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2003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满分高考作文(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试题评析
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作文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高考作文既有选拔的功能,也还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要给中学作文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方面是高考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所给的提示作用。
2003年的“话题”作文则是既给考生提供了《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给考生打开思路以及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等方面都有所启发,换句话说就是做了某些暗示,使难度略有降低,但又必须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来写,这一限制又使难度略有上升。平心而论,这样的题目给考生相当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或者说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尽其才,各扬其长,各显其能。
眼睛上的窗帘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深山,每1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
人呢?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的3种最宝贵的情感,金钱可以买到名车豪宅,但在这3种情感面前,它连街头流浪的乞丐都不如。这3种情感是人1生不可丢弃的财富,正是这3种情感像3颗灿烂的宝石将人生道路映照,伴随着你我他从无忧无愁的童年走到饱经沧桑的老年。我们向往至纯至真的亲情,向往刘关张式的友情,向往天长地久的爱情,然而有时这3种情感也会像无形的窗帘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即使1个人再丑,但在他爱人眼里,却是天女下凡。何止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呢?父母眼里出爱因斯坦、出爱迪生,也未必是不可能的。天下父母亲谁不希望子女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1直是天下父母的愿望,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于是当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发生争执后,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对的,虽然有时不会说出口,这就是人们眼睛上的窗帘在作怪。
我们眼睛上的窗帘是灰色的,有时也可能是绿色的,它有时像魔鬼,搅乱了人们正常的思维,有时又像天使,给人以温馨。
当它是灰色时,它是可怕的。
它曾多少次助长了人们心中的怨恨,它曾多少次引发冲突?父仇子报,恩恩怨怨,代代相传,本来是可以化解的,却因为1个“情”字把人们的眼睛掩住了。有多少次因为这眼睛上的窗帘,使人徇私舞弊,无视事实,错判了冤案。
当它是绿色时,它是可爱的。
有时我们会因孩子、父母或其他1些亲人做错1些无关紧要的事,虽然很可笑,但它代表了亲人之间那个“情”字。
错也是情,对也是情。情,作为人们眼睛上的窗帘,是需要用心打开的。
善待它,用我们的心去打开它,无论外面是风雨交加,还是艳阳高照,都要给我们的眼睛1片绿色的窗帘。
⑵ 有哪些精彩的散文诗开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回理智及情感答有关。”(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天平和七弦琴》)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学会历史的旁观》)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心中的天平》)
⑶ 2003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寒哥
香港2003高考满分作文<<儒兵辩>>2007-02-21 19:11儒者,为人之道也。《礼记》曰“礼”,《大学》曰“德”,曰“善”,《孟子》曰“仁”。兵者,战伐之术也。《兵法》云“将”,“卒”,“攻”,“军”,《司马法》曰“杀”。然儒者未尝不论兵也,《论语》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之信矣”;《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且兵者亦尝论儒之道也,《六韬》曰“ 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然此二者见事异哉?同哉?吾试辩之。 余观道与术实一,盖行事之策,处世之谋也。儒兵者咸论帝王之事:《大学》曰治国,平天下;《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然儒者讳“利”而兵者逐之:《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兵法》曰:兵以利动。然此二子所论者,皆安邦之良策,何也? 余对曰,无他,儒者见心而兵者见形也。夫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儒者曰柔可克刚,而兵者曰势;三人行于野,汲者先饮,儒者曰私,兵者曰渴。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 敌不得与我战,何也?儒者曰“仁者无敌”,兵者曰“乖其所之也”。 儒者所论,修身养性,自明德始,后正其虑,乃善其行,此育人之道也。有教无类,正视听,传礼义,此鸿儒之业也。兵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计远近,寒暑,险易,广狭, 明曲制,分数,赏罚,击鼓而进,鸣金而退,此御人之术也。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如登高而去其梯,此将军之任也。 儒者,传道,授业,解惑,皓首穷经,尽一甲子之力而不知其功。然世人如石处溪中,浑然而成其规矩,心也。兵者,兴师十万,出征千里,车甲之费,日累千金,妇孺倚扉 泣血,相守经年,以争一日之胜。其势如决水于千仞之渊,可绝而不可夺,形也。 然心为形之本。《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其亦惜寿也,亦念父母妻子也,亦爱田园之业,茶饭之味也;然行千里而不乱,无所往而不惧,虽诸、哙之勇不能过;火发于内而旌旗整于外,列阵于下而飞鸟集于上,健者不独进,弱者不独退,使三军如使左右手。何者?其心一也。 明心见性,则不拘其形。《大学》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是故文以载道,武以济世。其论虽疏途,实则同归,非圣人不可兼而有之。故魏武公为《兵法》序曰:恃文者灭,恃武者亡。善哉斯言。 hi/dansy/blog/item/e5e0334c16ef00f9d72afc9d.html
⑷ 200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03高考江苏满分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明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狂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门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我们往往只在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们的眼光常常只停留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比如父母、师长、友和自己。血脉相连、骨肉至亲、同甘共苦、袍泽之谊,我们对他们的感情便非同一般的亲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一些若有若无的屏障,像冰冷的玻璃窗.把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分离在两边;内心的感情弄不好便是这种屏障,它有着美丽的色彩,有时却让你头脑晕眩,看不分明。
死亡,疾病,伤害,不公平……这些早已存在。而且,以它们为名义的戏剧,正时时刻刻在这个世界上演。一些令人伤心或愤慨的故事,也曾经使我们悲哀落泪,但不久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些丑恶的现象,也曾经让我们义愤填膺,,但很快又让位于别的什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它们发生在别人身上,离“我的世界”实在太远;我们的感情,于是乎在空气中冷却,凝固,坠落!
只有当这些遭遇降临到自己或亲近者身上时,我们才会真切体会到事物的意义。也许惟有此时,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从前它阻隔在“我的世界”之外,遥远如天上的星星;而此时,它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清晰得如故乡的风景。
自己的感情,很像一片叶子,光洁美好,放在眼前观赏,总是爱不释手。殊不知因此却屏蔽了不远处的“泰山”。世间有无数人,在对待“不关己”之事时,如隔河看景,冷漠镇静;而在处理切身之事时,为“情”所困,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感情原本美如珠链,此时,却成了绕项的锁链。
所以,在面对事物的时候,我们不妨暂且放下感情的那一片美丽的叶子,将自己关于感情的“亲疏”之别埋在心底,擦亮眼睛,仔细地来看这个世界。
⑸ 儒兵辩 2003香港高考满分作文
香港2003高考满分作文<<儒兵辩>>2007-02-21 19:11儒者,为人之道也。《礼记》曰“礼”,《大学》曰“德”,曰“善”,《孟子》曰“仁”。兵者,战伐之术也。《兵法》云“将”,“卒”,“攻”,“军”,《司马法》曰“杀”。然儒者未尝不论兵也,《论语》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之信矣”;《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且兵者亦尝论儒之道也,《六韬》曰“
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然此二者见事异哉?同哉?吾试辩之。
余观道与术实一,盖行事之策,处世之谋也。儒兵者咸论帝王之事:《大学》曰治国,平天下;《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然儒者讳“利”而兵者逐之:《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兵法》曰:兵以利动。然此二子所论者,皆安邦之良策,何也?
余对曰,无他,儒者见心而兵者见形也。夫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儒者曰柔可克刚,而兵者曰势;三人行于野,汲者先饮,儒者曰私,兵者曰渴。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
敌不得与我战,何也?儒者曰“仁者无敌”,兵者曰“乖其所之也”。
儒者所论,修身养性,自明德始,后正其虑,乃善其行,此育人之道也。有教无类,正视听,传礼义,此鸿儒之业也。兵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计远近,寒暑,险易,广狭,
明曲制,分数,赏罚,击鼓而进,鸣金而退,此御人之术也。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如登高而去其梯,此将军之任也。
儒者,传道,授业,解惑,皓首穷经,尽一甲子之力而不知其功。然世人如石处溪中,浑然而成其规矩,心也。兵者,兴师十万,出征千里,车甲之费,日累千金,妇孺倚扉
泣血,相守经年,以争一日之胜。其势如决水于千仞之渊,可绝而不可夺,形也。
然心为形之本。《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其亦惜寿也,亦念父母妻子也,亦爱田园之业,茶饭之味也;然行千里而不乱,无所往而不惧,虽诸、哙之勇不能过;火发于内而旌旗整于外,列阵于下而飞鸟集于上,健者不独进,弱者不独退,使三军如使左右手。何者?其心一也。
明心见性,则不拘其形。《大学》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是故文以载道,武以济世。其论虽疏途,实则同归,非圣人不可兼而有之。故魏武公为《兵法》序曰:恃文者灭,恃武者亡。善哉斯言。
http://hi..com/dansy/blog/item/e5e0334c16ef00f9d72afc9d.html
⑹ 陷阱,2003年的那篇高考满分作文谁写的
高考学生信息是不外漏的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陷阱,供大家参考。
他紧缩着眉头,背着手,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走到这头,又折回去,走到那头,又折回来。堂前的那炷香缓缓地燃烧着,烟气缭绕。在堂外,吕后派来的使者垂手站立,静静地等候。
韩信迟疑了。这位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处事果断头脑冷静的人迟疑了。吕后派人请他参加庆祝汉王打胜仗的宴会。隐约地,他感到有一丝危险,凭着他多年驰骋沙场的经验他感觉到了。他明
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却没想到这厄运来这么早。这么说,汉王已经决意要除掉他了?尽管他早已被剥去了王权,只保留了一个大将军的虚名。
他的手心渗出了汗;如果不去,该怎么向吕后交代呢?他抬头望了一眼那使者,恰好和那使者的目光交遇。使者并没有躲避,而是轻轻地说了句:“萧丞相也将出席。”
这句事先由吕后交代好的话似乎洞穿了韩信的心,他的眼睛豁然一亮:“萧丞相!”是的,萧丞相――他的挚友,良师。韩信望着那缭绕的烟气,陷入了沉思……
同邑的人嘻嘻哈哈地笑着,要他从他们的胯下爬过,韩信缓缓地弯下了腰。
漂母每天给他拿来食物,尽管她自己也贫穷得靠洗衣为生。
他缓缓走出刘邦的帐下,对着皓皓明月长叹一声,心里充满着迷惘,痛苦。他随着逃亡的士兵漫无目的的走着。身后一阵马蹄响,萧何那清晰的声音如同那清冷的月色一起穿入他的心中:“韩信留步!”尔后是月下对酌,畅叙心曲。那晚,他会心的笑了,如那轮满月一样清纯。
“是的,萧丞相是我相交多年的知己,若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日。”韩信的眉头舒展开来,重重的吁了口气,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走吧。”使者露出了一个不易觉察的诡秘的笑。
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向未央宫驶去。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走出,以后也没有。
点评:这篇文章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语言老到。
先说构思和结构。本文取材于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韩信因为与萧何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最终没能识破吕后设下的“陷阱”,一去不回,留下千古遗憾。可谓扣题严密,浑然天成。旧题材翻出新意味,而且自然天成,显示出作者目光的敏锐和独到。文章结构的严谨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文章开篇便直写面对吕后邀请韩信的迟疑,使者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萧丞相也将出席”,实在是文中至关重要的一笔,这句话既写出了吕后等人的奸诈,也巧妙地使文章过渡到韩信对往事尤其是对萧何与自己之间深厚情谊的追忆,也正是插叙的这段追忆最终打消了韩信的顾虑,使韩信走向未央宫,走向不归路。
再说语言。说本文语言老到,一点都不过分。我们同样从细微的地方来分析。文中对“使者”的描写有三处:
“使者垂手站立,静静地等候。”――使者在静观其变。
“他抬头望了一眼那使者,恰好和那使者的目光交遇。使者并没有躲避,而是轻轻地说了句:‘萧丞相也将出席。’”――使者一直在观察韩信,“轻轻”说出的一句话,却有无限的分量,无限的奸诈。
“使者露出了一个不易觉察的诡秘的笑。”――暗示结局。
以上三处描写处处精妙,语言精练到位,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使文章结构严谨,真可谓滴水不漏。
文中的那炷香,同样是神来之笔。我们似乎看到韩信在烟雾缭绕中的徘徊迟疑,也似乎领略到韩信的心中实际也烟雾缭绕,这一特写镜头的闪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流逝,气氛压抑,令人窒息。如果作者能在韩信上马车前后加入“烟消香尽”的描写,会更精彩,更严谨。
文章结尾句含蓄蕴藉,回味无穷,不再赘述。
以上文章由河南语文高考语文阅卷评价组成员、郑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魏新磊推荐并点评
⑺ 03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
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
猛虎与蔷薇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涛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启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这斑斓绚丽的事物,给了我们最直观的认知。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曾写过一行不朽的绝唱“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说明人拥有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感情亲疏是感性的,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的。从历史的源头漫步到现代,我们人类便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演绎着动人的人生哲学。
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某个人,而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子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事物的认知,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这是必然的,但如果因此而悖驳事物价值的唯一性,这是荒谬的。楚国国君不就是因为听取爱妃谗言而使屈原因直谏而放逐吗?夫差因此而丧国。历史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昏君,有太多太多这样的历史闹剧。
当然,也有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的人。邹忌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人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运用这琐事中的感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广开言路。
其实,对事物的感知也需要感情的柔化。正如棱角突兀的坚石需要柔水圆润,奇伟雄丽的火山需炽热融化为岩浆,这样才能在逆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亲情留予我们关怀,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对事物越发亲近,我们的认知就越发深刻。纣王曾问云中子:“先生何处而来?”答曰:“公似白云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发难,“云散水枯,君归何处?”答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的无限亲切,才孕育了博大的旷达的人生哲学。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他妻子死后,他大哭须臾,后又会心的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无所依赖的无我哲学。
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当我们寄以情思,这种认知也富有哲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认知也可勾起我们奋斗的冲动。
在感情亲疏面前,我愿做一株蔷薇;在事物的认知上,我愿是一只猛虎,用理性的心细嗅感性的芬芳。
----------------------------------------------------------------------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镜,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见的人当然全是有心的,并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为榜样,主张“心外无物”,看东西想问题时不免给自己的心加装一副有色眼镜,然后再将头缩于腹内,如同刑天之民,视听蒙蔽,如此一来,偏见就形成了。
我们每个人在环境一样,心境不一样时,一个个偏见便会从心灵的墨镜后“倏”地钻出来,同样一个晚上,“欢愉嫌夜短,沉闷嫌夜长”便是这个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语中的“喜乐”(bonheur)便是由“好”和“钟点”两个词组成,而德语中的“沉闷”(langweile)据字面上解释却是“长时间”,个把钟头说不上长,也谈不上短,但正由于心灵的偏见,愉悦和沉闷也便应运而生了。
“偏见”和“偏爱”如同孪生兄弟,是分不开的,“偏爱”必产生“偏见”,而“偏见”又偏爱所偏爱的。雪莱的《赠珍妮——一个回忆》中对啄木鸟的描写中道:“鸟鸣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观与前面二位大相径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后人讥为拙笔,可见针对鸟叫,王安石认为是大煞风景的“鸦鸣鹊噪”,而雪莱和王籍则推为“莺啼燕语”了。
我们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但更多的却是怀疑别人,又常常摸着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镜,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但长久这样折腾下去,不免身心俱困。于是又产生一个偏见:“我公正得很!没有偏见!”
叔本华在《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写道“思想家应该是聋子”,此话大有道理,否则耳根不清净身心受玷污,必产生偏见,继而产生假道学。但这只是被迫防范偏见。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长心了。钱钟书说人人都有偏见,因为人人的心都是长在左边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产生偏见,偏见侵蚀我们的头脑,于是思想也有所偏,这便是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写“地狱里连太阳也是冷清清,静悄悄”的和“魔鬼偏爱牛,所以常现牛形”的缘故了。
心是长不回正中间的了,所以,我们想东西时不妨少用心而多用点尚未偏倚的大脑,便可杜绝偏见。当然,心上的有色眼镜是一定要取掉的,据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谈话中所述,歌德最讨厌戴眼镜的人。
⑻ 2008奥运会姚明的表现
姚明在北京奥运会的数据是场均19分,篮板球8.4个、1.8个盖帽、罚篮命中率(79.5%),成为了那届奥运会最耀眼的篮球明星,他的表现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
中国男篮的核心,08年奥运会拼劲了全力,可以说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十八般武艺全部使出,一个超强的姚明展现在世界强队面前,说实话包括美国队都有所惧怕。事实证明,西班牙的轻敌让他们差点颜面扫地。
姚明,1980年生于上海市徐汇区,祖籍吴江震泽。中国篮球运动员。
1998年4月,他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开始篮球生涯。2002年,他以状元秀身份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队选中。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个赛季入选NBA西部全明星阵容。2009年,姚明收购上海男篮,成为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老板。2011年7月20日,姚明正式宣布退役。
(8)2003高考满分作文扩展阅读:
姚明的那些高光时刻
1、两度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旗手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姚明高擎五星红旗,带领中国体育代表团接受无数目光的检阅。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奥运会旗手,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他同样走在中国代表团最前方。
2、美职篮季后赛上演“王者归来”
2009年5月5日,姚明的美职篮职业生涯已几近尾声,却绽放出他在赛场上最璀璨的光华。在与洛杉矶湖人队进行的季后赛半决赛揭幕战中,面对拜纳姆、奥多姆和加索尔三大中锋的轮番夹击,姚明在第四节还剩6分钟时遭碰撞,膝盖受伤倒地。
眼看领先优势将被蚕食,姚明忍着剧痛,在全场的掌声中回到场上,随即用一记中投振奋士气,最终帮助球队客场取胜。
纵观姚明的美职篮生涯,5次被提名入选最佳阵容,8次入选全明星赛,这是对他个人能力和良好形象的充分肯定。
3、担任北京申冬奥大使
2015年7月31日,成为姚明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作为北京申冬奥形象大使,姚明在当天进行的陈述中,凭借出众的口才与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帮助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姚明的那些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