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0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再不必惆怅,再不必叹息,人生到此已圆满。
㈡ 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语文
27.根抄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㈢ 2010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立意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题材料范围很大,审题的角度也很多。
考生可以从眼前与长远的角度考虑,针对那种目光短浅,缺少长远考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后代的现象来写;可以从生态平衡角度考虑,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来写,可联系到渤海湾休渔季、科学捕捞等事件来发挥;也可以从做事心态角度考虑,写学会等待、不要浮躁、要有更宽广的胸襟,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写;还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
同时,这道题也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的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等等;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比如万事都要有个“度”,也就是做事不能过度等等。
㈣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是一篇材料作文: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鱼。
中国新闻网6月7日电
上海市今年高考写作材料富哲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午11∶30发布)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
出题很好有现实意义
“这个作文题出得非常好,很有现实意义。 ”特级语文教师毛荣富说。“现在的社会很浮躁,这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例子太多了。 ”
毛老师说,这是一篇带着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学生写作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联系生活提炼观点。考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第一是针对那种目光短浅,且缺少长远考虑,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甚至后人的现象来写;第二是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省略过程,例如制假贩假等现象。
可写“人和自然”和“度”
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个角度,如可以从 “人和自然”的关系入手,谈谈对于大自然,该怎样保护和索取。在 《国语·鲁语上》里面,有个里革“断罟匡君”的故事,里面提到 “古训”,大意是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不应该在鱼类生长繁殖的季节用网捕鱼。里革说: “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罣罟,贪无艺也。”可以提到这个典故,再联系现实,和这段材料结合起来写。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比如万事都要有个 “度”,也就是做事不能过度。
引导考生关注不良社会现象
浦东新区某语文特级教师说:今年高考用材料作文,在很多语文老师的预料之中,在学校模拟考试时,多次强调材料作文。高考第一场,考生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都比较开心,情绪比较稳定。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一般在三年内保持相对稳定。
今年高考作文素材,和当前国人浮躁、急于求成、只看眼前利益、凡事追求速成、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等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考生关注身边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发考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出药方。
今年高考作文题取材范围很大。考生可以从积极主动、正面方向去思考。比如说,考生可以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耐得住寂寞,不要重数量不重质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浮躁,学会等待,要有更宽广的胸襟,为子孙后代着想等角度展开等等,引导社会关注这一现象。
考生可写的角度很多
华东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说: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写。首先是放小鱼、捕大鱼这个现象,可以联系到渤海湾休渔季、环保、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等,譬如现在我国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部分渔民采用不科学的捕鱼方式等,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也应该从中国古已有之的不用密网捕鱼的做法中得到借鉴。此外,这道题也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等。我担心部分学生看到“丹麦人用尺量鱼”,就联想到德国人的严谨等,这就有些偏了,不过如果能自圆其说,问题也不大。
㈤ 200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是这个材料作文: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回幼爱好书法,答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直到后来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㈥ 求历年上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舍小利以谋远
近日“可持续”一词频现诸多媒体报端,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成员都努力谋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长远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寻求改变。我们应“舍小利以谋远”,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来谋求可继续发展。同样,这种“舍小利以谋远”的态度也适用于方方面面,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人生准则。
丹麦人钓鱼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鱼放归河中。有人或许会对这一做法生疑,辛苦钓到的鱼为何还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实,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鱼。我想,这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体现吧。不局限于眼前的“所得”而是思虑日后的保障,这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就像孟子说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一味去捕捉小鱼往后就无鱼可求。唯有暂释眼前的小利方能成就日后的满载。
日本的养鱼业有过这么一个事件。过去北海道渔场资源丰饶,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临海居民都肆意捕捞,不光金枪鱼等品种数量锐减,还威胁到鲸和海豚的生存,因此,日本政府下措施整顿渔业,规范捕鱼制度,特别加强对鲸和海豚等品种的捕杀控制,不能为了餐桌,损害了生灵也隔绝了后代与自然的接触。同样,这也就是“舍小利以谋远”的表现。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因为太多的无限制的索取,危害到了自然应有的平衡,唯有重拾这份和谐,才能长远。可持续地生存发展下去。
舍小利以谋远,关键在一个“舍”字,只有舍得,才能获得。可是急功近利的做法依旧屡见不鲜。股市的急转直下,潮起潮落,让一些人顿失方向;楼市的风起云涌,水涨船高,让一些人倾囊赴火。许多人在追逐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不能预料到日后长远的行动方向,因此常常“因小失大”。股神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滚雪球”的盈利的时候,就谈及过在最初投资阶段的不如意,但他面对不顺心,面对蝇头小利却不动心。舍小利以谋远,终成伟业。
舍小利以谋远,懂得舍得,谋求长远利益,才是发展之道。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提倡人们关注自然更长久的考虑,不因急于发展经济而难以谋远,不为未来更进一步考虑。丹麦人将小鱼扔回河中,不就是这样一种可持续的理念的体现,舍小利,方能谋远。
时代发展,物欲横流,必然会伴随着功利的心态。但请学会“舍小利以谋远”,宁得此时的一份释然与平衡,为今后人生蓝图插上腾飞的双翅。
善擒者亦善纵
阅读过绿林大学书籍的英雄好汉们,信奉只进不出的道理。而孟子不然,他不愿去捕捉正在成长中的小鱼,是因为他知道一擒一纵,才能长续持久地有所收获。
鼠目寸光的大英雄们,口称拿来之主义,孰知拿来主义并非统统拿来而又照单全收,真正的智者不会使没有退路的情况出现,要学会舍弃一部分,而心知肚明,那飞走的终究会被擒回。
善擒善纵者,非诸葛孔明莫属。对于孟获的七擒七纵,成为了传世佳话,而大摆空城之计,也是变相的欲擒故纵。聪明人都晓得,该擒的当毫不手软;不该擒的当放任自流;擒到了不该擒的要学会放手,只有暂时的放手才能成全最终的收获。
丹麦人一向以机智著称。以小小的国土,少少的人口,寥寥的资源,何以跨入大国的行列?因为他们在小事中也懂得擒与纵的关联。丹麦人在钓鱼过程中会放走已经到手了的小鱼,因为他们明白小鱼未尝美味,不如放会水中养大再来。况且今日倘若将大小鱼类全部钓走,那么明天呢,岂不是自掘坟墓,自断后路。
许多自诩不会把手中的机会放走的聪明孩子,两手满满持握着尚未成熟的机会,满意幸福地欢笑,欣然地不愿放手,以为自己终于掌握了命运。而忽视了成熟的机会飞一般地与他们擦肩而过了。机会这种东西,来时悄无声息,去时损失惨重,更可悲的是受损失者仍一无所知地趴在准机会或伪机会的门口不愿起来。老人扶起那些饮鸩止渴的好孩子,告诉他们应当善擒善纵,而不是钻进了好看的死胡同。
故,本人愚见只擒不纵必有两处拙缺。一,擒了不该擒的而没有纵,那么以后该擒的也被之前先擒走了。未来便成了真空,不免不可再擒。二,胡乱盲目地去擒,难免误差,而两年已满,复以何擒,不知纵手,也将失去再擒的资格。未获成功者又不愿推倒重来的,永远不懂不破不去的乐趣,也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了。
唯独善擒善纵者,选择性地擒走一些,而放任其余,这或许也是休养生息,而休养够了,再去擒获一些,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这个道理,恐怕只懂得拿来的豪杰们,短期内是无法胜任的。
㈦ 199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卷
不是上海高考考生的,不过那一年高考的试题好像是这个题目
《记忆移植记》
—河北考生
"李XX教授生于2015年,于2110年9月10日逝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二十五部专著,二百多项专利发明……"电脑屏幕上显出如上字句。一个电脑工程师坐在屏幕前又打出另一份资料:" XX,十三岁,性顽皮,不务学业……"自然这就是生性顽皮,懒惰出名的我。工程师自言自语地说:"虽然这二人性格大相径庭,但也许李教授的记忆可以改变这个顽皮孩子的一生,使他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好,就这样定了!"
他的决定,使本人于公元2110年9月20日,在我强烈反对,父母强烈要求下,怀着上刑场的心情被推进手术室。毕竟望子成龙心太切,父母一听这个消息,马上同意,于是本人进了"刑场"。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是福还是祸,一丝恐惧逐渐在我的心中扩张开来。那只硕大的无影灯射出的刺眼的白光,仿佛一只冷笑的眼睛:"自己不努力,想吃现成的,哼,会有好戏!"我闭上了眼,意识逐渐模糊……
再睁开眼时,父母殷切的眼神,惊喜的面孔立即闪现出来。
"好孩子,手术成功了……啊,我是科学家的爸爸了,天啊,我终于快成名人的嫡亲爸爸了,这不是做梦吧?……噢,是真的,孩子,我们回家吧!"爸爸简直要疯了。
这是一伟大的尝试,我总觉得潜意识里有人在说话。在我回家以后的几天里,这种现象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吃饭的时候,桌上的油炸大虾伸开大爪等着我,我馋得口水就要淌下来了。我爱吃虾,每顿饭无虾不吃。可潜意识中那个冷冰冰的声音喝道:"不许吃!我不爱吃。"我被那个坚定的意志力打败了,眼巴巴地盯着,潜意识中的那个人只许我吃咸菜,原来这是李教授的嗜好。我的身体逐渐消瘦成皮包骨了。
睡觉时,李教授有熬夜的习惯,已是深夜三点,记忆中那个意识仍强迫我不许睡,我的上眼皮直与下眼皮打架,而大脑仍不肯休息。我日渐憔悴了……所有的一切,我都被别人控制着,做我最不想干的事,虽然有许多难题被我解决,但我没有快乐,没有自由。 不,我不要他的记忆了,我毅然决然地决定…… 再从医院出来,啊,空气如此新鲜,鸟叫得如此悦耳,我真的自由了。
来源:中青在线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山东考生
移植记忆在小动物身上已取得了成功,于是科学家的目标转向了 人类。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有一天记忆可以移植,那些因未完成科研项目而与世长辞的 科学家们将不再遗憾。他可以将自己全部的知识理论完全地转移到另 一个人身上,让另一个人继续他的事业。这样能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大 大提高,人们不必再日积月累,只要一个手术,就会得到别人一生积 累的知识,再加上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知识一并传给后人,这样人类的 知识会快速地丰富起来。学生不必花十几年来读书,工人也不必积累 工作经验,这样会大大节省时间。
然而记忆移植也有很多弊端。假设爱迪生在进行灯丝试验的中途 因故去世了,他的记忆带着“钨不能作灯丝”的结论移给了另一位科 学家,这位科学家记得钨是不能作灯丝的,于是便向钨以外的金属寻 求合适的材料,那么电灯还能不能发明就很难说了。因为记忆是死的, 人是活的,人类移植的是记忆而不是思维,这样就会出现问题。比如, 知识到了另一个人那里能不能被灵活地运用?另一个人能不能认同他 的想法?二者能不能达到协调统一?记忆中还有一部分属于非知识的, 应该属于个人隐私,如何过滤这些只保留知识部分,也是科研人员需 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如果记忆可以移植,这也是对人性的一大挑战。生物的进化告诉 我们:恶劣的环境能加快生物进化速度,优良的环境反而能导致物种 的退化甚至灭绝。如果人类真的那么轻而易举地得到知识,那人类还 会有进取心和意志力吗?
而这两样又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而且是 矛盾的,其发展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常常注意了事物的 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记忆移植也是这样。
如果哪一天真的能够成功的话,也要考虑一下如何使其利大于弊, 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选自山东省
还有一篇:http://www.ydec.com/ReadNews.asp?NewsID=658
㈧ 2010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抄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林,于是各自买了一探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植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
㈨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 优秀文章
1
涸泽而渔可休矣
并不知晓当下国人对于丹麦人捕鱼带上尺子,捕到尺寸小的鱼要将其放生作何感想?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人是深谙捕鱼之道的,从浑水摸鱼到放长线钓大鱼林林总总,但现在的人们似乎早已没有了姜太公钓鱼的那番洒脱,也少了孟子论及捕鱼的那种智慧,满眼皆“欲”的人们,却对祖先留下的教训“涸泽而渔”情有独钟。
1979年刚刚建立外交关系的中美两国互派教育代表团,中方看来美国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以学生的讨论为主,课堂混乱不堪;美国的学生程度很低,题目毫无难度,美国学生往往对音体美兴趣很大,而对数理化毫无兴趣,主副学科本末倒置,美国的教育问题严重。于此同时,美国的教育代表团也访问了中国,他们认为中国的教育模式比美国先进的多,中国教育的体系性强、学生勤奋刻苦、课业量大难度很高。有趣的是中美两国教育专家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即20年后中国凭借其先进的教育模式,必将在科技文化方面取代美国。
然而30年过去了,两国专家的预言都错了,这一点上丹麦人钓鱼给我们的启示却很重要,他们捕鱼不是计较一时的数量,而是要确保一直能捕到鱼,捕到大鱼。美国的教育他们看中的是孩子们能不能提出各种问题,会不会自己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美国的教育并不看重能在课堂上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孩子对求知的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些正是在为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而我们的做法却更像“涸泽而渔”,只顾眼前捕的越多越好。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授人以渔”和教育要符合人长远发展的规律。我们做法其实过早的消耗了我们学生的学习热情,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磨灭了他们的灵感与创造力,我们的教育是使中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存在厌学情绪,熬到了大学就彻底放纵,很多学生是混完了大学四年。
中国的企业最喜欢做的是“引进技术”,美其名曰“市场换技术”,引进技术不是坏事,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始于引进日本的技术,但韩国人对于引进的技术目的在于消化吸收,超越创新,最终诞生了现代、大宇等国际品牌。而我们引进技术就是为了赚取眼前的小利,上海大众1984年引进了桑塔纳轿车的生产技术,这只不过比韩国现代晚了不到十年,而我们这一个车型就生产了20多年,被誉为“车坛常青树”的桑塔纳是为上海大众赚的盆满钵满,但当我们发现韩国的现代汽车已经开始和他的老师日本丰田分庭抗礼时,我们还只是停留在亦步亦趋的不断引进德国的车型的老路上。不知道中国汽车业界听到丹麦人捕鱼的故事会作何反应。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古人很早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最终只会面对无柴可烧,无鱼可捕的窘境。
上海市吴淞中学语文教师 楼宇
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15/22/635133_39296670.shtml
这个网站上有很多