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哪些专项
刚好做到,拍给你
❷ 如何让高三语文复习更加有效
高三阶段语文复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关乎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在复习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位高三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根据多年高三总复习的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扣《考试说明》,吃透高考试题。
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是我省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指挥棒。因此,在进行总复习之前,要先学习当年高考的《考试说明》,了解高考语文要考什么,怎么考,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同时,要比较分析近几年我省高考语文试题,看看哪些知识点经常考,怎样设置题目,哪些知识点近几年没考到。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出有关高考命题的信息,复习中,重点关注并落实。
二、凸现激情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如何使学生乐学并且掌握好每个考点呢?本人认为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要歌颂真善美,弘扬正气,用教师的正能量来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之火,并让他们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力求上好每一节课。进入课堂,要尽量做到精神饱满。上课要全身心投入,要心动,眼动,口动,手动。力争声情并茂。有时要如痴如醉,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充分利用文学的魅力、教师的激情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情感的陶冶,有一种心灵的震憾。再则,要讲究课堂艺术。复习中,对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适度进行拓展。如文言文是一个难点,复习时就可以利用如下多种方法:板书结合多媒体,朗读结合默读,自学结合串译,圈点钩画结合梳理归纳。又如在讲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元芳体”时,可结合介绍“芒果体”及如何写微博、短信,并要求学生针对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一条140字以内的微博,对事件进行概述和评论。要求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自己的老师发一条祝贺短信。在讲作文“联想和想象”知识时,借助实物苹果和多米诺骨牌来进行联想、想象训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运用比较手法,以求举一反三。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高三语文复习中采用比较手法,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诗词教学中,对作家的流派风格进行比较。可以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作比较,如将豪放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柳永的《雨霖铃》作比较;也可以将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将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与他的其它作品进行比较。还可以从诗歌的题材、表现手法及答题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此外,还可通过换诗眼、改意象等方法来进行诗词的对比阅读。
又如在文化经典复习中运用比较方法。将《论语》《孟子》中孔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主张进行比较;在史传文学阅读复习中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历史人物,从而推进深度阅读。如复习《鸿门宴》,将刘邦和项羽两人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结果进行比较。
在材料作文练习中也可运用比较手法。第一,对一则材料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比较;第二,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其一,将性质相同相近的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其二,将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两则材料进行比较。第三,多则材料进行比较。此外,复习中还可将比较手法运用于名著阅读及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
四、注重讲练结合,确保考点落实。
要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必须注重讲练结合。除了每周年段统一的强化训练之外,可以就复习的知识点精选练习或自编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时,可让学生做《导与练》配套的《文言文复习手册》(必修一、必修二)的练习;在复习文言文如何解答阅读分析题时,可根据“遵循一个原则,掌握三种方法”的理论,结合具体的语段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对照法”“排除法”“推断法”三种解题方法,并逐步养成按“自后而前”顺序解题的习惯。
又如在复习“修改病句”时,可结合报刊杂志或生活中常见的语病进行训练;在复习“时文短评”时,可结合时事热点,要求学生写一则“时文短评”并同桌互改;在复习新材料作文时,可按照如下几大块分别进行训练:⒈包含正反两面的新材料作文;⒉名言警句、诗歌型的新材料作文;⒊寓言故事型的新材料作文;⒋看图型新材料作文。
此外,对布置的课堂练习要及时进行抽查、点评,对课后作业要收交、批改并作登记。讲评练习时,对做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不够好的同学要提出改进建议,对没完成的同学要询问原因并要求其补做、补交。做到练习到位,检查到位,确保考点落实。
五、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优势。
实行集体备课,能起到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效果。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促使自身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并积极吸收同行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创造性教学的优势,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因此,在高三语文总复习中,务必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要根据《考试说明》及学生实际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统一进度,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每次考试后,集中进行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由命题教师主讲,其他教师补充,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外来试卷要加以筛选或改造。备课组还可根据考纲及本校的师资力量,编印练习及其它复习资料,并且做到资源共享。加强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整体优势,从而提高总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❸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选择题的解答一般有如下4种方法:
1.语感法。
语感指人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语感敏锐的考生可在瞬间做出判断,快速答题选择,甚至可推测对方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这一解题方法适应范围很广,除判断病句外,还可以用于语气、语调、语势、语序、停顿、节奏、韵律、句式、语体、意蕴、色彩、分寸、风格等题目上。
2.语境法。
语境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解释段落中词语,理解或翻译段落中句子时,都应根据段落甚至篇章(或前后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考虑和判断。如果脱离具体上下文去答题,断章取义,将不着边际。
3.排除法。
如果每个选项都有多个内容需要辨析,在分析过程中如发现了这个项中有错便可立即将整项排除,免得逐一分析浪费时间。
4.代入法。
就是把选项分别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像填充题、标点符号、关联词、一词多解、文学常识配伍等类型的选择题都可用此法。
在实际做题时,很少单一地运用一种方法,往往是“语感法”、“语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我们在讲代入法时,实际上也用了语境法和排除法。
具体来说(按题型解说):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用其他记号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运用题
常见错误:非疑问句用问号,倒装句中句号、叹号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连词前面用顿号,概数用顿号,集合词语用顿号;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引证中句末点号误置,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不是书名用书名号;括号句内、句外不分;破折号、省略号。
4.词语运用题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成语(包括熟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5.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可能单独命题考)。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词语残缺。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语言连贯题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科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7-10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目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胡乱划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高考选区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辩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辩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4)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区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5)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句地琢磨。选区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区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希望对你有帮助,关键还是要多积累,多练习,多做做真题,一是可以找感觉,二是积累知识,放松心态,一定没问题的。加油
❹ 高考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是什么
高考语文学科的素养是让自己说话更有水平和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