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高中作文600字
迈入高中
中考失落了,就连普通高中都没考起,在即将进入新学校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充满着纠结。这所学校我该不该去读,这所学校的名声并不怎么好。我后悔了,如果当时认真一点,如果考试前夕没有迷上小说,是不是一切都能重来。可是后悔也没有用了,时间不会倒流,我回不到过去。
但是当我踏入这所学校的大门的时候,我想后悔又没机会了。既然后悔没用,那么就学好吧,不如努力奋斗一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已经让父母老师失望一次了,这一次就当是为自己,也不能浑浑噩噩的度过了。
在新学校,这一次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再学坏了。即使对小说沉迷了也要克制住自己。读了两年的小说,除了语文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外,其余的成绩都一落千丈。也就因为这样,在中考前夕,疯狂的迷上了一本小说,没有做任何复习,每天一回到家就看小说,因此中考失利了。
我真的很愧疚,我没对父母说考试看小说的事。父母知道了我考试失利的消息,没有任何怪罪我的话。只是对我说,已经尽力了,别太自责,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不一定没有上好的高中,就没有好的前途。我们相信,我们的宝贝女儿总能学好一技之长,于是就将我送进了一所职业学校。
那时,我的眼睛就要掉下来,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我很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的经不住诱惑,为什么那么的不听话。父母一直很爱我,在我成绩下降时会为我请家教,会细心的教导我,但是我全都没听进去。现在我好希望父母能狠狠地打我、骂我一顿,这样,也许我的良心会少受些谴责。
我是太懦弱了,有些话一直不敢说出口。处于叛逆期的我,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伤害父母。现在醒悟了,我不想再伤害我的父母了。父母也观察过我的异样,但是我却没有告诉过他们真正的原因,有些事,就让它随时间的流逝悄悄的淡忘吧。
现在,在学校要做一个好学生,不能再让父母为我担心了。以后不再和一些学坏的人在一起捣蛋了,不再那么迷恋小说了。
迈入新的学校,走进新的教室,认识新的同学。在新学期,做一个全新的自我。
加油
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的。
2. 语文作文高中水平请以“看看我们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看看我们自己http://www.zuowenku.net/458500.shtml当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受挫时,可曾记否?看看我们自己。当你无奈于压力,停滞在路途中时,可曾悔否?或许该,看看我们自己。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屯田在仕途上受挫,且去填词。他也曾苦思冥想,分析世态,而又无奈于沧桑。一世英明,竟只得出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的故事,只化为青楼歌妓的浅斟低唱,口传到井水边的百姓故事。柳屯田,你可曾想过:看看我们自己?若能审视自己,改变自己,或许今天你的名字会熠熠生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大宋的歌舞升平中,李后主怯懦了。整日哀叹:“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尽管他的词赋美得冷艳,美得凄凉,但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更贵为君主的人,为何不能更坚强?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如此消极的话,不该出于男儿之口。倘若李后主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或许他的词赋会更出色。看清自己,无论身份地位,无论追求的是什么,自己,才会心安理得。淮南皓月冷千山。清空冷艳的白石道人怡然自得。纵使芳莲坠粉,疏桐吹绿,亦能与友人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漫步于林间的王摩诘看着自己的影子,悠然自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总是在空旷无人的自然里,他与影子为伴,快乐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仕途受挫的东坡先生,不同于怨天尤人的文人们,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让后人惊叹。赤壁那一轮高山月晓,照亮了一个吟唱抒怀的游子。看清自己,一个华丽的转身,笑看千古风流人物,一尊还酹江月。……太多太多。追逐时,看看我们自己。迷惘时,看看我们自己。很多问题,可能在一瞬间,豁然开朗。 (更多好文章请登录: http://www.zuowenku.net/查阅,上文本人做了一点点小改动,希望有帮到你)
3. 可以发几篇高中语文作文给我看吗
全心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全国大纲卷高考满分作文:全心
林青玄在他的《心的菩提》中所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为人做事要以全心全意的态度,集中思想,心无旁骛,那么,结果也往往是遂心如意的。
我们其实有共同的感受,站在泥泞的田间,那双溜滑的鞋子让我们很难挺直站稳,当脱下鞋,卷起裤脚,重新回到那片土地上时,你顿时觉得有一种稳重之感。你的脚的每一个神经都处于泥土之中,扎在其中,像大树一样,有牢固的根基。也因此你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实,那样一步一步地走来,也因此,你没有了负担,不再害怕滑倒,走得很专心,很踏实。最终,你踏过了那片泥泞的土地,感到一种成功,而这种成功来源于你的专一,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境界。
荀子有云:"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们就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那么,首先就要静。只有在静中,我们才可秉气凝神,有一股浩然之气,全心地对待一件事,也因全心而忘我。就如一弘清泉,一片落叶于其上,顿时水面起伏,但泉的深处,却安谧静止,这也说明,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自己始终要有一颗沉静之心,才可能有所作为,才可坚持到最后。其次,就是要抛开一切杂念,不管外界多么美好或丑恶,我们不能因此丧失了自我的节奏。要把多余的顾虑全放下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能躁动,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则,结果往往很不好。
只有在忘我之中,我们才能让一件事更加圆满,也只有在忘我中,一切的事物会变得自然。忘我,可让我们专心,专心则让我们更加用心,世间之繁杂,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安,有点躁动,那何不学学陶渊明,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何不学学王国维进入"内美以修能"的无我之境,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有这样的思想与认知,也因为上升到整个人生当中去,把物与我相结合,达到一种忘我,无我之境,那么,我们的步伐才会更加稳重。
正严法师说:"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要秉持一心,我们才可从中获取人生中的大智慧,也正如同是泥泞的路中挑担子,忘记你的衣服,忘记你会摔倒,那么,你得到的,是踏过这片土地,走到了对岸。同时,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全心,忘我,去除一切杂念,这是我们今后所要的,同样,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只要有高格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有高尚的品行与情操。也同样,在静、稳、沉中,才可能具有这样的品行。因为人静,就如一弘水,可以容纳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容纳,能屈能伸,柔能克刚。因人稳重,就如磐石般坚不可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因此,以全心之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才可至善,至美!
4. 以“我眼中的高中语文”为题,写作文
近来,学校开展“三课”活动,全市也进行了“和谐杯”优质课竞赛,又有机会听了不少的语文公开课,进而再次引起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做什么?老师应该教什么呢?怎样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现在很多人呼吁,让语文课姓“语”,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别再用自己的时间种别人的田。那么语文课姓“语文”的标志是什么?课堂中的哪些活动才称得上“语文教学活动”?面对老师们沥尽心血、挖空心思设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公开课,我们听课评课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尺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既简单明了,又能涵盖语文教学内容的标尺,用以指导教者的教学设计和听者的欣赏与评价呢?这些问题已长久地在我的头脑中缠绕,促我思考,催我梳理,督我有所概括地表述。
在所有中小学所开设的课程中,唯有语文仅为一门学科,而非科学,其它学科(除校本、地方、综合等技术性学科外)几乎都有一种科学体系在支撑着这门学科,这就意味着,它们的教法是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教法也就相对稳定,离不开科学原则。唯有语文按照《课程标准》上的定性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的内容丰富,承载的东西很多,却又没有什么科学体系,所以教语文,学语文,可以说都有点无章可循,无规可守。真所谓“千个师傅万个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上它的综合性特点,常常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就跑到别人园地里去了,等自己醒悟过来的时候,宝贵的课堂时间已过大半。这样的教学又怎么谈得上效率呢?可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却没有一个切实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老子》把世间万物的起源归结成一个“道”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小龙把一切武术哲学归结为“攻”“防”之术。删繁就简,这是哲学研究的最高境界。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也能这样删繁就简地用两个词来概括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非常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较快积累多种知识,提高听说读写思维等能力,达成语文课堂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果只是随意地想怎么上就怎么上,那是肯定不行的。无论怎样地随意灵活,就如练武之人,必定要练功,如果只习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教学生学语文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想到某节课怎么上?还应帮助学生练好语文的基本功。那么语文的基本功有那些呢?那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可这四项基本功又怎么练出来呢?落实到现实的课堂学习,我们就应该守住两点“根”:一是“积累”,二是“生长”。积累什么?首先是语文材料的积累,进行大量的记诵。古代私塾先生教语文就是大量的读背,成篇地背,几乎不做什么讲解,然后就是“做”,做文章,也许开始不见成效,可时日长了,效果就出来了,我们那些如巴金、茅盾、鲁讯等文学大师,不都是这样被教出来的吗?二是方法知识的积累:如何读,如何听,如何说,如何写?三是社会生活的经验。做足了“积累”之功,我们语文教学也就大功告成一多半了。
“生长”也可以叫“创新”和“创造”,则是对“积累”的具体应用和检测,积累的语言材料,读写方法,搬个家能不能应用自如;在原有基础上能不能有所生发;有所拓展,有所延伸,有些新的体会。也就是帮助学生长见识,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对自然社会有了什么新的认识?长情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验?长能力,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维方面得到了怎样的训练和提高?“积累”和“生长”也是相辅相成的,“积累”是基础和手段,“生长”是目标和结果。有了“积累”才能“生长”,这就好比人要吃饭,吸收了营养才能长身体。所以,学术界总是强调“厚积而薄发”,二者不可偏废。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在“积累”上不肯下功夫,文本都没看清楚,就匆匆忙忙地催学生“生长”,一问接一问地讨论来讨论去,恨不能人人举手,个个发言,学生稍微慢了点,教师就急了,生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或硬灌,或拉扯,捱苗助长,适得其反。这样做就是没有处理好“积累”与“生长”的关系。也是得不偿失的教法。
总而言之,在我们有限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都要注意守住这两个根:一是“积累”,二是“生长”。每节课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我的学生这节课“积累”了点什么?进而有哪些“生长”?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有颇为丰厚的“积累”,又有多而落实的“生长”点,那么,这节课肯定是好课。反之不然。如果我们平时的课也都能坚持让学生有所“积累”和“生长”,时日长了,随着他们的积累增厚,创新运用体验的增多,又何愁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能提高呢?
5. 我为什么喜欢语文800高中作文
语文是一门艺术,懂得语文的人,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喜欢它的变幻莫测,喜欢它的神秘诱人。对语文,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向往。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星期六,星期日,泡上一杯淡茶,坐在椅子上,捧着书,那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让我体验人生哲理,畅游语文词海,走向华丽殿堂。伴着清茶,慢慢咀嚼,果然唇齿留芳。
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翻开语文书,我总会被那动人的情节那美丽的词藻所吸引,一口气读完文章后,慢慢品味,发现它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变幻无穷,令人神往。
语文是浩瀚无边的大海,让人尽情遨游。枯燥无味的暑假里,不妨拿本名着,一头钻进书中,在108将中看好汉在三国群英会中看智慧在孙悟空驱除妖魔中看正义在金陵十二钗中看人生。一部部名着,栩栩如生的人物数不胜数,靠你细细品味,才会读懂。浩瀚无边的大海啊,你可以尽情遨游。
语文是连绵起伏的高山,让人百看不厌,一本书,一篇故事,每看一便,就会有新的见解,就会有新的感触,故事情节高低起伏,用文笔体现出来,让人看了又看,百看不厌。
语文是充满神秘的金字塔,让人不懈探索。小说中的精品,总会是很含蓄的表现某一中东西,而又不明确的说出来,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就像充满神秘的金字塔,让人不懈探索。
语文就是这样善变,我喜欢它的变,因为变,才有活力。它诱使人们去努力寻找,探索,使语文造诣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语文。
6. 求一篇高中语文作文。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望着卷子上的题,我不禁抱怨起来,真是的,明明是星期天了,可为什么爸爸妈妈去出差就非得把我反锁在家里呢?唉!什么都别想了,准是担心我到处乱跑才把我“困住”的吧!还是先把作业做完了,再想怎么办吧!
天气特别晴朗,好像是专程来嘲笑我的,我自由时天天乌云天天雨,等我一被关起来,什么好天气都专程赶来凑热闹,哼!这股不爽的感觉渐渐转化成了我做作业的动力,作业一会儿就被我“杀”得只剩下一篇作文了,作文名叫《快乐的星期天》,我一看题目就气不打一处来,快乐什么呀?就连作文都笑话我,可作文总不能不做,我便闭上眼睛,认真思考起来。
过了半天,仍没有合适的材料,不禁急起来,在屋中四处乱走,突然,我走到隔壁房间,看见电脑开着,心中一阵狂喜:真是想不到,爸爸会想得这么周到,让电脑陪我度过这寂寞的一天,要知道,这电脑可是需要开机密码才能打开的呀!一下子,计上心头,难道我不能用电脑去问问我的网友吗?说时迟,那时快,我已来到电脑前,将那个问题用QQ发了出去,一会儿,便有无数个作文素材摆在眼前,有人说:“你可以写你去公园玩,遇到种种开心的事,比如说划船渡河,赏美景,拂西风等等……。”有人说:“可以写你去山崖边玩,看日出日落,也可以你去河边玩,打水漂,看小鱼,放风筝,不一定要写现在呀!”我一看,以前令我开心的事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回放,“我知道了,谢谢你。”我一说完便去写作文了,手中握着的笔行云流水地在纸上写着字,没过多久作文便被我做起了,其实这所谓的难题也不过如此。作业完成后,我现得特别快乐,与我的网友一边玩游戏,一边谈笑风生。这时的我真是快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爸爸妈妈也都回来了,我听见响声便放下手中的鼠标,跑去迎接爸爸妈妈,没想到,他们竟以为我会哭,所以还特地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见此景,立刻会意,将双手恭拳一抱,脸一侧,作出一副快哭的样子,接过蛋糕,向卧室跑去,他们肯定没想到,这时的我正在卧室里偷着乐呢!
《快乐的星期天》果真是快乐的星期天啊!
7. 求一篇高中作文《我心中的语文》作参考
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里没有令人烦恼的数据,没有无助的表白,有的只是一方神秘的领土,一腔在蓝天下自由飞翔的感情。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这美好的感觉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感觉生机勃发,这也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这依然是语文。语文是巍巍昆仑,是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无声的冷月,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晚归的打渔船。
语文不是雪融化后只能是水,而不能是春天;语文不是马儿只能是红棕色的,而不能是蓝色的;语文不是弯弯的月亮只能像小船,而不能像外婆院子里结的豆角。
语文赋予我们聆听音乐的耳朵,欣赏绘画的眼光。当你被一曲动听的歌儿打动时,别忘了,这就是语文;当你对一幅发出由衷的赞叹时,请记住,这仍然是语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苏轼的心中娓娓道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语文在李白的胸中汩汩流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从范仲淹的笔下缓缓流出。语文还在浔阳江畔琵琶女的琴弦上回旋,语文可以让我们在荷塘边感受朱自清带来的夜的静谧,可以让我们在大观园的花园里聆听黛玉的《葬花吟》。语文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旷野,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手握画笔,身披蓑衣,船头写韵,领略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语文可以带给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中体验神奇,到景阳冈上体验惊险。语文可以让我们体味“逝者如斯夫”的悲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缱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训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企盼。
这就是我心中的语文,如此深奥却又如此美妙的一个词语,只要你细细地、慢慢地品味它,那种如饮甘醇,如沐春风,如踏冬雪的美好感觉就会芬芳你的语文之旅,润泽你的人生之旅。
8. 我和我高中语文生活800字作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上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能忽视我们生活中的语文。
当我在吃饭时掉下了饭粒,就会想起食堂里写着的十个大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上课回答问题不敢举手时,我想起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我摔跤了想哭时,我想起了保尔,比起病魔一点点夺取他生命时的疼痛,我这点伤算得了什么;当春天临近时,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当我第一次来到农村时,我想起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宁静。
可是有些人没有把语文当作他们认识世界、陶冶情操的工具,而是把语文当作他们发财梦的工具。比如说买假画、假字等,说这些是什么大师的作品。这样就像把一个神圣的殿堂污染成一个肮脏的垃圾场。
你望眼看去,生活中到处有语文。如果我们不认识字,不会写字,不会读字,那我们就不知道你眼前的东西叫什么;相反,我们就可以结合语文书上的知识,认识和了解更多的事物,充实你大脑里的知识库。
经常关注语文知识,就可以懂得更多语文知识,因为语文无处不在。就像我们学校孔子像上面刻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我们语文书上没有的;还有阅览室告示牌上上午“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
在生活中,语文,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着,学习着,可以说在出生就开始学语文。从语文中我们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品味语言的魅力。
如果你不相信,那就让我带你走进生活中去瞧瞧吧。
你平常如何与别人交流?语言。你是如何从书中了解出一件事儿?阅读。当你无法用语言表达出你的内心感受时,你又是如何做的呢?写。还需要我举例吗?我想不用了。因为你已经感受到了。这就是语文。
有人说语文很难理解,很麻烦。又有人说语文是美好的。
在我看来两者都有,我立足于两者之间。语文既是易事,也是难事。你难道不知道你现在就在学习和运用语文吗?如果知道那你还觉得难吗?但是,你所学习的只不过是语文微小的一部分,如果想更加渗透它,那就得从学习中入手,那就非易事,非得用功不可了。
语文非常的抒情。从语文中我们看到朱自清的“背影”;感受出鲁迅的“身躯”;听到巴金一次又一次鼓励我们向前迈进的声音。。。。多美好。
在生活中,这些不都能感受得到吗?
瞧吧,这就是语文,语文的魅力。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是人们没有觉察到而已。有了语文,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有了语文,使我们口头表达能力增强;有了语文,使我们感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假如生活中没有语文,你能想象是如何一个画面吗?
所以,生活中不可缺少语文,希望你能浸默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