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作文指导
哦哦好的啊啊五环山上
Ⅱ 七年级上册《怎样描写景物》作文指导
草场后面是就是教学楼里面摆放整齐的课桌,每个教室里还有一个机器专人,它会随时提醒同属学们注意安全,比如,在上手工课,同学剪纸的时候,快剪到手了,机器人就会自动提醒:“注意安全”。
上体育课不像以前那样在操场上,全部搬到了楼顶上,楼顶上像一个体育馆,四周是观众席,中间是我们活动的场地,上体育课的时候还有一个助教,它会随时的看着同学们,以防发生意外。在学校的一角还有一个“电子阅览室”只是一个有时间段开放的上网场所,需要根据你的成绩,进行不同上网模式,我相信想玩的同学一定会付出努力,积极向上它使同学们健康上网。不在沉迷于网吧。
Ⅲ 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三、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例如:在《第一场雪》一课中这样写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靑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的描写作者就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四、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展开想象是神奇的“鲜活剂”。景物大都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只是把它们的样子描绘出来,就会显得干巴巴的,空洞无物;如果给它们洒上想象“鲜活剂”,景物就会立刻呈现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我*在一棵树山,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意,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又如:在写作时,当你写了“荷叶在风中摇曳”,紧跟着想到“好像美丽的少女在跳舞。”这样写荷叶就跟读者拉近了距离。当你看到一捆捆稻谷想象到它们就像一个个扎着辫子的姑娘……这样赋予景物以生命,把景物比喻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除了用比喻,还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叙述有序,条理清晰。
写作文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词汇不丰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绘不出来啊!所以平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Ⅳ 初中写景作文怎么辅导
现在的初中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犯难,写景就更头疼。原因之一是缺少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色,无生活素材;其二是写景不知从何入手,杂乱无章;其三是涉猎的文学作品过少,语言贫乏,无话可说。其实,写景的文章并不难写,细致的描写加上流畅优美的语句,其写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窃以为有如下几点:
一、细致观察景物,写出特征。
写景作文,不是编写童话故事,坐在教室里,充分发挥想象就可以了,而是要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愉悦。寻找作文灵魂。
由于所教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这就有了景物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去仔细观察,捕捉景物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我让学生坚持每周有意识地去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就地取材,同时每周布置一篇观察日记,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要想抓住所写景物的特征,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运用视觉感受写出山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朱自清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运用触觉嗅觉和听觉来摹写春风的温暖柔和。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如《济南的冬天》描绘济南雪后的小山:“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这样由高到低写景,就将济南小山的秀美细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展开合理想象,写出灵气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
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让笔下的景物灵动,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老舍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四、注意情景交融,
所谓情景交融,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以情景交融构成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复苏的那幅动人景象以及作者欢快的心情很巧妙自然的交融一起。从千树花开到春风沐雨,作者用细腻而明艳的词语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读者读来轻快愉悦!也似乎和柳条一样舒展开来!
Ⅳ 景物描写 写作指导
景物描写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也叫游览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
对象
景物描写的对象,概括地说,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也可以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
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
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例如,可以说《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我们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
Ⅵ 《写景作文指导:小学生怎样描写景物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Ⅶ 如何指导写好景物作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三)、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观察树叶,如果不对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以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Ⅷ 怎样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景物描写作文教案(转)
教学目的:
1.把握景物描写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三个要求.
2.学会赏析写景文章
教学方法
1.探究点拨法
2.比较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夜色》初稿和修改稿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生活之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讨论赏析《夜色》初稿
1.多媒体展现《夜色》初稿
夜色
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白天深蓝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
几只夜鸟在上空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刻便过去了,在这静静的夜里反而更加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来,吹在我的身上,别有一番情趣。晚风夹着河对岸野花的香味,带来了浓郁而又清新的田野气息。树影婆娑,婀娜多姿,煞是好看。不知名的昆虫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一个昆虫的世界中。
不远处河边传来“哗哗”的水声,是野鸭子在戏水玩耍。月光照在水上闪闪发亮,水上又漾起了一阵阵粼粼的波光。
2.学生齐声朗读文章。
3、学生从写作方面自由谈谈《夜色》的得失优劣。
4、学生思考并回答:
(1)《夜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选材的?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时间顺序
由静
到动
河水、月亮(视觉)
夜鸟、昆虫 野鸭(听觉)
野花(嗅觉)
5、老师总结文章的优点,并指出其缺点,即联想想象还不够,夜色还不美,还缺少诗情画意。
6.学生群策群力,一起动手动脑,修改文章,让文章美起来。
7.总结交流修改成果。
三、比较《夜色》初稿和修改稿
1.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修改稿资料
《夜色》修改稿
多情的黄昏,伸出无数只小手,轻轻地抖开了夜的纱幕,东方的圆月便登场了。银盆似的月亮,像充满深情的眼睛一样,俯视着大地。
与此同时,夜一不小心,身子一晃,翻落在河里,迅速的融化开来。于是,白天里深蓝色的河水,渐渐的被染黑了。一会儿,这条匍匐的大河变成了墨黑墨黑的一片,与岸上的黑树林连成一体。一切都沉浸在深邃的静谧之中。
月儿升高了,深深的河底出现了一片蓝天和一轮圆月。风儿吹着口哨,奏着美妙的音乐,河两岸一些不知名的虫豸也叫叫嚷嚷,闹得可欢呢。树影一阵婆娑,婀娜娇媚,杨柳甩着长辩梢,真是可爱极了。这时候河中蓝色和月亮不知道哪里去了。哦!它们化成了河面上的点点碎银,一漾一漾的,一直传到河那边去了。河水,在月光的亲吻下,变得愈加温顺,月光,在河水的浮载中,显得格外的轻柔。河对岸的野花的馨香乘着风过来。直沁我的心脾。
一会儿,风又停了,但空气中掺扎着的一股浓郁而又清新的野花香味还是没有褪尽。我嗅了一下,仿佛喝了一口醉人的美酒。
风儿不起,虫儿不鸣,远处的轮团船汽笛也停止了。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世界!
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来了的三两只夜鸟,叼着星,衔着月,在苍穹中翱翔。相唤声在空中传过,传得老远老远的。赶热闹的小虫虫又叫起来,夜风又吹起口哨。夜色中大自然的音乐家们卖弄着喉咙和管弦,时而粗犷豪放,时而委婉悠扬,把我的心带到了另一个更加美妙的境界————
2.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优劣并发表看法。
3师总结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写
景
状
物
方
法
言之有物
要仔细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多角度选材
言之有序
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
言之有情
移情于物、物我换位、联想想象
四.迁移作业:任选下面一个题目作文。
1、 借鉴朱自清先生的《春》,以夏季为中心自命题作一篇写景文章
2、 《校园之晨》
Ⅸ 如何写景作文指导教案
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
(1)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版嫩的,权绿绿的”,“嫩”和“绿”就是春草的特点。
(2)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写。 如时间顺序、移步换景、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要有次序地进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细致入微地观察,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 雪后山景按空间顺序由高到底,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
(3)多角度描写景物
1、正面、侧面相结合
2、实写、虚写相结合(以虚衬实)
3、人的各种感官相结合 (味、触、视、听、嗅 等)
4、动静相结合
5、恰当的观察点多方位描写,注意写景的顺序选择
6、巧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