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6年高考语文答案(安徽卷)
2006年高考语文参考答案(安徽卷)
1.C ( A 项中的“凭”应为“平”,B 项中“渲”应为“宣”, D 项中的“攻”应为“功”,“简炼”是“简练”的异形词,就目前来看,不能算错。)
2.A(“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不容分说”不容许分辩说明。 “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
3.C (A 项应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的费用”。 B 项“完成”与“进步”不搭配。D项“……不折不挠的精神……”)
4.B
5.B
6.D
7.D
8.D(“资”,凭借、获取。这里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9.B(两个“于”是介词,在。 A 项“以”,前句是连词“来”,后句是“因为”。 C 项“其”,前句是代词“他们”,后句是语气词“一定”。 D项“之”,前句是代词,后句是助词。)
10.A (“共享家产”错,原文没有这个意思)
附译文::(来不及,以后补上)
“齐民”的意思,就是今天所说的一般百姓(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神农发明耒耜一类的农具,是让天下的百姓得到好处。殷商、周代的强大,按照《诗》、《书》的记述,关键是在让老百姓安乐,老百姓富有了后就可以进行教化。晁错说:“圣明的君王在位之上,而老百姓有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国君自己能耕种而使老百姓能有饭吃,国君自己能织布而使百姓能有衣服穿,关键是能为他们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或方法)。
11.⑴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
⑵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
12.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
鉴赏资料:
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3.
14.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
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
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意思答对即可)
15.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意思答对即可)
16.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意思答对即可)
17.⑴特征:秀美,宁静。
⑵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意思答对即可)
18.示例:车上不便通话,9点后联系。
(符合要求即可)
19.示例:
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
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
少一点腹胀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符合要求即可)
20.略
21.略
2. 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作文题
五、(6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吴 兴 杂 诗
[清]阮元
交流内四水抱城斜,散作容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霹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 2009年语文高考安徽卷答案
一、(9分)
1.(3分)A 2. (3分)B 3.(3分)C
二、(32分)
4.(3分)B 5.(3分)C 6.(3分)C
7.(10分)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他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8.(4分)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 (4分)
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10. (5分)
(1)驽马十驾 (2)天下归心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谈笑有鸿儒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回首向来萧瑟处 (8)薄雾浓云愁永昼
三、(25分)
11.(4分)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12. (7分)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3.(6分)
(1)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14.(8分)
(1)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丽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树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得心应手,有成就感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活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存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四、(24分)
15.(3分)D 16.(3分)A 17.(3分)D
18.(7分)
整体概括: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分别概括:①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②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
③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
19.(4分)
新 春 对 联 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 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20.(4分)
示例: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诸行动
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
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五、(60分)
21.(60分)
4. 2007年安徽六安高考作文题
一、题型分类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多套试题呈现多元格局,就作文题而言,可谓花样迭出、异彩纷呈。下面对这些作文题作一番回顾,分其类,撮其要,指其优劣,评其得失,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作文题未来的发展趋向,是非常有意义的。先对这类作文题大体分类。
人生话题类。
这类作文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对社会人生、心灵世界的体验和思考,在2007年的作文题中占了多数。主题有关爱(如全国卷II题有感于丛飞帮助他人)、励志(如上海题“必须跨过这道坎”、辽宁题“我能”)、感恩(如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人生思辨(如四川题“一步与一生”)、审美情趣(如湖南题“诗意地生活”,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等。
语文话题类。
这类作文题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如湖北题根据对母语的感受、学生和运用作文;江西题在“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两小题中选其一作文;北京题以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唐诗的感受理解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社会人生的感受等;2007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30周年,因此重庆题以“酸甜苦辣话高考”为话题写作,也在意料当中。
看图作文类。
这类作文题有漫画,有实景图,要求细看图画,看清其中的蕴含、奥妙而后作文。如全国卷I画一小孩踩中西瓜皮“摔了一跤”,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来关切地询问“出事了吧”,要求就此发表感想;全国卷II小作文,给出奥运火炬上的祥云图案,要求展开想象写作;湖北题小作文,给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要求结合节徽含义,为大会会场拟一副30字以内的对联等。
命题作文类。
这类作文题意显豁,要求严格按题目写作。如福建题“季节”;上海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天津题“有句话常挂嘴边”;辽宁题“我能”;四川卷“一步与一生”;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湖南题“诗意地生活”;江西题就语文学习发表感想。
组合型题类。
这类作文题以一大带一小的形式出现。大作文依循常规,不复赘述;小作文一般几十个字,分值4~6分,如全国卷II“奥运与祥云”;北京题写熟悉的一处文化观光景点;广东题从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选取一个,展开联想写一段话;湖北题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会场拟对联,同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写一段歌词;福建题根据示例仿写句子;江西题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等。
奥运话题类。
如全国卷II、广东题、湖北题等,都是分值低的小作文。
以上18道作文题分为5大类,许多题“身兼二任焉”,既属此类又属彼类。给这些题划分类型本来就是困难的事,这样的划分只是人为的而非严格有序的。
二、特点阐述
总体上说,2007年高考作文题多样性中有统一性,既紧抓语文工具性的主线,又强调语文人文性的导向,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对这5大类作文题的特点试作总结、提炼,寻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
人文性强。
这是18道作文题的普遍倾向,反映高中语文新课程倡导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对考生的人文精神的考查,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积极方向,自从2001年“诚信”话题作文开创先例,此类话题或命题不断出现。这一积极方向昭示着高中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技授法的狭隘区域,而要扩展到奠定精神底蕴、提升人格品位的方面,即将做人与作文统一起来。虽说这种“昭示”已经明显,但是许多高中语文老师置若罔闻,仍旧把作文当成技艺上的事,理念和方法落后于社会发展形势,引领学生误入歧途,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文学性强。
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诗意情怀、悟性、灵气,那些文学修养好、文笔灵秀的考生得以驰骋才华。如湖南题“诗意地生活”,与其说是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立意创意等,不如说是考查他们的文学感觉、诗人气质;江苏题“怀想天空”、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和山东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等也都与此类似,具有较为浓厚的抒情意味,需要美好的感情贯注字里行间。文学性走强的趋势,往近处说起始于上个世纪末以来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这一改革的形势于今依然强盛,尽管遭遇不少非议,但势头不可阻挡。你可以继续加以非议,可是你不得不引领考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隐喻性强。
明言此物而暗喻彼物,由喻体引发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喻体是具象的,本体是抽象的,如果说喻体为一,那么本体为十百千。这样的作文题实际上考查学生解读、解说喻体与本体关系的心智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江苏题“怀想天空”,命题本意不在于让考生怀想天空中有何景何物何色彩,而在于联想人间的“天空”和心灵的“天空”;北京题对古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解读,要求发挥联想,写出人生的境界、生活的情趣、人的心态等;福建题“季节”写喻体或本体均可,既可以写自然的季节,又可以写人生的“季节”。这些情况有所不同,福建题、江苏题写喻体、本体均可,而北京题不能只写喻体本身,即不能写成诗句的鉴赏文章。隐喻性强的作文题需要良好的悟性,如果平时未加训练很难驾驭这样的作文。
成人化倾向。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高中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范围圈定在学生不熟悉的领域或情境中,不适当地拔高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期待。如浙江题“行走在消逝中”、江苏题“怀想天空”,过于空灵了,除了少数文学训练良好、语言功底尚可的学生外,多数考生难以驾驭,只会说些不着边际的“漂亮”话;湖南题“诗意地生活”似受“诗意地栖居”名言的启发,也同样与学生相“隔”甚远,学生从小到大过着“家里——学校”这种来回穿梭的单调而紧张的生活,有些微诗意可言?尽管试卷上特意强调那个“地”字,颇为得意似的,却想不到学生只会假装“诗意地栖居”,作空洞抒情状。其实这些题目拿来考作家、诗人,当场发挥都有困难,或许他们当中会有人才思枯竭交不了卷。估计大学教师主导了此类高考作文命题,以为高考只是为着选拔尖子人才,而缺乏众生关怀。按理说,作文题不能只顾“漂亮”“新颖”,还在照顾学生的接受性,或者说高考应该面向全体考生,降低难度系数。
难防宿构。
高考作文题从来就谨防被人押中题,谨防众人宿构,但为了给广大考生以广阔的施展空间,给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又难防宿构,这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天然的弱点。2007年的作文题潜伏着宿构可能性,如山东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令人想起小学、中学作文“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等,只是换了个题目罢了;再如江苏题“怀想天空”,同样可以借用难忘的一个人、一件事的材料,只不过以“天空”开篇、结尾或中途穿插就行了;又如宁夏、海南题,就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裂而不碎的汽车玻璃的故事谈感想,其实暗含一个“机遇与创造”的事理,这是司空见惯的作文话题和口语训练话题,那么训练过的学生占便宜,而且话题非常老旧,很像几十年前的作文题。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考生在考试前应该把过去写的作文拿出来翻看,或许可以派上某些用场;还可以在脑子里多准备几个话题的素材和思路,以应考场之需。
宽容倾向。
毕竟时代进步了,作文题在思想观点上给考生们以一定的思想自由度,而不像过去那么严苛了。具体表现是一些严肃的话题可以正面说,也可以反面说,观点没有正误之分。如江西题在“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两个命题中任选一题来写,前者表达语文的一往情深固然稳妥,后者表达对语文的失望也不为过分,考生可以表达对语文教材、语文学习的失望?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再看北京题,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解读共列举了5种,这5种解读各异其意,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表明命题人主动引发思想开放、观点自由的态势。这也符合高中课程标准指出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见“实施建议”之“表达与交流”)的倡言。
5. 2007安徽高考难度
看...在题目前苦思苦想 不过这次数学很多人提前交卷 分析师说今年象数学这类理科专 会就会不会就不属会 多点时间想其他课 能磨多少就磨多少 我还是觉得题目分类比以往改变了些 难度考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灵活运用 难度65% 10%运用 15%很难 10%基础
6. 2007年安徽高考分数线
2007年安徽高招录取一本、二本、三本录取分数控制线分别为:
一本文科:537分理科:563分
二本文科:501分理科:505分
三本文科:481分理科:476分
7. 2007年安徽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
2009安徽高考完形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fter spending a weekend away with my alt son, I was so impressed by his generous heart that I sent him this letter.
Dear son,
I want to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a very 36 lesson in life by the great example you 37 . When we were eating at that café in Bondi and a person who had 38 his hamburger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it, without any 39 , you went over and put the 40 $2 into his hand.
When we were leaving, you 41 threw a five-cent coin onto the pavement and said 42 like, “Some kid will really enjoy 43 this.”
Last week, a young man 44 me in the line at a petrol station didn’t have 45 money to pay for his petrol. I asked the money collector, “How much 46 is he?” She told me he had meant to put $15 of petrol in his car 47 he had been looking at the wrong gauge(计量表) and had put in 15 48 , which came to just over 49 . That is an easy mistake 50 both gauges run fast.
Something made me think of you and 51 you did that night at the café in Bondi. I handed the man $6. He was so 52 and said, “But why would you do this for me?” I just smiled as I thought of you.
Thank you, son, for teaching me that “it’s 53 to give than receive”. Now when I see a five-cent coin on the 54 and want to pick it up, I think of you and leave it 55 , just in case some kid will get a kick out of finding it.
Love always, Mum
36. A. humorous B. private C. reasonable D. valuable
37. A. followed B. gave C. set D. took
38. A. ordered B. booked C. offered D. bought
39. A. hesitation B. doubt C. permission D. difficulty
40. A. other B. last C. extra D. rest
41. A. again B. already C. only D. also
42.A. nothing B. everything C. anything D.something
43.A.finding B.accepting C.looking for D.pointing at
44. A.behind B.beyond C.ahead of D.next to
45.A.much B.some C.any D.enough
46.A.far B.1ong C.short D.high
47.A.and B.but C.so D.while
48.A.1itres B.kilograms C.pounds D.kilometres
49.A.$15 B.$20 C.$25 D.$30
50.A.until B.as C.although D.unless
51.A.what B.which C.whatever D.whichever
52.A.excited B.surprised C.interested D.encouraged
53.A.easier B.better C.faster D.worse
54。A.corner B.way C.ground D.carpet
55.A.there B.here C.out D.around
36.D 37.C 38.A 39.A 40.C 41.D 42.D 43.A 44.C 45.D 46.C 47.B 48.A 49.B 50.B 51.A 52.B 53.B 54.C 55.A
8. 安徽省2007年高考模式是什么
应该和06年没区别
第一天上午 语文
下午 数学
第2天上午 文综/理综(文包括 政治 历史 地理 理有 物理 化学 生物 分文理)
下午英语
2天结束
9. 安徽高考2007高考用的是全国卷吗
你去上书店翻一翻真题卷就知道了,这种卷子书店都有卖的。我刚毕业,卷子卖了,没法告诉你。我好像记得是2003年以前,全国都是一样的卷子,也不确定。如果翻到一个安徽高考卷集,前面是全国卷,突然一年成安徽卷了,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