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5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所有试题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回答
http://wk..com/view/06b4a1270029bd64783e2cee?ssid=0&from=1011267g&uid=0&pu=usm@1,sz@1320_1004,ta@iphone_2_4.4_11_2.1&bd_page_type=1&id=&tj=3lF_1_0_10_l1#page/1/1439263556932
⑵ 全国卷2高考语文难吗
2017年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养,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相较往年,题型变化较大,更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考查,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更希求引领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的症结。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字数略少,阅读量有所减少。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做题的关键。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较为陌生的术语,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
从考点覆盖看,依然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今年特别值得注意的两点变化:一是侧重考查了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这个考点,二是三道客观题,第1题是选择正确的一项。
近几年全国卷命题越来越强化“整体阅读”意识,要求考生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今年更是加强考查考生整体“读懂”的能力,尤其体现在第2题题干要求的设置、第1题D选项和第3题的所有选项的设置上。这也必将是未来命题的方向,考生需要注意考查方向。
文学类作品阅读
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成为必考题,是今年语文卷变化最大的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是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小说《天嚣》,文本长度与考试说明题型示例文本长度相当。选材关注我们比较陌生的科研人员的生活,但情节、人物都不复杂,主题也很鲜明。第1题采用客观题型,改原来“五选二”的多选为“四选一”的单选。第2题第3题为主观题,题目设置体现了全国卷的灵活度和综合性,但仍然立足于小说基本要素的考查。
整体来看,这次文学类文本阅读难度降低,更切近高中学生的阅读经验、人文认知。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非延续性的新闻材料,其中材料二为图表形式。这和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关于“国民阅读”的新闻材料题题型相同。第1题第2题都是客观题,分别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和正确的两项,要点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较强的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第3题为主观题,需要找到问题的区间,分析归纳后有条理的概括,这道题要求考生养成条分缕析的思考和答题习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取材于《宋书·谢弘微传》,体现了全国卷一贯的选材特点:一是出自“正史”,二是传主为忠臣良将、清官廉吏。文本600字左右,与2016年全国卷的《曾公亮传》586字基本持平。
第1题,文言断句题,全国卷连续考了三年。今年在这题选项的设置上采用了一样的做法,四项中其中两项只有一处不同,只要根据前后文准确理解划线的两句话,运用排除法,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第2题是2015年出现的题型,即在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整个社会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今年更是在考纲中有了明确规定。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名、字”“姻亲”“母忧”“私禄”等内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且可带入原文判断正误,考查的是真正的“常识”。
第3题命题形式未变,每个选项首先用一句话作概括,并用句号与后面的句子断开;接着紧扣这一句概括语陈述原文中的相关信息,体现概括语与相关信息的同一性,即概括语是从相关信息抽取出来的,相关信息用来说明概括语。历年考试中,这道题规律性极强:四个选择项是按照文本的自然顺序,选择传主的代表性事件或体现的思想品质逐层设题。从全国卷命题特点看,本题设错角度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品质分析不恰当、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等。
第4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需要在翻译时字字落实,文通句顺。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取材于宋朝著名诗人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这首诗的内容和考生在考场答卷的情形相映成趣。考生在答题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人考试时的情形,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体制的变革,有趣又意义深远。
第1题今年改为客观题,是今年考题的另外一大变化。“五选二”,需要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都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第2题主观题为炼句题,是考生熟悉的题型,回答时需有条理。
默写题仍为理解性默写,就是将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巧妙结合。从原来的6分减至5分,高中3分,初中2分,难度不大,得分率会很高。
语言运用题
语言运用题最易出现新题型。今年成语题、病句题、补写题没变,表达得体题替代了虚词选择填空题,逻辑推断题替代了流程图题。这些变化在考试说明中都有体现。
作文
作文材料给出了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题目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且找到所选关键词的有机关联,据此写成一篇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今年的作文题比去年的驱动型更明显,立意面更广也更开放。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考查却没有降低。更侧重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考生能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需要平时养成多看、多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习惯。
⑶ 2015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全国2卷)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答案
13. B
14. D
15. C
16.
①抄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17. 图像与标题的契合,“联合”“力量”与图像中“鸽子”(和平)、组成鸽子的“旗子”(联合)和鸽子口中的植物橄榄枝要都联系到去写。
⑷ 2015高考语文全国卷2作文总分总式
直接谈浅阅读的利与弊,其实粗想起来应该是在42-45之间,因为怎么都不会跑题,就内是材料本身,但不管你的容立意、结构以及语言表达的文采等等有多么巧妙,由于你的这个一眼望穿的题目决定,定然是不会深入下去的。
好的作文总要在立意上深刻透辟,见常人之所未见,言常人之所未言,熟视无睹的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中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不过,我们想如果立意不错,即使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很差。因为,立意的方向和深度就是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一种凝结升华。
⑸ 2019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
2019全国2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版求写作。权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⑹ 2015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题目有几种写法
1,2015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作文题目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今年的语文作文的三个材料一个是锐意创新,一个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最后一个是为了梦想努力和把美丽都带给别人。这三个命题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较务实了一些。往年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根据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炼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考生的。今年的题目简洁明了,并且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
2、文体方面来说,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但是写议论文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比较容易上手写作。但是写出精彩高分的作文需要精巧的构思,对于熟悉的作文立意角度考 生要写出新意还需要 一些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
3、创新,务实,奉献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题和核心价值观,我们当今社会目前也正最缺少这三个核心的价值取向,今年的作文题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国家的发展更加契合,体现出了今年作文题目务实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