把握尺度。 来源:鄱阳湖学刊

I. 一篇以孔子名言为题的作文

第一篇:欲速则不达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一心想早日成名的少年拜一位剑术高人为师.他迫不及待地问师傅多久才能学成.师傅答曰:“十年.”少年又问如果他全力以赴,夜以继日要多久.师傅回答:“那就要三十年.”少年还不死心,问如果拼死修炼要多久,师傅回答:“七十年.”
少年可谓是不惜一切想尽快成功,可是为什么在师傅的眼中,他越是努力就离自己的目标越远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它的心完全被渴望成名成功的思想所占领,没有平和的心态.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期盼迅速成功,一夜成名的心态反而会使人欲速则不达.
说起欲速则不达,不能不令人想到下面这则小故事.
天色渐晚,一个卖橘子的想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走到前面的一座城.小贩问一位路人,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城门.路人回答说:“如果你慢慢走,关门之前能到达.如果你走的很快,就到不了了.”小贩感到很奇怪,没有领会路人的话,开始快速赶路,却又走得太急,打翻了橘子,不得不停下来捡拾满地的橘子,也最终没能在关城门前到达.究其原因,是因为小贩一心只想着赶路与到达,没有平和的心态,以至于最终自乱阵脚,打翻了货物.
可见,急于求成,心态浮躁,会把最简单、最熟悉的小事都办糟,何况富有挑战性的大事呢?
贝多芬写《合唱交响曲》用了39年的时间,最终将无数次的灵感串联成了旷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一个小时作完曲子,我们还能听见他发自内心的《欢乐颂》吗?
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受了多少年的凌辱,尝了多少年的胆.他从来没有草率地为报一箭之仇而出兵吴国,而是用平和、坚定的心对内不断提升自己,对外等待最佳时机.可见,坚定而又平和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前奏.
一针一线都是细心缝制的帆,才能迅速而安全地将我们送到成功的彼岸.
用焦急与功利心打造出的船,只能将我们埋葬在失败的大海中.
第二篇:欲速则不达

1941年日本政府决定突袭美军驻太平洋基地--珍珠港.12月7日日本发动的珍珠港战役获得巨大成功.美军战舰被击沉4艘,重创1艘,炸伤3艘,炸沉其他船只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死伤人员4500多人.而日本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200人.日本在突袭珍珠港的同时,出兵五路,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进攻.英国2艘战航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在新加坡附近被击沉,失去了在远东的主要力量.美国在菲律宾失守后只得将远东陆军司令部撤至澳大利亚.到1942年6月,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但这一胜利,导致了日本甚至整个德、意、日轴心国更快走向灭亡.美、英在珍珠港事件后决心参加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12月,两国首脑举会“阿卡迪亚会议”提出组建反法西斯国家联盟,后经中、苏等国协商,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告的第一事项是“每一政府保证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以对抗三国同盟成员及其仆从国”,随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法西斯的末日终于到来了.日本以珍珠港战役的胜利换来了战略的失败.

更近的是拉登的基地组织.他们近十年来对美国发动了多次袭击都没有取得“辉煌胜利”:1993年2 月26 日,纽约世贸中心地下爆炸炸死5人;1995年4 月19 日俄克拉荷马市中心的美国联盟政府办公楼被炸,死亡168人;1998年8月7 日,美国驻肯尼亚、坦桑尼亚两使馆被炸,有人员伤亡;2000年10月1日,美国导弹驱逐舰库勒号被炸,17人死亡……但2001年9 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爆炸,战绩“特别辉煌”:建筑物损失50亿--100亿美元,保险公司赔额约30亿美元,死亡2000多人,人寿保险赔额预计60亿美元.在世贸中心办公的公司,爆炸后4天的业务损失就有10亿美元,爆炸当天美国股市停交,四天后开盘,开盘的当天,道指跌破9000点,一周内美国股市市值损失1.4万亿美元,伦敦、法兰克福、巴黎、东京、香港股市统统下跌,除美国外其他主要股市一周损失1.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全球股市一周内损失相当于13亿人口的中国三年国民生产总值之和,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

但是,9.11事件促成了包括阿拉伯穆斯林在内的世界反恐怖战线的形成,拉登费尽心血创建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出生入死夺得的阿富汗政权在全世界的谴责声中,在美、英等国飞机、导弹轰击下遭到毁灭性打击,拉登和奥马尔(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头子)对9.11事件“辉煌战果”真的是“来不及陶醉,来不及品味”便不知逃到那里了.拉登以在9.11事件中的“辉煌胜利”换来了基地组织的灭亡,甚至导致了一国政府的灭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见到一些人,因急功近利而失去很多.如某厂长,刚上任就实现了零库存,工厂效益提高,工人工资上调,可谓成绩不小.但不久产品就开始大量积压,原来,他把次品夹杂进去,卖给了客户,人家不再合作,断了财路.某人在单位领导业务,地位已经不低,但又争取兼管人事.有人去祝贺,但也有朋友提示:人才济济,我何(用)多占,应提防(因)被嫉妒而受攻击.不幸(的是果)被言中,失去了所有的职务.

这里,我们想到了孔子的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做事眼光要远一点,不仅要看到近期的得失,还要看到长远的影响.目光太短浅,有时是要命的缺点.
第三篇: 欲速则不达
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喜欢研究生物学,很想知道那些蝴蝶如何从蛹壳里出来,变成蝴蝶便会飞.
有一次,他走到草原上面看见一个蛹,便取了回家,然后看着,过了几天以后,这个蛹出了一条裂痕,看见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来.
这个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面很辛苦地拼命挣扎,怎么也没法子走出来.这个小孩看着看着不忍心,就想不如让我帮帮它吧,便随手拿起剪刀在蛹上剪开,使蝴蝶破蛹而出.
但蝴蝶出来以后,因为翅膀不够力,变得很臃肿,飞不起来.
蝴蝶以后再也飞不起来,只可以在地上爬,因为它还没有经过自己奋斗,将蛹打开然后飞出来这个过程.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必须瓜熟,方能蒂落,必须水到,方能渠成.说明欲速则不达.
中国成语"欲速则不达",是说你希望很快完成的事情,结果达不到目的,反而还因快得慢. 我们在生活里面看见很多例子,现在香港人讲求急功近利,发财要快,做什么都要快.炒楼一个量期要赚数十个百分比,少了便不满意,慢些便不要预自己的份.
但是从以上蝴蝶脱蛹而出的故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那只蝴蝶在蛹里面要破开蛹飞出来的时候,在最后的几小时中,要很辛苦地挣扎,而挣扎过程实际上是锻炼它那一对翅膀的过程,亦是看它身体能够缩小的过程.
如果通过它的努力,最后它将这个蛹打开裂口,飞出来的时候, 它便可以一飞冲天.
但是这个小孩帮助它,用剪刀剪开蛹壳,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没有经过在撕破蛹的过程中奋斗,是没有力的.所以这个小孩想帮蝴蝶的忙,结果反害了蝴蝶,是欲速则不达.
而这蝴蝶一生飞不起来,是因为它没有经过这一段艰难困苦的磨练,它没有在实际经历中将它的翅膀锻炼得强硬一点.
所以我们谈这个蛹化蝶的故事,表面上是一个自然界生物界里很小的事实,但是放大至我们的人生,我们的香港,我们今时今日所做的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的挣扎、 奋斗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J. 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的作文

孟子说:“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内所性不存焉。”容(《孟子·尽心上》)如果一个人充斥着“广土众民”的欲望,自然无法快乐;在政治诉求上所获得的满足感与快乐,虽然摆脱了拥有广大土地和众多百姓的外在功绩,但是仍以安定天下作为道德和政治理想,这并不符合人的“仁义礼智”的本性。可见,孟子理想中的“君子之乐”在根本上并不局限于“快乐”的满足,而恰是对“快乐”有所超越;而在谈到“君子有三乐”的时候,认为“王天下不与存焉”则是极其正常的了。 “乐而忘天下”的君子之乐。孟子虽然对“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孟子·离娄下》)表示赞赏,但是他所谓的“君子之乐”与孔子、颜回那里的“君子之乐”(宋人以此衍出“孔颜乐处”之说)还是略有差别的。孔子的“君子之乐”主要是对于物欲的超越,摆脱功名的羁绊,实现身心的解放和心灵和谐所获得的最高快乐。 来源:华夏文化

阅读全文

与以孔孟名言写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