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6年全国高考二卷关于学语文素养的作文
1.公而忘私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面对羞辱,敢于让,安于让;廉颇为国家大局出发,知耻后勇,放下尊严,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一国平安,传为千年佳话。(《廉颇蔺柑如列传》)魏征为国直谏,不计个人得失,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聚义,君臣携手,天下长治久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腹黄享“忍所私以行大义”,成为中华民族史上无私无愧的佳话,值得永远承传。(《吕氏春秋·去私》)2.孝母为先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坚守与祖母相依为命,情真意切,谱写了孝义的永恒篇章,成为千秋效仿的典范。(李密《陈情表》)3.诚信为本季扎不欺己心;子罕不以玉为宝,而以不贫为宝(刘向《新序》二则)。荀巨伯友情重于生命,庾公爱人胜于爱己,陈太丘自惭感悟与人交往守信重礼(《世说新语》)。国无信不强,人无信不立。4.俭德之共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寡欲,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孔子志于道而不以恶衣恶食为耻,季文子节俭相三君而美名扬,宋代宰相李沆、张文节节俭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万钱,遗害子孙,倾家荡产;石奢暴富,而自绝于东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古往今来无不皆然。(司马光《训俭示康》)5.团结就是力量母子三人在背负债务,衣食住行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母亲拼命打工,兄弟俩边读书边做工,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也只能合着吃起一碗阳春面。那头碰头吃面的情景,便是日本民族精诚团结、共渡危难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北海道面馆”2号桌便是这种精神的见证,老板专为母子三人留着,其他顾客眷顾这里,仰慕的正是这种精神,一碗阳春面的精神。(日本栗良平《一碗阳春面》)6.反省反省改革改革使农民物质上有了较大改善,但精神上仍然贫乏,如崇拜权势,随遇而安等。改革的路还很长。(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反省交往习惯了以钱物交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时候,你是否能在精神上将其作为平等的朋友接受呢?精神上的默契远比物质上的补偿重要得多。杨绛对老王的“愧怍”教会我们如何与处境不好的人交往,如何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老王》)反省虚荣追求脱离了自身实际,悲剧将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当悲剧来临,只有勇敢承担,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赔项链的路瓦栽夫人表现出的重义、诚信、坚毅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莫泊桑《项链》)反省战争老妇人的疯畜疯语,侧显出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昭示着珍惜和平,杜绝战争。(奥莱尔《在柏林》)7.勇退(责任)在权力的巅峰上,在百姓的拥戴中,为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为了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华盛顿毅然退位,将领袖与民众,伟大与平凡,历史与未来,完美地统一在瞬间,博得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荣。(李辉《告别权力的瞬间》)8.忧国不施仁义必败,以德治国方兴。(《过秦论》)为别人强势所劫,行贿苟安必败,团结抗争始胜。(苏询《六国论》)秦爱纷奢而官焚人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更为可悲。杜牧以此劝诫晚唐统治者节财爱民,不可重蹈秦王覆辙,表现出可贵的忧国之心,济世之责。(《阿房官赋》)宠幸伶官逸豫必亡,忧劳兴国。(《伶官传序》)
②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2难吗
1、2016年高考全国有来26个省份使用源全国卷,语文卷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但即使是教育部统一命题,也是分为两种试卷,新课标一卷和新课标二卷。 2、就语文学科而言,9年来,课标全国卷(课标Ⅰ卷、课标Ⅱ卷)一直延用了2007年“宁夏海南卷”的结构模块,稳中求变,体现了延续性和创新性;地方卷则各具特色,出现了大量具有浓郁传统、地方文化气息的试题,以及千变万化的创新试题。尽管地方卷中也不乏饱受诟病的“坑爹”试题,但这些试题给改革中的高考试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样本。 近年来,各界对这个使用了9年的语文考试模式争议越来越多。以2016年高考为开端,全国高考试题将进入一轮新的改革之中。
③ 2016年高考用全国二卷的地区
1、全国卷(新课标一卷)高考使用省份名单:
2015年前高考使用新课标一卷省份:河南 河北回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答)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
2015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一卷省份:江西(语文 数学 英语)、山东(英语)
2016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一卷省份:湖北(语文 数学 英语)、广东、陕西(英语、数学)、福建、安徽 、山东(综合)
2018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一卷省份:山东(语文,数学)
2.全国卷(新课标二卷)高考使用省份名单:
2015年前高考使用新课标二卷省份: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 数学 英语)
2015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二卷省份:辽宁 (语文 数学 英语)
2016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二卷省份:重庆、四川(语文,文综)
④ 2o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
一、、D
2、B
3、C
4、B
二、5、D
6、B
7、D
三、8、D
9、D
10、C
四、11、(1)与郡承元宝藏交情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2)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12、(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在和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生活之乐。这与作者终身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13、(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
(2)忍尤而攘诟 付清白以直兮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五、14、第一问
①戈壁滩环境恶劣②戈壁滩色彩单调
第二问
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16、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7、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8、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19、示例: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了微妙的表达。
20、略
21、略
⑤ 2016届高考考全国卷几卷
1、2016年高考使用的全国卷有两种,新课标一卷和新课标二卷。教育部会指定不同省份高回考试卷是使用新课标一卷,答还是使用新课标二卷。
2、2016年26省份高考使用全国卷:辽宁、江西、山东、安徽、福建、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河南、河北、山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湖南、广西。
3、新课标一卷
2015年前使用省份: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综合)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 数学 英语)、山东(英语)
2016年增加使用省份:湖北(语文 数学 英语)、广东、陕西(英语、数学)、福建、安徽、山东(综合)
2018年增加使用省份:山东(语文,数学)
新课标二卷
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综合)海南(语文 数学 英语)
2015年增加省份:辽宁 (语文 数学 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重庆、四川(语文,文综)
⑥ 2016年高考全国卷2的语文选择题答案
1.B,2.C,3.D
4.C,5.D,6.B
11.(1)CD
12.(1)BC
13.D
14.C
⑦ 2016年高考用全国卷2的省份有哪些
1、2016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使用省份:
贵州 甘肃 广西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回 云南答 辽宁 海南 重庆 四川(语文,文综)
2、2016年26省份高考使用全国卷:辽宁、江西、山东、安徽、福建、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河南、河北、山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湖南、广西。
⑧ 2016年高考全国卷一,二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估计能考多少分
第一部分(
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C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
2.B
3.C
4.A
(
B
缅
mi
ǎ
n
怀,淋漓尽致
C
疵
c
ī,非此即彼
D
摒
b
ì
n
g
,弥足珍贵
)
5.D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6.A
(穷:困厄,绝境)
7.B
(表被动。
A
代词,指吾粲;动词,到,往。
C
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D
作
状语,表反问,为什么;作定语,什么。
)
8.B
(省略成分应为“水中生人”
)
9.A
(
“表现不凡”有误;在孙河奏请之前,吾粲已为小吏。
)
第二部分(
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5
分。
10.
(
4
分)参考答案:文章第②段写洞口之战时,面对落水呼救的兵卒,
吾粲不顾大船沉没的危险,救活一百多人。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果断、见义
勇为的人。
(概括内容
2
分,说明性格特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11
.
断句(
5
分)
桓公入蜀
/
至三峡中
/
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
其母缘岸哀号
/
行百余里不去
/
遂跳
上船
/
至便即绝
/
破其腹中
/
肠皆寸寸断
/
公闻之怒
/
遂黜其人
(评分标准:标记“
/
”处,共
10
处,每断对
2
处,得
1
分;每断错
2
处,
扣
1
分,扣完为止。
)
参考译文:
桓温带兵进入川蜀地区,
到了三峡,
部队中有人抓到一只猿崽。
那猿崽的母
亲沿着长江岸边哀号鸣叫不已,
一直追着船队跑了一百多里还不离开,
终于跳到
了船上,
一跳到船上便气绝死了。
人们剖开它的肚子,
才发现它的肠子都断成一
寸寸的了。桓公听说这件事后大怒,于是罢黜了那个人。
12.
默写(
8
分)
①风乎舞雩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彼竭我盈
④东晋
⑤王羲之
⑥滕王阁序
⑦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每空
1
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
13.
(
18
分)
①(
3
分)
A
(
“因为战乱”有误)
②(
5
分)
B
(
3
分)
E
(
2
分)
(此两项为比喻句)
③(
10
分)评分要点:
(举例
2
分,赏析
4
分,语言
4
分。
)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3
分。
14.
(
5
分)
B
(
2
分)
E
(
3
分)
(
A
是卡尔思考的课题,而非事实;
“正在牺牲”
不等于“丧失了”
;
C
卡尔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D
文中是先改变大脑神经系
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15.
(
4
分)
①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
②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
③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
④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能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
(
4
点,每点
1
分)
16.
(
4
分)
数据“
46.7%
”说明小学生的网络阅读具有普遍性,有一定规模。
(说明数据
1
分,结合理论
1
分,提出建议
2
分。
)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17.
(
4
分)
B
C
(
B
“承上启下”
、
“过渡段”
、
“描绘今日的过年”有误。
C
“意
在说明母亲迷信”有误。
)
18.
(
5
分)说明父亲祭祖非常慎重、虔诚(
1
分)
,表现了他对先祖的怀念和崇
敬(
1
分)
,对先祖或神灵护佑的祈求(
1
分)
;父亲的行为也让我懂得了对生
命的慎重,懂得敬与爱,懂得珍惜和感谢(
2
分)
。
(意思对即可)
19.
(
6
分)过年异常热闹而忙碌;过年食物丰盛;过年有许多禁忌,感觉神秘;
对除夕夜尤其感到意义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