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算盘的作文怎么写
在桌子上住着一个计算器和一个算盘,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两个小男孩一起做数学题,两个孩子便用计算器算题目,边说:“计算机算的真快,不想算盘那样,慢死了!”计算机听后,得意洋洋地说:“哼!本来就是。”另一个小男孩说:“计算器算的就是快,一会儿的功夫就算完了。”计算器听了心里暗想:看来我的名气还真不小,哪像算盘,一点儿名气都没有,要让我跟它比,问都不用问,肯定是我最好,所以我要和它一刀两断。从此以后,计算器再也不和算盘一起玩了,算盘在家做了许多好吃的年糕,就拿了一些给计算器,算盘把年糕给了计算器,计算器说:“把年糕放这儿,你就走吧!”算盘问:“计算器,你怎么了,为什么天天都不理我?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你跟我说,我一定改!”计算器说:“就凭你,哼!还没我的功能先进呢,一点儿也不配与我交朋友!”算盘伤心地哭了。老师听见了算盘的哭声,急忙赶了过来,问算盘是怎么一回事,算盘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对计算器说:“计算器,你不能瞧不起别人,知道吗?你还是根据算盘的功能制造出来的呢!没有它哪来的你?再说了,在人们还没有计算器的几百年里做数学题、算帐、做生意等,都用算盘。”计算器听后羞愧地低下了
⑵ 有关珠算的议论文,800字左右
珠算技能与技巧 人们从事某种复杂的活动,先要对理论知识有所认识,然后才能掌握技能,活的熟练的技巧,技能是在懂得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发生的动作;熟练的技巧则是在已形成的技能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产生的,即所谓熟能生巧.学习珠算的全部过程就是练习看数、拨珠、定位、写数……,使之综合为统一的技巧.薛大伟老师告诉我们:必须先理解知识,勤加练习,基础要打的扎实,达到正确无误,再灵活的选用简捷法,化繁为简,形成技巧.这样才能使技巧趋于完善,以达到珠算稳、准、快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珠算的作用,体现出算盘的优越性!珠算是一种使用技能,衡量珠算技能水平的高低,是以稳、准、快为标准的.“稳”就是一次算对,并要求算盘大的正确、稳定;“准”就是看数、计算、写数都得准确无误;“快”就是拨珠敏捷灵活,运算神速,时间短,效率高.“稳”和“准”的要求是绝对的,这是质量;“快”的要求是相对的,这是数量.吴明涛老师强调:练习珠算,要在稳和准上下功夫,在稳和准中求快,快必须稳准,即稳准又快,缺一不可.决不可为快而快,一定要在准字上下功夫.要在持久练习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求数量!3.勤学苦练基本功 算盘要打的稳准快,关键在于勤学苦练基本功.只讲珠算理论和方法,而不勤于练习,这是空谈.拨珠指法的敏捷、灵巧,看数过目不忘,算法随题巧变,都离不了勤学苦练.基本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去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加减单项练,然后再综合练,这样可以做到学新练旧.薛大伟老师指出:单靠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利用课外时间有目的的练习.1) 看数与写数:打算盘是一种思维综合运动.运动时必须眼脑手有机配合.先是眼睛看数,再反映到脑,脑再支配手去拨珠,这就要求看数要准,争取看一遍就记住,争取做到眼看和手动并进.对多位数要分节看数,随即分节拨珠.我体会到:计算的正确与迅速,同正确看数有很大关系.计算完毕后,写数一环也很关键,尤其是小数点和分解号,要点准,撇准,避免计算的得数正确,却因书写错了,造成疏忽性的错误.吴明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会计数字和汉字的标准形式和正确书写格式.她说:“会计人员一定要按照书写标准去写,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差错,现在,我们从实习做起,养成习惯以后就很自然了,而且他从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一名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2) 脑珠结合:脑算又叫心算,他不用算盘,而是通过思维来计算.我觉得脑算与珠算结合,既锻炼思维能力,又提高计算水平.他是实现珠算稳准快的一种新方法.3) 拨珠:拨珠现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口诀拨珠,一种是利用脑算拨珠.薛大伟老师指出:我们实习时间短,同学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记珠算口诀,因此我们学习利用脑算拨珠,这样有利于初学者的接受.4) 算法:加减法是基础,应该先练加减法,再练乘除法,加减法得心应手后,乘除法方能迎刃而解.先练基本功,再练简捷算.算盘打的稳准快,依靠操作熟练,二靠算法简捷.我想到既有操作上的熟练,又有算法上的简捷,就能事半功倍.5) 定位:定位是指小数点的位置,或积商的个位档.常有人说,“算盘好打,位数难定”,这话不错.定位是珠算最重要的一环.答数准,而位数错,那就前功尽弃.我们认真听取了薛大伟老师系统详尽的定位法.感受颇深.6) 查错:珠算有差错,就得懂得查错方面的基本知识.既要采取措施预防差错,又要掌握常用的查错方法.差错的产生一般有:听算时听错,看算时看错,写错或打错等,还有操作时的带珠错、定位错、重算错、漏算错、正负错、数字颠倒错、大小数错,等等.我们学习差错的方法有还原演算法,九除法、十一除法、二除法、九余除法等.4.基本四则运算
⑶ 有关算盘珠子的作文
我们学习过了珠心算,我发现,算盘上的珠子拨一个动一个,拨两个动两个,版我拨几个它就动权几个。妈妈跟我说:“要培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样才是好孩子”。不能像算盘珠子一样,喊我做一样,我就做一样,不喊就不做,没有一点自己的计划和思想是不行的。
我要自己有主见,我要自觉学习,我可不要像算盘珠子一样,这样的学习方式妈妈辛苦我也累。
⑷ 算盘的作文250 个字
今天,爸爸带回来一样神秘的东西,它长得四四方方的,有两层楼,上面一层的回每个房间都住着两个小木答珠,下面一层的每个房间都住着五个小木珠,同学们,你们猜猜是什么呢?告诉你们吧,这是算盘。
爸爸跟我说:“张梦涵,我来教你用算盘计算。”我不屑一顾地说:“我才不要呢,现在都用计算机了,我才不学呢。”爸爸说:“那我们来比赛吧。”我听了,爽快地答应了。开始比赛了,妈妈当裁判。妈妈说:“请听题,386+475=多少?”我和爸爸听了,赶紧算起来。“ 861” 爸爸先报出了答案。我不得不承认算盘的本领真的很大。我开始请求爸爸教我,爸爸先给我讲了算盘上珠子的含义:上面一颗相当于5,下面四颗每颗相当作1。爸爸还教我算盘的指法,我试了试,还真有点手忙脚乱。爸爸说:“熟练操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象弹钢琴一样。”接下来,爸爸又教了我简单的计算方法,真是有趣极了。
看我对算盘这么感兴趣,爸爸鼓励我到网上去查找一些有关算盘的资料。原来算盘在中国已经有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现在是计算机时代,但是要计算加减法的话,算盘比计算机更快,而且打算盘还可以发挥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真是一种奇妙的工具!
⑸ 关于算盘是怎么发明的写一篇作文
算盘的传说 黄帝时代有没有算帐先生,或者说,有没有能打会算的“会计”?当今人不得知晓。 传说,算盘和算数是黄帝手下一名叫隶首的人发明创造的。至今在农村还流传着隶首当初算账时,发明的中国式的“阿拉伯”字母。80岁以上的年老人还会写、会用。这十个字母的写法:|、‖、?、×、?、?、?、?、夕、十。比如三斤八两的写法“??”二斗四升写法是“‖×”十八丈布写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写法“?×”。 黄帝统一部落后,先民们整天打鱼狩猎,制衣冠,造舟车,生产蒸蒸日上。物质越来越多,算帐、管帐成为每家每户每个人经常碰到的事。开始,只好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办法,处理日常算帐问题。有一次,狩猎能手于则,交回7只山羊,保管猎物的石头只承认交回1只,于则一查实物,正好还是7只。为啥只记1只呢?原来石头把七听成1,在草绳上只打了一个结。又有一次,黄帝的孙女黑英替嫘祖领到9张虎皮,石头在草绳上只打了6个结,短少了3张。所以出出进进的实物数目越来越乱,虚报冒领的事也经常发生。黄帝为此事大为恼火。 有一天,黄帝宫里的隶首上山采野果,发现一树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树边摘边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觉得口流酸水,肚内发胀,再没敢多吃,跳下树来,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发现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个一个从地上拣起来,一数个,正好20个。他想:这十个桃核好比10张虎皮,另十个好比10只山羊皮。今后,谁交回多少猎物,就发给他们多少山桃核。谁领走多少猎物,就给谁记几个山桃核。这样谁也别想赖帐。隶首回到黄帝宫里,把他的想法告诉给黄帝。黄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命隶首管理宫里的一切财物账目。隶首担任了黄帝宫里总“会计”后,他命人采集了各种野果,分开类别。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猪;山桃果代表飞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论哪个狩猎队捕回什么猎物,隶首都按不同野果记下帐。谁料,好景不长。各种野果存放时间一长,全都变色腐烂了,一时分不清各种野果颜色,账目全混乱了。为这事隶首气的直跺脚。最后,他终于想出一种办法。他到河滩拣回很多不同颜色的石头片,分别放进陶瓷盘子里。这下记账再也不怕变色腐烂了。由于隶首一时高兴没有严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来一群玩童,一见隶首家放着很多盘盘,里边放着不同颜色的美丽石片,孩子们觉得好奇,你争我看一不小心,盘子掉地打碎,石头片全散了。隶首的账目又乱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个个往回拾。隶首妻子花女走过来,用指头把隶首头一指说:“好笨蛋哩!你给石片上穿一个眼,用绳子串起来多保险!”聪明人就怕人点窍。隶首顿时茅塞大开,他给每块不同颜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细绳逐个穿起来。每穿够十个数或100个数,中间穿一个不同颜色的石片。这样清算起来就省事多了。隶首自己也经常心中有数。从此,宫里宫外,上上下下,再没有发生虚报冒领的事了。随着生产不断向前发展,获得的各种猎物、皮张、数字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来记账目。隶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寻孩子,发现满山遍野成熟红欧粟子。每株上边只结十颗,全部鲜红色的,非常好看。他顺手折了几枝,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红欧粟子作算帐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过去已经失败过。隶首独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没主意了。这时,岐伯、风后、力牧三个人上山采草药,发现隶首手里几串红欧粟子。人坐在地上发呆。风后问隶首在想什么?隶首扭头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赶忙站起来,把刚才记账,算帐的想法告诉了三位老臣。风后是指南车创始人之一。他听了隶首的想法,接过隶首的话说:“我看今后记账,算帐不再用那么多的石片。只用100个石片,就可顶十万八千数。”隶首忙问:“怎么个顶法?”风后叫隶首把红欧粟全摘下来,又折回下十根细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颗,一连穿了十串,一并插在地上。风后说:“比如,今天猎队交回5只鹿,你就从竹棒上往上推5颗红欧粟子。明天再交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颗。”隶首说:“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颗,已经推上去5颗,再要往上推6个,那就没有红欧粟子可推了。”风后说:“我问你,5个加6个是多少?”隶首说:“当然是11个!”风后说:“对呀!你就该向前进一位。从颗数上看,只有两个。实际上是11个数。再有,如果猎队交回九只鹿,那你怎么记算?再进一位;9个加11个是多少?当然是20个。从竹棒上的颗数看;只有两颗红欧粟子,实际上顶20个数。就是说,每够十个数,每够100个数,都要向前进一位。比如,再有猎队交回80只鹿,那么怎么记算法?20加80,整100数,再进位,竹棒子颗数就成为一个红欧粟子。实际上它顶100个数。”隶首又问:“进位后,怎么能记得下!”力牧接着说:“这好办,进位后,应划个记号。比如,十个数后边划个圈(10);100个数后边划两个圈(100);1000个数后边划三个圈(1000);10000个数后边划四个圈(10000)。这就叫个、十、百、千、万。隶首明白了进位道理后,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个大泥盘子,把人们从龟肚子挖出来白色珍珠拣回来,给每颗上边打成眼。每10颗一穿,穿成100个数的“算盘”。然后在上边写清位数;如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从此,记数、算帐再也用不着那么多的石片了。算盘,中华民族当代“计算机”前身,5000年前就这样诞生了。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算盘不断得到改进,成为今天的“珠算”。特别是民间,当初认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盘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人人都会应用。 所以,算盘在古老中国民间很快广泛流传和被应用。
⑹ 求一篇关于《算盘》的作文
算盘
自从有了计算器之后,大家都开始用计算器计算。虽然方便多了,可是大家却淡忘了算盘,只有在一些药店里见人打着算盘。
算盘的边框是木头做的,长27厘米,宽8.5厘米,一共有13串珠子,中间用木头隔开。上层的珠子代表数字5,下层的珠子代表数字1。当下层的4颗珠子满了(也就是4),还要加1时,就要“舍四进五”,也就是把下层的珠子退掉,进上层的珠子;当这串珠子满了(也就是9),还要加1时,就要“进一”,也就得把这串珠子退掉,在前一串珠子上进1。算盘是从左往右数的,分别是:十位、百位、千位……(反正和算数的数位一样)
算盘一般都用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计算器用途差不多。
有这么一个关于算盘的故事:一家公司有俩位五六十岁的老头子管账,一个老头子对另一个老头子说:“你落伍拉,我们都开始用计算器啦!你自己一个人就等着加班吧!”另一位老头子没有搭理他,只是埋头打着自己的算盘。数年后的某一天,公司停电,电脑里的账本没存盘——白算。结果还是那打算盘的老头子厉害,没一会儿把“成山”的账本们全算完了。
你们看,现在科技虽然很发达,自动的计算器各式各样,可是在新科技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忘掉算盘这个手动的“计算器”;它可是中化文化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啊!
⑺ 有关算盘的小作文200字
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⑻ 关于算盘的作文可以写那些角度
自从有了计算器之后,大家都开始用计算器计算。虽然方便多了,可是大家却淡忘了算盘,只有在一些药店里见人打着算盘。
算盘的边框是木头做的,长27厘米,宽8.5厘米,一共有13串珠子,中间用木头隔开。上层的珠子代表数字5,下层的珠子代表数字1。当下层的4颗珠子满了(也就是4),还要加1时,就要“舍四进五”,也就是把下层的珠子退掉,进上层的珠子;当这串珠子满了(也就是9),还要加1时,就要“进一”,也就得把这串珠子退掉,在前一串珠子上进1。算盘是从左往右数的,分别是:十位、百位、千位……(反正和算数的数位一样)
算盘一般都用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计算器用途差不多。
有这么一个关于算盘的故事:一家公司有俩位五六十岁的老头子管账,一个老头子对另一个老头子说:“你落伍拉,我们都开始用计算器啦!你自己一个人就等着加班吧!”另一位老头子没有搭理他,只是埋头打着自己的算盘。数年后的某一天,公司停电,电脑里的账本没存盘——白算。结果还是那打算盘的老头子厉害,没一会儿把“成山”的账本们全算完了。
你们看,现在科技虽然很发达,自动的计算器各式各样,可是在新科技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忘掉算盘这个手动的“计算器”;它可是中化文化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啊!
⑼ 我有一把新算盘作文600
一个身穿自己逢的单薄衬衣,上面补了好几个花色的补丁。清秀的脸上有着一张饱满的嘴,一对浓眉小眼。他,是爸爸十五岁的的样子。那时的他,鼻梁上还没有那一副镶着黑色塑料架的玻璃眼镜。那时的他,还在遍地田野的乡村里,成都,对于那时的他,还是一个陌生的城市。
1983年10月,爸爸考入了崇州市财政贸易学校的财会专业,那时,在他的课程里,有一门他从来没上过的珠算课,爸爸对它热爱很深,老师上课说的每一个字都努力的记在脑海里。老师发的那一把算盘,他更是爱惜的不得了,一回家就用他本来准备拿来做短裤的白布包了起来,因此,爸爸的珠算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
爸爸的同桌是一个盛气凌人的大眼睛、长头发的女孩,珠算成绩在班上也是很不错的。一下课,爸爸便要求大眼睛和他比珠算,那声音里带有一种骄傲的语态:“诶,大眼睛,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算盘打得快!”说罢,便用那瘦小的手伸向背后的背包里。拿出那把被他用白布包裹起来的算盘。
大眼睛把头抬的老高,用眼睛斜了一眼坐在她旁边的珠算高手,眉毛一抬,又马上把袖子向上一挽:“来嘛!”便把那把老师发的那把算盘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她那把刚发不久的算盘也被她用红色的花布包得严严实实的。
爸爸把手一挥,“怎么比?”
“你说。”大眼睛怕爸爸瞧不起她,便退让道。
爸爸不客气了,一幅大富豪请客的样子,“来比五位数乘法嘛。就算12780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