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中考语文分类总复习

中考语文分类总复习

发布时间:2020-12-30 05:34:16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虚词简介:

词类

作用

例词

语法特点 / 举例

副词

表示程度

很 挺 太 稍微 十分 极

非常 更加

(1)副词主要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如可以说「他刚离开」、「你很好」、不能说「刚门」「很电视」)

(2) 不能重迭,也不能用肯定或否定 相迭来表疑问。

(3) 除「不」、「没有」、「一定」等少数副词外,副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和作主语、谓语。

表示情状

亲自 互相 肆意 陆续

赶紧 悄悄 竭力

表示时间频率

刚才 立刻 已经 曾经

再三 还 屡次

表示范围

都 全部 只 仅仅 也

表示肯定否定

必 必定 不 没 没有 莫

表示语气

难道 究竟 也许 偏偏

莫非 岂 大概

介词

表示时间

从 到 在 当

(1) 不能单独使用。

(2) 介词后面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

(3) 不能加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表示处所方向

向 由 往 朝

表示依据方式

按 按照 根据 本着

表示原因目的

因 由于 为 为了 为着

表示被动

被 给 让 叫

表示对象、关联

把 将 替 对于 关于

表示比较

比 跟 和 同 与

表示排除

除 除了 除去

连词

连接词和短语

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并 并且 而 而且 或 或者 还是

(1)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

(2)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成对搭配使用。

「既然……就 」「因为……所以 」。

连接分句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是

假使 既然 如果 因为

所以 尽管 即使 不论

连接句子或段落

但是 所以 然而 因此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地 得 所 似的

(1)独立性最差,意义不常附在别的词和短语后面。

(2)除「所」外,都念轻声。

(3)结构助词「的」「地」「得」「所」分别用作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

(4)「所」常放在动词前,构成短语,常作定语。如(「所见所闻 」「为情所困」)

(5)「似的」经常附在词语后,使整个结构具有描写、比喻的作用。(他疯子似的笑着。)

(6)时态助词常附在动词后,「着」表示动作还在进行,「了」表示 已完成,「过」表示动作已成过去。(「他驾着车。」「他走了。 」「他昨天来过。」

(7)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这是为什么?」「你先走吧!」)

时态助词

着 了 过

语气助词

的 了 吧 吗 啊 也罢

叹词

表示悲伤痛苦

唉 哎哟 啊

一般用于句首,作独立语,也有放在句中或句末。

表示愤怒鄙视

呸 哼

表示惊话喜悦

唉呀 啊呀 哈

表示呼唤应答

喂 嗯

表示了解醒悟

噢 哦

(二)词的兼类

有些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分属于不同词类,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具有

不同的词义。这叫词的兼类。如:

例:进步

1 他的思想很进步。 (形容词)

2 通过老师的帮助,家强进步起来了。 (动词)

3 本学期,家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名词)

要正确判断词性,特别是一些有兼类词的词性,一定要把它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察。

三、成语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运用,需要注意:

第一,必须在了解成语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弄清它的实际意义。有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义是一致的,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义,例如:发号施令、唯利是图等。有的成语实际意义跟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如:缘木求鱼,字面意义是“爬到树上去求鱼”,其比喻义是“做事的方向、方法不正确。”

第二,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不能写错读错。如:不求甚(不能写成“深”)解、不省(不能写成“醒”)人事、一暴(pù)十寒。

3成语的作用:成语言简意赅,如使用得多,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表达修辞效果。

四、短语的构成

1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按词与词组合的结构关系,可以把短语分为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同位短语、固定短语。

1。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如:高山流水、此起彼伏等;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如他的钢笔、慢

慢的走等;

3。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如打开窗户、赶蚊子等;

4。后补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热死了等;

5。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如窗户打开、

太阳出来等;

6。方位短语: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如晚饭后、花树下等;

7。介宾短语:有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如从这里起、跟我来等;

8。的字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带上结构助词“的”构成。 如要饭的、

教书的等。

9同位短语:短语的前后两部分同指一个对象,如往往由名词加名词、代词加名

词、代词加代词构成。如你们几位、船长老张、首都北京等。

五、句子

1句子和句子成分:

句子由短语构成,是具有特定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成分是句子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句子或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决定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用“ ”表示;谓语,用“ ”表示;宾语,用“ ”表示;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如:(帅气的)我[真的]爱<死了> (美丽的)她。

2句子的类型:

根据语气可以把句子分成四种类型。

(一)陈述句

陈述句是叙述说明一件事物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语气,如“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小树长高了”。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语气,如“他没有参加会议”,“我不认识这位同志”,有的陈述句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语气,如“侵略者肆意挑衅,我们不得不还击”,“四化建设非搞好不可”,“乡亲们没有不夸雨来聪明的”。

(二)祈使句

表示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常常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末用句号或叹号。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词肯定,坚定不移,主语常常被省略。如“立正、出发!”“把他带走!”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较缓和,如“快走吧!”“老大爷,进来喝口茶歇歇吧!”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语气较强硬,大多没有主语。如“不要攀折花木!”“禁止吸烟!”

表示劝阻的祈使句语气较缓和,有商量的口气。如“以后别迟到啦!”

(三)疑问句

疑问句是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表示。如“这是谁的书包?”“你到公园去吗?”

(四)感叹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如“这些花真美啊!”表示了赞美的语气。“这么做太不像话了!”表示谴责的语气。

3句式的转换:

常见的句式转换有主动句和被动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等。句式转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A、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愿意,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因此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B、分析句意要把握语境,不能只看形式。

C、各种句式不能混淆起来。

4仿写句子:

一是审清题干要求。例如是仿写一句还是几句,仿写单一的句子,还是在一个语段中仿写其中的某一部分或画划线句等,再审一下题干在话题、修辞方面有没有要求,题干的要求比较直接明显,我们称之为“显性要求”。

二是审清所给例句特点。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内容方面有何要求。例句的特点与要求没有在题干中表现出来,容易为学生所忽视,我们称之为“隐性要求”。

做仿写题要切记无论题目有无要求,都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1)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2)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3)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4)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保持一致,还要与整个语段保持连贯、协调一致。

5常见的病句类型

a语序不当:如:我国的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又如:大家教化呢广泛的意见。

b搭配不当: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又如自己有双聪明灵巧的小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c成分残缺或赘余: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又如:校党委发动了全校师生开展学习雷锋同志。

d结构混乱:如对于在调查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欠周全的考虑。

e表意不明:如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得很。

f不合逻辑:如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又如: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g用词不当:如他的爸爸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h重复多余:如篮球场上十位队员在激烈地打比赛。

六、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一)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⒈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

a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b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a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b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二)复句有哪些基本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⒈并列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⒊选择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⒋递进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⒍因果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 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此他们感

转折 因果

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因果

⑵ 中考语文字词的总复习的总复习

每天,要多看多背。可以的话可以让家人帮你听写。每天反复的复习, 还有那些易错的字词要多看。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⑶ 苏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一、梳理课本,使本学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系统化。
二、分项复习
1、基础知专识积累及运用
A、阅读本册所有的属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B、古诗文默写:应该认真地背诵,正确规范地书写。
C、综合性学习活动:把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整理一下,梳理出老师平时强调的知识点。
D、文学常识:找出本册书的重要作者,掌握他们的“名、时、地、评、作”等内容。
E、名著阅读:在阅读了原著的基础上梳理出知识短文中的知识点,并牢记。
2、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课内,选取课文的重点段,温习学习时的课文批注。
3、文言文阅读:
注意文言词、句的解释及重点语段的理解并能概括出全文和每段的大意。

⑷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古文专题
一、(舟山)《马说》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二)(9分)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
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二、、(湛江))
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叫2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猥自枉屈 猥: (2)以咨善道 诹:
(3)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伤先帝之明 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

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

语文试卷 第5页 (共6页)
22. (1)选文第2段 “临崩寄臣以大事” 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分)
答:(1)
(2 )

(二)阅读(吕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题。(6分)
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 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宁厨下儿曾有过 过:过失 B. 宁许蒙不杀 许:答应
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 谏:进谏 D.属汝以大事 属: 通“嘱”,嘱托
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
答:

答案:
18、(1)降低身份 (2)询问 (3)表明,显扬 (4)……的原因(每小题1分,共4分。)
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 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
2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缺主语扣1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
23、C(“谏”应为“劝说”的意思。)
24、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错译“兵”、“就”的意思各扣0.5分,句式不顺扣1分。)
25、吕蒙性格: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1分。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分。)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F,吕蒙能听从母亲的意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分。)

三、
(扬州)《黔之驴》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⑸ 备战中考,初三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需要怎么样进行总复习呢

中考语文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往往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初三学生需要明白,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能力大厦的地基。对待中考语文学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三学生要明白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是高分关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三学生需要静下心来,用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拼得扎实的语文基础,蓄积厚积薄发的爆发力。

⑹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
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制定计划 勤于复习
中考临近,有些同学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对下一步的语文复习感到有些困惑,总觉束手无策。在此,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复习谈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为同学们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中考语文分类总复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