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思路及范文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评价】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一直延续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间,灵活、开放。题目与前年“心灵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这个题目总体比较容易,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文题都很相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写出新意却不算简单。
【审题分析】
从审题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抓关键词。这个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通读材料不难提取出关键词“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沙漠”又非常容易联想到困难、挫折、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无奈与不快等等。总体来看考生比较容易在看到题目的最开始便想到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
另一个关键词是“选择”,矛盾在于“选择”和“不能选择”。我们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例如人生该如何度过;但是我们又不能选择生老病死。
综合两组关键词来看,“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类似的很多话题在孩子们平时的练习中有较多的涉及。只是,“自由”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哲学和政治,擅长这一学科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深刻性。
【写作内容】
从写作内容分析,这个材料依然要求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学生考察这个材料的思路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再由自己及别人、及社会的思考,他关注的必定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导向外界生活。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考、包括社会的思考,所以这个材料需要学生较多的积累进行写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气之作、深刻之作。
比较容易联想到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不自由。
可以联想到法律。自由和民主不是百无禁忌,必须在规则下有序进行。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度过人生的道路和方式,但我们也必须经历生老病死。
【趋势分析】
【2011年上海高考】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上海高考】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上海高考】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2014年上海高考】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综合前几年的题目来看,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均为思辨类作文。且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考生们不仅要联系自身反观当下,似乎还需要对一些哲理有一定的体会和思考。
上海作文以09年为一个标志性转折。那年是说郑板桥的事例,结果造成一定审题的障碍,考生感觉困难重重。因此10年作文是一个反弹,是这几年来最简单的一个材料。材料中的两个事例的指向性是同一的,考生无需考察两个事例的区别,所谓两个事例,就是一个事例,不过,命题者是把发展观放到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而已。11年的作文,就有了一定变化,他的思辨性变强了,给出了两个意思相反的句子,要求学生深入思考。
而12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真正成熟的上海作文,其地域特色、思辨特色、清新风格就此形成。微光,需要进行思辨考虑,需要考生由自己及别人、由内而外的进行思考,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别人。材料中隐含的条件也比较多,比如放弃自己身上微光的原因是“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写作时要必须考虑进去的。也就是说,材料在开放之外,内含的限定性条件增多。那么13年的作文是这个延续,体现的就是这个思路,重要的事情以及更重要的事情,进行思辨思考,结合自身以及社会。所以,上海作文的稳定就在这两年体现的特别明显:自我与社会联系,思辨性突出,观察自我以及思考社会,我对自己的关注就是对社会个体的关注,我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还是社会的一员。
题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是上海高考作文坚持的命题思想。所以学生要善于由“内”而“外”,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因此,明年作文,我们可以预计上海依然会延续这个成熟的作文命题风格,这也是新一届高三作文备考的重点所在。
我是精锐的语文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如果有其他问题也可继续追问哦!谢谢
Ⅱ 2013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为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进入山洞后点燃蜡烛,不料却发现一群蝴蝶,于是探险者退出,不过待他们再回来后蝴蝶已经退到更深处。
2013江苏卷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一群探险者进入山洞后点燃蜡烛,不料却发现一群蝴蝶,于是探险者退出,不过待他们再回来后蝴蝶已经退到更深处。该段材料摘自某杂志文章,不过经过专家和文章原作者的说明,其看到的并非地蝴蝶,而是蛾子。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黑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2)2013高考语文上海作文扩展阅读:
高考作文题的相关要求规定:
1、等级:一等(20 ~ 17分)标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等级:二等(16 ~ 12分)标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挚;等级:三等(11 ~ 7分)标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等级:四等(6 ~ 0分)标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感情虚假。
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根源;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
Ⅲ 2013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
2013新课标卷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目:经验与勇气
2013高考作文题目: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的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作文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写作。
经验与勇气
——人生如切割宝石
一块昂贵的宝石,需要从裂缝处切开。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切割,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出,并且将这宝石切割成为完美的两块。
经验与勇气,哪一项更重要?
首先想到,现在不少招聘单位,总是强调被招聘者要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却不去想,年轻人哪来那么多经验?同时,许多单位在实际用人中,又常常是对于年龄一过四五十的人,就再也不会重用;却不去想,这些人正是经验丰富的时候。选经验还是选勇气,似乎真的很难。
实际上,经验或勇气,都曾经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也都有靠不住的时候。
一头驴,第一次驮盐过河,不小心摔倒,盐溶化,驴背上轻了。第二次过河,驴驮的是棉花。这驴凭经验就故意摔倒,棉花吸了水,驴再也没有站起来。这个例子说明经验有时确实不可靠。
年轻、勇敢不可靠的典型例子,当属项羽。项羽28岁就做了统帅,那时刘邦已经48岁。在鸿门时,项羽兵40万,刘邦只有兵10万。但是项羽最终却是败在自己太“勇敢”了。
“初生牛犊不畏虎”,但是很有可能被虎吃掉。“姜还是老的辣”,但是,老姜和新姜相比,必然少了新鲜的姜味。年轻人虽然血气方刚,但是“少不更事”。“老马识途”,但是,老马很有可能不堪重负。
应该说,经验与勇气,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人生如切割宝石,不要真的认为只要有勇气就可以永远成功。不要认为那些老工匠仅仅是抛却不了顾虑。要知道,人生不是赌博,要知道人的一生中,有些失败是决不允许出现一次的!
谈这些,对于刚毕业的高中生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在步入社会之前,必须先要学会:认清别人,认清自我。到了社会上,既要充分保持自信。自强,又要学会尊重有经验的长者。既不能不知天高地厚、任意妄为,也不能怯懦胆小、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如果想要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就要牢记:经验是捷径,勇气是翅膀。
Ⅳ 2013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作文
让我说的话,朋友的文章感觉并不离题,看到这问题说明咱们有缘,遂简短分析专:按你的属说法,你写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与别人相处才能更好,并且有包容心,且不迷失自我;这样的内容是紧扣主题的,很标准的按题目办事。
至于分数,如果是按照正常的评分(我个人感觉)因该在40左右(貌似总分是60),从评分标准来看,放宽了说,内容扣题,思想健康15分;符合要求,结构完整字写得不乱的话15分,但是阁下的文至关重要的是缺乏创新,典型的叙述和论证,明显按规定办事追求稳,所以创新和文采给5分。
最后,这篇题目的文章如何能写好,我就不多讲了,毕竟高考已经结束;虽然看了以后感觉写好(拿到53——57左右)并不难。
最后祝朋友考试高分,能进入喜欢的学校。
望采纳。
——网络作家玉井冰(秋水)留。
Ⅳ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爱心传递
2013海南卷高考作文题: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根据唐诗写作文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不断更新)
2013浙江卷高考作文题:三句话看青春
2013安徽高考作文: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
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沙子与珍珠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学生有三怕
2013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更重要的事
2013四川卷高考材料作文: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201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以捐助为题作文
2012年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随手的爱
快用淘分宝贝快速提分系统,2013年数学名师押中35分~现在都是免费试用哦!
Ⅵ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Ⅶ 2013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我觉得我写偏题了
首先说话题作文话题很宽泛的!对不对还是要看阅卷老师老师怎么想。自认为你写的没有偏题,而且最重要的是————好好考剩下的科目吧!——现在就算写偏题了有用么?
Ⅷ 2010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立意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题材料范围很大,审题的角度也很多。
考生可以从眼前与长远的角度考虑,针对那种目光短浅,缺少长远考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后代的现象来写;可以从生态平衡角度考虑,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来写,可联系到渤海湾休渔季、科学捕捞等事件来发挥;也可以从做事心态角度考虑,写学会等待、不要浮躁、要有更宽广的胸襟,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写;还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
同时,这道题也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的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等等;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比如万事都要有个“度”,也就是做事不能过度等等。
Ⅸ 2013高考山东语文什么作文题目
201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容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Ⅹ 适合上海高考语文的作文书
额,楼上的答案,无语了……高考材料看散文真的会悲剧的……
我已经高考完了,还不错……
记得以前做过《读写之旅》么,海南出版社的……有一本封面和那个一样的小书,也是海南出版社的,是上海的一模范文,都是各区精挑细选的,一模之后会发的,外面很难买到……
每年上海都会出一本前一年高考作文的汇总,一二三四类卷都有,也是全上海精挑细选的,看那些作文,比看散文有用多了……悲剧的是这两本书的名字我都忘了。。。书卖掉了= =
平时作文材料就从《南方周末》上摘录,做剪贴本,估计材料作文的趋势不会变,所以自己收集材料还是蛮重要的……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一丁点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