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00字作文突破内心束缚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田园牧歌中的现实主义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早时读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儿时最远最深的遐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时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园中的草木,枝叶繁茂,尽皆奇花异草,随手摘取。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种张力,令人目不暇接。《故乡》里的闰土是经常盼望突然来临的远客,带着故乡的趣事,捕鸟、拾贝壳、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美丽的世界。还有《社戏》,那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兀自划了船去看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见望的山庄,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归来时偷煮豆的欢晌,都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景。
鲁迅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许多年后中国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童年图景,却以自我的孤独实践、审识了所谓的原乡情调,这种怀旧中隐藏的对现实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生命剖析,这是我很久以后再读先生作品的体会,继而颠覆了置于一个时期和年龄的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之中少有的童话般的文字,也使之成为儿童教育中的经典读物。百草园中的草木鸟兽、三味书屋里的摇头晃脑,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来调节给人的目不暇接的紧张感,这些都在文末“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的感慨中结束,给人一种回忆的阶段性与模糊感,带着无法挽回的忧伤继续行走,在回望与现实中,反而更突显了生命存在悲哀,这种悲哀正是鲁迅思想中有关“中间物”的体现,他是一个“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他拒绝了永恒,否定了历史社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制造了空前的现实感与孤立姿态,这种“中间”的论调使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与现实产生一种巨大的隔膜,把人置于虚无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极致。
《呐喊》小说之一《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浓郁、强烈的抒情性,使这首“还乡诗”塑造了童话般的抒情世界。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田园牧歌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鲁迅是真正透彻了解农民的心灵的作家,这种隐含在文字中的对农民个体生命意识的描写正是于悄无声息中洞穿,而这又是于平静中对现实的毁灭性的认识,在人们被乡村美丽深深打动的同时,不得不直视现实。《故乡》比起古典文学构筑的童话世界更富于现代性,它是描写无暇的童话世界中被毁灭的悲哀,他“描写现实世界与童年经历的分裂对立,表现在现实世界中童年的纯粹而美丽的童话般世界的崩坏与堕落,以及那个为‘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想象世界的歌吟般的追寻”,实际上是引导人们的目光投入更深沉与痛苦的现实。乡村是没有陌生人的世界,与《祝福》、《社戏》中的“我”一样,鲁迅却正是从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发现、观察“陌生化”的“故乡”的,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永恒的拯救,关照现实对立的想象,以田园牧歌的笔调上位于这种自己身处其间却又终是孤独的陌生,极其高超的寄托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不同于直接的白描,正是童话般的想象世界加深了现实的深重性。“幻景”与”现实”混沌一片,从“离乡”到“作怀乡梦”,“我现在的故事”始终在“心理的回乡”与“现实的回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展开,而且必然是一个“幻景”与”现实”相互剥离的过程,剥离的痛苦与“金黄的圆月”相映成辉,是折射后更为苦痛的现实。
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社戏》并非原文的全部,而这种删节或许正引导和规定了更多的人对小说原作的理解,它在我们的记忆中展现的只是一幅精妙绝伦的江南小镇风物图,秀美的景致、豆麦的清香、淳朴的民俗以及一大群天真质朴的孩子,足以让人产生某种幻觉。但一联系前文“我”两次看京戏的情景,就完全不是一种印象了。戏院里“咚咚惶惶之灾”,由板凳“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工具”,带着这些小说前半部分留下的奇特而沉重的印象来重读我们早已读熟的文章,不得不有新的感觉感受,新的发现及新的眼光。再回忆鲁迅写在赵庄的看戏,竟至于如此的烦闷,其意并不在“戏”或“看戏”本身,而是来折射自己内心的世界,通过这些“看戏”过程中不同寻常的感觉感受,使人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扩张、霸占,对个体生命的挤兑、迫压使人产生甚至于生命的威胁感,实在是与后面的清闲不可比拟的。然而这种同现,正是产生了无法超越、剥离的负罪感与现实体验,以儿童视角描绘的鲁镇的田园牧歌的生活,在此时已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是心中无尽的伤痕与莫名的惋惜,鲁迅同样是以陌生化的视角来建构整篇小说的,前面删节的部分是于现实中的陌生,无法融入现实的体验,而后面则是一直以一种腼腆的姿态来回报当地不同人的相同热情,同样没能沉于“故乡”中,于是鲁迅思想的“中间物”的意象跃然纸上,这种回望与展现都不能完成的中间性,是作品中的“我”与作者的再度结合,从而在更深沉次上体现了现实主义。
钱理群在剖析鲁迅的思想时曾指出鲁迅作为现实主义者,最根本的含义,在于他彻底地屏弃了一切关于绝对,关于至善至美,对于全面而无弊端,关于永恒的乌托邦的神话与幻觉世界,杜绝一切精神逃薮,只给人们留下唯一的选择——正视现实、人生的不完美、缺陷、速朽,并从这种正视中,杀出一条生路。对于故乡的回忆,无论是真实的散文的语言,抑或自叙式的小说笔调,鲁迅都带有原乡情调似的追述展示绝对澄澈的世界,这种童话般的生活作为永恒的乌托邦的幻觉于不真实中表现无法企及的现实的悲哀。陌生化的视角,不是简单的怀乡和描述,而是更突显了屹立于“故乡”中的外乡人形象,这种无家可归的绝望的苍凉,构成了鲁迅极其作品“荒凉感”的另一个侧面,那些田园牧歌实际上是现实的坟墓中葬送了现实,田园牧歌对于鲁迅自我只是回忆中爱的体验,却又背道而驰。鲁迅自己曾说“爱之转而畏惧于爱,最终逃避爱”,这些有关爱的回忆,造成一种距离感,可以使他摆脱爱的重压,更投入的反对现实。
“爱是奢侈品,在这样的人间”,先生正是于这样的彷徨的无地中以最深刻忧患的灵魂建构起一座丰碑,在田园牧歌中践行现实主义。
绝望与希望中的启蒙者
很久以前读《伤逝》,读鲁迅,不懂。记忆中只有子君走过紫藤棚与涓生谈易卜生、谈泰戈尔的风景,子君瞥见雪莱半身像的羞涩,还为着子君的可惜,我抄了林徽因的《别丢掉》:“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那真/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者/有那回音”,以此来祭奠子君,祭奠那些为了爱奋力拍翅飞出围城却又在无可奈何中走向坟墓的女子。《伤逝》是先生少有的温情之作,之中寄寓的,有关于爱的回忆,有对封建社会的现实性的反抗,更存在的是先驱者无法回避的历史命运。子君的无畏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代表着众多蒙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年青人,在才子佳人梦的破灭中,对于封建的叛逃只能留下一声叹息。这之中,有鲁迅对个体生命存在与社会历史群体关系的探讨,深入触痛的,更是于绝望与希望中他都无法忘怀的启蒙,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交织中斗争的空白,留给他只一点罅隙去品位再一次的孤独。
《伤逝》作于五四落潮时期,正如鲁迅在显示中所体会的各样人生情态,高升的高升,沉沦的沉沦,这些个体所表达的都是先驱者对于寂寞中选择的不同的历史命运。子君的夭折、涓生的悔恨是突破封建束缚后自我选择的结果,它具有不可回避性,这不仅来自五四偏执错误的启蒙思想,更有对自我认识的绝望与希望的模糊体验。《伤逝》是以涓生手记的形式把握的,其中对会馆的败壁、吉兆胡同生活的描写都带有回忆的性质,而这种回忆,终于没能落入乌托邦神话的幻想,最后还是回到现实,重新面对新的痛苦与寂寞,咬着牙关选择了历史。子君和涓生对自我个体解放中蕴涵的有鲁迅前期的浪漫主义和个性主义的思想,他的以“个人”为本位的个性主义思想与封建传统思想以封建“社会”为本位的思想构成了尖锐的对立,在揭露封建思想对个人生存权利的漠视和对思想的摧毁中,鲁迅把西方浪漫主义的某些观点也寄托在这里。子君和涓生一起读泰戈尔、雪莱的诗,一同散步,探讨未来,于无畏中将自我从封建牢笼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实现了自我的启蒙,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是徘徊在希望边缘中渐而升起的绝望,这种绝望来自于未知前路的迷茫。等待的面前面对的是现实的危机,经济的拮据、家人朋友的不理解都使子君与涓生对这种生活产生怀疑,于是一个开始沉溺于与官太太的勾心斗角中,一个开始在内心中反思现实,这种背道具有历史性的选择意义,个性解放后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与整个社会历史相结合、相协调,而这种结合与协调又不至于丧失自我。这之中,鲁迅提出的,是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对个性启蒙的怀疑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体验,更升华为对人的自觉的怀疑。人的独立品格、人的自由自觉都应是与人相协发展的。
当鲁迅着力于个体生命体验时,他感到的是极大的孤独,这种孤独,在《伤逝》中的体现,不仅有世人对涓生和子君的不理解,更有他们之间的无法沟通,于是个性主义在此沦落为对于“启蒙梦”的深刻怀疑与绝望,这种深层意识与潜在心理使得温情的文字背后浮现的是更为深刻的思考。个性精神的解放,脱离了变革社会制度的斗争,是无法得到结果的,然而鲁迅又从根本上否定了为了“爱”而牺牲个人意志和个性的人道主义,涓生也说“爱必须有所附丽”,而这种“附丽”不仅来自对现实生活的经济需求,更应有双方自我生命存在的把握,这种希望似乎又于一瞬中陷入虚妄中,悲剧主人公自身本就是与周围环境相对的,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在鲁迅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在这种绝望与希望的交织中,鲁迅认为应使其并存对立,择其能用者而用之,爱则爱之深,恨则恨之切,鲁迅不是“泛爱众”,提倡“人皆兄弟”的人道主义,他也不是纯粹浪漫的个性主义者,他既否定脱离开个性主义的的人道主义,也否定脱离人道主义的个性主义。正是在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相交织的此消彼长中,鲁迅在绝望与希望的中间,依然孜孜不倦的实现着对自我与社会的启蒙。子君的夭折、涓生的悔恨,在现在看来,也是启蒙者们不可回避的历史命运的选择,具有必然的孤立性与矛盾性。
作为处于绝望与希望之间的启蒙者,鲁迅也咬着牙关选择了历史,他从来不否定或掩饰自身思想的矛盾与破碎,将慈爱与悲怆互为表里,使“爱”与“”成为对立永恒的存在,又一次把自我放进了历史的荒原中,孤独的承担启蒙的责任。《头发的故事》中N先生的愤激,《孤独者》里魏连殳的痛苦以及《在酒楼上》吕纬甫的感喟,都表现出先驱者对社会历史的背离与逆转,但这种背离又并非完全的复归,这种陷入极端孤立的状态中的先驱者,面对这种寂寞,或在绝望中亡,或于希望中沉沦,辩不清真正的方向。这种深刻的历史使命感,在鲁迅一直默默进行的启蒙工作中,是由自我来背负的,这种孤独与寂寞之于绝望与希望,是置于之中的艰难。他曾在《自序》中提到:“我在年青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然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历史给予先驱者的馈赠,全由自我一力承担。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先生拒绝了完美与圆满,对于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更、人生道路的极境,他都抱有怀疑,他同时拒绝了个性与人道的调和,在更深沉的痛苦与孤独中践行自我与社会的启蒙,于绝望与希望中实现真理的探索。“斯失子与之德,而留者为空无”。
黑暗灵魂的舞者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最初读起只是语言晦涩颇有些古怪的神话,眉间尺与楚王还有“黑的人”的头之战,以及那些咿咿呀呀奇奇怪怪的歌,平添了许多奇异的幻彩。为父复仇而的传说在中国是不少见的,被冠以忠孝的名义后终沉溺于历史的洪流中,不复听说。而《铸剑》似乎倾注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心血,最终也不辜期望成为先生探寻人类灵魂、反思人性、守望孤独的代表之作,其极具先锋的艺术内涵仍恩泽此后的众多作家。
简单的子为父复仇的故事随着“黑的人”的出现逐步步入复杂的旋涡中。鲁迅花大笔墨写了眉间尺的优柔寡断,这就决定了复仇于他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在现实世界的这种两难境地与复仇命运的必然性里,就决定了宴之敖出场的顺理成章,他的种种神秘性,把人引入另一种复仇的境地,即指向全人类生命个体的灵魂深处的自我复仇。再来看看楚王,残忍、无道的代表,但他也曾摆脱现实的两难,铸莫邪剑,为的是消除戾气,增加的却是新一轮的杀戮有复仇。这种荒诞性的叙述,是通过细腻的笔法表现的,莫邪剑的诞生、充满血腥的头与头式的复仇,神秘而古怪的楚歌,都另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这个奇怪个黑衣人,他的言谈、举止都带有对于世俗的生、个人肉体摈弃与冷酷的决绝,鲁迅在他身上贯注了他“理想的人性”,“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万物在他身上都能找到痕迹,然而终也抓不住。他的冷酷与神秘在作品的荒诞叙述中只能置于理念的范畴,这实质上是顿入虚无的表现,对于人性的关注与探讨一直是鲁迅思想的重点,也使之成为他最具先锋性价值的内涵。
人类个体的灵魂自我必定如《铸剑》里的眉间尺与楚王,存在着两个极端,爱与恨、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然而这极端也终是无法调和的,复仇的必然性带有古希腊神话的命运悲剧性,而人物性格又使之具有莎士比亚戏剧式的性格悲剧,双重式的复仇使人的关注更深沉的投入自我的体验中,灵魂的两极,存在于同一生命个体,也必然会有斗争,人类就是在这种自我复仇中不断成长与继续生活着的。鲁迅把关注投入到整个人类灵魂的最深处,通过一种荒诞性的叙事纬语,展示了人存在的理念世界,是极具现代性与先锋意义的。同时这种对自我的复仇、对存在理念世界的把握,又是通过绝对的神化将其置入一种虚无的境界来把握的,这就更深入了鲁迅自我的一种虚无主义精神。宴之敖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们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复仇”,《铸剑》在这里提出的超目的性的现实主义,正如康德所说:“在此岸的社会中,任何行善的目的,都不是纯粹,而纯粹的动机是来自彼岸的承诺”,他认为有限的生命个体不可能认识无限的世界,对“复仇”崇高赶的认同是来自此岸与彼岸间不可能建立的桥梁,这样就给复仇打上了虚无主义的旗帜,自我的复仇来自虚无的认识,而虚无主义也正是源自对自我灵魂拷问,这种非凡的自我否定精神和殉道意识,是鲁迅比之同代人对自我在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地位的更深刻的认识,他所阐述的这种虚无与孤独的荒原感不是一个阶级一个时代的,而是整个人类从古自今的悲哀。
这种虚无主义不仅在《铸剑》里表现突出,在鲁迅最具代表性的散文诗集《野草》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影的告别》中的影显示了三种本质特征,其中对自身本质的反省和怀疑都表明了来自人内心深处的恐慌与荒诞。主人公自我与社会和个人存在之间的逻辑两难框架,是此岸不得通向彼岸的虚无,而对于“无间”的复仇也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有深刻体现,《孤独者》里的魏连殳的复仇是以自我毁灭与扭曲为代价的,《野草》中《复仇》与《复仇之二》中充斥着荒诞感,也必会受到一番灵魂与心灵的挣扎。在追求世俗完美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应是来自自我,在理念上的声讨,于现实是虚无的,但鲁迅正是以这对自我的深刻复仇及虚无的剖析,创造了那个时代不应有的伟大认识。复仇与虚无带给他的,是更为绝对的孤独。
“他曾把自己看作由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的‘过客’,看成具有使命感的中间人物”,“他努力把自己从异己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再类属于非人道的意志王国,而是具有自由意识与善良意志的独立的主体”,这种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意识使先生创造了非同一般的艺术成就,同时他将自己置于更为黑暗、孤独的世界里,在自我的虚无与复仇中寻找光明。
残雪说:艺术,就是黑暗灵魂的舞蹈。从复仇到虚无,鲁迅先生揭示了整个人类灵魂的存在状态,具有深刻的内涵与哲理,这种对人性的孤独者的守望,恰似黑暗里的一首舞曲,在痛苦中将艺术留给后人。
那些关于爱与恨,黑暗与光明、艺术与人生的思想随着我们的阅历渐渐成熟、改变,在少时读鲁迅先生,那是一首略带忧伤的儿歌,淳美中却又另带别质;很久前读先生,那时一首激进高昂的爱国歌曲深沉却又另蕴他意;现在读先生,是一幕幕轮番上演的对心灵与现实拷问的话剧,痛苦而又深涵哲意,就仿佛是广袤的沙漠里野草的鸣动,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成色才依稀可见,而我只能在此写下此刻的认识与见解,或许短暂,或许肤浅,但正如先生对历史承担的决绝,虚无中也自有那一份真意。
㈡ 突破作文800字记叙文
走在人生的跑道上,烈日高照,没有人不会流汗,路面崎岖,没有人不会跌倒。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挫折而颓丧,而我也不尽如此。如果时光能倒转,倒转于当时内心正是徬徨交错的我时,那么,我想我将会给当时的我一个诚恳的忠告,悲伤和微笑都是一个表情,那我何不微笑呢?机会丧失了不代表不再有,只因 一次失败就放弃的人,才是永远的输家!
人的一生,不一定都是事事顺利,或许一次波折、一次打击,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转折点。就以我自身说起;从小,我就成长于优渥的家庭,几乎没有历经失 败的经验,每次比赛也都光荣得奖。直到有一次的四年级上学期,我自信满满的参加了太空人评选计划,那时,我因为太过于得意,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英语能力,导致在第二次决赛时,因为准备不周,原本熟记的台词全都忘得一干二净,这对我而言是何等的打击,当时的我不愿受到如此的挫折,便决定不再比 赛了,过了好一阵子,才得以释怀。
现在回顾起当时的我,不免感到同情,不只是同情于当时的徬徨,更是当时内心的挣扎。我是何等想回到过去,对那时年幼的我,提出心中的忠告啊!如果可以,我 将对自己由衷的开导;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者,那一位不是磨破了好几只舞鞋?在台上领奖的选手,那一个不是从困境中爬出来的?就算狂风在你眼前呼啸,你要只当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泄,你要当做只是屋瓦漏水,人,不能在逆境前所低头。我们不能因为阻碍而倒下,就算了一跤,还是可以再爬起来重新来过,谁说失败就是不可能,也许它就是个省思,让我们休息,反省并重新出发。
或许当时的我还太小,无法了解每场比赛的意义,但是,现在的我已经走了深谷,找出了失败的涵义,我不再只是一味的为了往去的挫折而耿耿于怀,因为我始终坚 信,也是要向以前的我提出的忠告,冬天走了,春天还会远吗?儿童作家林焕彰先生曾说:“我,不是现在的我”,假如真是如此,那么我就早已突破!!
㈢ 高一作文。以 突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急急急!!!好的快的追加悬赏!!!
走出去,前面有个天
种子艰难地破土而出,于是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小草版执着地露出地面,于是权圆满了一个绿色的希望,蝉历经了四年的黑暗中的苦工而破壳,于是有了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蛹努力地挣脱,于是有了花间美丽的舞蹈······自然界的很多生命都因挣脱而坚强,都因突破而使自己的生命经历涅磐而更加完美。
不独生物如此,科学发展的道路也是这样,没有突破就没有进步。哥白尼突破了地心说,而把人类的视野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太阳系;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又不宥于巨人,以苹果落地的简单的事实为基础,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中抽象出一个万有引力定律,使人们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找到了捷径;水开了能顶起壶盖,瓦特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并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原子核裂变可以释放巨大能量被爱因斯坦计算出来,E=mc2,于是人类提前进入原子能时代······科学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以怀疑旧有的思想为开端,以突破已有的理论为动力,于是科学发展阔步向前。
㈣ 作文痕迹记叙文800字以上
那天,我和爸爸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的两边种着名贵的水杉树,笔直的树干挺拔向上,似乎要冲破云霄似的。微风吹过,几片叶子飘飘扬扬的飞下来,在阳光映射下,仿佛一只只金蝴蝶翩翩起舞。我目送着它们落到地上……
我一低头,猛然发现水泥地上有许多奇怪的纹路,好像是一位艺术家精心雕刻的作品:有车辙的痕迹,有细长的水杉叶……这些像叶子似的凹进的痕迹,不规则的拼在一起,形成一种无法表达的美。“真漂亮啊!”我情不自禁的蹲下身来,仔细的观赏。这时,爸爸走了过来,俯下身子,和我一起端详起来。过了一会儿,爸爸站起身子问我:“知道这痕迹是怎么来的吗?”
我摇摇头,望着爸爸,爸爸抬起头看着水杉树。正午烈日当头,阳光从水杉树茂密的枝叶间挤进来,光束投在水泥地上汇成了一块块隐约闪现的光斑,像一只只金黄色的小精灵在地上跃动,一忽儿就不见了。地上的痕迹也被映射的若隐若现,光斑为它们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爸爸解开了这层面纱:“小区刚铺水泥路时,正是秋天。水泥还没干呢,这些叶子就落在了水泥地上。叶子渐渐消逝了,可他的印痕却留了下来。”听到这里,我的心突然莫名其妙的“扑通”了一下。
我盯着那些痕迹看了好久,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叶子经历了风吹雨打,渐渐由新绿的小芽长成枯黄的老叶。当第一缕秋风向它袭来时,它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它挣扎着,企图在树枝上多待一会儿,不幸的是,它们最终还是被风吹落,多数的落叶归根了,用它们的身躯回报了土壤,而一些落在水泥地上的叶子,尽管它们的身体弄污了,但它们拼搏了,努力了。虽然失败了,但却在跌倒的地方留下了美丽的痕迹。
树叶是这样,人亦如此。只要为目标拼搏了,努力了,坚持了,即使失败了,依然能在奋斗的道路上留下烙印。它们令我们刻骨铭心,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闪光点!
㈤ 突围800字记叙文满分作文
这年头,在很多人眼里,专家成了“砖家”,即专门忽悠人的家伙;而教授则成了“叫兽”如今,知识分子频频“中枪”,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知识分子露脸太多,走明星路线,是他们“中枪”的“物质基础”;知识分子内心浮躁,离学术之城越来越远,是其“内在原因”因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再度“突围”,重新回到学术的“围城”中去。
中国自古便是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前贤有孔孟老庄,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许多文人学者沉醉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清高自守正是这份清高自守,使他们可立于尘世而不被遮蔽耳目,从而保持自我,坚守操行,从而思索宇宙,探求本心。
到了近现代,随着国门大开,知识分子呼吸到围墙外的新鲜空气,历经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性论”争鸣等,终于一次次地打通了那堵围墙,突围成功毫无疑问,这样的突围是值得肯定的,是振奋人心的,因为他们走出了象牙之塔,冲破了种种旧思想的桎梏,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为中国学术开拓了新天地。在这场突围中,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丁玲、王元化等人彪炳史册。
然而,时至今日,知识分子却逐渐蜕变成一个个职业明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王立群、易中天、阎崇年、于丹、钱文忠频频露脸,戏说历史,娱乐大众。不少专家学者的文凭来自“克莱登大学”,故宫锦旗“‘撼’卫”不住学术的脸面……丢掉了知识分子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之魂!
鉴于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抛却心中那份浮躁,重回学术围城,找回心中那方净土。
是的,我同意大学就应当是永远的“象牙塔”,无形的围墙将它与世俗隔离,使它不被名利之风吹及如此,便会少些无聊的争斗、论文抄袭、文凭造假之类的下作。
是的,我同意学术界应当是一方净土,研究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追求,是为学术而做学术,是陈省身的“数学好玩”,是远离名缰利锁。
是的,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有一份清高。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不垂涎世人汲汲的名利;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以一颗沉静的、对科学几乎虔诚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我热切期盼着知识分子的再度“突围”,重回“象牙塔”,再开学术之花——远离名缰利锁的学术之花。
㈥ 高中作文800字记叙文,以敢于突破为话题
挑战自我”对于我们来说触手可及却又遥隔万里。我们随时都可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而如果一直停伫不前,那么永远都不可能走到新的高地。
遇到难题,同学们因为自己的懒惰便给自己找台阶:这道题那个踢谁谁都不会做,更何况我呢?同样,遇到需要集体做的事便赶紧躲到后面对别人说:“你先,你先,我让你。”哦,这就是同学们的“谦让”啊!可是当挑战来临,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谦让,我们需要的是挑战自我的魄力。
你可曾蹲在墙角观看蚂蚁成群结队的搬运食物。这些渺小的蚂蚁经常背着比自己的身体大好几倍的米粒,面包屑从脚边匆匆爬过。
蚂蚁例来在我们的心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渺小的生命却拥有着伟大的人格。它们拥有挑战自我的自信和魄力。
“挑战自我”这样简单的四个字,这样平凡的一个词,可要做到他不知道要多少的付出呢?
1995年,法国记者多米尼克?博比突然心脏病发作,导致四肢瘫痪,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运动机能。被病魔袭击后的博比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头脑清醒,但是全是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但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开始构思的作品完成并出版。
出版社便派了一个叫门迪宝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博比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眼来与门迪宝沟通,这样的工作是艰难且困苦的。刚开始合作时,他们两个每天用6小时默录词语,每天只能录一页,后来慢慢增加到了3页。历经几个月的艰辛。据粗略估计,为了写这本书,博比共眨眼了左眼20多万次。
博比为挑战自我付出了多少呢?我们数也数不清。他通过对已被病魔缠身的自己的挑战。终于成功完成了自己的著作。
博比已经身陷绝境,被病魔折磨得疲惫不堪,可是他终究完成了这部书。是什么支持他自己坚持下去?什么是他精神之源泉?就是因为他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身的高度。
让我们回顾一下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我们看一看我国的奥运健儿孙洋。他不仅在男子1000米自由游泳中获得了冠军,还将世界记录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孙洋为何会赢得如此娇人的成绩。这与他刻苦训练是拖不了关系的。训练是怎样的呢?要挑战懒惰的心性,要挑战过度的骄傲,要挑战退缩的想法,总而言之,他挑战的就是自己。
挑战自己是勇敢,是自信,是成功者的魄力。敢于挑战自我,就等于是获得了成功。
㈦ 关于突破的作文 记叙文800字
再一次突破
看着眼前的成绩单,我有些激动。翻开考前复习用的参考书,上面各种标记符号将我带到一年前的夏天……
闷热的空气使我透不过气来,漫无目的地走在午后的大街上,想起公布成绩时的情景,我的目光又一次低垂下来,望着地上跳动着的光斑,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唉!究竟是怎么了,考前我非常认真的复习,考试时感觉良好,但谁曾想?我想起老师看我的表情,想起刚公布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我有些迷惘,觉得自己的希望正在被残酷的现实一点点地蚕食。
回想自己一年来的学习,的确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认真反思着,决定重新来过。于是,在暑期结束后的那个学期,我比原来投入了许多,成绩自然也有了提高。
我异常的喜悦,接着好像又下意识地放松下来。自然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上帝狠狠敲了我的警钟,考试中,我又掉队了。
父母什么都没说,我知道他们不愿给我压力,我却变得比从前更加迷茫。
时光前进,一年后的国庆前夕,面对即将到来的月考,我感到的是不安和紧张,我开始认真思考:
上课,挺认真的;作业,基本没有马虎;预习,基本都能做到;课后……
我抬眼,望着那些齐整、堆积如山的参考书,随便翻开一本,眼睛似乎被清洗一遍,感到无比清澈,平时只是在遇到问题时简单地翻翻而已。我似乎明白了一切,至始至终,我都没有好好利用它们,它们只是我学习路上的看客。
我决定重新来过。从国庆节的第一天起, 我开始认认真真地阅读参考书,逐字逐句,认真地将重点句划线,将每一道例题理解透彻。每天这样做完之后,心里感到特别的踏实,那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又一次取得了突破。我暗暗决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决定不再掉队,躲过上帝的警钟。
回到现实,眼前又是那繁多的圈点符号。想象着自己正全力向自己的目标冲刺,我在心里暗暗地说:“我一定能行!”
写后小记:这次考试的成功对我的触动很大,写下来作为经验总结激励自己。
㈧ 成功类作文800字记叙文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不是那些所谓的情与爱,而是嘴和手之间的距离。或许你会疑惑,但仔细想想,行动不与思想结合,那就会是永远到达不了的距离。成功,什么才算成功?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达到自己所定下的目标,就算成功。可是并不是只定义在“想”上,如果想就可以成功的话,还要我们努力,实践做什么?我们缺的不是好的创意和构思,也不是能言善辩的口才,而是行动能力。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不在于学了多少,说了多少,想了多少,而在于做了多少,学到多少,运用了多少。所以,说道合作到的确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也可以成为最近的距离。关井则在于,能不能“现在行动,马上去做”。
猫是老鼠的天地,老鼠们因为深受猫的袭击而感到十分苦恼。有一天,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聚集在一起开会,商量用什么办法对付猫的袭击,以求平安。会上,多种方案被提出来了,但都被否决了,最后一只小老鼠站起来提议,他说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只要听到铃铛响,我们就知道猫来了,便可以马上逃跑。这真是个绝妙的办法,大家对这个建议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这一决议终于被全票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高薪奖励,颁布荣誉证书等方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但无论什么高招,好像都无法执行这一决策。至今,老鼠还在自己的各种媒体上争论不修,也经常举行会议……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仅有好的想法是无济于事的。成功只存在于行动,无论你的想法多好,多伟大,没有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有时,一步之遥只是坚持的一跃,便分出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这一步,虽然会很艰难,但成功的欲望不能放弃,想成功的话,那你就坚持,而绝非简单的想想就行了。其实想想也不犯法,只不过,千万别抱怨成功的机会不垂青于你!
万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只要付诸行动,难也会变易,不动则难。虽然,有时侯我们付出的目的,最终得到的结果并不是你想要的,但那是属于自己的一种荣耀。所以,想做的事,就立刻去做,千万不要等!
㈨ 创新与突破800字作文
勇于创新,突破自我
爱因斯坦说“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创新。
踩着别人的脚步走,走的永远是别人的路。
著名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你一定不会忘记,在那个夜晚没有灯的年代,人们只能点着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工作和学习。勤奋好学的爱迪生突发奇想:或许可以发明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带着这种对发明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热爱,他开始了探索之路,一次一次的失败没有使他气馁,反而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激发了他的斗志。有多少人劝他放弃,不要再浪费时间,又有多少人看到他一次一次的失败而嘲笑他。在人们的嘲笑和数不清的失败之后,他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亮了,在黑夜里发出夺目的光。爱迪生也得到了“发明大王”的称号。
爱迪生是幸运的,他敢于突破自我,勇于创新。是他让人们在夜晚过上了有光的生活。如果当时爱迪生也和其他人一样,甘愿在无光的夜晚忙碌,满足于当时的环境,那么电灯就不会被发明,或许在今天的某个黑夜里,你仍要蹑手蹑脚的学习和工作。爱迪生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创新,科学需要创新。
无独有偶。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里,自小就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压迫。但是思想先进的鲁迅先生并没有被束缚,他深知要想救中国就必须先解放国人的思想,但这在当时的中国谈何容易,但意志坚定的鲁迅先生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承担起肩上的重任,就要保家卫国,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兴起了,鲁迅先生作为“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人,受到当时许多封建人士的压迫。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迫害,但是我们的鲁迅先生又怎样会轻易被打垮。他顶住封建世俗的压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彷徨》《呐喊》等。这些作品就像是鲁迅先生手中的一把利剑,被用来剖析封建社会里吃人的封建制度。鲁迅先生用他的“白话文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鲁迅时勇敢的,他是封建社会里敢于反抗的一员,他也是“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者。
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鲁迅先生是不幸的,但是他敢于反抗,拿起手中的“利器”同封建社会斗争。
创新就像是一扇关闭的门,需要我们去打开,勇于创新,你会发现很多,勇于创新,你会懂得很多,只有勇于创新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亲 感觉不错就采纳吧。
㈩ 人生需要逆袭作文800字记叙文
人生需要挫折
如果我只是一颗被挡住去路的流星,我甘愿付诸全部的力量版撞击它,因为我知道即使只有一权瞬我将留下永恒.
题记
开头:你随便写写!
举例:高尔基童年是怎么怎么过的,后来他怎么怎么努力成就怎么怎么.太多了!艾佛森怎么怎么凭借自己努力过来的(家镜不好单亲家庭还坐过牢)他一个人把76人带进总决赛.他身上的21处伤口,他把对手打出的血硬是咽了下去!.等等等等.重点要分析这个人遇到挫折时的心态然后怎么做的,你再加点论述!
结尾: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在一条笔直的路上就这样跑一辈子如白开水一样的日子.又有谁还会觉得这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呢!人生需要挫折!就像蝴蝶必须承受破茧的痛苦才能化做美丽的蝴蝶:人生需要挫折,正如暴风骤雨后的彩虹划过天际:人生需要挫折,去看看抵霜的菊,傲雪的梅,高山上的雪莲,是什么让他们绽放醉人的风景.是挫折!
挫折!就像是个没有路标的十字路口!它让人冷静,思考生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谁,学会个这些才能算是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对大家有所贡献的社会人!(你再加点)
面对挫折,你准备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