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关于杜甫的高考满分作文

关于杜甫的高考满分作文

发布时间:2021-01-28 19:07:49

Ⅰ 求高考优秀议论文 其中有写杜甫的

肩膀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Ⅱ 求有关李清照、李煜、王昭君、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高考满分作文

我爱苏东坡

Ⅲ 急需关于杜甫的满分作文五篇 一定要是高考满分作文的

肩膀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所用话题 肩膀 名师点拨 典型人物再现法、一句诗句引用再评点法、多个诗句加评点法,文章使用这三种素材技法,将杜甫瘦弱的肩膀,扛起民族大任演绎得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刻。 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 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受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 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少陵问天(川剧?胡琴) 2006四川考生 浣花溪畔,暴雨初歇,茅屋又被秋风所破。 (杜甫:正生 邻翁:老丑) (在鼓乐声中,杜甫手拄竹杖,缓步而上) 杜甫:(念白)风雨飘摇夜,山河沦落秋;屋破何所惜,惟愿河海清。想我杜甫,幼习诗书,有匡扶社稷之心.救济天下之志。怎奈长安难容,而今白首皓发,穷居尊庐。穹苍啊,你何其不公也! 【二黄导板】(唱)有杜甫气不忿遥问苍天。 【夺子】(唱)问一声皇天爷何等不平。(转唱)【二黄一字】叹杜甫自幼立下夙愿,为社稷,保疆土,国泰民安。因此上在寒窗苦把书念,习孔孟.学孙吴,勤学苦练。等待到大比年上开科选,有杜甫上京城赴考求官。原指望三篇文得见龙颜,又怎奈并未成半点官衔。安史乱,长安乱,唐室已乱,有杜甫是漂泊流离沛颠。(转唱)【大过板】(转)【二黄二流】你看那朱门户酒气熏天;你看那深沟壑尸骨填满;你看那罗绮筵花红绿暗;你看那呼儿卖女好不凄然。(转唱)【二黄三板】老天爷呀,你何曾睁开了半只天眼,看人间。 (邻翁在鼓乐声中上场) 邻翁:(唱)【二黄三板】正在后院起阑珊,耳听有人在喊皇天。来在庭前仔细看,却原是杜先生。(念白)我还以为是哪一个,却原是杜先生,想必刚才那阵旋头风,把屋上茅草又刮飞了。你莫喊,我帮你盖起来也就是了。 杜甫:(念白)深谢了!(唱)【西皮导板】老邻翁焉知晓我的志高远。(转唱)【西皮一字】修一屋焉保得社稷江山,满怀激愤问苍天。(转唱)【西皮二流】问苍天,你何日赐我三剑,斩尽胡虏社稷宽。问苍天,你何日借我广厦千万间,大庇那天下的寒士俱欢颜。任凭那飞沙走石,狂风暴雨漫天翻,我风雨不动自然就安如山。问苍天,你可曾睁开眼,看一看那呼天抢地,白头征夫,深闺重怨,青鬓思妇,助他们早遂心愿。(转唱)【西皮三板】也不枉,百姓顶戴,口诵青天。 邻翁:(白)杜先生,房子都修好。 杜甫:(白)深谢了。(转唱)【西皮三板】任它狂风将我茅屋翻千转,我心系黎民志气坚。 (结束) 所用话题 问 名师点拨 熟悉的名人,通过特殊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即能获得创新分数,又能显示作者的文学底蕴。杜甫曾经生活在成都草堂,运用川剧的样式表达少陵也老的思想,不能不说小作者的聪明,无疑能够获得一种亲近感。作文依托于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剧情展开背景,选点精妙。将剧本主题延着诗歌的原有主题而行,通过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为映衬,使得杜甫深广的人道情怀在剧本中再次得到弘扬。

Ⅳ 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题目是《夜 月 人》,好像是描写杜甫的,谢了!

夜·月·人

湖北名校 湖北天门中学 齐 远

在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它在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浮华糜烂,走过悲凄无奈,跨过沧海桑田,终于来到一扇古朴陈旧的门前。

是谁在高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我好奇地推开门,却见一个别致的小园: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映着的却是一个寂寞的表情,那是盛唐一颗大大的眼泪。

是你,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得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当你还来不及酬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打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艳歌。

于是你只能离开,离开那个摧眉折腰的朝廷,离开那个令人不得开心颜的尘世,去寻找能安放白鹿的青崖,寻找桃花潭边的美酒,寻找雪花大如席的轩辕台,寻找那一叶日边的孤帆……

你说你要活出一个真的自我,在名山大川间放纵性情,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你用这些饱含激情的文字记录你的思想,告诉后人你的潇洒与豪迈。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脸色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句号,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你的诗作是唐诗中的珠穆朗玛峰,你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时间在你身上飞快地流过,却带不走你留在世人心中的品质。这种品质在你的诗作中被人不断品味,不断学习,不断被赞叹,绵亘千年而不衰,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而你自己,也在这种绵亘中升华到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那扇门缓缓合上,而你的身影,也带着无尽的沧桑在我的视野中远去。

明月浮空。

好像只找到这篇,不过是写李白的,我看了很多高考作文,写月亮的一般都是写李白。

Ⅳ 中考满分作文 杜甫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Ⅵ 求出现在高考满分作文里的诗人(最好是李白 杜甫 王昌龄 王维)事例或诗句 注明年份和当年的作文题目

07年无锡市语文中考题是这样的: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如孔子、孟子、张衡、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施耐庵等伟人、名人的人格、学识、作品,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是巨大的,许多后人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在你的三年初中语文生活中,你也被这些伟人、名人感动过,激励过,以至不能忘怀。

请以“我在 的引领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2.所填人物从中国古代伟人、名人中选取,并不局限以上列举的人物。

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4.不少于600字。

07年无锡市语文中考作文题给我们一个老生常谈的启示: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其文章的质量和档次。

新课改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注重积累和体验,检测的方式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摸索的嬗变过程。前两年一般是在语言运用题中出现,如写出一部文学名著的人物、性格、影响等。这在当时很受各个省市出题人的追捧,认为体现了新课改注重课外积累的全新理念。但现在来重新审视这样的出题形式,弊端显而易见,只要搜集历年来题型,出个几大张,突击式地强化复习便可大功告成。对课外积累的全面异化的复习方式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下成了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选择。我们是否可以突破这一考察的“瓶颈”,让工具化的复习方式“自然死亡”?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为什么新课改如此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阅读?答案当然不是应付考试。如果学生能从阅读中能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字的运用能力;如果学生能从阅读中发现自然的有情、人性的美丽、哲理的深刻、文化的博大……进而影响他们对自身、社会、世界的看法和评价,摆脱愚昧、自闭、狭隘、偏执,我想这才是阅读的本源。这也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的,要通过阅读为孩子打下精神底子。

在现今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总免不了考试,它对学生和老师同样重要。我们也知道,考试无好坏之分,但有恰当和失当之别。所以,一张试卷的导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师生的学习方式。我认为,07年中考作文的导向是非常正确的。它的意义在于:让老师和学生最大程度地摆脱浮躁的、工具理性至上的心态,让纯粹为了分数的猜题、压题、填鸭式、纯记忆的复习方式无路可走,对现在课外阅读应试化、粗鄙化、弱智化的倾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是对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有效回归。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分析题目。这一题目上手比较容易,它不分课内课外,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章涉及到我国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精神内核。但如考生仅就书本和课堂所学内容作为写作素材,文章肯定显得单薄苍白,这也是很多考生等级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如果想写起点较高的文章,一条思路是以课文为起点,去阅读相关的材料(不局限于本人作品,知识性的文章和他人的评论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某一人物和事件系统化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所吸收的“养料”必须结合自身的独特体验和发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观念行为上产生积极的深远的正面影响,“引领”也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语涉及到阅读的终极意义——改变一个人(外在和内隐两方面)。当然,如果不是课本所涉及的人物,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样,而且更能体现考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质量,阅卷老师也更为欣赏。那为什么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回应?因为这种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功利化的,而非功利化的阅读已经为相当多的师生所摒弃,认为它华而不实。

事实上,如果出题得当,是完全可以找到阅读和考试最佳契合点的。请看下面的一篇考生作文:

我在李白的引领下

也许,我永远也学不成你的放荡不羁,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也许,我永远也学不成你的才情横溢,能对酒当歌,脱口成章;也许,我永远也学不成你的豁达开朗,来散发弄舟,乘风破浪。

但我知道,是你一直引领着我,走过暮春,走过苦夏,走过深秋,走过严冬。陪着我由一名蹒跚学步的婴儿长成一个懂得爱人,学会乐观,热爱生活的女性。

牙牙学语时,最爱妈妈抱着,软软的手指指着泛黄的书页,一遍遍的诵读“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在深夜,突然惊醒,看着银白色的月光铺泻下来,洒在地上,赤脚走下,趴在窗上,想象着你落寞的身影。

等稍大了些,看着路旁的乞儿们,不知怎的,竟会联想起你的“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本毫不相干的人物,却使我莫名心悸,于是,总是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人,然后自顾自地笑着。

也许,人生不是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吧?不然,为何总会为考试不好而烦忧?可贴在桌前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却一直提醒着我,一点点痛算什么?跌倒了,那就再爬起来!是你使我擦干了眼泪,继续努力。

闲时,会坐在庭院中,捧一杯清茶,听几声鸟语,品着你“暮从碧山下,青萝拂衣行”的乐趣,感受你“长歌吟松风,曲径河星稀”的闲情,云卷云舒间,心,慢慢静了下来……

谢谢你,谢谢你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始终陪伴着我,引领着我——这个小小的后生,带着我走过坎坷,走过不顺,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谢谢你,我的引路人,李白!

这篇文章,不必说扣题的紧密,不必说结构的严谨,也不必说文字运用的纯熟,单就文章本身引用的诗句(这体现了考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和结合自己对其的独到感悟,就能让阅卷老师对这篇文章击节叫好。

看来,今后的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的阅读、积累和体验感悟落实到实处,而不能还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这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做一个爱书之人,这似乎不是问题,但有多少老师敢说我已经把《新课标》中指定的经典名著通读了一遍了。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阅读,不喜欢经典,“匠气”十足的的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会真正的亲近母语。这或许也是现今学生人文素养普遍降低的原因之一,但这能全怪老师吗?然后画出学生的“阅读地图”,给他们具体的阅读指导,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激发延续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演讲、竞赛、阅读随笔等)。相信通过几年的“精神发育”,学生会取得长足进步的。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坚守的勇气!

感谢出题者,这一抓住阅读本质的作文题目把上位的语文课标理念深深地扎根于现实语文学习的土壤中,势必对今后我们无锡的语文教学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功莫大焉!

Ⅶ 求有关杜甫的作文

芳草萋萋,子美相忆
那,是个充满太多的繁华与不稳定的朝代。
那,是个永远振兴天下为己任的男人。
是谁,安逸自在,于皑皑雪意的风景里,聆听鸟鸣?
是谁,豪情天纵,愿登上泰山之颠,俯瞰众生?
是谁,忧国忧民,在萧索的鸟泣花凋里,垂泪无言?
贞观的繁华悄然褪色,唐皇杨妃也只一抔黄土掩了风流,而你,似乎仍坐在青史的草堂里,疾呼!呐喊!
杜甫,杜工部,杜子美。
你写“感时花溅泪”,你作“会当凌绝顶”,你愤然留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然而,我印象最深的,仍是你写《石壕吏》的凄楚。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黯然的月色下,十个字蚀骨焚心,点点,点点,不尽离人泪,断肠苦! 国已破,家已亡,谈何凌云壮志?谈何定国安邦!
所剩的,也只有这苍白的恨吧!
怎能不恨呢?年少的我意气风发,愿上九天揽月,愿跃泰山峰颠,可是而今,大唐啊大唐,你是如此的破败,你是如此的衰朽!你为何只能看见“一骑红尘妃子笑,”忘了“九宫城阙烟尘生!”听吧,安禄山的铮铮铁马! 听吧!百姓平民的哭断人肠!我好恨,我好恨,我好恨,我竟不能改变这一切,我竟不能改变这一切!
妻,你还好吗?我的儿,你可安康?太白,我的挚友,曾经喝退外国使节,要得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他,终还是放歌于青崖白鹿间,醉卧于月下伊人前,他说:“安能弯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何其一个潇洒!原谅我与你的分离吧,妻,杜甫的肩上只能扛起家国天下,只能放弃儿女情长!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蝴蝶依旧眷恋着花,大唐,终究错过了你的年华,当年,你踏花归去,马蹄生香,可是,当岁月的洪波肆虐而去,有谁又能想到,垂暮的才子,面对的是国仇家恨, 面对的是鸟泣花凋?
大唐的芙蓉开的雍容而优雅,而你,亦己全无心思,流落剑外五年,你的心,怕是也荒芜了吧!
收了,收了!
儿子一路小跑来报,“爹,蓟北收了!”
你潸然落泪,我诵着你的诗句,眼泪溃不成军,颠沛流离的日子终于结束。你,终可在有生之年,回到故园!掩上一卷大唐的历史,芳草萋萋处,醇酒入了愁肠,粒粒相思。杜郎,杜郎,千年后,当我再次把你忆起,你记忆里的容颜,是否依然愁眉紧锁,缓带轻衫?

Ⅷ 关于杜甫的满分作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

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受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

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Ⅸ 关于杜甫的高考满分作文

肩膀复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常常会想,要怎样制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

Ⅹ 急求 关于屈原 李白 杜甫 苏轼 曹操等历史名人的文化散文 最好是高考满分作文 要文采飞扬的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阔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用美酒来面对如画江山,如梦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的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掉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念家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以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才华横溢的考场佳作。作者思路清晰,文采飞扬,以敏捷有致的文笔,给我们讲述了豪放派大诗人苏东坡的当官为政。在遭贬时,他心胸豁达,仍然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在受排挤时,他依然坦然大度,写下许多优秀诗篇……善用修辞是本文一大特色,开篇就用一串“造就了”的“顶真”句,气势不同凡响。文中“对比”“对偶”“排比”“比喻”“拟人”等等,比比皆是。使文章富于形象,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 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注:之中标点一仍其旧,括号内文宇为录者所加)

《吊屈原赋》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肩膀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所用话题

肩膀

名师点拨

典型人物再现法、一句诗句引用再评点法、多个诗句加评点法,文章使用这三种素材技法,将杜甫瘦弱的肩膀,扛起民族大任演绎得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刻。

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梦中,不知多少次,那双手,苍老的,皮肤已经打皱了,似乎在诉说主人一生的饱经风霜。但那双手依然有力,青绿色的血管依稀可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张力。无数次,我多么想握住这双手,可那都是在梦中。

又是一个细雨朦朦的深秋,脚下色湿的梧桐发出了响声,低低的声音。细雨有点模糊我的视线,可隐约中我看到了那几个苍劲挺拔的大字“杜甫草堂。”我一阵狂喜,加紧了步伐。梦中的手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那双手的主人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强烈地吸引着我。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

是的,我是如此渴望握住你的手,让我抚平那皱纹,让我给那双冰凉的手带去一丝丝的温度。人们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这样的吗?你就是个反例。一生坎坷,仕途多舛,穷困潦倒,可你的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啊。在你受冻的时候,你想着用铁枕盖天下苍生;在你受饿的时候,你想着用米饭喂黎民百姓。当你的儿子因饥寒交迫而死时,我看到你的那双受在颤抖着,当目睹民间疾苦时,我看到你的内心在震颤。让我握住你的手吧。那双受冻的手是否寒冷依旧?那双操劳的手是否皱纹密布?

你知道吗?我生活的年代在21世纪,时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我快十八了,早已过了及笄之年,可是我有些迷茫。在如今多元文化的时代,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我有些彷徨。我知道你的那双手能带给我力量,给我指明一条道路。因而,我更迫切地想要亲近你、抚摸它。

怀揣着激动、兴奋、紧张,我跨过门槛,我看见了,那双大手,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可是顷刻,一切如泡沫般,幻化消失,只留下匾上的大字“文章留后人,草堂著千秋。”

当我再次睁开眼,窗上已结成了密密的一张网,我的脸颊已布满泪水

少陵问天(川剧•胡琴)

2006四川考生

浣花溪畔,暴雨初歇,茅屋又被秋风所破。

(杜甫:正生 邻翁:老丑)

(在鼓乐声中,杜甫手拄竹杖,缓步而上)

杜甫:(念白)风雨飘摇夜,山河沦落秋;屋破何所惜,惟愿河海清。想我杜甫,幼习诗书,有匡扶社稷之心.救济天下之志。怎奈长安难容,而今白首皓发,穷居尊庐。穹苍啊,你何其不公也!

【二黄导板】(唱)有杜甫气不忿遥问苍天。

【夺子】(唱)问一声皇天爷何等不平。(转唱)【二黄一字】叹杜甫自幼立下夙愿,为社稷,保疆土,国泰民安。因此上在寒窗苦把书念,习孔孟.学孙吴,勤学苦练。等待到大比年上开科选,有杜甫上京城赴考求官。原指望三篇文得见龙颜,又怎奈并未成半点官衔。安史乱,长安乱,唐室已乱,有杜甫是漂泊流离沛颠。(转唱)【大过板】(转)【二黄二流】你看那朱门户酒气熏天;你看那深沟壑尸骨填满;你看那罗绮筵花红绿暗;你看那呼儿卖女好不凄然。(转唱)【二黄三板】老天爷呀,你何曾睁开了半只天眼,看人间。

(邻翁在鼓乐声中上场)

邻翁:(唱)【二黄三板】正在后院起阑珊,耳听有人在喊皇天。来在庭前仔细看,却原是杜先生。(念白)我还以为是哪一个,却原是杜先生,想必刚才那阵旋头风,把屋上茅草又刮飞了。你莫喊,我帮你盖起来也就是了。

杜甫:(念白)深谢了!(唱)【西皮导板】老邻翁焉知晓我的志高远。(转唱)【西皮一字】修一屋焉保得社稷江山,满怀激愤问苍天。(转唱)【西皮二流】问苍天,你何日赐我三剑,斩尽胡虏社稷宽。问苍天,你何日借我广厦千万间,大庇那天下的寒士俱欢颜。任凭那飞沙走石,狂风暴雨漫天翻,我风雨不动自然就安如山。问苍天,你可曾睁开眼,看一看那呼天抢地,白头征夫,深闺重怨,青鬓思妇,助他们早遂心愿。(转唱)【西皮三板】也不枉,百姓顶戴,口诵青天。

邻翁:(白)杜先生,房子都修好。

杜甫:(白)深谢了。(转唱)【西皮三板】任它狂风将我茅屋翻千转,我心系黎民志气坚。

(结束)

所用话题



名师点拨

熟悉的名人,通过特殊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即能获得创新分数,又能显示作者的文学底蕴。杜甫曾经生活在成都草堂,运用川剧的样式表达少陵也老的思想,不能不说小作者的聪明,无疑能够获得一种亲近感。作文依托于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剧情展开背景,选点精妙。将剧本主题延着诗歌的原有主题而行,通过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为映衬,使得杜甫深广的人道情怀在剧本中再次得到弘扬。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战乱纷仍、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夙愿,今日将 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父有紧要之言欲告于汝,望汝切记!
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诛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定天下。
袁绍恐吾势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意,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时许攸“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方其来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计,献良策,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众、以弱克强者寥寥,然吾创此奇迹,岂不快哉!
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北方初定,诸侯或死或降,天下与吾争雄者,唯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亦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辈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奸计,拒纳其他谋士之谏,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八十余万大军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奇耻大辱,吾没齿不忘!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刚愎自用,轻信偏听,拒谏饰非,祸莫大焉!
曹丕吾儿,为父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渐灭,止有孙权、刘备,未曾剿除,余皆不足为虑。而今不起,引以为憾。未竟事业,望汝继承。汝当记取父之教训,遇事不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听轻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辙。临终遗言,儿其切记。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

30分拿来

阅读全文

与关于杜甫的高考满分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