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6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
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专学,告仲尼曰:属“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㈡ 2011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我的时抄间
一代人袭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㈢ 2012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有篇博文《坐专在路边鼓掌的人》属,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两星期前我还在东南商报上看到过这篇博文,没想到成了高考作文题了,编辑太牛了!”“看那天东南商报的孩子们赚到了!”“要去高考,必读商报”……昨天,微博上许多高考考生纷纷说起看到今年的作文题后,特别兴奋,因为前段时间从东南商报上看到过这篇文章,并好好地读过。
5月26日,东南商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这篇博文被疯传》的大标题,第二版又全文刊发了《“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23号中等生”触动天下父母心》的博文。而这篇博文恰恰就是浙江省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
㈣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样
一、点评:
如果我们去回顾一下自2004年浙江省单独命题以来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笔者有博文《04-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特点分析》),那么我们不难看出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继承了近几年的命题作文特点:(1)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2)以给材料形式提供写作思路。而材料又对写作思路与主旨作了明确的说明,保证了考生作文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现象。(3)命题贴近生活实际,让考生有话可写。(4)写作难度不大,但要写出一篇内容具体充实的高质量文章来是有不少难度的。应该说,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同样是一个能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的好题目。
二、材料分析:
浙江省高考作文材料常常在结尾处点出命题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其实也就是写作的中心点。今年这个材料的重点其实也就一句话:“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结合作文题目《我的时间》,我认为,这个作文题的三个关键词是“我”“时间”“成功”。也就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成功之路。或者是论述如何才能闯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成功之路。
材料中还说“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选择建构成未来”,因此不必固执地将“时间”理解为一般意义的物理时间,而应该将其理解成“人生悲喜成败的故事与体验”。
三、写作思路点拨: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作联想分析,确定自己的作文思路:
1、联想:名人的成功之路
世人的成功总有其共同的特点,如付出、如意志与毅力。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成功之路,有不同的途径。有的靠意志与毅力,有的靠独辟蹊径,有的靠团队合作,有的靠善于用人,有的靠从基础做起,我的靠抓住机遇。我们可以据此成文。可记叙,也可议论。当然记叙别人的成功故事最后必须归结到“我”。
2、不同人物成功的含义也并不相同。
时代的不同,成功的含义不同。战争时期成功的含义是消灭敌人,和平建设年代成功的含义是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职业不同,成功的含义也不相同。军人的成功在于确保国家的安全,政府的成功在于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教师的成功在于培养一大批有用的建设人才,法官的成功在于保证司法的公正,打击犯罪分子,学者的成功在于为学术研究作出贡献……
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为祖国开创了科学的新时代,袁隆平的成功在于有效在提高了粮食产量,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宗庆后的成功表现在经营企业,张艺谋的成功表现在影视艺术;马化腾的成功在IT业,刘翔的成功在体育界。每个人的成功总是与他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每个人总是在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取得成功,而绝不是丢下本职工作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所谓的成功。我们也可以据此成文。
3、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学生,成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成功?
作为一个普通人,显然不可能复制名人的成功之路,也不可能取得伟人所取得的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干好每一件事,学习取得进步,考进理想的大学,战胜自我,……这就是普通人的成功,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我们也可以据此成文。
四、写作注意点:
1、努力题目内涵的具体化。
同以往很多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一样,《我的时间》是一个范围很广的作文题,如果不进行内容的具体化,那写的文章就容易空洞乏味。
我们可以采用添加词语的办法进行内涵的具体化,如将它扩展成“我的快乐时间”“我的风采时间”等,也可能将它扩展成“我用我的时间把握我的命运”“我让我的时间更精彩”等(当然题目是不能改动的),这样可以将文章的内容指向具体化,就容易写出一篇内容具体充实的文章来。
2、不可偷换概念
由于这个题目中的“时间”不是指物理时间,所以在写作时容易变成了其他如“成功”“胜利”之类表示“时间”含义的词语。含义可以有所指,但用词还是应该用“时间”一词。
3、扣信“我”这个词语
要求文章从自我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作文,虽然可以写别人的事,但写别人的事不是重点,重点必须是回到“我”。
总之,今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有合理的区分度,应该可以涌现一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文。
㈤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题目自拟,但材料应该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内说,她上中容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的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网友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很好:网友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友丙说;路边鼓掌与陆上奔跑,都应该肯定。上述网友的议论中,选择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要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和套作
㈥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
作者:hyllm 加入日期:-06-08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原创)
1、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回放: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作文材料分析:
这个作文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转换之间,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所以很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和高考作文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倡导是吻合的,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省,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从而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在行文中,学生能否抓住“转换”这个侧重点,是立意是否准确的关键。
该作文材料第一段解释“反哺”。第二段第一句阐释“文化反哺”;第二句提示“正统传承方式”是“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点拨考生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层思考;第三句为考生提示写作思维拓展的方向(写作切入点):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而且明确告知考生,年轻人的反哺能力“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愚以为,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有如下特色:
(1)角度多元
文题可从多个角度切入。材料已点示:考生可从“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切入写作点;也可从施教者或受教者两个角度分别切入;也可从施教者和受教者互相转化的辩证角度切入。而考生思考的层面、语文的素养、识见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考场作文等级,这使得2010年的浙江作文题更具区分度,更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2)思维理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隐含着一对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由传统的“父辈”对“子辈”的施教,到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对长辈的文化反哺能力,需要考生在立意方面作出理性的辩证思维,对“传统文化”和“文化反哺”都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这样方能立意准确。
(3)文题中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两代人之间对文化的认识差异和互相影响,也可以写成散文,抒发自己对文化反哺现象及本质的情感;更可以写成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对文化反哺中角色转换的看法。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切合这个命题,因而文题是中性的。
(4)关注现实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继承了2009年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个材料的命意,仍旧着眼于现实文化的困境:商品大潮汹涌而来,网络文化四处泛滥,外来冲击无孔不入,在这物质享受高于一切的现实社会,在这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年代,在“科学知识”的传承、“价值观念”的分歧、“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情趣”的更新上,我们很多人不知觉地失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作文将人们的视角带入了当下,关注了现代社会文化,更关注了我们的精神。如果说,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比较感性和抒情,那么,2010年的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则更重理性和思辨。从这一点来说,作文难度有所提高。
(5)指向深刻
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根,而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既不能囿于传统画地为牢,也不能否定抛弃传统而另起炉灶。文题引导考生反思文化,以期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形成强烈的感染力,产生巨大的文化辐射力,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3、写作要点:
(1)全面理解材料,命题作文不能另起话题。如单写“反哺”或仅写物质生活上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反哺就是片面理解材料,审题不准确。
(2)可以以叙述为主,讲讲自己对家长的引导,比如看超女和快乐男声,看非诚勿扰,没有青年人引导,家长几乎不可能看此类节目并产生兴趣。 至于这个“反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各站在自己的立场阐述就好。
(3)激活大脑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扣住“文化反哺”,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一种公众认同的正确观点,则有望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佳作美文。
㈦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为何引争议
近日,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争议,有人称老到且晦涩,有人称辞不配位,因为这位满分作文考生水平很高,以致于很多阅卷老师都无法通读文章,曾被判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8月3日,作家马伯庸也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7)浙江省高考作文语文扩展阅读
作文《生活在树上》的全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㈧ 2018浙江省高考作文
2009年高来考“最牛高考作文”作者周源海洋、“最牛北大保送生”肖楚舟、“80后童话第一人”邹超颖、“作家老师”徐继胜四大高考满分作文牛人同写2010年高考湖北省作文。1、“最牛高考作文”作者周海洋:古风,幻想曲夜梦百万雄兵,感于两宋风云旧事,有此作,当属幻想也。汴梁将军老他乡,万里漂泊在苏杭。苏杭清泠冷寒霜,淡烟疏雨间残阳。岁月如流可无恙?一夜青灯白发长。但见平生泪两行,苍生美人不能忘。忆昔夜宴高台上,谁可与我诉衷肠?夜来秋风响回廊,枕上江南梦徜徉。游丝飞絮满眼望,孤帆高悬去潇湘。翠柳风清红杏香,黄莺碧树春草芳。风尘天外卷飞沙,日暮塞外啼寒鸦。不见群雄纷逐鹿,千年烽烟观走马。回首却恨西洲曲,已误故侯东陵瓜。谁把哀筝入素弦?小怜纤指拨琵琶。桥边绿水映桃花,落雁佳人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