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2014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2014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12-30 01:11:21

① 历届中考文言文的三峡试题

《三峡》练习题
1、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是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2、解释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⑨或王命急宣 ( ) ⑩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3.翻译下列词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凸现了三峡什么特点?

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默写出来,能说出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6、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狼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沿溯阻绝( ) 直视无碍( )窥谷忘反( )属引凄异( )( )
2、翻译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
4、(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 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 。
5、判断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6、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的目录

(一)鲁人锯竿
(二)郊岛孰贫
(三)短文两篇
(四)杨布打狗
(五)于瑜欲渔
(六)毁目避役
(七)愚人认兄
(八)涸辙之鲋
(九)季布辞官
(十)范仲淹有志天下
(十一)王安石绝句改字
(十二)盗牛改过
(十三)师旷论学
(十四)狼
(十五)岳飞二三事
(十六)推敲
(十七)戴嵩画牛
(十八)木兰从军
(十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二十)知音
(二一)好书者三病
(二二)施氏食狮史
(二三)宋人献玉
(二四)晏子使楚
(二五)狼军师
(二六)书黄筌雀
(二七)纸上谈兵
(二八)纪昌学射
(二九)管仲禁厚葬
(三十)黠鼠赋(节选)
(三一)诸葛亮二三事
(三二)晏子解人
(三三)齐人攫金
(三四)画竹
(三五)礼论(节选)
(三六)君子必慎其所处
(三七)腹稿
(三八)晏子春秋(节选)
(三九)卖柴翁
(四十)多多益善
(四一)雄鸡断尾
(四二)吴起攻亭
(四三)曾子杀彘
(四四)北人食菱
(四五)河中石兽
(四六)三令五申
(四七)名落孙山
(四八)论语(节选)
(四九)动简论难
(五十)说虎
(五一)居安思危
(五二)五十步笑百步
(五三)掣肘
(五四)食人之稼
(五五)陈元方
(五六)三人成虎
(五七)萧何追韩信
(五八)辞达
(五九)张良拾履
(六十)永之氓为钱溺死
(六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六二)帝王皆为贼
(六三)霍光
(六四)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六五)为学一首示子侄
(六六)太宗骏马
(六七)诸葛亮兴复汉室之论
(六八)范缜
(六九)长者子捉船
……
附:20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
参考答案

③ 2014年中考宴子使楚文言文

2014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晏子使楚》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巨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乙】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何坐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④言和而色夷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②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译文:

7.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楚王称晏子为“圣人”,马生求学过程中“流辈甚称其贤”,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与马生获得如此高评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5分)
答:
5、(4分)①犯罪 ②同“嬉”,开玩笑 ③拜见 ④平和
(评分说明:若使用意思相同、相近的解释也可,每词1分。)

6、(4分)
①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评分说明:抓住关键词“得无”、“善”,得无:莫非,善:善于、擅长、长于、喜好等。解释有误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
②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 (评分说明:抓住关键词“书”、“以为”,书:信,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作为等。解释有误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

7、楚王本想趁“酒酣”之时羞辱晏子,使之没有时间作出反应(“酒酣”之时是楚王认为羞辱晏子的最佳时机)(1分),这样写可以表现楚王的狡诈(1分),同时更加衬托出晏子的沉着机智,善于辞令(1分),如果去掉,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同时也不具体。(1分) (评分说明:如果学生从情节方面作答,如果为下文“楚王为自我下台阶、自我解嘲作铺垫”也可得1分。)

8、①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都能注意自己身份(他们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特点)如晏子以“使臣”的身份见楚王,马生以“乡人子”的身份见宋濂。②他们都很有礼貌、态度恭敬。如晏子“避席而对”,马生“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③他们都善于言辞如晏子以橘设喻,巧妙反击,马生“辞甚畅达”等。④他们都专心学习,善学善用。如晏子“习辞”以橘设喻,马生“用心于学甚劳”等。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二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5分。)

④ 求2014届新版中考文言文诗文考试篇目点击所有古文的阅读指南

你可以猜意思,不必每个都知道。篇目有文征明习字、

⑤ 桃花源记的中考文言文试题

桃花源记是中考重点,

所以这方面的题目比较多,

我给你一些,你参考一下:

⑥ 2014年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连处士墓表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
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 ▲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 ▲

参考答案: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⑦ 谁有15个历届中考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字数不够,就这些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益慕圣贤之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B、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C、帝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D、俯身倾耳以请 策之不以其道
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诚然,卿不朕欺。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1、艰难(谦恭)求学 诚实待君
2、B
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⑧ 2014牡丹中考文言文翻译

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二十八:正午牡丹 图案:牡丹、猫。 解题:牡丹,落叶灌木。品种很多,花大而艳丽,是著名观赏花。牡丹向来比作花中之王,具丰腴之姿、有富贵之态。无论摆设、入画,极富丽堂皇之致。又称「国色天香」。唐刘禹锡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初夏正午是牡丹开得最鲜艳之时。活到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俗称「耄耋」。猫与「耄」谐音。画牡丹和猫隐寓福寿双全。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画有一丛牡丹花的古画 其下有一猫—:花丛下面有一只猫 未知其精粗: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水平怎样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亲家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一天看了这幅画,说,这画的是正午时候的牡丹花. 何以明之:用什么来证明他呢 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这花中的花瓣都散开着,而且颜色枯涩,没有光泽,这是太阳正中时候的花. 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之猫眼也:画中猫的黑眼珠眯着,好像一条线,这也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房是聚拢着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猫的眼珠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眼珠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也就是古人善于探求绘画的乐趣啊。寓意:

阅读全文

与2014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