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吉林中考语文真题2000

吉林中考语文真题2000

发布时间:2020-12-30 14:39:46

❶ 苏州市2000~2006年语文中考卷中的所有课内阅读题及古文题!!!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7.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地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想像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3分)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0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4分)
┏以光先帝遗德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
┗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此使内外异法也
D.┫
┗河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此恢弘志士之气
E.┫
┗河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答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8.“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9.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文字,完成14——16题。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4.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2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在烈日和暴雨下》)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netroom.hbu.e.cn/personal/luorilun/ywtiku/zkst/2001nsuzhoushiti.doc

我也只找了这么多

❷ 求2000、2001、2002、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8分)
(一)默写(8分)
1.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从下列A、B两组中佳选一组默写(不能两组都做)
A组: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2)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3)王维的《山居秋膜》中描写人物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B组: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5.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
6.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 )
7.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 )
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三)阅读下文,完成9—10题(8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品行的追求,对__________世风的厌恶。(4分)
(四)阅读下立,完成11—13题(8分)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立,完成14—19题(14分)
奥林匹克新格言
①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历程,人们会有很多感慨,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将会是怎样的?对此,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给我们作了近乎完美的描迫,“更千净、更□□、更□□”。这一描述就是奥林匹克的新格言。新格言的提出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
②奥林匹克运动体现了全人类的道德文明。它的形式外壳是竞技搏戏,而其思想内核是美与尊严。在此,道德是规范体系的核心,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③记得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场的入口处有用对贿赂者的罚金铸成的宙斯铜像,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警句:“在奥林匹克,只能以快腿和体力战胜对手,金钱不可能使你赢得胜利。”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围绕使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愈演愈烈。仅悉尼奥运会就有76名运动员在赛内和赛外药栓中被查出使用了兴奋剂而被禁赛。人类源于游戏的竞争,一种表达人类童心的天真无邪的竞争被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岂能让这些杂色玷污?
④今天,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从20世纪初狂热地追求物质利益,到这个世纪向人的发展回归。这就对竞技运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不再是工具,竞技运动要回到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运动员将成为具有自我意识和完美人格的主体。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一定要重视人,要研究人,不断地把奥林匹克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调整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将得到完美的体现和高扬。英国诗人蒲柏说:“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就在于本身。”美国诗人庞德认为“人是目的”。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人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倡导“人文奥运”,高扬“更人性”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
⑤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民族纷争和恐怖主义滋生仍将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现代体育运动始终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从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赛的首届奥运会,到199个国家与地区的10200名运动员参加的27届奥运会,这期间现代奥运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和壮大,五环旗问烁着团结的光芒。奥运会应当是“人类团结的重要节日”,奥运会期间,“地球村”的村民们载歌载舞、尽情狂欢,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不仅如此,它还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行进节奏。奥林匹克运动以它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和平理想,在化解民族矛盾、援和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罗格先生在他的就任宣言中指出:“保持奥林匹克内部的团结将是我在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
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奥林匹克运动曾光荣地举起“更快、更高、更强”的旗帜,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奥林匹克新格言将引领着奥林匹克运动向文明、进步、团结的方向前进。
14.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 、更 。(2分)
15.第③段画线的“这些杂色”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是罗格先生的话,从本段文字看,罗格先生说这段话的理由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第⑥段画线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出自《__________》一文(写出篇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2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是申博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6—24题(16分)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
⒃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⒄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20.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⑧段面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2分)

24.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______________的经过,又写了______________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分)

第二部分写作(62分)
25.写作第一题(1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读了现代文阅读(二)《成全一棵树》后,你有什么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断。
(2)读了现代文阅读(二)《成全一棵树》后,请就文章的写作特色,选择一个角度,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断。
26.写作第二题(52分)
题目:我想唱首歌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
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阅读(58分)
一、文曹文阅读(共28分)
(一)(8分,每空1分,错、漏、添、改一字均不得分)
1.总把新桃换旧符。2.皆若空游无所依。3.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4.A组:(1)留取丹心照汗青;(2)政通人和;(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B组:(1)为有源头活水来;(2)峰回路转;(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4分,每空1分)
5.边、极限。6.平。7.使牛出汗。8.亲自。
(三)(8分)
9.(4分,各2分)(1)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污泥而不受沾染(污秽)。(2)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10.(4分,各2分)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追名逐利。
(四)(8分)
11.(2分,各1分)(1)慢;(2)看。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4分)
14.(2分,各1分)人性、团结。15.(2分,各1分)贿赂、使用兴奋剂。16.(4分,各2分)(1)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还存在着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宁的因素。(2)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团结的传统,并积极影响人类社会的行进节奏。17.(2分,各1分)《少年中国说》;梁启超。18.(2分)奥林匹克新格言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19.(2分)要点: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例如:共同打造绿色奥运、把诚信写上五环旗。(有下列情况者酌情扣分:游离主题、机械模仿、句子冗长、错字语病。)
(二)(16分)
20.(6分,各2分)(1)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2)孩子做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3)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的将来忧虑。21.(2分)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22.(2分)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坚)。回答“做事努力、认真或执著”等得1分。23.(2分)要点:抒发自己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24.(4分,各2分)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必须写出“成全”或者类似的说法。)
第二部分写作(62分)(略)

❸ 2000年到2015年益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考过哪一些

1——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出题省份 2004年出题省份
〈为学〉 泉州P80
〈桃花源记〉 海淀P40、北京P65
〈爱莲说〉 维坊P13
〈公输〉 桂林P20、福州P52
〈三峡〉 益阳P25 吉林P31、南京P85
〈记承天寺夜游〉 广东P30、呼和浩特P76
〈五柳先生传〉 安徽P36、山西P62 维坊P17、河北P61、广州P66
〈孙权劝学〉 上海P41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南宁P50 广东P18、包头P21、安徽P39
〈核舟记〉 南昌P55
〈马说〉 厦门P77 福州P42
〈与朱元思书〉 南通P86
〈小石潭记〉 吉林P31
〈唐雎不辱使命〉 黄冈P77
第五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 广州P2、南京P4 济南P72
〈醉翁亭记〉 安徽P36、天津P44 哈尔滨P5、温州P61、长沙P75、南京P8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嘉兴P89 烟台P10
〈生于忧患,于安乐〉 重庆P47 四川P33
〈岳阳楼记〉 辽宁P27、呼和浩特P76 海淀P3、长沙P75、大连P82
第六册文言文
文章 2003年 2004年
《鱼我所欲也》 桂林P80
《出师表》 镇江P18、上海P41、兰州P73、黑龙江P90、哈尔滨P92 四川P35、厦门P56、沈阳P70
《曹刿论战》 桂林P20、嘉兴P89 重庆P27、黑龙江P29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大连P57、济南P69 南昌P12、济宁P23、昆明P45
《送东阳马生序》 天门P83 佛山P55、广州P66
诗词鉴赏题
题目 2003年 2004年
《泊秦淮》 广州P3
〈渔家傲〉 桂林P2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河南P34
《破阵子》 天门P83
〈春望〉 四川P35、扬州P48
〈浣溪沙〉 广州P6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黄冈P7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桂林P81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5天计划再进一步。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多想几个诗句,然后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

第二天:文言实词的掌握

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考试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一下。首先,调理一些特殊的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整理下来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迁移能力,二是掌握扎实,记忆深刻。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因为实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个实词的确切意义,了解它的一词多义,我们的文言语感才会逐渐形成,才能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举一反三,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天: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在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第一天朗读文章的时候,就给句子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句子翻译又要特别注重句中关键实词的理解,所以第二天的实词整理又为它打下一层基础,那么,句子翻译就显得轻松多了。在全面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不妨再一课一课地重点整理这些文言语句:首先,整理课文当中的句言警句,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其次,整理课文中带有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再次,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的实词的句子。最后,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句子翻译是以文言实词的掌握为基础的,句中的几个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基本功要掌握扎实。句子翻译还重在培养语感,只有课内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在课外文言阅读中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天: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

语段阅读也是在整篇课文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天的课文诵读已让同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整理:首先,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其次,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体会它带给人们的启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再次,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的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这一部分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可以和理解性背诵的语句联系起来,它们是相通的。答题时只要把文章的大方向(中心、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了,其它的题也就不会难倒我们了。

第五天:课外语段阅读的把握

不要被课外语段所吓倒,其实有很多课外语段并不比课内所学的难,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相信同学会轻松度过这一关。

首先,同学需要有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的积累,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了解这些文章中的重点实词(以课内有的为主),会翻译文中能揭示哲理或含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现象的句子,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寓意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积累一些故事,名言(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也可作为议论文的论据,何乐而不为?

其次,你还要找10篇未读过的文言短文,开始强化训练。拿来一篇从未阅读过的短文,先不要慌,先把文章浏览一遍,一边浏览一边将你知道的翻译出来,而不翻译的词先抛到一边,一遍下来,文章大致写的内容应该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第二遍再仔细阅读,这回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遇到熟悉的实词可以好好想一想在哪篇文章中学过,遇到一词多义的实词可以比较一下用哪一个意思在此处最恰当。读完后如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那就要上下句联系,推测它的大致意思。读完第二遍后,就可以做习题了,最难的容易失分的习题莫过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即挖掘短文的寓意或主旨,同学应注意要将文中的某个人的某种行为加以概括引申,进而扩展到“告诉人们做事要怎样,不要怎样。”

如果这五天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循序渐进地将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归纳之后,相信你的文言阅读能力将飞跃一个层次。最主要的是,你的思路理顺了,对整个文言部分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就能更好地跟随老师进行下一轮的深入复习,相信今后的学习会轻松得多。我们还需看到,这种自我归纳整理不仅让同学在中考前受益匪浅,更会将打好的坚实的文言基础带到高中2005年中考亮点之九: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成为新的趋势

课标相关要求:

课标直接针对文言文阅读的规定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是提请大家注意,课标关于阅读能力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文言文,“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能力都在考查范围之内。

2005年各地考查情况:

从2005年各地中考试卷来看,除了对具体字词语句的语法功能以及理解翻译这类基础能力的常规考查之外,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性阅读考查有所加强,几乎所有的试卷都设计了诸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文中人物有何评价”、“从文中领悟了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启示)”这样的问题,涉及了品味、鉴赏、拓展等方面。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也继续升温,有将同一类型文章进行比较的(山东临沂),有将同一人物的不同事迹进行比较的(浙江台州),还有将不同人物如何对待同一问题放在一起比较的(四川资阳),等等等等,这样的考查方式增大了考生的阅读量,对考生综合理解与分析把握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难度也就相应提高了。上述事实表明,文言文的命题思路有向现代文贴近的迹象,广大备考师生对此应当重视起来。

中考版对这一内容的关注:

文言文阅读是阅读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们特意策划了2004年7-8月的文言文专号,既涵盖了字词、文学文化常识等基础知识,又对理解、鉴赏等高层次能力做了指导,并且配制了相应的中考训练题,其中就包括比较阅读这样的考查方式,对文言文进行了集中细致的梳理。在正常版面,我们也对这一部分内容作了关注,在2005年第118期报纸的头版我们刊登了海南省苏盛葵老师关于文言文阅读所作的述评以及预测,指出了文言文比较阅读这一新的热点。

❹ 初中各科分数各是多少,中考总分多少

每个省、市初中各科分数以及中考总分都不同,具体请参考下文:

1.吉林省 630分:语文(120) 数学(120) 英语(120) 物理(70) 化学(50) 政治(60)历史(60)体育(30)

2.宁夏回族自治区 730分: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85分)、化学(75分)、思品(70分)、历史/地理/生物(30分)、体育(50分)、理化生实验(10分)、综合素质(25分)、英语口语(10分)、微机(15分)

拓展资料: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2.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中职等。其中以报考普通高中为主。中考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普通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

❺ 90年代的时候,高考满分是多少

给所有大学科学排名,要让人信服是很难的,但是顶级的大学群却很容易找到,那就是在双一流大学群中,并且A类实力最强,一共有36所。

有考生问,高考600分,有没有机会考上A类双一流大学。整体上A类双一流的录取分数,均普遍高于600分,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有些A类的大学一些专业,录取分数会在600分左右。

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是一般专业/冷门专业录取分低,有些是地理位置不好,而录取分低,有些是被竞争对手压制,而导致录取分低一些。下面分享4所,600分有机会上的A类双一流名牌大学。

1、兰州大学

有人说兰州大学是最憋屈的大学,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太大。它远在甘肃的兰州,距离东部沿海太远,发达省份的高分考生不太喜欢到西部来,因此影响了它的生源。

其实,兰州大学不仅优质生源容易被人抢走,它的优质师源其实,近几年来也流失不少,很多东部高校来抢夺它的名牌教师/院士等,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很多老师其实也是更愿意在发达的东部。

兰州大学拥有很多非常强劲的专业,例如草业科学,核技术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从搞学术的角度,报考兰州大学,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2、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在东北的长春。大家都知道东北这几年人口流失严重,为什么呢?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或许最大。

对于南方很多学生而言,北京以北的地区,都是很遥远的地方了,去东北地区上学,不属于多数南方考生的首选,而南方又有很多教育强省,例如湖南浙江江苏等地。

但是吉林大学可是一个老牌顶级大学,又是211,又是985的,名气一点不小。虽然东北人口流失,但是吉林大学的特色是极大,它的在校全日制学生高达7万多人。

原因在于吉林大学,在2000年高校扩大潮中,相继合并了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因此吉大的校区遍布整个长春市。

吉林大学在出国和保研上,也是一块很好的招牌。它是世界一流学科是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3、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虽然位于东北,但是却不属于东北文化圈,大连是辽宁省的副省级城市,发展潜力很大。

不过大连理工大学有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平均分,大概高于大连理工大学20到30分左右,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这也意味着,北京理工大学抢走了很多高分考生。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很多专业在全国录取分是低于600分的,特别是对于西部与西南部的省份而言。

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占比非常大,有博士生4616人,硕士生11113人,本科生25512人,这能够带来很强烈的学习氛围。

它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化学和工程。

4、重庆大学

在山城的重庆大学,其优势专业是建筑、土木、工程方面,它的世界一流学科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也被称为“建筑老八校”,可见其在建筑相关的领域,有多强劲了。

很多时候,重大都被拿来,与隔壁的川大做比较,两者在区位上一致,并且都是985和211高校,而且所属文化圈基本相同,所以竞争味道浓厚。

重庆大学强于工科,性价比高,在原来的985院校群中,录取分不是特别高,但是强势专业录取分是比较高的,并不好考。

每年高考难度不同,因此录取分数存在波动,并且志愿竞争中存在大小年的问题,平行志愿给了考生更多的机会,可以冲一冲,压一压,保一保,600分,还是有机会考上理想的A类双一流大学的。

❻ 温州中考语文文言文2000到2011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三)(11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❼ 2000年-2011年成都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1年广州在考试作文题目是“游戏”人生是一场游戏,懵懂少年到老骥伏枥,我们经历了很多人形容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2010年广州作文题目考试要求:
请写一篇文章,标题为“奖励自己”

2009年考试作文问题:愉快
公园,老人们悠闲拳击毽;草坪,年轻十岁左右有趣的孩子的生日派对三五知己我们最良好的祝愿......所以,和谐,幸福的融合温馨的场景,生活的时候,你有享受或欣赏过吗?从你的发现吗?
请写一篇文章, “其乐融融”为标题,风格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候选人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不能出现在文本中。

2008:又见分行吐芽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田野上,路旁,房前屋后,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短的,直的,弯曲的,垂直,倒立......不管一个冷风吹的叶子没有留下光秃秃的树枝,仍然是绿色的树叶挂蜈蚣悄悄地吐出新芽嫩嫩的,翠翠,或浅黄色或浅绿色或稍表现出任何粉红色......
吐“你看,发芽的树枝写一篇作文。
要求:开放式,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007年:心光交通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必须停止
;绿灯亮时,表示车辆和行人都可以访问。在现实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除了指之路的规则,你也可以参考的道德准则,行为守则,,非标......该怎么做,什么不该做,人们心中有一盏灯“交通灯”。
请“心光红绿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风格选择(诗歌除外),600字以上。

2006年广州中考作文题
字幕:“这不只是一个购物袋,其巧妙的设计,让人感觉创意可以带来幸福的生活,但也给了很多的思考启示“为主题的”创意“或”创作灵感“的喜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风格不限(诗歌除外)。
图是一个包装袋,包装袋图案是一个女孩,举起双手,第二张照片是同一类型的包装袋的女孩,同样的模式,不同的女孩的手举起来,将更多的女孩高举袋提绳,提绳模式手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就像一个女孩跳绳,看完让人会心一笑。

2005年的选举
(1)请你继续写一篇文章
下面的语句开始他们的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脸上有微笑。
(2)观察图片,联系实际,写
图略的文章(妈妈和爸爸的生日你还记得吗?)

2004年替代
(1)“如果有是一个机会,写一篇作文
(2)“我也是百万富翁”写的文章

2003年广州考语文初中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初中作文的要求。的
传说的一个非常小的鸟,在大洋彼岸,能够连续飞行数千里。只需要一小部分的树枝,树枝衔在你的嘴。厌倦了把截树枝扔到水里,然后飞下来,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它站在树枝上,鞭钓鱼,困倦,它会随时睡树枝剪。
鸟的智慧我们钦佩鸟类简单的让我们羡慕的小鸟的勇气使我们惊叹。简单??的智慧,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个600字的文章以上,风格不限。候选人的名字和文字不能出现在学校的名称。
提示:考生可以选择从简单的智慧,勇气“,在一个主题的写作,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个主题写作也可以三个全写。

2002年“自然读书,读社会的读书生活”为话题,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主题自我。 2文体不限于此。

2001年:“我20岁以后,有一天日记(广州市2001年考试)

❽ 江西2000~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题

安徽:这就是我的承诺;北京:——贵在真,大自然语言;上海: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作文题目多以半命题,全命题为主。

阅读全文

与吉林中考语文真题2000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