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语文作文满分是多少
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一般是60分或70分(江苏、上海等地)。
在高考科目中,作文题目占了60分,在整张试卷中的权重非常大。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实校名,人名;并且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如,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和评分细则。
(1)江苏语文高考作文满分作文扩展阅读
基本题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迎合社会主流舆论,富有正能量。
结尾技巧
1、自然结束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
2、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议论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4、首尾呼应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5、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直截了当表述出来,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余地,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6、描写结尾
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往往会在朴实中渲染一种或恬淡、或哀伤、或明丽、或迷蒙的意境,表现出一种诗情画意。
2. 2016江苏如皋高考语文文言文满分作文
每一个人心中都复有爱制,爱是一粒种子,在心灵中生根,在别人需要爱时,它便破土而出,锭放出爱的花朵,友谊的花蕊,爱是一台台灯,散布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发出爱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爱有许多,有师爱、母爱、父爱……爱是
3.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满分作文
安然相对不惊飞
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美国有一首流传已久的诗:“在田纳西放一只坛子,原野上的一切将绕此重新展开。”这,无疑是将人的影响置於了世界的中心。人,在所向披靡的征途上
为自己加上了无上的尊冕。的确,天地有大美,壮阔无垠,可天地又是如此的脆
弱,
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其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
注定会成为人
们想要承担却又无法承担的重任。
对此,
我们可以做的并不很多,
只有在一开始
便小心翼翼,不误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
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
实在也是出於一种对人自身的保护。
自然脆弱,
人实则更为脆弱。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
是无往不胜的,
而作为个体,
又何其渺小。
试想,当我们大呼“山登绝顶我为峰”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对於高山的畏惧与
不安。
而面对后退的蝴蝶以及更多逝去的美丽,
我们追随的脚步里又还凝聚着多
少无奈与担忧。
我相信频发的灾难是自然备受重压后愤怒的呐喊。
人会不会有一
天像古龙所描述的盖世英雄,
“登上了山顶,
却发觉自己已一无所有。
”
那样的人
类会不会感到万分的孤独与惶恐?
其实,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於不互相侵扰,不事征
服。
古人也寻幽探险,
也流连於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
但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虔诚而小心。
他们只是竹杖草鞋,
手攀足踏,
也适可而止。
我以为,
这样的探险,
才是真正触摸了自然的心跳,
却不将其惊扰的方式。
如此,
既将人的环境诗化,
也使万物自然的环境留得一份清静。
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环
境所赠予的天光云影,花柳水月,却切不可去探求、征辟自然的禁地。古人所谓
“天人合一”
,我宁愿将其理解为是人在天地之间安详地栖息,而让心神畅游於
世界。
很喜欢陆放翁一句词:
“沙鸥相对不惊飞。
”
这固然是说人要少机心,
但人若
能对环境毫无机心,不事窥看,自然想必也可与人安然相对不惊飞了。
4.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是真的吗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来自不是真的
6月7日晚,江苏高考语文测试结束的当晚,她在微信公众号上发的一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被冠以“今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出现,快来围观”的题目,瞬间成为一篇爆款。24小时过去,阅读量破百万,8天过去,阅读量超过325万,转发量26万多次,点赞4万多个。而在过去半年她所写的所有公众号文章中,阅读量最高也在1000次左右。这篇被冠以“高考满分作文”的文章,也在14日清晨,屡屡被各大媒体热捧。直到中午,这条乌龙才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回应而尘埃落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情,程小纯连呼意外,“如果能重来,我不会再起这么耸人听闻的标题,不能标题党,虽然很常见。但我不是故意的,不是为了炒作,可以说是有意无心吧。”
5.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适合写什么文体
我是去年的江苏高考生,我们是议论文的好拿分,稳定,就是分不会很高,70分的话可专以50就不错,而一次我不知道属怎么办就写了记叙文结果语文直接市里第一的样子,作文拿了62分,确实很不错了,你要写记叙文要有写作的功底,我是一直写的议论文.......
然而高考的作文高分几乎就是散文的才会高分,你去找历年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看,散文很多,但是有技巧,不要太散,这个要自己看别人的满分作文自己把握了......
6. 江苏高考作文占多少分
高考作文作文满分一般为60分。
高考作文一般满分为60分。且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实校名,人名;并且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如,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和评分细则。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或者根据试题进行有效命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环。当试题确定以后,如何审好题、立好意至关重要,审题不准会导致全盘皆输。
60分的作文可高至50分之上,也可低至40分之下,为此,还常迷惘于峰值的不可预知,也惶恐于波谷的不期而来。
究其原因,除去评卷上的客观误差外,更多是缘于我们对考场作文缺少应有的理性把握,特别是有效命意这一环节。
(6)江苏语文高考作文满分作文扩展阅读:
写作文的窍门: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很多南通教师都讲过引用先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得用到合适的地方,切忌乱用)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多去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语文试卷的高考作文,有备无患。
7. 2010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文言文
江苏如皋中学12班的王云飞同学写的。已有高校破格录取。
8. 199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最高分
江苏省2011高考语文作文最高分为:56分 这是我校的资料 大概最高吧
9. 1999江苏 高考满分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99年高考满分作文两篇
(一)、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北京市第一中学徐佳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自己与朋友间发生的一切不快
统统抹去,重新植入我们手挽手、肩并肩欢歌笑语的日子。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我的任性从父母的脑海中轻轻
擦去,然后将我的孝顺、听话与无尽的爱重新移入父母的脑海,
让他们的脸庞永远绽开舒心的微笑。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充满欢乐的童年时光植入贫困
山区孩子们的脑海中,让他们不再因儿时贫苦而带来的伤痛难
以开怀,取而代之的则是甜蜜、幸福的童年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的企盼。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一个充满温馨与爱的家庭移入
孤寡老人的脑海,让他们不再因子女的不孝、冷漠而郁郁寡欢;
让他们不再因老伴的离去而黯然神伤;让他们不再因孤独而沉
默寡言。我要让美好的回忆陪伴他们度过余生。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五彩斑斓的世界移入盲人的脑
海;我要将美妙动听的音乐移入双耳失聪的人的记忆,我要将
一切鄙视与不屑永远移出全世界残疾人的记忆,而把一份同情
与关爱轻轻地放入他们的脑海,让他们的唇边开放微笑的花朵。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恐惧与炸弹永远移出南斯拉夫
人的记忆!让他们不再因亲人的失去、家庭的破碎而悲伤,不
再因国家的支离破碎而失去对未来的期望,不再因那血淋淋的
残景、那被大火烧焦的残垣断壁而永远留下一个永不愈合的伤
口!我要将北约的炸弹从他们的脑海中抹去,还给南斯拉夫人
民往昔美丽、宁静的国家的回忆。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和平移入一切遭受过苦难的人
民的记忆,要将践踏和平的观念永永远远移出那些“战争狂人
”的记忆,让我们共同留下对过去和平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
来和平生活的无尽向往吧!让我们——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民
团结起来,为创造和平而不懈努力!
(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我,不要别人的记忆!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汪岚
初看到这条关于“记忆”移植的信息,我还觉得挺“遗憾
”:要是我有一个这样的机器,那该多好!把鲁迅、凯库勒、
陈景润、爱因斯坦再加上语言大师陈寅恪的记忆统统拷贝到我
的脑子里,至少在高考考场上我就可以泰然自若,纵情驰骋、
稳操胜券了!
然而转念一想,我又有些迷惑:如果把别人的记忆移植到
了我的大脑中,那我究竟会变成谁呢?如果这成了现实,我会
不会整天在迷茫与困惑中寻找自我呢?
我们每个人,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好,为生活操劳的下岗工
人也罢,都有着绝不同于他人的特点,都是这个大千世界里的
一道风景。就算我平凡、就算我不起眼,我至少还可以安安静
静、踏踏实实地生活,我至少可以在社会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
位置。是的,我希望自己能像鲁迅那样写出犀利的文章,我希
望自己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研究出骄人的科学成果,我也希望自
己能像陈寅恪先生那样掌握多国的语言。但是,我更明白这一
点:如果我希望有所成就我就必须勤奋、努力,我就必须为成
功付出昂贵的代价!
移植记忆,暂且不去考虑它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即使
它——别人的记忆——能让我获得诺贝尔奖,我又有什么可值
得骄傲的呢!
这种行径至少应该是剽窃吧?!那些学识渊博的学者,有
谁不是“踏踏实实地走路,明明白白地做人”呢?
我崇拜谢冕先生、陈平原先生、季羡林先生……我崇拜他
们那轩昂自若的从容,那旁征博引的渊博,那条分缕析的深刻;
这一切再与那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相融合,该是怎样一种发人
深省的精神魅力!
从他们那里,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学问,首先研
究并且修炼的应该是自己的人格。以我的资质,也许皓首穷经
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与他
们研讨学术的资格。但我无怨无悔、问心无愧。因为学到了他
们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就够我受益终生了。
我,不要别人的记忆,即使有一天这真成了现实。做人,
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这
才是我们所有人该追求的目标!
我,不要别人的记忆!
10.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中比喻论证
不该丢弃信仰————写作人的原则,治国不该丢弃承诺--------诚信不该丢弃的丢弃-------有舍才有得-----个人认为比较有新意给你个资料,作为参考吧,祝成功打造高分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绝招一:拟一个漂亮而独特的文题一、通过引用或仿用拟题引用就是直接或间接将古今诗文名句、经典歌词、广告词、俗语、流行语作为文章标题.仿用则是将上述话语经过适当的改编,再作文章的标题。这类标题的特点是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生活实感.能够引起多数人的共鸣:例如:2004年甘肃高考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自《论语》,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引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而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忙兮忙兮奈若何》和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项王项王奈若何》则仿自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二、题含典故或文学与历史人物有的标题虽然没有引用名句名篇,但其中含有某个典故或故事,这种标题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悬念感,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对文章内容的多种猜度。例如,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这一标题使人猜想关羽之恨究竟是什么:是恨华容道捉放曹操?是恨阿斗不争气,是恨不听谋士之言而中了吕蒙之计,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的标题《薛宝钗魂断大观园》,同样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薛宝钗何时魂断大观园?薛宝钗为何魂断大观园?是什么使薛宝铰魂断大观园?三、标题采用对句的形式有的作文标题采用对句的形式.包括正对、反对、流水对,这种标题都由两个短句组成,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而且句式整齐,易读易记,能够引人注目,例如2004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远逝的风筝,远逝的梦》和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葱郁 永远的中国》的标题,将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比喻的性质,使人产生联想。四、通过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标点符号本身没有意义,但是,标点符号有其特定的用法,固此,一旦将标点符号进行组合或特其与文字结合起来,便会产生很强的指示性,可以强化作者的情绪,突出文章的重点.表明作者的态度。例如2004午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爱”在心口难开》,仿用了歌名《爱你在心口难开》,但作者给爱字加上引号,意味着此爱与歌中所唱之爱具有不同的内容。五、以幽默或奇崛的手法拟题幽默的与奇崛的标题能给人耳目—新之感,在大量四平八稳的标题中很容易脱颖而出,使人在会心一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用王蒙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例如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的“老鼠”》,见到这种带有拟人化的违反常规的标题,不能不令人捧腹。甘肃高考优秀作文《天亮说晚安》则一反常态:天亮明明该说早安,如何说晚安?诸如此类的标题,都能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幽默感与悬念感。六、通过词语的并列突出文章重点这类标题不同于对句式,它不是两个短句的并列.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或者说是概念)的并列。通过这些词语的并列,既能使标题显得独特,又容易安排文章结构,突出文章的重点,不至于跑题偏题,一般并列词语之间用间隔号,顿号或空格隔开。例如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分别写了两个诗人苏轼与李清朋.突出了他们人生与诗风的异同。绝招二:设计一个精彩的题记一、写题记必须注意三个方面题记内容必须与文章主题、情调乃至风格保持相对一致,能够与文章融为一体。如果反差较大,甚至自相矛盾,就会使读者觉得别扭,或者觉得不好理解。题记宜短不宜长,—般字数应控制在百字之内.如果太长K就会使人有虎头蛇尾或喧宾夺主之感。因此,题汜的文宁必须精炼,三言两语即能道出文章精髓。题记不是随心所欲的点缀绍,而必须是有感堪而发,有用而为。一个好的题记,具有生成性,即通过题记,可以生成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发人物故事,奠定文章的基本情调与色彩,二、题记的写法或类型1.完全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文章的哲理性、可信度和说服力。例如2004年云南高考优秀作文《那时花开》,引用泰戈尔的名句作题记:“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这一题记与高考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非常吻合,因而能够增添文章的论述力量。2.完全独立的撰写。即在行文时.不引用或仿用名言警句,而是完全独立的创作.类似于一篇小作文,写作自由度较大,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也可以描写或说明,例如2004年海南高考作文《左手右手》的题记是:“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思考了。”这个题记是作者的创作.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快乐与思考的相关性。而通过“我们快乐:我们的快乐是灵动的左手;我们思考: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埋性的右手”的解析,又使题记与标题、话题和主题密切结合了起来。3.引用与创作相结合。有时候,要直接从记忆库中找到一个适合的书言警句作为题记是很难的,往往是部分有点吻合,整体上却与文章内容出入较大,甚至完全相反,而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创作一段题记,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反应速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但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即从语言记忆库里找到一个与文章内容有些许相似的句子,然后通过自己的改造加工,使之完全适应文章的表达需要,那么,就会少一点左右为难的尴尬。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画》的题记:“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叫做世界,”这个题记将俗语所说的“戏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组合起来.再添加自己的语言来连接,从而组合成了一个具有自己风格的题记,而且此题记突出了人物宽广的内心世界,与文章内容完全吻合。绝招三:谨慎开展文体创新一、诗歌体第一种是全文为诗体,一般都写成现代诗歌。如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上帝是公平的》:我曾埋怨过/脚底发黄的布鞋/踏不出/青春的活力/直到我发觉/霍金咕呀的轮椅/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我曾咒骂过/脸边黝黑的胎记/映不出/美丽的脸庞/直到我看见/全身黝黑的黑人/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霍金是不幸的/在他风华正茂时/却只能摇动一根手指/黑人是可怜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也抒写着/他们的血泪史/我想/上帝是公平的/当一扇门关闭/必会有另一扇门开启/就像/霍全的(时间简史》/就像/非洲满地矿藏/当他们失去部分时/便会有更多的机遇跟随/于是/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终有一天/我也会发现/其实/脸边的胎记/是母亲的爱抚/脚底的布鞋/是为了/脚踏实地/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第二种是将诗歌作为文章的部分内容,以增添文章的诗意美,除现代诗歌外,还可以采用古代诗体。如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薛宝钗魂断大观园》,不但引用李清照的词为题记.还引用了《红楼梦》中“葬花吟”的部分诗句,最后作者仿古诗写道:“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如此一来,使全文更显得古色古香,与所写内容非常吻合。第三种是文章不采用诗体,也不引诗歌,而是以诗化的语言来表达,多采用短句,跳跃性较大。这种情况在高考优秀作文中最为多见,也最值得提倡。例如200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听取心灵的召唤》中的一段: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让肢双眼被道听途说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别把“怀疑论”的精神弄得太过夸张。无论对人对事千万不要只凭陈年老账,却让心灵的天平总是空空荡荡!扬弃中多几分审视估量,选择中找准真理的重量。墨子会囔啕大哭,当他歧路亡羊,是因为没有心灵之灯为他导航;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当仁不让”思想下的个性张扬。当你不熟悉情况,多询问几方,恰好似“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找到捷径的良方;可是正直与良知要求你这样或那样时,你就该勇往直前,千万别回避、退让!二、书信体书信体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容易煽情,容易表达自我。而且,书信体十分灵活,除了书信的基本格式外,主体部分可议论可叙事可描写可说明。书信体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已逝者的对话,这是一种模拟书信体的形式,目的不在于寄达,只在于自我倾诉;一是写给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或同学的书信,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书信。例如2004年陕西高考优秀作文新传》,作者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如此为文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四、故事新编与填补空白有相似之处,即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主要为事件与时间,而人物往往一致)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同的是,故事新编通篇进行想象,是借用文本之躯、充人全新的血肉,具有相当的原创性。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天魔劫火》,借用《屈原列传》的人和故事,将张仪、郑袖和屈原之间的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将楚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一波三折。五、故事接龙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据,展开想象,从文本结束段开始写起,创造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接龙是最能体现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写作形式之一。例如2004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桃花源祭——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写渔人受高价诱惑,将桃花源出卖给电视台,导致桃花源过度开发,最终给当地人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故事,切合环保主题。文章虽多夸张之语,但总体上是符合逻辑的。六、旧事新论主要出现在议论文中,即作者不盲目认同课文中的某些观点、评价、情感和态度等,而是作出自己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一文,是对《红楼梦)中黛玉与宝钗的评述。而作者的评述与常论相异,既紧扣话题,又突出自己的独到之见,显得新颖生动,能激起读者的兴趣。现摘录其中一段:宝钗则不然,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她待人接物亲厚,无论谁都一视同仁,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是一种境界——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七、描写作者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要对课文作者进行或简单或详细的介绍,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多数学生都没有将这些材料利用起来,白白浪费了许多作文资源。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多数作家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在他们的一生中,曾经拥有过许许多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将这些故事整理深化就是一篇篇很好的文章。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用朴素平实的笔触,阐释了沈从文先生性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灵动与沉稳,突出了湘西的山水对先生性情的孕育、熏陶与同构。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但简单的叙述,足以使人看到了一个性情中人,一个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作家。绝招五:注重生活体验一、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并非是枯燥无味的,关键是因为大过热悉.反而导致感觉麻木,因此,学生往往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不愿深入挖掘自己的生活,其实,只要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是完全能够写出好文章来的。例如2004午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我快乐你快乐》就是取材于中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对快乐的不同看法,揭示出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师生关系的畸变以及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如何在老师的要求与自己的能力之间找准让自己平衡的点,从而达成“我快乐你快乐”的目的。二、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许多的趣事、丑事、喜事、伤心事发生,将它们逐一写出来,就可组合成-篇生动的文章。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吃亏就是占便宜》,以奶奶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为线索,记叙了成长过程中三件吃亏的事情,并进行对比议论,阐明了自己的思考,并得出“你只要稍微换一个思维方式,就会赢得幸福和快乐”的结论。全文叙议结合,具有很强的生活实感。三、写身边的人和事有的生活虽然不是中学生的,但却是每天在他们身边发生着的。如果学生能够对身边的人和事加以概括提炼,同样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画》,讲述了一个市长夫人的故事。为了防止丈夫经不起诱惑,她编造了—个善意的谎言,令人肃然起敬。虽然作者所写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人和事,但所写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具有生活依据,因此,同样具有很强的生活实感。四、即景叙事抒情指考生写自己考试前或考试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文章带有即兴式特点,其生活性最强,很容易打动阅卷人。但由于时间上的局限,此类文章的把握特别是创新难度较大。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最后的四十五分钟》,作者抓住考试的最后四十五分钟的内心活动来展开全文,显得非常精巧,特别是作者反复使用时间词:“还有四十五分中”、“就剩四十五分钟”,从而造成一种紧张感紧迫感,非常符合高考考场气氛,加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五、刻画父母亲情父母亲情是中学生写作的永恒主题.而且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的主要途径。当然,写父母亲情不能仅仪局限于对父母无私奉献的讴歌,也应包括两代人之之间的代沟,以及人家为化解代沟而作出的努力。此类文章,可以是心灵的呼喊,可以是故事的叙述。也可以是行为的评价,还可以是观点的论述。例如2004年年重庆高考满作文《没有翅膀的飞翔》,采用童话体手法,选取飞蛾、鸡、天鹅作为陈述主体,分别面对“朋友”“妈妈”、“爸爸”的期望审视自我,形象地阐明了T“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生动逼真,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六、通过幽默体现生活实感幽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生活的“调味品”,有了幽默,生活才更像生活。凡真正称得上幽默的作品,—定与生活密切相关,远离生活,就很难拥有幽默的成分,因此,中学生的作文如果能博得阅卷者的会心一笑,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例如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的“老鼠”》,采用老鼠自叙的方式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具有欧亨利的幽默风格。七、编写生活故事中学生需要写真实,但所谓的“真实”,不是对生活的自然摹写,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再创造。学生不但可以根据需要编造生活故事,甚至可以适当编写一点“典故”或代人立言,编拟—点“格言警句”,这不是刻意的弄虚作假,而是对付应试作文的一个招数。据杨万业的《诚斋诗话》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载.苏轼参加科举考试,考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这是一个乏味无比的试题,而苏轼为了有力地论证这一正统的观点,信手编造了一段史料.“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弄得连博学的主考官欧阳修都不知其所本,只得在苏轼金榜题名后才向他讨教此语究竟出于何典。可万万没想到,苏轼轼坦然直陈:“何须出处,想当然尔!”对此.欧阳修非但没有暗呼上当,反倒“赏其豪迈”,并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但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既然苏轼这样的大家都可以在考试时自编史料,为什么中学生就不可以编—点故事、典故乃至格言警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