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2014届新版中考文言文诗文考试篇目点击所有古文的阅读指南
你可以猜意思,不必每个都知道。篇目有文征明习字、
⑵ 2016年安徽中考语文文言文近十年考了那些
2008年: http://wenku..com/view/5415e4da50e2524de5187e0e.html 2009年: http://..com/question/128421831.html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3分)一、(6小题,18分) 1.下列词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酝酿yùn 赏赐cì 倔强qiáng 恍然大悟huáng B.淳朴chún 玷污zhān 祈祷dǎo 梦寐以求mèi C.奢望shē 犀利xī 湛蓝zhàn 头晕目眩xuàn D.屋檐yán 篡夺cuàn 征兆shào 莫衷一是ch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渡假 蜂拥而至 安祥 低回婉转 B.松弛 变幻多姿 藉贯 提纲擎领 C.提炼 不可明状 恬静 通宵达旦 D.气概 迫不及待 和谐 融会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倡创新教育都不应该为了作秀,而应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 B.专家认为食盐补碘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无碘盐的供应。 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广州老城区的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综合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结果,“千年羊城,南国明珠”被正式定为广州城市形象的表述词。 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天气,云南地区甚至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5.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3分)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只要勤勉不懈,就能弥补个人天赋的不足,到达理想的彼岸。③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红楼梦》。④司马迁忍辱负重十五年,笔耕不辍,完成了《史记》。⑤古希腊德摩梯尼小时口吃,发音不准,每天坚持含着石子练习朗读,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⑥由此可见,一个天资有缺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⑥ 6.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淳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撒,影布石上。 D.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E.人恒过然后能改,衡于虑困于心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F.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②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牺牲玉帛, ,必以信。(《曹刿论战》) ④今当远离, ,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⑤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⑥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①为必答题,2分;②为附加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早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清晰表述:“ , 。” ②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雄才大略的风云人物不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文明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赵翼在《论诗》中所说的那样,“ , “。 8.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7分)三、(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 天下缟素 夫战,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 C. 秦王色挠 D. 亦免冠徒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敬受命。”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徒以有先生也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四、(9小题,4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黎孟德《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而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在卸货。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围绕这一紧急事件,作者远近照应,将这一复杂场面处理得合理有序又扣人心弦。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房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或结伴而行,或揖让为礼,有官绅士兵、和尚乞丐、说书卖艺人……城里有官府宅第,有酒楼当铺,铺面上的招牌显示出各行各业:“香 ”、“孙羊店”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清明上河图》运用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卷中。远近人物,几笔勾勒就神情兼具,大有城楼房屋,小见铺内刀剪,无不刻画清晰,而又不给人比例失调之感,如此头绪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 13.下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1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纷繁丰富的内容的?为什么这样写? (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盘,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有删改) 15.对文中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作者提出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小酒桶莫泊桑情节链接 埃佩维尔镇上开客店的希科老板,终于与72岁的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合约:他每个月给老婆婆250法郎,老婆婆百岁之后,她那价值6万法郎的农庄归希科所有。三年过去了。这位老太太非常健壮。他好像一天也没见老,希科可就悲观失望极了。他觉着这笔钱好像已经付了半个世纪了,他觉得自己受了骗,上了当,破产了。过了一阵子他就要去看望一下那个老婆婆,就好比人们七月间到地里看麦子,是否已经熟得可以开镰收割。他束手无策,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把她掐。他于是琢磨起办法来了。终于有一天,他又来看她,兴高采烈地搓着手。闲聊了几分钟以后,他说: “我说,老婆婆,您到埃佩维尔来的时候,为什么不上我那儿去吃饭呢?外边有人说闲话,说咱们的交情破裂了,我听着心里很难受。您知道,亲爱的老婆婆,上我那儿吃饭,一个钱也不用花。吃顿把饭,我是不计较的。您只要一想着来,就别客气,尽管来好啦,这反倒叫我高兴。” 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用不着第二次邀请;第三天,她坐着她的马车,她就来到了客店,理所当然似的要求那份店主人已经许下的午饭。客店老板心花怒放,像招待贵妇人似的招待了她,又是子鸡,又是灌肠,还有鳗鱼、羊腿和肥肉片儿白菜。可是她几乎什么也没有吃,因为她从小过的是俭朴生活,一向只吃点汤和一块抹黄油的面包,就行了。 希科大失所望,只好一个劲儿地劝她吃。而且她什么也不喝,就连咖啡也不肯喝。 他问道: “您总可以喝一小杯吧?” “这倒行,可以的。我不拒绝。” 他于是使足了劲向客店的那一头喊道: “罗萨丽,快拿白兰地来,要上等的,最纯的!” 女侍出现了,拿着一个贴着一张葡萄叶形商标的长瓶子。 他斟了两小杯。 “尝尝这个吧,老婆婆,这可是好东西。” 那位老太太慢慢地喝起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为的是好多享受 一会儿。等把那杯喝完,她把剩下的点点滴滴也倒在嘴里,然后表示: “一点不错,真是好酒。” 她的话还没说完,希科已经给他斟上了第二杯。她想拒绝,已经来不及了,她跟和第一杯一样品了好久。 他于是要请她喝第三巡,她拒绝了。他一再的劝说: “你看,这简直是牛奶嘛;我喝十杯,十二杯,都不费劲,跟糖似的下去了,既不胀肚,也不上头,简直可以说在舌尖儿上就化成气了。没有比这对健康更有益处的了。” 她原来就很想喝,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拒绝,不过她只喝了半杯。 这时候,希科忽然一下子变得非常慷慨,大声说: “好吧,您既然喜欢这个酒,我就送您一小桶吧,不为别的,就为让您看看,咱们始终是一对好朋友。” 那位老太太也没有表示不要,就走了,她已经多少有了一点醉意。 第二天,客店老板进入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院子,然后从车子里拉出一个箍着铁圈的小木桶。他要她立刻尝尝,为的是证明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好白兰地;等他们每人喝了三杯,他就一面起身一面表示: “您也知道,喝完了,咱们那儿还有,别客气。我不是进斤斤计较的人。完得越快,我越高兴。” 他有爬上了他的轻便马车。 四天以后他又来了。他走到跟前,问了好,几乎挨着她的鼻子跟她说闲话,为的是闻闻她哈气的味道他闻出了酒香,于是他眉开眼笑了。 隔不了多久,当地就传说开了,说玛格卢瓦尔老婆婆常常独自一个喝的烂醉如泥。有时候躺在她的厨房里,有时候躺在她的院子里,有时候躺在附近的路上,一动不动地跟尸一样,别人只好把她抬回去。 希科不再上她家去了,有人跟他谈到这个乡下女人,他总要愁容满面地嘟囔着说: “她这把年纪,竟沾上这种嗜好,这不是太不幸了吗?您瞧,一个人上了年纪,就无法可想了。早晚她得上个大当才算完。” 果然,她上了个大当。第二年冬天,快到圣诞节了,她喝得烂醉,跌在雪地里了。 希科老板继承了农庄,他对人说: “这个乡下佬,她要是不贪杯,总还有十年好活吧。”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7.玛格卢瓦尔老婆婆为什么会落入希科老板的圈套?请分点概括。(5分) 18.希科老板为什么隔三差五就去看望玛格卢瓦尔老婆婆?当知道她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后为什么就不再上她家了?(6分) 19.结合上下文,分析希科老板表现出不同神态的原因,然后补填表格内容。(6分) 时间 希科老板的神态 原因签约后的第三年 ○1悲观失望极了 ○1老婆婆依然健壮,不仅占有农庄遥遥无期,而且自己还要他付钱有一天 ○2“兴高采烈” ○2 发出邀请后的第三天 ○3“心花怒放 ○4“大失所望“ ○3老婆婆快要进入预设圈套 ○4实施计谋受阻 送酒后的第四天 ○5“眉开眼笑“ ○5 隔了不久 ○6“愁容满面” ○6 20.纵观全文,你看出希科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 21.下面属于莫泊桑作品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 B.《羊脂球》 C..《格列佛游记》 D.《悲惨世界》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五、(1小题,60分) 22.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奖励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2010广州中考语文参考答案(自写版)一、 1.C (“倔强、玷污、征兆、莫衷一是”读音都有误,其他我看不清,只能写出最明显的) 2.D (安详、松弛、通宵达旦) 3.D (“妙笔生花”指文采) 4.A (这个是排除法。B中“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得到”与“深入的交流”搭配不当;C中“地区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不当;D中双重否定) 5.C 6.B 二、 7.(1)DF (2)①城春草木深 ②一任群芳妒 ③弗敢加也 ④临表涕零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 ⑥欲渡黄河冰塞川(3)①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8.(1)通“返”。(2)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3)不要说,(更)不必说。(4)挑选。(5)参与。 三、 9.C 10.C (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和原文不符) 11.(1)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只因为有先生你啊。 12.(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2)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四、 13.B (高潮是桥的那一部分) 14.作者是按照画面展开的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这样介绍条理清楚,能够清晰全面的再现《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宛若图画就在眼前。 15.A 16.(1)选择了皇帝、大臣、平头老百姓、知识分子这四类人作为例证。这些例子时间上由古到今,地位由特殊到普通,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不同角度支撑作者的观点。(2)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7.(1)希科老板为人阴险狡猾;(2)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爱占小便宜;(3)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经不起诱惑。 18.希科老板隔三差五就去看望玛格卢瓦尔老婆婆是因为他期盼着老婆婆赶紧去,他好继承老婆婆的庄园。当知道她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后就不再去了,这是因为希科老板知道老婆婆上了他的当,开始酗酒,她很快就会去。 19.②他想到办法来谋害老婆婆了。 ⑤他的计划成功,老婆婆已经上了他的当。 ⑥假装担心,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 20.希科老板是一个阴险、奸诈、冷酷的人,他工于心计,未达目的不择手段。感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来谈,如:要抵制别人不坏好意的诱惑,不要总想着贪别人的小便宜。 21.B 摘自:E度中考网
⑶ 2014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最容易考的是哪篇急求
我是河南的 ,今年高一。 中考时老师说课内的主要是《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 课外还得靠能力 建议买本语文文言文习题专练做做
⑷ 2014年中考文言文预测山西
去看历年的题 根据范围自己可以推出来
⑸ 2014年中考宴子使楚文言文
2014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晏子使楚》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巨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乙】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何坐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④言和而色夷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②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译文:
7.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楚王称晏子为“圣人”,马生求学过程中“流辈甚称其贤”,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与马生获得如此高评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5分)
答:
5、(4分)①犯罪 ②同“嬉”,开玩笑 ③拜见 ④平和
(评分说明:若使用意思相同、相近的解释也可,每词1分。)
6、(4分)
①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评分说明:抓住关键词“得无”、“善”,得无:莫非,善:善于、擅长、长于、喜好等。解释有误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
②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 (评分说明:抓住关键词“书”、“以为”,书:信,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作为等。解释有误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
7、楚王本想趁“酒酣”之时羞辱晏子,使之没有时间作出反应(“酒酣”之时是楚王认为羞辱晏子的最佳时机)(1分),这样写可以表现楚王的狡诈(1分),同时更加衬托出晏子的沉着机智,善于辞令(1分),如果去掉,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同时也不具体。(1分) (评分说明:如果学生从情节方面作答,如果为下文“楚王为自我下台阶、自我解嘲作铺垫”也可得1分。)
8、①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都能注意自己身份(他们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特点)如晏子以“使臣”的身份见楚王,马生以“乡人子”的身份见宋濂。②他们都很有礼貌、态度恭敬。如晏子“避席而对”,马生“撰长书以为贽”“言和而色夷”。③他们都善于言辞如晏子以橘设喻,巧妙反击,马生“辞甚畅达”等。④他们都专心学习,善学善用。如晏子“习辞”以橘设喻,马生“用心于学甚劳”等。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二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5分。)
⑹ 2014年杭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连处士墓表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
D.乃表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 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 ▲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 ▲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 ▲
参考答案: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⑺ 2014 2015年重庆语文中考文言文篇目有那些
1关雎(关关雎鸠)诗经九下24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九下243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七上154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八下305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七上156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八上307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八下308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八上259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八上25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八上25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八下30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八下251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七上1514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八下251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九上251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九上25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2518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八上3019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九上2520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八下2521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七上1522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八下252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八下30☞课内23首不作更动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文言文序号篇目作者册数课目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七上102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19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九下184曹刿论战左传九下21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下226出师表诸葛亮九上247桃花源记陶潜八上218三峡郦道元八上269杂说(四)(马说)韩愈八下2310小石潭记柳宗元八下2611陋室铭刘禹锡八上2212岳阳楼记范仲淹八下2713醉翁亭记欧阳修八下28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八上2715爱莲说周敦颐八上22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八下24古诗词序号篇目作者册数课目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九下24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九下24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七上15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八下30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八下附录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七上15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八上30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七上附录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八下30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八上25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八上25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八上25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八下30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八下附录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八下25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九上附录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七上15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九下附录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八下25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七上附录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七上附录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八下附录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八下附录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九上25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七上附录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八下附录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九上25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25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八上30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九上25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八下25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七上15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八下25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八下30☞默写50篇为课标规定,不作变动红色是附录中的诗词,只考机械默写2008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目册数课目课文作者七上10《论语》十则孔子课标篇目七下5伤仲永王安石七下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略读课文八上21桃花源记陶渊明课标篇目八上22陋室铭刘禹锡课标篇目八上22爱莲说周敦颐课标篇目八上23核舟记魏学洢略读课文八上26三峡郦道元课标篇目八上27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八上2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课标篇目八上29*湖心亭看雪张岱略读课文八下21与朱元思书吴均八下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略读课文八下23*马说韩愈略读课文课标篇目八下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课标篇目八下26小石潭记柳宗元课标篇目八下27岳阳楼记范仲淹课标篇目八下28醉翁亭记欧阳修课标篇目九上21陈涉世家司马迁九上2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九上24*出师表诸葛亮略读课文课标篇目九下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课标篇目九下19鱼我所欲也《孟子》课标篇目九下21曹刿论战《左传》课标篇目九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课标篇目新增口技愚公移山陈太丘与友期
⑻ 2014牡丹中考文言文翻译
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二十八:正午牡丹 图案:牡丹、猫。 解题:牡丹,落叶灌木。品种很多,花大而艳丽,是著名观赏花。牡丹向来比作花中之王,具丰腴之姿、有富贵之态。无论摆设、入画,极富丽堂皇之致。又称「国色天香」。唐刘禹锡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初夏正午是牡丹开得最鲜艳之时。活到八九十岁的长寿老人,俗称「耄耋」。猫与「耄」谐音。画牡丹和猫隐寓福寿双全。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画有一丛牡丹花的古画 其下有一猫—:花丛下面有一只猫 未知其精粗: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水平怎样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亲家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一天看了这幅画,说,这画的是正午时候的牡丹花. 何以明之:用什么来证明他呢 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这花中的花瓣都散开着,而且颜色枯涩,没有光泽,这是太阳正中时候的花. 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之猫眼也:画中猫的黑眼珠眯着,好像一条线,这也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房是聚拢着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猫的眼珠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眼珠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也就是古人善于探求绘画的乐趣啊。寓意:
⑼ 上海2014年语文中考文言文点击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必先苦其心志(11),劳其筋骨(12),饿其体肤(13),空乏(14)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5),所以(16)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8)。人恒过(19),然后能改。困于心(20),衡于虑(21),而后作(22);征于色(23),发于声(24),而后喻(25)。入则无法家拂士(2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7),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8)。”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8)任:责任,使命。
(9)是:这样的。
(10)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11)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
(12)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3)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4)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5)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6)所以:用这些来……
(17)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动,惊动,震撼。忍,坚韧。
(18)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19)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20)困于心:内心困苦。困,被难住。于,被。
(21)衡于虑: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2)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3)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色,脸色。
(24)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26)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谋求生存。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教参版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语文版(适合学生)
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考试要求版本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另一版本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之苦, 使他倍受穷困之苦,让他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强起来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灭亡。
由此可以知道, 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