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英作文 > 高考语文2005江苏

高考语文2005江苏

发布时间:2020-12-24 21:58:46

Ⅰ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名著是哪十本请确定的回答!谢谢!

2015高考究竟来考几部名著源,考哪些名著,这会没有人知道。13和14都有名著篇目的变化,13增加了茶馆,14增加了子夜和飞鸟集。15年高考名著篇目要到10月份往后,高考考试说明修订并发布后,才能有确切的消息。如果你是江苏考生建议先从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读起。
附:
2014江苏语文高考,附加题名著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十一部名著,即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巴金《家》、老舍《茶馆》、沈从文《边城》、鲁迅《呐喊》、泰戈尔《飞鸟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海明威《老人与海》、茅盾《子夜》

Ⅱ 江苏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哪些。越详细越好

我是高三老师,按考试说明要求回答,绝对正确哦
高中14篇:《劝学》《师说专》《逍遥游》、《阿房宫属赋》《赤壁赋》《诗经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25篇:《论语八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师表》《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陋室铭》爱莲说》《蒹葭》《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行路难》《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钱塘湖春行》《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个头》《游山西村》《破阵子》《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已亥杂诗》

Ⅲ 急需2004至2009的江苏语文高考诗词鉴赏的考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江苏卷04-09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2007江苏卷)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 江苏卷)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Ⅳ 江苏高考语文10部名著

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家(巴金),边城(沈从文),雷雨(曹禺内),女神(郭沫若),呐容喊(鲁迅),老人与海(海明威),欧也尼葛朗台(巴尔扎克),哈姆雷特(莎士比亚)。都很常考,而且从今年来看,江苏高考十大名著已确定(见上),考试中以中国的居多,上面的前七部。中国一块前二者(红楼,三国),情节复杂,内容丰富,出题灵活,思想也深刻许多,所以考试最多,其次是家和呐喊,雷雨、边城题目也不少,女神考得一般很少。外国的基本上是轮番上阵,没什么太大主次。几乎每部都要认真阅读原著,加以理解,做上较多题目,有些题最好背诵下来(万金油),可灵活套用。回答完毕。

Ⅳ 求江苏历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

江苏省是从2004年才开始自主命题的,所以只有近五年来的名句默写。
2004年: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括号里面是答案)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曼》)
(2)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05年: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006年
13.补写出所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雍也》)

2007年: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 ______,谈笑间,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仓廪实则知礼节,______ .(《管子·牧民》)
参考答案:
(1)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2)羽扇纶巾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衣食足则(而)知荣辱

2008年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6) ()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答案:

11.(1)辩乎荣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

(4)江州司马青衫湿 (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6)合抱之木,千里之行

2009年: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学科网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
⑵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⑷ () ,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⑸综一苇之所知, () 。(苏轼《赤壁赋)
⑹ ()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答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又重之以修能
(2)吾尝跂而望矣
(3)蓝田日暖玉生烟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5)凌万顷之茫然
(6)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下面给你个链接:是近10年全国卷语文默写的,可以参考一下。

Ⅵ 江苏历届高考状元

江苏历届高考状元如下:

2018年

(文科)魏思伦,泰州姜堰中学,总分为427分。

成绩分别是语文137+32,数学143,英语110,小高考5分。

(理科)李云飞,如东高级中学,分为445分。

成绩分别为数学200,语文129,英语111,小高考5分。

Ⅶ 04年到08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标题是

08年江苏作文高考题目
有的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的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原题: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以外立意自定。

2006年高考江苏作文题目:《人与路》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5江苏高考语文科作文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以江南为话题写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与800字

-------------------------------------------
江南是美丽富饶的代名词。于是稍有沾亲带故的都身不由己想攀附上来,这当中尤以南京最明显。按理说它是长江的南边,完全有充足的理由是真正的江之南,但它不是江南;又可惜的是该城人士操着一口味特浓的江北腔,行为举止也是江北的代表,要命的是它也具有江北最典型的特点——土和穷,无赖与龌龊;更何况现在它的另一只脚完全踏上了江之北,还扎上了根,于是多年后形成了它的“半江特色”。但它口口声声说是“江南佳丽地”。这样的地方出怎样的“佳丽”呢?江南的想想都要笑掉大牙的。

Ⅷ 1985年高考语文江苏省均分是多少

1985年高考语文江苏省均分,
年代太久远了。
相关信息,
可询问省教育考试院。

Ⅸ 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分)
1.C 2.B 3.D
二、(12分.每小题3分)
4.C 5.B 6.A 7.D
三、(9分。每小题3分)
8.C 9.D 10.A
四、(23分)
11.(9分)
(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3)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12.(8分)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13.(6分)
(1)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2)羽扇纶巾 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衣食足则(而)知荣辱
五、(22分)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剖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15.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16.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
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17.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
厚、和谐。
六、(18分)
18.(6分)第一阶段:注射“溶瘸病毒”使肿瘤溶解;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19.(4分)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切合原意。
示例:不要让“o”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团。
(4)无家可归的“o”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20.(5分)内容和上句相承.句式和上句相似,字数和上句相近。
示例:
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说着不同的语富;同一个太阳温暖着你我他;我们一样追求繁荣和幸福;我们珍惜爱和被爱。

Ⅹ 求2005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的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逐题详解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从第1页至第5页,第二卷从第5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一 卷 (选择题共36分)
注意:
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
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眩晕 舷梯 炫耀武力 改弦更张
B.羡慕 募捐 幕天席地 蓦然回首
C.剽悍 漂泊 虚无缥缈 飘忽不定
D.舟楫 逻辑 开门揖盗 缉拿归案
答:C(A xuàn xián xuàn xiánBmù mù mù mò C全读piāo D jí ji yī j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票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答:B(A 箭--剑 C拢--笼 D 阵--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答: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B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C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答:A(B歧义。"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两种理解。C不合逻辑,"满堂灌"不是角色。
D不合逻辑,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动物细胞生长繁殖的规律是左右对称发展。细胞系统左右两侧细胞的生长繁殖总是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的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平衡,就是在这样的"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相生长繁殖,直至成形。动物进化是由机体的不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而两侧对称发展正是从低级动物通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为多数人所知的最早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的发现,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在这个时期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演化,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大爆发"。1909年,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了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证明现生动物界的所有门类在寒武纪时已经出现。
然而,2004年11月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瓮安县北斗山区的岩石层中,发现了5.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这一新发现在古生物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为我们翻开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册的重要一页,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提前约4000万年而到了寒武纪之前。
北斗山区发现的化石中的这种多细胞动物非常小,它的体长只有0.2毫米,还不及两根头发丝的宽度,肉眼无法看清,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尽管这一古老动物躯体很小,科学家还是辨别出了它内部的几个器官: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消化道前端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其后为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的咽道等。它的形状像是压扁了的龟壳,机体由外胚层、内胚层和完全中胚层组成。它的组织构造的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这一化石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代表,而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
由于这种两侧对称动物很小,它所生存的时期又非常特殊,相当于地球演化过程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的瞬间,于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小春虫",并冠以化石产地名,称为"贵州小春虫"。
5.下列关于"小春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春虫"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贵州发现的5.8亿年前的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化石。
B."小春虫"是在比多细胞动物大规模演化的寒武纪还早的岩石层中发现的。
C."小春虫"化石是根据这种动物的体形特点和它生存的时期、季节、地点来命名的。
D."小春虫"这种动物的外形像压扁的龟壳,它虽然很小,但已经有了三胚层的构造。
答:C 命名与生存的"季节"无关。文中"严冬刚刚过去、早春悄然而至"是对生存时期的一个比方。
6.关于发现"小春虫"化石的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项是
A.可以作为否定"寒武纪大爆发"理论的一个有力的例证。
B.翻开了地球生命进化史研究的新的一页。
C.验证了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总是左右对称发展的自然规律。
D.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可靠记录推到了5.8亿年前。
答:A 文中无相关表述,无中生有。
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介绍了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小春虫"的有关情况,包括它的组织构造、命名由来以及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D.1909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发现的5.15亿年前的软体组织动物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大爆发"理论。
C.称"小春虫"为两侧对称动物,是因为它的外形、内部器官呈对称状态,其内部器官的对称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对体腔和成对排列的感觉窝。
D."小春虫"这种两侧对称多细胞动物,组织构造相当复杂,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表明这种动物已经生长成形。
答D "相当复杂"夸大其辞,"生长成形"属对"成年期"的误解。
8.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以"小春虫"为代表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B."小春虫"已经具有了原始状态的感觉器官,表明它具备了对外界的感应能力。
C."小春虫"可能是通过位于消化道前端的口部和紧接其后的咽道来获取土壤中养料的。
D."小春虫"的发现,表明真体腔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特征,这将为研究真体腔动物的起源提供重要线索。
答:C "获取土壤中养料"缺乏依据。

阅读全文

与高考语文2005江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