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0高考辽宁语文试卷分析
请上金太阳资源版网权
http://www.jtywx.net/jty/tbkt/getGksj.action
② 2010高考语文辽宁作文题
我是辽宁考生抄,我们是袭“抓糖”!
绝对没异议!
三则材料:
托尼3岁的时候把手伸进糖罐去抓糖,结果抓的糖太多,手没法从糖罐里拔出来,托尼哭了
托尼20岁的时候,到一家农场打工,农场主承诺完工后除了拿到工钱,每个人还可以领到一筐水果。分水果的时候地上摆了大小不同的几筐,托尼尝试拿最大的一筐结果没有拿动,后来他去拿较小的一筐,拿动了,于是就搬走了这一筐。
托尼58岁的时候,到一家公司工作,老板让员工们去收一笔30万元的贷款,老板告诉员工只要保证给他拿回20万元就行,多要回的钱将作为这名员工的奖励。之前的几个员工都没收回贷款,轮到托尼去收贷款时,他对欠款的人说:“只要你给我们21万,债务就算两清了。”欠款的人真的给了他21万,托尼的老板很高兴,托尼也得到了1万元奖金。
③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9分)
1.(3分)D 2.(3分)D 3(3分)B
二、(36分)
(一)(19分)
4.(3分)B 5.(3分)D 6.(3分)D
7.(10分)
(1)(5分)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
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泽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
流着汨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2)(6分)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如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
善良,通情达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
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6分)
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
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
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
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六、(60分)
18.(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符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来源:Zxxk.Com]
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套作,
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I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2)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套作、问题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④ 2010辽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解读人:大连八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王翠敏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变化:语言表达要求略有变动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去年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要求背诵的篇目等等,都基本与去年相同。可以提出的一点变化就是语言表达一项中“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和“准确、生动、形象”的要求变换了位置,原来“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放在后面。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应对:坚持常规复习
有的同学认为换了位置,是不是就说明对一些具体要求要更重视,放在后面的要求就可以适当放松,实际上仅仅是位置有所调换,并不能说明问题。所以,考生仍要按常规复习,不能受此影响。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备考提示:注重查缺补漏
事实上,高三考生复习到这个阶段,已经是第二轮的高考复习。第二轮复习重在查缺补漏。同时,当考生手中拿到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时,对所要考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已经了解,考生应该据此复习。在这个阶段,高考语文科考试的形式、结构、卷面已经基本确定,考生也可以找一些相似的卷子进行模拟练习。
解读人 沈阳二中高三语文教师 何姝丽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变化
2010年语文《考试说明》和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上,相关词汇顺序发生了变化。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复习攻略
目前,语文的复习多半已进入“二轮复习”。何老师建议考生要做三方面的复习攻略。首先是基础方面,需要考生查找自己知识点的漏洞,可以通过限时做题来发现自己知识点上的漏洞。然后,针对漏洞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做一个弥补的复习措施。
在阅读部分,要注意答题技巧。可以从2009年的各个省市的题型出发,总结考题中的出题点,通过研究答案的设置来针对不同的题型,获得有效给分点。现代文阅读中,目前的考卷要求是“二选一”,有两个文本类型:第一个是文学作品阅读;第二个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侧重复习,从去年的考题经验来看,文学类作品相对较难,同时得分点也不容易把握,而实用类文本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题型的设置也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建议考生在训练中对此有所侧重。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分值所占比重很大。相对来说,得分也比较容易,但得高分就难了。对此,建议考生首先要做到书写工整,不要出现错别字,要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下功夫”,争取做到精彩。另外,从去年辽宁省的作文题来看,尤其注重审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特别要提醒考生的是,作文不要套作。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组语文教师 董维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精解:客观阅读复习分清主次
就全国高考大纲来看,今年语文科目命题范围变化不大。全国高考大纲要求的客观阅读推断题、标点符号题,并未出现在去年辽宁省的考卷中,今年应该也不会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会延续主考小说文体,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传记文体。董老师提醒考生,客观阅读题的训练要以社科类文章为主。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命题预测:作文命题关注现实
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灵活,常常考查考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比如对闯红灯、明星代言等问题的理解与态度,主要引导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备考提示:建议考生做到三点:把握答题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正确掌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对一个事件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调整好心态,积极查缺补漏。
⑤ 2010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选择答案,还有文言文的翻译,也就是第7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9分)
1.(3分)D 2.(3分)D 3(3分)B
二、(36分)
(一)(19分)
4.(3分)B 5.(3分)D 6.(3分)D
7.(10分)
(1)(5分)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
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泽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
流着汨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2)(6分)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如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
善良,通情达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
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6分)
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
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
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
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六、(60分)
18.(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符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套作,
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I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2)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一分;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3) 套作、问题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⑥ 2010高考辽宁语文卷及答案
DDB BDD ACD
⑦ 2010辽宁高考语文必背 急求
辽宁高考2010《考试说明》名师详解语文之变
解读人:大连八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王翠敏
变化:语言表达要求略有变动
今年语文考试说明和去年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要求背诵的篇目等等,都基本与去年相同。可以提出的一点变化就是语言表达一项中“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和“准确、生动、形象”的要求变换了位置,原来“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放在后面。
也就是说,还是那64篇:
高中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⑧ 求2010辽宁省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不要文档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辽宁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 9分 1. 3分 D 2. 3分 D 3. 3分 B
二、 36分
一 19分 4. 3分 B 5. 3分 D 6. 3分 D 7. 10分 1 5分 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5分 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 ”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11分
8. 5分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答出两句意思的,给2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意思答对即可。
9. 6分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2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 6分
10. 6分 1 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 2 山岛竦峙百草丰茂 3 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 25分
11. 25分 (1) 5分 答 D给3分,答 B给2分,答 C给1分,答 A、 E不给分。 2 6分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 6分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 8分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中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意味层次丰富,针对面广。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
四、 25分
12. 25分 1/5分 答 D给3分,答 B给2分,答 E给1分,答 A、 C不给分。 2/6分 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 /6分 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 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 /8分 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竖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对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①无论双方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②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犀其烦:③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五、 20分
13. 3分 A,14. 3分 C,15. 3分 D,16. 5分 ①因为;②如果;③而;④却;⑤但是。每答对—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17. 6分 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比喻恰当给2分,句式相同给1分。
⑨ 2010辽宁卷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答案:D
2 .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答案:D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B。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
答案: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D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答案: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
答案:(1)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未亏
(2)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3)陶之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洗澡
(1)
答案: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A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E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2)答案: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答案: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答案: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得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掘“洗澡”的多重意蕴。注意结合第(1)小题的选择考虑。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
12.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
答案: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为探究题,注意选择一项,结合文中黄遵宪对外交经验的总结进行分析,观点要鲜明,不要脱离文章泛泛而谈。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A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答案:C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答案:D
16.. 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是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答案:①因为 ②如果 ③而 ④却 ⑤但是
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既可给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答案:略。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比喻恰当给2分,句式相同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做这样的题,要找准句式,化仿句为填空,仔细申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反复斟酌修饰词语。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解析:关键词:“舍与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