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3包头二模)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用细线挂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
(1)中木块乙向右端匀速运动可以得知,木块乙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平衡力的作用,其中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甲对其向左的摩擦力f乙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f乙=F=15N,方向水平向左.
(2)木块甲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也受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受细绳对其向左的拉力与乙对其向右的摩擦力f甲作用,f甲和f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f甲=f乙=15N,方向水平向右.
故选D.
⑵ (2013包头二模)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在小肠里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分析图示可知:甲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乙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丙是脂肪的消化曲线.
(2)丙是脂肪的消化曲线.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乙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消化蛋白质的消化腺有胃腺、肠腺和胰腺.
(4)“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该实验中,只是在实验组A中加入了唾液,在对照组B中没有加入相应的物质,应在B组中加入等量清水和A组形成对照;再者,应先水浴待唾液发挥后再滴加碘液,这样观察到的现象才是唾液作用后的现象.故答案为:步骤③还应向B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滴加碘液应在水浴后,因此步骤④应置于步骤⑤后.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淀粉被分解了,B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比较A、B两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甲中含有尿素多,所以应该是尿液;样品乙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是血浆;样品丙含有葡萄糖、尿素、无机盐应该是原尿.
①通过表中的数据可知,乙液体中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因此可判断是血浆,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②乙液体的蛋白质为8.00,丙液体的蛋白质为0.03,这说明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③甲中含有尿素多,所以应该是尿液,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的水吸收回了血液,使尿素的浓度变大.
④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人体内的血糖浓度之所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就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故答案为(1)葡萄糖;
(2)小肠;
(3)胃腺、肠腺和胰腺;
(4)步骤③还应向B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滴加碘液应在水浴后,因此步骤④应置于步骤⑤后
(5)①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②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④胰岛素.
⑶ (2013包头二模)如图所示为某宾馆的房卡,进入房间后只有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灯和插座才会有电.
(1)房卡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不插入插槽中,所有房间内的用电器都不工回作,所以房卡相当干答路上的开关;
(2)开关应与被控制用电器串联,各用电器之间工作情况互不影响,所以房间内的电灯和插座是并联的.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