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客家擂茶作文大全

客家擂茶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1-01-07 09:49:18

㈠ 作文:苦竹的擂茶450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陆河,也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擂茶。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做擂茶有必不可少的两样工具,擂茶钵和擂茶棒。擂茶的做法是:先放一点茶叶到擂茶钵,用擂茶棒把茶叶弄碎后。在连续放入擂茶钵,转到成糊状后,在加入两大把花生后,用擂茶棒把花生捣碎,再转碎。转成糊状后加入沸水。这样,擂茶就完成了!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所以,喝擂茶已经成了客家人的习惯。招待客人用热腾腾的擂茶来招待他们,见客人碗中的没了茶,便再添一些擂茶!
我们陆河还是“青梅之乡”呢!青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富含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被誉为“凉果之王”、“天然保健食品”。生产的青梅有许多种类品:青梅汁、咸水梅、梅胚、咸梅干……
陆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陆河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㈡ 求写梅州客家小吃的作文,400字~

客家凉粉
说到凉粉,客家人应该都知道。这次我跟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梅州特色小吃凉粉吧!
“凉粉”是我们的家乡话发音的,但是在别的地方这种粉叫做“仙人粉”。或“仙人粉”,仙人冻“。制作起来很简单,做仙人粉需要的材料只需仙人草和水。先把采下来的仙人草晾干,再把仙人草和水放在锅里熬,熬到仙人草梗的皮起粘,用手轻轻一捻既“棉”,就可一收工了。怎么样,很简单吧。
凉粉在安远很受欢迎是客家人喜欢的夏季清凉饮料,在我们这可以说的上是五步一家摊,十步一处店了。夏天到处都是卖凉粉的,它物美价廉,一碗只要五毛钱就可以了,非常便宜。 我就忠实凉粉。一到夏天,我总要喝上好几碗。凉之后,甜之后凉粉下肚——凉粉不仅仅好喝,而且有去暑,消热的功效。传说啊,有一位小伙子,他的母亲中暑了,于是他就背着母亲去治病,可是没想到中间连他也中暑了,然后倒在了地上,他醒来后发现了旁边有一大片鲜嫩的青草,他经不住诱惑摘下了一棵尝了尝,感到嘴里凉凉的,然后自己的病就好了,他又背着母亲回到家里,把那草熬成可一碗水给母亲喝,母亲的病也好了,于是这种草就家喻户晓了。正因为它有这中功效,大家都称他为“仙人草”。
如果你也想品尝这美味,就来我们安远做客,我一定带你去喝正宗的凉粉,保你喝了还想喝。

㈢ 我要有关于客家人过年的风俗的作文

古代都有说:潮州九县不同音,潮汕各县也都有夹杂说两种方言的居民,所以也有的人称之为:“半山客”。当然各县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的,但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的。

就拿我们客家人风俗来说吧:到了十二月二十五后,我们都叫“入年价”意思就是过了今天新年就算是到来了,所以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己的家里,打扫卫生,办年货,酿豆腐,做煎堆(年糕)...到了年三十那天,我们会全家早早的起床,家里每个人都各忙各的,我还记得在我小时候,年三十是最开心,最高兴的,吃完午饭后,我跟爸爸就一起把新的春联贴在门上,然后家里每个人都很早的就洗澡,再穿上新衣服.这时小孩们就等着大人们给我们压岁钱了。这时也妈妈就开始张罗我们的年夜饭了,在吃年夜饭前,我们还要依照风俗先拜祭一下祖先。

到了年三十的除夕之夜,各家各户都会在子时一到时,争抢第一个点放鞭炮:我们当地叫“打头炮”。谁家最先点鸣头炮就表示一定会行好运!而到了年初一的早上,起床后,打开门的第一件事也是放一串鞭炮:这就叫开门炮(也叫开门红)。而每年春节的年初一和年初二,客家人在过去有不动扫帚的习俗。各家不管居室、庭院的地面,尽管堆满厚厚的爆竹屑、果皮、烟头、糖果纸、花生壳,都不能扫地。客家人认为在这两天内扫地,会扫走家中的财气。这个习俗由来已久。

客家人把年初三称为“穷鬼日”,那天,把堆积的秽物彻底干净地清扫出去,叫“送穷鬼”。而在这一天,客家人也是不出门的。

到了正月初四“弦架开”(即年假开)。这一天传说是上天汇报的神明落地的一天,过去迷信的拜神者,都一早就上神庙烧香祝福,有些还把全家的生辰年庚八字,写在红帖上,缚于神轿上,向神许愿,希望他“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安”。各行各业在新开市中,都有点“诀术”,教书的喜在笔筒上贴起“新春开笔砚,诸事皆逐意”的小红联;做生意的则一早起来就扫地,自外朝里扫,表示要把财扫进来,栖楹墙壁则贴上“开门扫地财长聚,货如轮转大利市”等吉利红联;农民则说这一天要吃蒜和猪肠,说吃了猪肠、蒜,新年做起事来“长长有和算”。总之,自除夕至正月初四年假开,人人都盼着争个好头彩。而年初四,正月大头,很多人也在这天选择转外家(回娘家)。我跟妈妈就是经常在这天去外公家拜年的。

到了年初七,在这天我们那要做叫做:“七样菜茶”的主食。也就是客家擂茶的一种素食,用的料是用七种蔬菜等配制而成的。配菜有:葱(表示聪明),蒜(表示会算数),荞(表示乖巧),生菜(表示生财)...大概意思就是这些,还有个意思就是在过年的几天里,每餐都是吃的荤腥食物,做“七样菜茶”是为了清理一下充满荤腻的肚子...

潮汕和客家人的地方风俗有很多,这些只是我们那里比较常见的过年传统习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一个民主国家。每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些也都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和老祖宗遗传下来的亮丽的瑰宝。也是我们心中的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像我们这些地区和民族的习俗,也固然有它的一些可取之处,我想我们也应该的把它们保存下来发扬光大。

㈣ 求闽西的民风民俗作文650字,急急急急!!

闽西客家民俗

历史
福建客家人大量是唐宋以后陆续从河南、安徽等地迁入的,主要分布在闽西的宁化、长汀、武平、上杭、永定、龙岩、连城以及三明、清流、平和、南靖、诏安等地。客家在家族制度、婚丧喜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以中原汉人风俗为基础,吸收融合多处迁移地和闽西土著的习俗,形成独特的风俗。
闽西客家人的婚礼多在夜间举行,奇特有趣。入夜,男家的迎亲队伍才能抵达女家。女方把家中灯火全部吹灭,要等男方进门用带来的灯火将女家灯火点亮,新娘才能出门。出门前新娘要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脱去旧鞋换上新鞋,称“过米筛”,象征辞故土创新业。接着,新娘由父亲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后娘家人把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在夫家扎根。新娘上车时要放声恸哭,表示舍不得离别父母,有孝心,婚后有好运,称作“哭好命”。
不管路近路远,新娘都要在天亮前到达男家。路上还要避免和别的迎亲队伍相遇而冲喜,一旦遇上,两个新娘就要互相交换手帕以示友好。到男家后,新娘由一个多子有福气的妇人端着盛有柑桔的圆盘(寓甘甜、吉祥)牵引下车,跨过燃烧着木炭的火炉进门,以示带来兴旺。并用米筛遮其上方或踩在脚下,叫“遮米筛”,意为夫唱妇随;也有改用雨伞遮住,慢步入门。新郎新娘进入厅堂拜堂,男家便开始宴请亲朋。宴席上母舅坐在首席上位,上菜时唱道“食鸡,新郎新娘好夫妻”;“食猪心,全家结同心”;“食猪肚,子孙大起步(有出息)”等,母舅挟菜后众人才能动手。

节日
客家人岁时节令繁多,一年有大小35个,如大年初一,客家人先要祭祀祖先,再到庙堂进香,在说话做事上也有许多禁忌;初二起有“新正祭墓”的习俗,各家各户备上三牲、香烛上祖坟祭扫;初三是“穷日”,一般不出门;初五“开小正”,开始生产经营活动;初七,妇女们早出采集菠菜、芹菜、茴香、葱蒜、韭菜、芥菜、白菜等7样菜,共煮而食,以求勤劳聪明、发财得利;正月十五,庆元霄,“开大正”,各行各业全面恢复正常。此外,还有五月初七,木匠师傅纪念巧圣先师诞辰;五月十三日,经商者纪念关帝诞辰;七月七日,供奉织女“七星娘”;八月十五,中秋节妇女请“菜篮神”、扫帚神、笠神、桌神等;九月十三日,铁匠祭祀炉公先师;九月十四日,泥木匠祭祀柯叶先师,等等。
客家人非常重视聚族而居的传统。大型的、封闭式的土楼最集中地反映了他们同族聚居的特点,一般土楼的平均居住人口都有上百人。

饮食
客家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菜肴丰盛、浓郁,节日时特别是过春节,家家都少不了煮一大锅焖猪肉;类似的大锅菜还有酿豆腐、酸菜笋、红烧狗肉等。菜肴中多用笋,历史上客家人还研制了各式各样的干菜,如武平猪胆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连城番薯干、宁化老鼠干、长汀豆腐干、明溪肉脯干、清流辣椒干等,合称闽西“八大干”。因这些地方古属汀州,故又称“汀州八干”或“汀州八大干”。传统的民间宴席流行“八大碗”、“五大盘”。头碗菜一般都是酿豆腐,传说乾隆皇帝爱吃酿豆腐,所以这碗菜在这里被称为“皇帝菜”,身价倍增,非头碗上桌不可。
擂茶是客家的特殊饮品。据说起源于商代伊尹发明汤液后的药饮,现以客家祖地石碧一带为正宗。擂茶制作是将茶叶、曲、盐一同放入陶制的擂钵内,用樟、楠、枫、茶等树木制成的擂持擂制成茶泥,加上香料、食品,注入沸水盖好,几分钟后即可食用。配料多样,日常食品都可使用,分为荤茶、素茶、药茶、主食茶、辅食茶、自用茶、待客茶等。特点是茶味郁香,清心爽口,既是饮料,又可当饭。

音乐
一番又一番,演奏和谐盛世的欢乐,所有的苦难已从丝弦上,轻轻地拨落,而全部幸福,正从心底里,汩汩地涌出……金秋十月,闽西客家艺术团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振成楼”为游客表演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博得游客阵阵掌声。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十样景”“集欢”“国乐”“十班”“集番”“协番”等。之所以称为“十番”,是因为乐队演奏时使用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竹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及板、堂鼓、堂锣、小钹、碰铃等打击乐器共10余件,“十”是泛指,并非一定是10人演奏10件乐器。乐队的组合,除二胡、扬琴、月琴、竹笛及小锣鼓钹等主奏乐器必须外,其余则根据乐队所拥有的掌握乐器的人才不同而有所增减,可七八人,也可十五六人。它是一种民间音乐,原用工尺谱记录,不能演唱,但可以吟诵,以行进式演奏为主,主要用于祝贺迎亲、寿宴、生日、金榜题名等喜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十番”在闽西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闽西客家的永定、长汀、连城、上杭、武平等县,深得群众喜爱,不论城镇和乡村,几乎都有演奏十番音乐的班社,多为业余自娱自乐的组合。革命战争年代,一批文艺工作者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用闽西人民喜闻乐见的十番乐曲,填上革命新词,如广为流传的歌曲《送郎当红军》用的就是十番音乐的曲调等,用以宣传革命道理,鼓舞群众斗志,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艺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的成功范例,也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增添了灿烂光辉。

服饰
客家妇女的凉帽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种独特而别致的圆形斗笠,用薄薄的蔑片或麦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有布块,有的还绣着花(多为梅花);边沿四周,除正面外,还垂挂着5寸来长色彩不同、折叠均匀的布。年轻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垂布的两端编织两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所以,由此就可以看出客家姑娘是否有了婆家。这种斗笠特别能遮阳,笠沿垂挂的色布和飘带还能招来丝丝微风。客家人习惯称之为“凉帽”,现在仍为永定、武平、上杭、长汀等县的许多妇女所喜欢。

(其实我是从网络里搜来的,希望能帮到楼主)

㈤ 五行侠作文1000字

春花秋月无情,沧海桑田巨变.世间上许多国度,都发生过文明的"颠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生过文化的"断裂".然而,若从神农时代算,中国茶文化已经历悠悠四,五千载的岁月.
到底中国茶文化有怎样的不老"基因",长生"密码",使其在漫长岁月中,历旧弘亲友,生生不已
然而这些似乎并非世人所关注的,人们只注意茶的喝,却没留意到在每一杯茶的背后都富含着茶的文化.
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奇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拾古老的茶文化,领略茶的真境地.
下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中国茶史!
悠悠千截起神农,源远流长至如今
—中国茶史
神农时代—茶叶的开始
茶叶起源于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
西周—茶叶作为贡品
据《华阳国志》记截: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代位时,巴蜀一带元把茶叶作为纳贡珍品.
东周—茶叶作为菜肴汤料
春秋时期婴相公竟公时有"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
西汉—茶叶进行商贸
公元前59年,《僮约》已有"烹茶尽具","武明买茶"的记载
东汉—茶叶药理功效的记述
华佗在《食伦》中提出"苦茶久食,益意思"
隋—由药用饮料变成社交饮料
当时茶的饮用已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烹茗草服之见效,于是人们竟相彩.
唐—饮茶风俗渐及人文
茶在唐朝已扩大普及,开始平民化.唐玄宗所撰《开元文字音义》首次把"荼"变成"茶",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且茶叶传入日本,成通年出现专用茶具
宋—茶文化的弘扬
明—请
茶叶开始在各国销售,传播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中国茶艺
了解了四五千年的茶史后,是否对茶有了一番新认识,原来自己所喝的茶,在四千多年前已有了,也可算是种文物吧
若茶史的悠久使你感叹,那么中国茶艺的博大精深则更让你惊叹了.
首先"茶艺"一词的来源就有一个发展过程.
起码在唐代,"艺"字就与"茶"字发生联姻.陆羽《茶经.一之一源》载:"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茶"与"艺"同时出现的情况.这里的"艺"是指种植而言.
宋代之际,"艺"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陶谷《茗茶茚录.乳妖》载吴僧文了善烹茶,高保勉"延置紫云庵,日试其艺";陈师道撰《茶经.序》,复有"茶为之艺"说.这两处的意义均为"烹茶"之意,"饮茶"之意,可以说开启了后世称品饮程式为"茶艺"的先河.
在这之后,"艺茶"之说频频出现.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茶谱》就有"艺茶"条:"艺茶欲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阳崖阴林,紫者为上,绿者次之."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任果,檀萃编《番禺县志》记叙"河南茶"时载:"谓茶产珠江之南,故名,其北土沃而人勤,多艺茶."
那该如何定义"茶艺"呢
对于"茶艺"的理解,历来就是诸说并起,尘埃未定.但是,大体说来不过是广义说,狭义说和两者并存说.
当茶艺在台湾开始广泛使用之时,对其理解就有不同的看法.吴振铎先生是持广义之说者.他在《中华茶艺杂志创刊词》中说:"'茶艺'是茶叶产,制,销的技艺与饮茶生活艺术之溶化与升华的总称;是广义的'茶道',与农业,艺术,文学等有密切的关联.'茶艺'与我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载《中华茶艺协会专刊》第一集,1987年10月初版)此说把茶学,茶业经贸学和茶文化的各种因子组合在一起,未免流于宽泛.
台湾茶艺专家季野先生则提出:"茶艺学".他认为:"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茶艺信箱》,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1988年出版)此说把茶艺独立出来,又强调其人文内核,但将生活与茶割裂开来,似又不可取.
一千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们认为最合理定义的是《中国茶叶大辞典》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中茶艺的解释:"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这句话其实有三方面含义:
一是把茶艺的范围仅仅界定在泡茶和饮茶范畴,种茶,卖茶和其他方面的用茶都不包括在此行列之内.
二是指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技"有多方面的含义,《汉语大词典》解释其中之一为"才能,技巧".
三是指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
其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茶艺的内涵,应该是泡茶,饮茶直接相关的技巧与艺术方面的内容.
和茶艺意义一样,茶艺的分类也是各执一词.
童启庆教授在《习茶》(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中把茶艺分为清饮茶冲泡法,添加茶冲泡法,配料茶制作法和冰茶制作法.
范增平先生在《中华茶艺学》(台海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中认为:从时间上看,茶艺可分为古代茶艺与现代茶艺;从形式上看,茶艺则可分为表演茶艺与生活茶艺;从地域上来看,茶艺则可分为民俗茶艺与民族茶艺;若从社会阶层上来看,茶艺又可非为宫廷茶艺,民间茶艺,寺庙茶艺等.
综合起各个专家的说法,以及茶艺各层面的属性,我们认为茶艺的分类由以下10点来分.
以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
以茶叶种类来分:一般是按照基本茶类,即六大茶类再来细分,如红茶茶艺,乌龙茶艺.还有再加工茶类的茶艺,如花茶也有茶艺表演.
以茶叶种类来分:主要有壶泡法(包括紫砂壶小壶冲泡,瓷器大壶冲泡),还有盖碗杯茶艺和玻璃杯茶艺.
以冲泡方式来分:包括烹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冷饮法等.
以社会阶层来分:包括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间茶艺等.
以饮茶人群来分:主要是一些特殊人员群体的茶艺,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少儿茶艺,伤残人员群体的茶艺等.
以民族来分:如汉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当中又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白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傣族,裕固族,纳西族,基诺族,布朗族,彝族,景颇族,佤族茶艺等.如大家所熟知的蒙古族咸奶茶,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基诺族凉拌茶,都曾有茶艺表演.
以民俗来分:如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新娘茶等.
以地域来分:如北京盖碗茶,西湖龙井茶艺,婺源文土茶,修水礼宾茶等.
10)以时期来分:一是古代茶艺,二是当代茶艺.古代茶艺又根据历史时期分为唐代茶艺,宋代茶艺,明代茶艺,清代茶艺等.
但无论茶艺如何分,分成多少个派别,它们都体现了中国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
统一.这主要为:
一是哲理为先.中国茶艺最重要的是道法自然,崇沿简净.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崇尚简净是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朴归真.
二是审美为重.中国茶艺之美表现在自由旷达,毫不造作,注重内省,不拘一格.所以,中国茶艺虽然有规划要求,但不僵化,不凝滞,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三是个性为要.中国茶艺表现出注重意境,百花齐放.茶艺多姿多彩,儒雅含蓄与热情奔放,空灵玄妙与禅机逼人,缤纷错彩与清丽脱俗,各种风格都能一一展现.
四是实用为佳.茶是用来喝的,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国茶艺不伏关注冲泡过程,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都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极好的生活享受.
探幽揽胜,吾道吾适
——中国茶道
谈到茶艺,就不得不说到茶道,很多人都认为茶艺和茶道是同一概念,但实质不然,茶艺和茶道都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注重于喝茶的技巧,艺术享受,而茶道更注重于喝茶过程中对一种哲理性的领悟.有道无艺,那只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下面我们从茶道一词的来源来认识它.
茶道来源在学术界有2种争议,第一种是持"皎然说"的.
持"皎然说"的,以皎然的诗作为据.皎然,本姓谢,字清昼.他曾作劝慰好友崔使君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持"封演说"的,以封演的著作为证.今存《封氏闻见记》十卷.其中云: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道一词来源的已是悠悠千载的事了,争论亦无益,倒不如把精力转移到茶道的意义上来.
于"茶道"一词的定义,当代的专家,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当代茶圣"之誉的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一书中云:
(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作家周作人先生在《恬适人生-吃茶》中说: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种茶道体现的也是人们在品茗过程中的心灵感受,仍属精神范畴.
(虽然对茶道意义有不少真知灼见,但茶道内涵我们仍未探究到其深处,故不作定论)
,茶道,茶道是否会与道家,道教有关联呢 的确,在茶道发展过程中,道家,道教对其影响是最深远的.
予人之印象,往往都有些浪漫精神与玄静气质,而这种特殊的表征就与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这就是茶道在茶人身上的形象表现.老庄之说,教人以清心寡欲:"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这一思想观念进入茶的世界,便自然地与茶"性俭"相和,而为"茶道"之说又充实了内容.当然道家之说中予茶道影响最大的还得说是那种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肯定.正是道家的这些思想主张在中华大地的盛行,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感悟方面有了许多"中国特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茶道"才能产生出现于中国.
虚,静在道教徒眼中是长生之本,超越之基:"静则无为,躁则有欲.有欲生,无为长存."(《道德真经玄德疏》)人们通过收视返听,静心守一之法,使人心处于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
因而道家的"虚静"思想自然而然地会潜移默化地与茶之"静"性相通相连,构成茶道的中"静"之根本."人们一旦发现茶的'性之所近'——近于人性中静,清,虚,淡的一面时,也就决定了茶的自然本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实然形态.也就是说,决定了一种文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而"茶人需要的正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因为艺术的鉴赏不能杂以利欲之念,一切都要极其自然需真挚.因而必须发行'入静',法净身必,纯而不杂,如此才能与天地万物'合一',亦即畅达对象之中,不禁'品'出茶之滋味,而且'品'出茶的精神,达到形神相融的情态."——赖功欧
叶嘉飘香存典籍,意蕴内涵得三昧
——茶艺与茶道
所谓茶道,其实是指品茗的方式及意境最早出现"茶道"一说是在〈封氏稳见记〉中的"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就是陆羽)
经陆羽大力提倡,茶道在宋唐时期已十分盛行,日本的留学生把茶的一切带回日本,后日本僧侣最澄来我过研习,归国时带回茶种,此为如今日本最古老茶国,15世纪奈良村田的珠光氏综合了"茶数寄"与"茶寄合"再吹收我国儒家,佛教的文化优点,倡导"奠茶莫汤","一味同心"的精神,创建了日本的茶道."
由于日本的沿袭,"茶道"成为日本人品茗之道的代称,而中国则惯用"茶艺"来称之.
茶艺更偏重于生活艺术上的享受,一般而言,当茶作为解渴饮料时,为"喝茶",如细细品味,则为"品茗"若再探究茶叶品质,冲泡技术,茶具鉴赏,品茶环境及茶在人际间的关系.那就进入"茶艺"的境界了.
国学大师林荆南先生以"美键性论"四字概括我国的茶艺.
美:为美律,治茶时态度必须从容,并且连贯而下,能显示幽雅的旋律美,造良好的气氛.
健:健康是治茶之大本.
性:茶的妙用在于"养性".品茗时,能由情趣中培养灵泉,持之以恒能了悟禅理,实为修身养性之佳法.
论:茶可做为人际关系和睦的桥梁,古代有臣进贡茶以事君,也有君赐茶以爱臣,以今日观点来说,茶能使朋友之间的畅谈更深亲友间的情感交流更浓.
茶道在我国更多的是自由品茗者发挥,除了尊守互尊互敬的原则情趣配合之外,都是随兴而至,人名将茶融入生活中,没有宗教色彩可在茶中加姜,枣,葱,或调以茉莉,薄荷,这其实与我国民族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有关,而日本茶道中,品茗者的一举一动都要依照十分严格的规定.
尾 声
茶叶和水才能溶出恰当的颜色,每一杯,都有难言的意趣,涩是青春的感觉,苦是半身的基调,弥漫的香气是日子溢的欢愉,最后留在齿颊的甜味恰是终了所得.
中国茶文化就像悠悠清茗香一样,它源远流长,从历史的过去一直飘到现代,想必它仍会继续飘,飘过每个人心中.

㈥ 关干擂茶的作文

煮擂茶是家乡客家人的饮食习惯,也许是传统习惯的影响,家乡人从小孩到老人,都非常喜欢吃擂茶。在老家的城镇乡村,家家户户都沿袭着煮擂茶的习惯,用擂茶款待客人是家乡客家人盛情的标志。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用茶叶擂碎泡制的茶。擂茶的工具主要是陶制擂茶钵和木制擂茶棒。擂茶钵是特制的,钵内有一道道像草席纹般的钵牙,通过擂茶棒在钵内的不停转动,才能把茶叶、花生、芝麻等擂成末。现在也有些人图省事,采用粉碎机粉碎茶叶,但却少了用擂茶钵擂出的那股天然香味,故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擂茶方法。
擂茶用的材料有:茶叶、金不换、芫荽、花生仁、芝麻、胡椒粒和虾肉,(如果能放些苦枥心和紫苏叶等,味道会更香)。把上述材料一起放进擂茶钵,加上少许凉开水,用擂茶棒不停地转动打磨,直至成为茶菜泥备用。然后是炒制配菜。上乘的擂茶要求蔬菜种类越多越好,今天我们用的是小白菜、长豆角、韭菜、生菜、葱、荞头和萝卜干、河虾、花生等。菜蔬分别切碎炒熟,虾豆类则要爆香,然后分别装盘,摆在桌上,各人吃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取用,这种方式一如自助餐。把刚烧开的一大壶水倒进擂茶钵,不停地用擂茶棒搅拌,让菜泥溶化在水中,即成一钵擂茶水。吃时,各人从摆在桌上的菜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放些香脆花生米,再加上滚热的擂茶水,这就是擂茶了,米饭可依各人胃口添加。

擂茶这种乡野饮食,看起来不太雅观,像一钵大杂烩,初吃的人对此有些惊奇。其实,擂茶中吃不中看。看起来倒胃口,吃起来很香,很吊胃口,越吃越爱吃。擂茶容易消化,平常两碗的饭量,吃擂茶可得增加到三四碗,甚至五六碗,也不觉得肚子饱胀。 小时候,生活较紧,家里经常煮擂茶,但那时仅配以花生或芝麻和茶叶擂成茶泥,再倒入滚烫的白粥搅伴调味,但成为一钵擂茶粥,所以对擂茶印象很深。家乡人对擂茶之所以百吃不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风味独特,口感好。用多种天然材料配制的茶水,五味俱全,清甘可口,让人回味无穷。二是绿色食谱,营养功能高。用多种蔬菜和野菜组成的配菜,均为绿色食品,容易消化,也是清肠健胃的良方。夏天吃擂茶可消暑,冬天吃擂茶可温身,还可以去油腻增食欲,多吃擂茶亦可减肥益寿。旅居海外、内地的家乡人,通过一起吃擂茶,来感受那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同时表达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殷切感情。

㈦ 我要写陆河的春节作文四百字,是初一到初十,除夕什么的

过年是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陆河人过年习俗归纳起来,大致有节前准备、三十下午祭祖、除夕吃团年饭、守岁、烧鞭炮(开门炮)、初一吃斋、初二开年、初三送穷鬼、初四回娘家、初七过人日(吃七样菜茶)、十五过月半(闹元宵)。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谓之“入年价”,三十下午,各家用最肥大的阉鸡、猪肉、蛋品、米粄酒类到本宗公厅或祠堂集体祭祖。这是客家人受传统的儒家人伦思想影响,保留着极其郑重的敬祖礼节。从古及今,谁也不敢怠慢,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祭祖归来,合家围坐一桌吃团年饭、围炉守岁,共叙天伦之乐。正月初一早,每个家庭都要郑重其事地选好开门时辰,最早在春岁除夕十一时三十分,最慢者在卯时上四刻,打开大门后点燃串炮,这正是炮竹一声除旧岁之意,也预示新的一年开始。说到“烧串炮”,则追溯到“烧青竹驱邪祟”的传说。有史载:李畋居山中,邻人仲叟为山臊而祟,畋令旦夕于庭中用青竹投火中,竹在烈火中受热爆破,发出“噼!噼!啪!啪!”之响声,鬼祟乃惊遁,至晚果安然无事。后人误以为爆竹可以驱邪祟,遗俗相传至今日。
初一吃斋之俗与宗教有密切关系。客家地区以前民间信佛道者甚多,但多不出家。即使不是信徒,也受到佛道一些影响,延而习之,即形成了一种地方风俗习惯。初一早起,家中主事者则虔诚地嗽口洗面,郑重其事地向神明、祖先顶礼膜拜,拜毕全家共吃第一餐斋。至初二日民间谓之“开年”,此时重新杀鸡鸭,是日天未亮就食“开年饭”。
“初三穷鬼日”。正月初三,这天即把家中、门外堆积的爆竹纸屑或其它垃圾污物全部清扫,俗称“送穷鬼”。是日既不外出做客,也不欢迎客人到来。此俗,如今已不盛行。
“初四回娘家”。经过自农历十二月到正月初三一连一个余月的紧张活动,家庭主妇,至初四日方稍为有闲暇,带着礼品回娘家(转外家),住上几日,最慢于初六日又要回到家中。因古有遗俗,称之“七不出、八不回”。其意初六不回,则要待到初九日,如初九日不回,须待到十一日了。因当地称初十日为“小天穿”,不利外出。
正月初七过人日,吃七样菜茶。“正月初七是人日”,顾名思义,人日即人的生日。据传天地初开,万物滋生。一日生鸡、二日生狗、三日生猪、四日生羊、五日生牛、六日生马、七日生人、八日生谷,所以初七日是人日,这是万物出生中最灵的一天。陆河人在这一天上午要煮“七样菜茶”为主吃。“七样菜”即蒜子、芥兰菜、荷兰豆、脉子菜、生艾、茴香菜、薄荷等。家庭较富者则外加以虾仁、鱿鱼、香菇加油炒熟,然后用上好幼茶(绿茶)、芝麻、花生放入陶制瓦钵内,用擂茶棍仔细擂成糊状,冲进滚烫开水即成香喷喷的客家擂茶。七样菜泡入茶中或加入米饭,或入炒米花,由各人所好。这种茶既香醇可口,也清热散寒,驱邪扶正,沁人心脾,为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美食。
客家擂茶,源远流长,待另一章再作专题介绍。
正月十三迎神、做丁酒。
正月十三日农村习惯叫做“开灯日”。有何出处待考中。这一天是迎神和做丁酒。
迎神,即把山间庙中的“王爷”、“帝爷”等用轿子抬回村里来,安放在已预先搭好的帐蓬屋里,这种屋即叫“灯棚”。灯棚门口贴着大红对联,内容大多是赞美吉利之词。
迎神当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聚集在灯棚前准备迎神,每家主事者都带着香火,提着灯笼,按排列顺序整好队伍。带头者为迎神主事,他提着“箩格”①和大灯笼。接着是打顿子铳的人(外地称三靶连铳),接着是十几面以至几十面旌旗,抬神轿、打锣鼓的,最后是参加迎神的群众。三声顿铳,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炮声隆隆,锣鼓喧天,旌旗招展,火光闪闪热闹非凡。把神迎至“灯棚”,人们便争先上香,然后由主事主持集体朝拜。灯棚前几十张八仙桌上摆满祭品,非常丰盛,拜毕,迎神即告结束。午间,灯棚前的戏台上或演木偶或演汉剧,四乡八里村民云集此处兴致勃勃观看演出。
下午,按惯例,去岁娶老婆生有男孩者,须在灯棚做丁酒,即为添丁进喜,此俗现在只有个别乡镇的村寨流行。
正月十五闹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亦叫元宵节,俗称“正月半”。这一天,陆河农村、城镇居民的食物以“菜包粄”为主。一大清早, 家庭妇女则要动手准备做粄的菜料。一般人家均以鲜大蒜茎捣碎、豆腐丁拌匀调味为馅,粄坯则采用白米粉下锅调适当水,加火烹熟, 谓之“烹坯”。最后家庭主妇邀请邻里婶嫂们包将起来。做好的生粄,再下锅蒸熟。清爽可口香气袭人的“菜包粄”出笼了。此粄多食不腻,越食越想食。当地流传这么一句“唔怕媳妇做一昼,不用家倌②嘴一扭③”。陆河这一地道风味小食远近闻名,来陆河者都想亲口尝一尝。更有久居海外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到故乡,必要饱吃几顿。
正月十五日,按过去习俗,农家必做二件事:一是到竹林里砍一根浓绿出尾的竹尾,插在鸡栖上;二到麦地里挑四穗最大的麦穗,插在大门上方两侧。所做一切,是农民们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意。
入夜,男女老幼,乘着月色到早已搭置的灯棚观看花灯、闹元宵。通常,花灯会形式多样,五彩缤纷。其集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民族性于一体,深受群众欢迎。诸如嫦娥奔月、双龙戏珠、八仙过海、西游记、谜灯、走马灯等等。真谓是灯棚处处乐声悠悠,人声鼎沸通宵达旦,火树银花不夜天。

㈧ 擂茶粥 作文

煮擂茶是家乡客家人的饮食习惯,也许是传统习惯的影响,家乡人从小孩到老人,都非常喜欢吃擂茶。在老家的城镇乡村,家家户户都沿袭着煮擂茶的习惯,用擂茶款待客人是家乡客家人盛情的标志。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用茶叶擂碎泡制的茶。擂茶的工具主要是陶制擂茶钵和木制擂茶棒。擂茶钵是特制的,钵内有一道道像草席纹般的钵牙,通过擂茶棒在钵内的不停转动,才能把茶叶、花生、芝麻等擂成末。现在也有些人图省事,采用粉碎机粉碎茶叶,但却少了用擂茶钵擂出的那股天然香味,故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擂茶方法。
擂茶用的材料有:茶叶、金不换、芫荽、花生仁、芝麻、胡椒粒和虾肉,(如果能放些苦枥心和紫苏叶等,味道会更香)。把上述材料一起放进擂茶钵,加上少许凉开水,用擂茶棒不停地转动打磨,直至成为茶菜泥备用。然后是炒制配菜。上乘的擂茶要求蔬菜种类越多越好,今天我们用的是小白菜、长豆角、韭菜、生菜、葱、荞头和萝卜干、河虾、花生等。菜蔬分别切碎炒熟,虾豆类则要爆香,然后分别装盘,摆在桌上,各人吃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取用,这种方式一如自助餐。把刚烧开的一大壶水倒进擂茶钵,不停地用擂茶棒搅拌,让菜泥溶化在水中,即成一钵擂茶水。吃时,各人从摆在桌上的菜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放些香脆花生米,再加上滚热的擂茶水,这就是擂茶了,米饭可依各人胃口添加。

擂茶这种乡野饮食,看起来不太雅观,像一钵大杂烩,初吃的人对此有些惊奇。其实,擂茶中吃不中看。看起来倒胃口,吃起来很香,很吊胃口,越吃越爱吃。擂茶容易消化,平常两碗的饭量,吃擂茶可得增加到三四碗,甚至五六碗,也不觉得肚子饱胀。 小时候,生活较紧,家里经常煮擂茶,但那时仅配以花生或芝麻和茶叶擂成茶泥,再倒入滚烫的白粥搅伴调味,但成为一钵擂茶粥,所以对擂茶印象很深。家乡人对擂茶之所以百吃不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风味独特,口感好。用多种天然材料配制的茶水,五味俱全,清甘可口,让人回味无穷。二是绿色食谱,营养功能高。用多种蔬菜和野菜组成的配菜,均为绿色食品,容易消化,也是清肠健胃的良方。夏天吃擂茶可消暑,冬天吃擂茶可温身,还可以去油腻增食欲,多吃擂茶亦可减肥益寿。旅居海外、内地的家乡人,通过一起吃擂茶,来感受那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同时表达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殷切感情。

㈨ 有我们这里的擂茶作文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陆河,也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擂茶。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做擂茶有必不可少的两样工具,擂茶钵和擂茶棒。擂茶的做法是:先放一点茶叶到擂茶钵,用擂茶棒把茶叶弄碎后。在连续放入擂茶钵,转到成糊状后,在加入两大把花生后,用擂茶棒把花生捣碎,再转碎。转成糊状后加入沸水。这样,擂茶就完成了!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所以,喝擂茶已经成了客家人的习惯。招待客人用热腾腾的擂茶来招待他们,见客人碗中的没了茶,便再添一些擂茶!
我们陆河还是“青梅之乡”呢!青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富含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被誉为“凉果之王”、“天然保健食品”。生产的青梅有许多种类品:青梅汁、咸水梅、梅胚、咸梅干……

阅读全文

与客家擂茶作文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